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贸易论文范文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贸易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贸易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贸易论文

一、理论分析和制度背景

(一)理论分析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认为,相对价格的差异是国家之间贸易存在的根本原因,而汇率对贸易平衡的影响就是通过相对价格来进行的。假设以直接标价法表示汇率,即以本国货币表示这一固定数量的外国货币的价格,这时汇率上升表示本币贬值,汇率下降表示本币升值。一般地,当汇率上升使本币贬值时,一国的出口会由于其产品的相对价格的下降而增加,进口会由于外国产品的相对价格的上升而减少,从而引起贸易收大于支,产生贸易顺差;反之,当汇率下降使本币升值时,一国的出口会减少而进口会增加,产生贸易逆差。汇率作为外汇的价格,具有调节贸易平衡的作用,正如商品的供给和需求能够在价格机制的调节下实现平衡。当贸易顺差存在时,一国通过贸易获得的收入大于支出,外汇的不断增加使其供大于求,发生贬值,从而本币相对升值,最终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贸易顺差得到纠正;同理,当贸易逆差出现时,汇率变动也能通过同样机制发挥作用,最终实现贸易收支平衡。在理论模型中,汇率作为外汇的价格,具有自动调节贸易平衡的作用,但是现实并不像模型所描述的一样完美,直接政策干预、高度的进出口贸易管制、单一的固定汇率制度等,这些因素会扭曲贸易平衡的价格信号机制,使汇率对贸易平衡的调节作用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只有在汇率的价格机制已经形成并正常发挥作用的条件下,汇率才能如上文描述地通过其价格机制对贸易平衡进行调节,此时测度贸易平衡的价格弹性才是有意义的。因此,为了探讨人民币汇率与贸易平衡的关系、人民币升值是否能减少中国巨额的贸易顺差,有必要对人民币汇率的制度背景展开研究,分析人民币汇率价格机制的形成以及人民币汇率制度与贸易平衡之间的关系。

(二)制度背景我国对外贸易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受到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据Lardy(2002)的分析,我国的对外贸易与人民币汇率的联系是经历了漫长的改革历程才逐渐建立起来。Lardy(2002)认为,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对外贸易是受到中央政府高度集中管理的,有三个具体表现:首先,绝大多数的对外贸易都是由中央统一计划的,对于国内生产满足不了的产品和生产原料,采取进口的方式获得;对于国内生产过剩的产品则用于出口,以平衡进口的支出。当出口带来的收入无法弥补进口的支出时,国家采取减少国内消费的方式来增加出口。第二,参与对外贸易的企业仅是少数的国有贸易企业,并且每个国有贸易企业都对自身生产的产品完全垄断。第三,国际价格在决定贸易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中完全没有发挥作用。如果产品是用于出口的,出口企业只能接受由政府制定的国内价格,完全不考虑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从1978年开始,中国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开始了史无前例的经济改革,国际贸易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首先,从1988年开始取消对进口贸易的集中计划,同时取消将出口贸易用作平衡进口支出的做法;其次,对用于工业制成品加工、组装和再出口的原材料实行关税免除。事实上在1990年代中期,工业制成品贸易已经占据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50%,关税减免政策使中国的加工贸易企业从原来扭曲市场的国内定价机制中解放出来,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扩大生产、发展壮大。从1990年开始到2001年,得到关税免除的进口商品种类不断增加,同时政府对非关税壁垒的使用也显著减少。到了1990年代后期,中国的国内价格能有效地反映市场机制,价格机制也逐步实现了从“集中计划型”向“市场导向型”的转变。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才真正废除了对全部进口商品的非关税壁垒。Lardy强调,“由于在1990年代中期之前,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数量是由政府统一制定的,没有受到国内价格和国外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1990年代中期之前的进出口贸易是与人民币汇率变动无关的,人民币汇率的价格机制并未发挥对贸易平衡的调节作用。中国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才真正实现了从高度保护的对外贸易向开放市场对外贸易的转变。”这说明,我国的对外贸易真正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是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才开始的。也就是说,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始,我国贸易平衡的价格弹性才是显著有意义的。其次,人民币汇率与贸易平衡之间的关系是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而变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经历了由计划到市场、由封闭到开放、由僵化到灵活的调整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阶段: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年-1952年)、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年-1972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73年-1980年)、双重汇率制度(1981-1993)、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4年-2005年)、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至今)。2005年的汇率制度改革之后,我国并没有停止对汇率制度的改革步伐,而是不断地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2007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宣布,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2012年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公告,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随着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和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使之能更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发挥价格的市场信号。理论上,汇率制度改革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必然引起人民币的大幅度升值,按照汇率机制的作用,人民币的大幅度升值必定使中国的出口锐减、进口增加,从而扭转中国贸易顺差长期保持的局面,这也是美国等在对中贸易中长期保持逆差的国家一直逼迫中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改革的原因。与预期一致,自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推行以来直到2012年,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升值超过28%。但是,人民币升值是否能纠正中国对外贸易不平衡的现象,使中国的贸易顺差减少呢?图1显示了在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到2012年3月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贸易平衡之间的关系。将图中的两条折线进行对比可以明显看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贸易平衡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反向关系。例如,从2008年7月开始到2009年3月,代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黑线有一段较大幅度的攀升,与此同时,代表贸易顺差的灰线并没有像预期中的一样随着黑线的上升而下降,而是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从2008年7月到2009年1月一路以较大的幅度上升,但从2009年1月到2009年3月以接近直线的斜率迅速下滑。假如这种现象能用汇率对贸易影响的滞后性来解释的话,那么再举一个例子,从2009年底开始到2012年初,我国贸易平衡经历了三次大幅度的下降,这三次锐减使我国的贸易平衡由顺差向逆差逆转,然而,在同一时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呈持续的波动上升状态。这说明,人民币汇率上升在这一时期并没有对贸易差额产生显著影响,或者说,影响贸易平衡波动的主要因素是同时期的金融危机与其缓和之间交替变化所带来的国内外需求的变动,而不是人民币汇率变动(即贸易平衡的收入弹性大于价格弹性)。当然,仅从对图表和数据的观察中得到的结论是不可靠的,接下来的工作是建立模型和运用计量对模型进行估计和分析。

二、模型与数据

(一)模型的建立为了考察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对贸易平衡的影响,本研究中首先对三个重要等式进行估计。首先,对贸易平衡等式进行估计。贸易平衡,即出口与进口的总差额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国内外经济增长率变化引起的收入变动的影响,二是汇率变动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的影响,因此对贸易平衡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进行测算是贸易平衡的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在贸易平衡等式中,本研究将直接影响贸易平衡的因素: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作为重要的变量,并参考Garcia-Herrero和Koivu(2007)的做法,把外国直接投资(FDI)作为控制项(control)纳入等式。其次,对进口和出口等式进行估计。由于贸易平衡是出口与进口的差额,考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平衡的影响实际上是考察其对出口和进口产生影响的综合效应。尽管通过贸易平衡等式能够得到人民币汇率对贸易平衡的直接影响,但是为了探究这种综合效应产生的来源和原因,本研究也对进口等式和出口等式进行估计。在出口等式中,纳入国外需求作为重要变量来估计出口的收入弹性;在进口等式中,纳入国内需求变量来估计进口的收入弹性。同样,参考Garcia-Herrero和Koivu(2007)的做法,将FDI作为两个等式的控制项,同时加入增值税退税(VATrebates)作为出口等式中的控制项。在对各等式的估计中,本研究将我国的对外贸易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级品贸易(ORTB),另一类是工业制成品贸易(PROTB)。具体来说,将出口贸易分为初级品出口贸易(OREX)和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PROEX),进口贸易分为初级品进口贸易(ORIM)和加工品进口贸易(PROIM)。借鉴Dees(2001)和AliciaGarcia-Herrero和Koivu(2007)的定义,工业制成品贸易是由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和工业制成品进口贸易组成的,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中出口的包括用于组装国外产品的出口品和在生产和组装中使用到进口部件的出口品;工业制成品进口贸易中包括用于组装出口品的进口部件。而初级品贸易则指的是没有经过深加工的最终产品的进出口贸易。由于工业制成品的构成相对复杂,在研究中区分两种贸易产品,尤其是对工业制成品进行独立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在中国贸易中,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中出口的包括用于组装国外产品的出口品和在生产和组装中使用到进口部件的出口品,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这部分贸易产生的影响变得不明了,如果人民币升值,原则上会引起对进口品的需求增加,对出口品的需求减少,然而对于用于组装(进口到中国的)国外产品的出口品,需求会增加还是减少变得不确定。同样的,对于在生产和组装中使用到进口部件的出口品,尽管国外对出口品的需求减少,但是由于人民币升值,进口部件价格的下降使厂商的成本减少,有可能会使厂商增加产量,于是结果也变得不确定。LnTBt表示贸易平衡(Ln(出口/进口)),具体包括初级品贸易平衡(LnORTBt)和工业制成品贸易平衡(LnPROTBt)。LnREERt表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数值的上升代表人民币升值,相反,下降表示人民币贬值,具体计算方法将在下文中详细介绍。LnYt表示国内需求,LnYt*表示国外需求。LnFDIt是等式中的控制项,表示外国直接投资。a1表示贸易平衡的价格弹性,测度人民币汇率对贸易平衡的影响。a2和a3表示收入弹性,分别代表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对贸易平衡的影响。a4是FDI的弹性系数,测度贸易平衡对FDI变动的反应。在出口等式中,LnXt表示出口量,具体包括初级品出口量(LnOREXt)和工业制成品出口量(LnPROEXt)。LnREERt代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LnYt*代表国外需求,LnFDIt和LnVATrebatet是等式中的控制项,分别代表外国直接投资和出口企业得到的增值税退税。a1表示出口的价格弹性,a2表示出口的收入弹性。a3,a4分别代表FDI的弹性系数和增值税退税的弹性系数。在进口等式中,LnMt表示进口量,具体包括初级品的进口量(LnORIMt)和工业制成品的进口量(LnPROIMt)。LnREERt代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LnYt表示国内需求,LnFDIt是等式中的控制项,表示外国直接投资。b1表示进口的价格弹性,b2表示进口的收入弹性。b3是FDI的弹性系数。

(二)样本的选择和数据处理本研究采用2001年12月到2012年3月的月度数据作为样本,目的是测度我国加入WTO之后贸易平衡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敏感程度。在稳健性检验中选取从2005年7月到2012年3月的月度数据作为样本,一方面能反映出汇率改革后中国贸易平衡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敏感程度是否增强,另一方面,从2005年7月汇率改革实施起到2012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超过28%,将这段时间作为研究样本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平衡产生的影响。在人民币汇率与进出口贸易关系的研究中,通常用进出口量作为研究对象以剔除价格波动、通货膨胀的影响,但是中国政府只进出口的价值(以美元或人民币作为单位)而从未中国进口和出口的价格指数。因此在处理中国贸易数据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在于进出口的价值和量难以分离,因此要得到进出口量的数据,需要找到进出口价格的替代值。对于进口价格替代值,Chengetal.(2007)对几种常用的中国进口价格替代值:制成品的生产价格指数(PPI),Gaulier、Lemoine和Unal-Kesenci(2006)的GLU-K指数,以及香港单位价格指数(HongKongunitvalueindexes)进行了对比后发现,GLU-K指数只存在年度数据,因此不适合于月度分析,而PPI和香港价格指数都是很好的中国进口价格的替代值。对于出口价格,最常用的是消费物价指数(CPI)。本研究选择香港单位价格指数作为进口价格的替代值,CPI作为出口价格的替代值,这两种指数将分别用于中国月度进口量、出口量和贸易平衡量的计算中,以剔除价格影响。具体地,初级品出口量(OREX)和工业制成品出口量(PROEX)的数据通过将原始月度数据从美元单位(USD)转化为人民币单位(RMB),经过季节调整①后再除以消费物价平减指数(CPI)后得到;初级品进口量(ORIM)和工业制成品进口量(PROIM)的数据通过将原始月度数据从美元单位(USD)转化为人民币单位(RMB),经过季节调整后再除以进口价格的替代指标———香港单位价格指数后得到。初级品贸易平衡(ORTB)和工业制成品贸易平衡(PROTB)的数据分别通过初级品贸易进、出口量相减,工业制成品贸易进、出口量相减后得到。其中N表示纳入计算的货币种类数量,wi代表iit货币的权重,reri,t代表人民币对中国每个贸易伙伴的双边汇率②。在这种计算汇率的方法中,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的上升代表人民币升值,相反,下降表示人民币贬值。国外需求用世界进口总值(减去中国进口部分)来表示,做季节调整处理后除以世界进口价格指数以剔除价格影响。国内需求用工业生产指数(IPI)表示,做季节调整处理后除以消费物价指数(CPI)剔除价格影响。工业生产指数是根据某国家和地区特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总量编制的指数,由机器制造业、矿业及公用事业等组成,是反应国内需求的重要经济指标。表示国内需求本研究选择IPI而不是GDP的原因是GDP只存在季度数据,不能满足月度研究的要求。外国直接投资(FDI)和增值税退税(VATrebates)是为了防止出现遗漏变量而纳入等式中的控制项。本研究中的FDI数据采用实际利用累计数据,做季节调整处理后除以CPI以剔除价格影响。将增值税退税(VATrebates)纳入出口等式是因为返还给出口企业的增值税退税(VATrebates)能起到起到促进出口的作用。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数据主要从Bloomberg、CEIC和IMF数据库中获得,具体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见表1。

三、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主要运用以下计量方法:(1)平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在估计等式之前需要对每个等式中的变量进行平稳性测试。在本研究中,采用扩大后的迪克福勒检验(ADFtest)检查每个变量序列是否存在单位根,如果单位根不存在,则数列是平稳的。(2)协整性检验。由于在平稳性检验的结果中,并不是所有变量序列都是平稳的,单位根普遍存在,因此有必要进行第二步———协整检验。本研究运用Johansen检验考察每个等式中不平稳的变量数列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通过这个检验,我们还能进一步了解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关系。(3)回归和分析。确定等式中各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存在之后,最后一步是对贸易平衡等式、进口等式、出口等式分别进行回归得到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以帮助我们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平衡、出口、进口的影响。为了得到具有弹性意义的回归系数,对三个等式中的全部变量作取对数处理。

(一)平稳性检验如表2中的结果所示,在三个等式中,我们都不能拒绝变量中存在单位根的假设,因此我们下一步需要做的是对各等式中不平稳的变量进行协整性分析。假如不平稳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我们就可以直接对等式进行回归,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二)协整检验本研究采用Johansen检验对贸易平衡等式、出口等式和进口等式中不平稳的变量作协整性检验。首先,在总样本中,对贸易平衡等式中的变量:实际有效汇率(LREER)、国外需求(LFD),外国直接投资(LFDI)进行检验。出口等式中需要做协整关系检验的变量有两组:实际有效汇率(LREER)、初级品出口(LOREX)、外国直接投资(LFDI)、国外需求(LFD)和实际有效汇率(LREER)、工业制成品出口(PROEX)、外国直接投资(LFDI)、国外需求(LFD)。进口等式中,对变量:实际有效汇率(LREER)、工业制成品进口(LPROIM)和外国直接投资(LFDI)进行协整检验。同样地,在子样本中,我对贸易平衡等式中的变量:实际有效汇率(LREER)和外国直接投资(LFDI)进行协整检验;对出口等式中的实际有效汇率(LREER)、初级品出口(LOREX)、工业制成品出口(LPROEX)和外国直接投资(LFDI)进行协整检验;最后对进口等式中的实际有效汇率(LREER)、初级品进口(ORIM)、工业制成品进口(LPROIM)和外国直接投资(LFDI)进行协整关系检验。在本样本中,贸易平衡等式中实际有效汇率(LREER)、国外需求(LFD),外国直接投资(LFDI)之间存在2个协整关系。出口等式中,实际有效汇率(LREER)、初级品出口(LOREX)、外国直接投资(LFDI)、国外需求(LFD)之间存在2个协整关系;实际有效汇率(LREER)、工业制成品出口(PROEX)、外国直接投资(LFDI)、国外需求(LFD)间存在2个协整关系。进口等式中,实际有效汇率(LREER)、工业制成品进口(LPROIM)和外国直接投资(LFDI)之间存在1个协整关系。由于各等式中不平稳的变量之间均存在协整关系,可以直接对各等式进行OLS回归。

(三)回归结果与分析本文研究方法中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对贸易平衡等式、进口和出口等式进行回归。贸易平衡回归结果见表4。贸易平衡等式的回归结果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对初级品贸易平衡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平衡并没有显著的影响。从中国加入WTO(2001年12月)以来,无论是初级品还是工业制成品,它们的贸易平衡变化主要受到国内外需求变化的影响,而不是来自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换句话说,贸易平衡的收入弹性比价格弹性要更显著。出口等式回归结果见表5。出口等式的回归结果显示:一方面,自加入WTO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初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存在显著的负影响,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会引起初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减少;在汇率制度改革之后这种影响的程度有所提高,尤其是对工业制成品的影响,反映在工业制成品的价格弹性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加入WTO之后,外国直接投资对两种贸易产品的出口都有较大的影响且影响是统计显著的,原因是外国直接投资主要投向出口企业,所以出口对其的依赖较大。进口等式的回归结果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初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具有显著的影响,价格弹性较高,但是具体对两者影响的方向却是不一样的,其中对初级品进口的影响是正的,对工业制成品的影响是负的。原因是:工业制成品贸易由于其组成结构的特殊性,在有些情况下与初级品贸易对人民币汇率波动以及需求的反应是相反的。在进口的情况中,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增加我国的初级品进口,但是,由于工业制成品进口贸易中包括用于组装出口品的进口部件,人民币汇率升值带来的对出口的减少会对工业制成品的进口造成打击,因此人民币升值对工业制成品进口的影响是负面的。由于这个原因,国内需求对两种贸易的影响也是反向的,其中对初级品进口存在正的影响,对工业制成品存在负的影响。

(四)稳健性检验为了考察结果的稳健性,并进一步考察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对贸易平衡的影响,在此对2005年7月到2012年3月的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其单位根检验、协整性检验以及各等式回归结果见表7。回归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实施之后,在新的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平衡的影响变得显著,初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平衡的价格弹性都明显增大。从出口和进口的角度看,在出口中,汇改后外国需求对两种贸易品出口的影响变得统计不显著,出口增值税退税的影响仍然存在且影响程度有所提高。在进口中,汇改后初级品和工业制成品进口的价格弹性都有所上升,反映出人民币汇率对进口的影响加强了。由于贸易平衡的价格弹性是反映贸易平衡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敏感程度的直接指标,因此,为了更清晰地表明汇率制度改革前后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贸易平衡的影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下将贸易平衡等式、进口等式和出口等式中的价格弹性特征归纳于表11。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Bloomberg、CEIC和IMF数据库中的数据,选择2001年12月到2012年3月(中国加入WTO之后的阶段)的月度数据作为总样本,考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平衡的影响,稳健性检验中以2005年7月到2012年3月(汇率制度改革后)的月度数据作为样本,考察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升值对贸易平衡的影响。运用计量方法分别对两个时期贸易平衡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进行测量和对比,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

(一)2005年7月开始的汇率制度改革使人民币汇率对贸易平衡的调节作用增强。本研究结果显示,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我国贸易平衡的价格弹性显著增强。这个结果表明: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使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相对提高,能更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汇率的价格信号机制也有所加强,汇率制度改革使人民币汇率更好地发挥对贸易收支的调节作用。但是,尽管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弹性不断加大,距离人民币实现市场化、国际化还有一段距离,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显著地减少中国对外贸易顺差,通过人民币升值来纠正国际贸易不平衡的现象是不现实的。从本研究的结果中我们发现,尽管人民币升值对进口和出口都有显著的影响,但是由于工业制成品特殊的组成成分,其贸易平衡对人民币升值的反应与初级产品贸易相反,这种反向作用使人民币升值对贸易平衡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相互抵消,最终导致对贸易平衡的综合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在来自国外各界的巨大压力之下,货币当局应该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控制人民币过快升值,否则将会加大出口相关企业的汇率风险,对价格弹性较大的出口产业甚至会带来致命的打击。

(三)人民币升值可能会改变中国与不同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平衡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初级品贸易的贸易平衡存在负的价格弹性,而工业制成品贸易的贸易平衡具有正的价格弹性。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会对两种产品的贸易平衡带来相反的影响。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会使初级品的贸易顺差减少;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会使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顺差增加。由于在对外贸易中,我国与一些国家间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初级品贸易,与另一部分国家间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工业加工品贸易,这个结果意味着人民币升值可能会减少与部分国家之间的贸易顺差,但同时也可能增加与另一些国家之间的贸易顺差,从而使我国与不同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平衡发生逆转。

(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的升值对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影响要大于对初级品贸易的影响。从研究结果中我们发现,在2005年7月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后,无论是在进口中还是在出口中,人民币汇率对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影响都是显著增强的,但是对初级品贸易的影响则变得不显著。这个结果意味着,人民币升值可能会对工业制成品贸易带来较大的影响。由于人民币汇率对工业制成品贸易的贸易平衡的影响是正的,对初级品贸易的贸易平衡的影响是负的,人民币升值可能会使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顺差增加,这种增加的程度有可能会大于人民币升值对初级品贸易顺差的减少幅度,最终使总的贸易平衡增加,贸易顺差扩大。

作者:郭维单位:广东金融学院信用管理系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