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货币合作现状及前景探究范文

货币合作现状及前景探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货币合作现状及前景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货币合作现状及前景探究

一、区域货币合作的定义

区域货币合作是在国际金融权力日益分散、国际货币关系区域化的背景下,一定区域内的国家(地区)为建立相对稳定的货币区域而进行的货币协调与合作,其最终目标是组建一个由统一货币管理机构发行单一货币、执行单一货币政策的区域货币联盟。

区域经济一体化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参与成员国货币的一体化,而货币的一体化也就意味着各成员国必须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Hansen和Nielsen(1997)提出了著名的金融一体化、固定汇率和货币政策自主权之间相互矛盾的思想,认为要想同时实现三个目标是不可能的,其结论是要实现金融市场一体化、汇率稳定,成员国的货币政策自主权就必须放弃,从而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在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中,当参与的各成员国在遇到不对称经济冲击时,进行经济调整的任务主要通过财政政策来进行,但各成员国的财政政策又不能过于独立,必须受共同的财政规则制约,否则就会动摇实行统一货币政策的基础。

二、当前区域货币合作的现状

1999年1月1日,欧洲货币联盟正式建立,欧元诞生。欧元作为统一货币,从一开始就确定各成员国货币不可改变的转换率,从而借助于德国马克、法国法郎、荷兰盾的国际地位成为国际货币之一,欧元的顺利运行必将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欧盟在实行统一的货币后为欧元区经济带来诸多益处,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可回避的消极影响,使得欧元区国家经济付出代价:一是成员国的部分经济主权让渡给欧盟后,各成员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受到限制,不能再利用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这两大宏观调控手段获得通胀和失业的最佳组合;二是可能降低一些成员国的福利水平。由于欧元区各国的企业税、增值税、资本税、财产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率仍存在较大差异,若某国采取比较宽松的财政政策,就会导致其它国家的资本流向该国。

三、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地位

中国作为亚洲唯一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一)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不断提高

中国是亚太地区的一个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1978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加强了与亚太,特别是东亚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不断提高,在亚太地区的发展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成为亚太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世纪50~60年代,日本是东亚地区最早出现的经济增长点。日本提出贸易立国的方针,以美国和欧洲为主要市场,以工业制成品出口为动力,迅速实现经济腾飞。20世纪70年代东亚出现“四小龙”,他们吸取了日本的经验,成功地实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创造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东亚第二批经济增长点。20世纪80年代,东盟国家也实施了出口导向战略,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泰国、马来西亚的经济已接近新兴工业经济水平,成为东亚第三批经济增长点。目前,中国经济位于亚太前列。经过五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目前已居世界第二位,亚洲第一位,中国的钢铁、原油、电力、化肥、化学纤维、电视机等产量名列世界前茅。

(三)中国在亚太地区的贸易不断扩大

中国对外贸易的80%和外资来源的90%来自亚太地区。随着经济发展与对外经济关系的进一步扩大,中国将更深入地参与亚太特别是西太平洋地区的分工,促进各国的合作与往来,在亚太经济合作中起着更为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的的可能性

亚洲货币合作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才开始起步。亚洲区域合作最初可以追溯到1967年东盟的成立,合作的目的是基于政治和地区安全的考虑。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东亚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亚洲区域合作朝着经济贸易方面发展。1992年东盟倡议建立区域内自由贸易协议,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应运而生。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前,东亚各国在贸易和投资合作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在货币和金融合作方面基本没有往来。东南亚金融危机在两个层次上提出了亚洲货币合作的必要性。一是全球国际货币体系存在严重缺陷。IMF没有向危机国家提供及时援助,而且援助条件相当苛刻,这促使人们转而寻求区域货币合作的可能性;二是在亚洲缺乏像欧盟那样有效的区域货币制度安排来防止危机的蔓延。因此,建立区域货币合作组织进而实现亚洲货币一体化,成为危机带给东亚国家的最大启示。

在2000年5月6日泰国清迈召开的亚洲开发银行年会上,东盟10+3的财政部长通过了日本提出的东亚货币“互换协定”。主要内容是建立一笔备用贷款基金,在亚洲地区发生短期资本急剧流动等情况下相互提供干预资金以应付急需,各国相互交换经济和外汇方面的信息,建立一个预防新的货币危机的监督机构。“清迈协议”是一个以双边货币互换为核心的紧急融资框架,借助这个平台在融资时允许以本国货币代替美国国债作为担保,它与危机爆发以前缔结的回购协定相比较,对于借款人而言条件变得更加宽松。

五、中国参与区域货币合作需要注意的的问题

(一)外部环境

1、政治、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分歧和利益冲突

亚洲货币合作受各国经济制度、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制约,存在着政治、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分歧和利益冲突。亚洲货币合作需要各国主动放弃一部分货币政策的自主权,但除日本外,其他东亚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各国经济结构很不相同,保持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对于他们自身国家的经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国家很难做到牺牲内部增长来适应外部均衡的要求。

2、亚洲独特的“亚洲传统”

过去30多年来松散、非制度化的区域合作使亚洲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亚洲传统”。这个传统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强调非正式性;二是强调达成共识。在这种传统下,缺乏制度化的监督机制和谈判机制,亚洲各个国家都想分享合作的好处,不愿付出合作的代价。这种强调非正式性和达成共识的“亚洲传统”并不适合区域货币合作。因为任何有效的合作关系的建立都需要通过正式的制度来确保利益的妥协和合作的实现。

3、区域内缺乏核心国和核心货币的基础

亚洲地区中日本是经济最强的国家,从亚洲货币合作的进展来看,日本政府在其中的确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日元对美元汇率的动荡不定,日本银行系统的巨额坏账呆账,日本经济的不振,再加上亚洲地缘政治和历史问题等多种因素,使日元作为亚洲中心货币存在太多障碍,人民币也理应成为亚洲中心货币的重要一极,但是因为人民币尚不能自由兑换,中国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尚不完善和不成熟,它还不具备成为亚洲中心货币的基本条件。

(二)内部问题

第一,人民币没有实现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是人民币走向世界货币的必要前提;第二,金融市场不发达,银行系统当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多数银行的管理和业务水平不够高,资产质量差,不良资产多。而且,我国的银行体系还未全球化,许多国内商业银行跨出国门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第三,国内目前面临的问题艰巨繁多,如收入差距、国企改革、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以及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