美章网 资料文库 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出口技术创新影响范文

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出口技术创新影响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出口技术创新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出口技术创新影响

摘要:以技术性贸易措施为代表的非关税壁垒给我国的出口企业带来了持续的负面影响。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实现出口企业的技术升级是克服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最佳方法。本文基于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企业调查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企业层面数据,利用PSM-DID模型实证分析了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创新;PSM-DID;模型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技术性贸易措施为代表的非关税壁垒已成为影响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给我国的出口企业带来了持续的负面影响。根据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出版的《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有34%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其中因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而造成的直接损失额和新增成本分别高达3265亿元和2047亿元。如何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我国出口企业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进口国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会提高进口国市场的准入门槛,增加出口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进口。因此,目前大多数研究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文献都将其视为贸易壁垒,研究其对国际贸易产生的负面影响。然而,经验证据显示,一些出口企业在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倒逼机制”的影响下被迫进行技术创新,实现了产品的转型升级。部分出口企业还因通过产品升级跨过了进口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门槛,从而获得了更大的出口市场份额。因此,深刻认识并积极发挥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的刺激作用,将有助于我国出口企业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实现出口企业的技术升级,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文献综述

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理论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Moore&Michael(1996)首先提出了技术性贸易措施有助于促进技术进步;Calvin&Krissoff(1998)通过研究指出,以反倾销(ATD)为主的非关税壁垒会激励出口企业进行更多的技术创新活动。而在国内,黄伣丽、王晓红(2006)认为,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可以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带来新的技术指引与研究思路,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研发动力;李平(2014)等认为,技术性贸易措施会形成“倒逼机制”,迫使企业为求市场准入而进行积极的技术创新。在实证分析方面,杜凯等(2009)通过对1995~2006年我国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发现,以技术性贸易措施和反倾销为代表的非关税壁垒大大刺激了我国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意愿,但该“创新意愿”存在一定的国别差异。在面对发达国家的非关税壁垒时,我国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意愿更为强烈;徐惟等(2018)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我国医药行业在2002~2014年面临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与技术创新水平进行研究时发现,国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医药行业的技术创新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目前,国内有关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出口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且已有的定量分析极少涉及到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企业调查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基于企业层面的数据来实证研究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三、估计方法与数据统计

(一)TFP的测算由于全要素生产率(TFP)是目前研究企业技术水平较常见的变量,因此本文的实证研究将选择TFP作为企业技术水平的变量。鉴于OLS方法与固定效应方法都由于内生性问题的存在而出现参数估计偏误的问题,本文将选择LP法对企业的TFP进行估算。模型构建在两要素的C-D生产函数之上,回归变量中增加时间趋势的控制变量:为劳动力,Ait为企业的TFP,Yeart为时间趋势,eit为随机扰动项。

(二)DID模型与PSM-DID模型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可看作一项进口国政府监管对我国的出口企业实行的“准自然实验”,本文将采用双重差分(DID)方法来对此进行分析。DID模型如(2)式所示:其中,TFPit为解释变量,代表出口企业的技术水平;TBTi为虚拟变量,用来区分控制组样本与处理组样本,其中TBTi=1代表处理组样本,即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出口企业,TBTi=0代表控制组样本,即不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出口企业;θt为时间虚拟变量,用来区分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前后的时间;Xit为其他控制变量,包括企业总资产ln(assetit)、企业的工业总产值ln(outputit)以及企业的员工数ln(employeeit),εit为随机误差项。由于我国出口企业是否会遭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并非完全随机,处理组样本和控制组样本之间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从而导致DID模型的估计结果出现偏误。对此,本文将选择使用倾向得分匹配(PSM)与DID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上述的样本内生性问题,先通过Probit模型和可重复抽样的最近邻匹配法,在控制组样本中选取与处理组样本更加匹配的对象,然后利用PSM-DID模型进行估计。综合考虑了对控制组样本和处理组样本具有影响的因素,本文采用基于可重复抽样的最近邻匹配法,从企业员工数量employeei、企业总资产asseti、企业的工业总产值outputi、企业是否位于沿海省份γcoastal以及企业是否为外资企业γforeign等5个可观测变量对处理组和控制组进行匹配,采用Probit模型得到倾向得分值:

(三)数据来源与样本的描述性统计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10年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企业调查数据库以及2005~2011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通过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企业调查数据库,可以具体了解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情况,即是否受到过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等;通过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我们可以得到出口企业的总资产、工业总产值和企业员工数等企业的基本信息。本文通过对两个数据库进行匹配和计算,在剔除关键指标缺失的观测值以后,共获得了1117家出口企业在2009年和2011年的企业基本信息和TFP以及它们在2010年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情况。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四、实证结果分析

表2报告了倾向得分匹配的Pr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及匹配前后变量的平衡检验情况。Pr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5个可观测变量对我国出口企业遭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都存在显著性影响。而且,在通过PSM匹配以后,处理组和控制组的标准偏差明显变小,t统计结果表明匹配后的样本具有更好的可比性。表3报告了PSM-DID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为了进行更好的比较分析,本文同时公布了DID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基于回归分析结果来看,无论是PSM-DID模型还是DID模型,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企业TFP的影响(系数β3)都显著为正,即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促进我国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有刺激作用,它倒逼受影响的出口企业为满足市场准入而进行积极的技术创新。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以技术性贸易措施为代表的非关税壁垒给我国的出口企业带来了持续的负面影响。深刻认识并积极发挥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的刺激作用,将有助于我国出口企业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实现出口企业的技术升级与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通过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企业调查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企业层面数据,利用PSM-DID模型来实证研究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促进我国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了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企业技术创新有刺激作用,它倒逼受影响的出口企业为求市场准入而进行积极的技术创新。结合本文的研究结论,本文就我国出口企业应如何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我国的出口企业应高度重视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在认清它的负面影响的同时,还应当看到它对于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的技术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受影响的出口企业应懂得化压力为动力,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和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清楚认识到打破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最根本的方法是提高出口产品本身的技术含量。

2.我国的出口企业应增强技术性贸易措施意识,懂得在遇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问题时,合理运用国际贸易规则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出口企业还应及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技术标准战略,通过实施有效的技术标准战略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不利影响转化为有利的竞争优势。

3.为及时有效地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我国的出口企业还应实时关注和认真研究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发展动态,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其趋势特点,在企业内部建立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机制,及时准确地获取产品生产、需求动态和市场信息,从而有效地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3]杜凯,蔡银寅,周勤.技术壁垒与技术创新激励———贸易壁垒制度安排的国别差异[J].世界经济研究,2009(11):57~63.

[4]李平,田朔,刘廷华.贸易壁垒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兼论政府的作用发挥[J].国际贸易问题,2014(2):105~114.

[5]黄伣丽,王晓红.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6(3):76~78.

[6]徐惟,卜海.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技术创新和出口贸易的倒逼机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3):77~88.

作者:谢众民 林春贵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