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钢铁业贸易困境及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我国钢铁业发展现状
1.钢铁产量逐年攀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飞速发展,钢铁产量逐年攀升,至1996年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钢铁生产第一大国。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2010)》和国家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从1978-2002年生铁产量从3479.00万吨增长到17084.60万吨,年均增长6.86%;粗钢产量从3178.00万吨增长到18236.60万吨,年均增长7.55%;成品钢材产量从2208.00万吨增长到19251.59万吨,年均增长9.44%。2002年以后,我国钢铁产量进入了快速增长期,2002-2009年钢铁产量大幅度增长,其中:生铁产量从18236.60万吨增长到54375.00万吨,年均增长17.99%;粗钢产量从18236.60万吨增长到56784.00万吨,年均增长17.62%;成品钢材产量从19251.59万吨增长到69244.00万吨,年均增长20.07%。
2.供求失衡,供给大于需求。随着我国钢铁产量的迅速增长,到2010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6.267亿吨,几乎占据全球总产量(12.2亿吨)的半壁江山。伴随中国钢铁业巨大产能的过剩,大量的钢铁需要出口,2008年我国出口钢材5923.00万吨,进口钢材1543.00万吨,为世界最大钢材出口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钢材出口受到严重冲击,2009年出口量急剧下降,仅仅为2460万吨,产品大量积压。盲目扩张导致了钢铁产能、尤其是板材产能的严重过剩,而在市场萎靡的前提下,产能过剩进一步挤压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继济钢、莱钢、宝钢、鞍钢等钢铁巨头之后,本钢和华菱钢铁业也加入了亏损的行列,钢铁企业的生存状况堪忧。
尽管我国钢铁企业的产能居于世界第一,但在出口方面却存在着各种问题,这主要缘于目前所面临的贸易困境。
1.贸易救济调查此起彼伏。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欧美等发达国家复苏乏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也大幅受挫,在这种形势下,欧洲、亚洲和北美的钢材需求均出现了大幅下滑。据英国商品研究所(CRU)公布的数据,2012年三季度,全球钢材需求从2011年三季度的同比增长9%降至同比增长2%。资料显示,2012年世界各地钢铁企业总产能为18亿吨,而接到的订货仅为15亿吨。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在1995-2012年上半年全球涉及钢铁产品的贸易救济调查中,我国钢铁业首当其冲。据WTO相关统计,在对贱金属及其制品启动的1158起反倾销调查中中国占19.2%,在115起反补贴调查中中国占27%。这些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提起调查的国家由以美国、加拿大、欧盟为主转向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或略高的国家,如南美的阿根廷、巴西、墨西哥,亚洲的印度尼西亚、泰国及印度等。二是反补贴调查案例增多,说明以美、欧为首的发达国家更关注中国政府在支持钢铁业发展中产业政策及贸易政策。三是大部分案件的仲裁结果都是中国被课以高额反倾销税。
2.钢铁出口结构偏向低附加值种类。所谓产品附加值,是指某种产品经过工艺流程之后变成另一种产品之后内部价值的提高部分。在考虑附加值高低时,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指出高于多少才算高附加值。大多数是在做相对值的比较。根据张龙强(2010)的研究,钢材中附加值较高的主要包括冷轧薄宽带、冷轧薄板、镀层板带、彩涂板带、电工钢板和冷轧窄钢带六种。有数据显示,近三年我国高附加值钢材出口占比都在30%左右,比重较低。目前我国钢铁产能过剩、钢材产业市场集中度低,规模效应没有显现、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投入低,是造成我国钢材市场出口附加值偏低的重要原因。
3.铁矿石依存度攀升,进口的地域过于集中。钢铁生产的主要原料包括铁矿石和废钢。2010年我国粗钢产量为7亿吨左右,约占世界钢产量的50%,同年废钢消耗总量为8000万吨,但进口铁矿石61865万吨,进口铁矿石进口依存度为63%,可见钢铁生产中进口铁矿石占绝对份额。另外,我国铁矿石进口的地域过于集中,据中国海关网站统计数据显示,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和南非等四国进口的铁矿石占到我国总进口量的87%以上。
近年来,在全球铁矿石市场上,供应商加大了整合力度,控制了大部分的铁矿石贸易,逐步形成了寡头垄断局面。澳大利亚的力拓(RioTinto)、必和必拓(BHP)和巴西的淡水河谷Vale(CVRD)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矿业巨头,三大巨头控制了世界铁矿石贸易总量的70%之多,也攫取了铁矿石贸易的主要利润。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统计,仅2011年上半年三大巨头所获利润即为我国国内重点钢铁企业实现利润的4倍。而《2012年钢铁工业运行情况分析和2013年运行展望》显示,2012年80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5441亿元,同比下降4.3%;实现利润15.8亿元,同比下降98.2%,销售利润率只有0.04%。
三、解困之策
1.我国应对钢铁贸易问题的对策。调节产品价格、出口数量及结构是贸易调节的主要对象,为优化我国钢材出口结构,通过调节关税和出口配额可以在政策上引导国内企业在钢材生产上向高附加值品种生产。同时,WTO《反倾销协议》中明确规定:“发达国家在根据本国法律法规考虑采用反倾销措施时,必须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给予特殊的考虑。如果采用反倾销措施会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实质利益,在采取该措施前,应探讨采取本协议规定的建议性补救方法的可能性。”我国在2001年已经加入WTO组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因此可以充分利用WTO反倾销协议的这一规定维护自身权益。除此之外,中国相关部门还可以利用国际贸易规则,采用磋商和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进口国对我国钢铁反倾销争议。除了合理利用WTO相关规定之外,我国自身出口法制还不健全。政府没有从立法的角度明确规定对倾销行为的处理办法。因此建立健全法制体系,加强对我国钢铁行业的内部管理,把一些可能引起国外对华提起反倾销事件的因素扼杀在萌生状态。同时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国际律师团队,提高我国反倾销应诉能力,为在反倾销案件中的胜诉提供人才保障。最后,从2008年金融危机的结果可以看出,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受到动荡的时候,该国会尽一切力量保护本国产业,在此期间,钢铁行业反倾销案件数量急剧增加,为此中国作为经济大国之一,建立钢铁反倾销预警监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包括采集大量历史数据,建立合理模型,利用模型进行准确预测,是我国相关部门在国外采取反倾销手段之前应制定的针对性措施,以避免国内钢铁企业受到损失。
2.建立国家钢铁产业拯救基金,促使钢铁企业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目前,国际矿业巨头之所以有恃无恐地大幅度提高铁矿石进口价格,除了他们控制了大部分铁矿石资源,已经形成了寡头垄断这一原因之外,与我国钢铁行业的大量产能有很大关系。我国钢铁行业产量巨大、大量过剩产能和我国的铁矿石产量严重不足、铁矿石外贸依存度持续攀升并存,2008年我国铁矿石的外贸依存度为54.79%。导致我国在铁矿石谈判过程中处于不利局面,由于价格谈判没有决定权,尤其是铁矿石价格大幅度提高,给我国的钢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面对如此严峻的不利局面,工信部、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委应该制定整体规划,压缩过剩产能。一方面要让市场这“无形的手”去实现、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寻找和开发新的支柱性产业,让落后产能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另一方面,还应该发挥宏观调控的巨大作用。要让企业自动压缩产能,必须补偿由于压缩产能所造成的损失,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建议政府投入3000亿资金(这些资金实际上是我国铁矿石进口的损失),成立钢铁产业拯救基金,用以补贴钢厂减产的损失。用国家手段干预钢厂平均每年减产30%。同时,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资金上对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援助,逐渐加大对钢铁行业的贷款支持力度,整合信贷资源,按产业政策要求提供资金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可根据钢铁行业产业发展政策要求,整合信贷资源,加强风险管理,重点支持有市场、有潜力的钢铁项目发展。但是,也要注意不要对小钢铁企业投放过多,防止有些企业因受改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市场等因素影响而停产关闭,形成大量不良贷款。这样也可以促进钢铁行业的重组,最终提升铁矿石谈判话语权。从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经验来看,提高产业集中度是中国“钢铁大国”迈向“钢铁强国”的关键因素,也是铁矿石进口谈判集中定价权的关键环节之一。2005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明确规定:到2010年,中国前10家钢铁公司钢产量要达到全国总产量的50%,但2008年还不到25%,而欧盟2005年已达90%以上,韩国、巴西在80%以上,日本在75%以上,这些国家的钢铁产业已经形成了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在铁矿石进口谈判方面也形成了寡头对寡头基本势均立敌的局面。我国钢铁工业的产业集中度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产业集中度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必须加快我国钢铁行业产业重组、兼并、整合,淘汰落后、高污染企业,减少资源浪费,推进产品结构调整,以减轻铁矿石需求压力。重组中坚持以市场行为为主,充分发挥市场优化资源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宝钢、武钢、鞍钢、首钢、沙钢、河北钢铁集团、山东钢铁集团等特大型企业集团的综合优势,让这些大企业在联合重组中发挥主导作用。重组应实行统一规划,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打破地区限制。应积极借鉴日本模式,引导集团之间、生产商与贸易商之间交叉持股,形成风险、利益共享机制和快捷信息传递机制,最终形成铁矿石进口和钢铁产品出口的合力效应,增强谈判筹码。此外,国家应给予政策支持,以帮助企业解决历史遗留等一系列重组中的问题。
3.鼓励企业“走出去”,“自力更生”寻找新的矿产资源。由于我国的铁矿石产量严重不足,每年需要大量进口铁矿石,工信部、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委应该借鉴日本、欧美等先进经验,鼓励钢铁企业“走出去”,寻找新的矿产资源,通过参股、控股,或成立新的矿业公司等手段,获得对铁矿石等矿产资源的控制权,扭转铁矿石谈判中的不利局面;同时鼓励国内钢铁上下游企业重组,互相持股,风险利益共享,重点推进国内铁矿石开采力度,逐步减少铁矿石进口的对外依赖程度。最近几年,国际各大铁矿投资商已经从三大铁矿石供应商转向俄罗斯、中亚地区及玻利维亚等铁矿石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日本虽然身居东亚,其资源控制触角已遍及南美、南亚、中亚、非洲等众多地区,包括部分中国矿山。2008年,我国进口铁矿石中来自海外权益矿的仅占13%,但欧洲与日本的权益矿则达60%比例。由于我国目前进口来源过分集中,应加大境外矿山投资力度。境外开矿可以巩固并改善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重点是俄罗斯、玻利维亚、蒙古、越南、柬埔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印度等。目前,玻利维亚铁矿石探明储量已占据世界第四位,俄罗斯北部铁矿石资源丰富,利用世界经济低迷及我国外汇储备相对充足的有利条件,抓住机会,加大对周边铁矿石资源丰富的国家进行战略联盟,以此改善铁矿石进口的被动局面,打破和削弱世界铁矿石供应垄断局面。借鉴国外经验,我国钢铁企业可以采取勘查矿、股本矿和购买矿等多种方式与国外矿企进行国际合作。
作者:孟东梅左鹏姜延书单位: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