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欧贸易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范文

中欧贸易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欧贸易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欧贸易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1中欧贸易发展的现状

1.1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贱金属及制品是欧盟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2011年三类产品出口额合计占欧盟对中国出口总额的69.1%,分别为708.6亿美元、426.7亿美元和164.0亿美元,增长18.1%、34.0%和27.6%。欧盟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2011年进口额合计占欧盟自中国进口总额的68.6%,分别为1906.3亿美元、520.9亿美元和358.3亿美元,分别增长7.1%、11.4%和3.4%。中国和欧盟进出口产品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均具有一些比较优势明显的产品,如欧盟在汽车、航空器、船舶等资本技术密集型、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上比较具有优势,而中国则在机电产品,纺织品,革、毛皮及制品、箱包等劳动密集型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上比较具有优势,中欧贸易在产品结构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但是中国对欧盟的贸易依赖度高于欧盟对中国的依赖度,因此中国在发展中欧经贸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1.2双向投资合作不断加深据商务部统计,2011年我国实际利用欧盟成员国直接投资金额63.4亿美元,欧盟上升为我国第三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近年来,中国已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并成为发展中经济体中最大的对外投资国之一,中国企业对于到欧盟投资的意向非常明显;同时主权债务危机导致欧洲国家资本短缺,欧盟国家迫切希望外资注入尽快走出危机的困境。欧盟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涉及制造业、加工业、服务业、金融业、风险投资等众多的产业和领域。目前,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已覆盖欧盟所有成员国家,直接投资也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2011年,我国企业对欧盟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高达42.78亿美元,同比增长94.1%,欧盟成为我国企业境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的第三大目的地。双向投资成为中欧经贸合作的重要经济支撑点和增长点。

1.3经济技术合作逐步机制化欧盟是中国最大的技术引进供应方。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中国从欧盟引进技术约占中国技术引进总额的50%。中欧双方在众多领域开展了非常广泛的合作,中欧经济技术合作逐步机制化,中欧双方在经贸、科技、环保、能源和信息通讯技术5个方面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双方的经济技术合作机制化程度不断加强,不断深入。以中国和德国为例,2010年中德两国贸易额超过1400亿美元,占中国与欧盟贸易总额的近三分之一。德国累计在中国设立7000多家企业,实际投入超过170亿美元,在欧盟国家中居首位。同时德国是中国自欧洲引进技术最多的国家。双方累计签署技术引进合同超过1.5万项,合同金额超过500亿美元。经济技术合作的健康发展势头对经贸合作关系起到了良好的助推及促进作用。

2中欧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中国对欧盟存在大量顺差,贸易平衡问题出现近年来在中欧贸易中,中方存在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2004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在贸易结构上,出现局部失衡情况,中国在货物贸易上存在大量顺差,而服务贸易上则是长期逆差。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以来,加工业有力地拉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但是中国对外主要出口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处于产业分工的下游,行业利润率低。据国别数据网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中方对欧盟贸易顺差为2177.27亿美元,逆差同比略有下降,降幅为3.2%,但是中国仍是欧盟最大的顺差来源地。在欧盟成员国当中,德国对华出口额几乎占欧盟对华出口总量的一半,达到48%,法国占10%,意大利和英国均占7%。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对欧盟本土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欧盟对中国出口的产品采用多种贸易限制性措施,而且逐步升级多样化,给中国出口企业造成不利的出口环境,使中国中小外贸企业面临更严峻考验。

2.2欧盟贸易壁垒趋于多样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中国国内对企业实施的贸易救济、贸易补贴等措施,欧盟加大了对中国进口产品的调查力度,并依靠设立更复杂、更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来限制欧盟从中国的进口。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欧盟发起贸易制裁的主要对象,贸易地位并不平等。中欧贸易最突出的问题是欧盟对中国进口商品发起的名目繁多的反倾销调查。欧盟是最早开展反倾销调查的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欧盟的反倾销调查中,中国被立案和被调查的反倾销数量高居榜首,涉及纺织业、化工业、机电业及农业等多个行业,中国受到的反倾销调查案件中五分之一来自欧盟。金融危机的爆发及蔓延,欧盟各成员国为摆脱经济萧条、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困境,保护本国本地区的企业,对我国使用的贸易措施更为频繁。2011年,欧方首次对从中国进口的铜版纸同时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开创了欧盟对华“双反”贸易制裁的先河。2013年6月份,针对光伏制造业,欧盟向中国发起了史上最大贸易战。欧盟宣布,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欧中双方未能达成妥协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并可能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永久性关税,一旦征收将持续5年。中欧贸易对抗的“战火”一度从光伏产品、葡萄酒蔓延到钢铁行业,欧盟在中欧贸易中扮演着“最严厉的反倾销惩罚者”的角色,对从中国进口产品实施多项调查与制裁,逐渐增多的贸易壁垒导致中欧贸易摩擦增加。

2.3中方投资项目在欧受挫,遭遇有形或无形障碍近年来,虽然我国对欧盟成员国的投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由于欧债危机的影响,欧盟对华投资持续下降,中国的企业选择在欧洲投资非常艰难,面临欧盟国家内部有形或无形的多重障碍。如我国民营企业中坤集团冰岛购地项目、中铁波兰高速公路项目等都遭遇了各种挫折及不平等待遇。2012年1—10月份,我国境内投资者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81.7亿美元,同比增长25.8%,其中对欧盟投资15.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0.9%。自2010年底公布新的贸易政策以来,欧盟在政策层面对我国的投资更为谨慎,欧债危机后中国企业大量进入欧洲抄底,欧方对中国企业收购欧洲企业的意图表示怀疑,对我国大型企业前往欧洲投资予以限制。

2.4中国实施汇率政策调整,欧元区出口受到影响中国的产品和技术在环保和安全等方面达不到欧盟的标准,欧盟的技术标准高于国内实施标准。历史经验表明,出口是带动欧元区走出衰退阴影的主要动力。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中国开始实行汇率政策调整,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央行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此举对出口行业有利,尤其是将使那些对欧元区出口的企业受益。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下调可以促进对华出口,抑制从华进口。

3促进中欧贸易发展的对策

虽然中欧经贸关系经历过一些不小的波折与摩擦,但是经过多年的积极合作和双方的共同努力,双边经贸关系基本上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发展势头。后经济危机时代,中欧经贸关系受到更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我国应积极采取措施来应对。

3.1拓展双边经贸合作领域,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中欧双方为促进经济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都在加大力度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经济、生态农业。中欧应该继续加强双边经贸合作,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符合双方的长远利益。中欧作为世界上两支重要的经济集体,在全球经济治理、应对气候变化及经济危机等问题上都有加强沟通和合作的意向。中国政府应加强与欧盟成员国在贸易、金融、环保、高科技、新能源等领域合作,扩大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开展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营造良好的双边合作氛围,实现互利共赢,推动中欧经贸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努力营造对双方经济发展有利的国际环境。

3.2扩大中欧自由贸易区域,促进双边贸易发展中欧自由贸易区协定于1993年1月1日正式生效。目前,中欧自由贸易区协定有7个成员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保护主义不但损害消费者和出口国家的利益,而且不能真正保护经济和推动产业的发展,保护主义不能促使进口国家企业积极调整自身。中欧应继续坚持平等开放的原则,努力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扩大自由贸易区域,坚持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尤其是带有歧视色彩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在参与国家贸易中受到的贸易保护主义下的经济制裁及处罚很多,但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互利共赢、开放合作的发展战略,积极与世界各国加强经贸合作。

3.3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国内法律体系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上仍存在很大差异。由于贸易地位上的不平等,发达国家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而发展中国家则实行了相对宽松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对于我国而言,相关部门应根据我国现阶段国情,制定关于国际侵犯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保护的适用法律,不但成为国际贸易规则的参与者,也要成为规则的制定者。近年来,中国政府逐步重视并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制定并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重视知识产权的对外交流合作,保护国内企业知识产权。目前,为更好地开展中欧知识产权的合作项目,中国已与欧盟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可以有效促进双边经贸合作健康有序发展,提高技术及资金的安全性及使用效率,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政府应当立足于国际国内经济贸易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进一步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使知识产权保护更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推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合法地位。改变我国在全球反倾销博弈中的不利处境,掌握多边反倾销规则和争端解决规则,加强对世贸组织反倾销规则和争端解决规则的研究,提升主动利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能力。

3.4增进中欧人民相互了解,提升中国国际形象中国政府应努力增进中国和欧盟国家人民间的相互了解,树立中国在欧洲国家的良好形象,消除欧盟国家对中国的误解和仇视,为中欧关系的长期健康有序发展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近年来,中欧关系发展出现冲突与摩擦的一个原因是欧洲民众对中国了解不足。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应多与欧洲主流媒体包括电视台、报社、杂志社和网站等加强合作与交流,向他们客观地宣传中国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和民族、宗教政策;另外,还要通过政府和民间组织继续开展同欧洲民间社团的联络与合作,多举办“中国年”、“中欧文化交流节”、“中国艺术节”等交流活动,让中欧人民更加了解对方的传统与文化,增进相互间的认同感,增进中欧友谊。提升中国在欧洲民众心中的形象,只有持续推进各项政府间、民间交流活动,通过各种媒介宣传中国的发展现状、发展理念、对外原则,才能真正地有助于取得欧盟民众对中国的理解和支持,转变欧盟对华的消极态度,减少对华经贸制约和贸易制裁,增进双边合作。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在改革开放后快速提升,加上欧债危机的影响逐渐蔓延开来,欧洲国家更加愿意与中国开展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因此中欧关系正面临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欧盟与中国之间的发展期间既有良好的合作时期,也有不愉快的冲突时期,冲突与合作贯穿了中欧关系的整个过程,尽管有冲突和贸易摩擦,中欧关系也在经历曲折之后呈现出总体向好的发展趋势。中国与欧盟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开展双边贸易对两国的意义重大,两国应以实施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开放战略,促使中欧经贸关系实现合作与共赢,发展成为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