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外汇储备结构规模及对策研究范文

外汇储备结构规模及对策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外汇储备结构规模及对策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外汇储备结构规模及对策研究

一、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及巨额储备带来的影响

(一)我国外汇储备现状

自1994年以来,我国连续16年出现国际收支“双顺差”,特别是2005年“汇改”后,我国在“小幅、稳健、可控”策略下,人民币缓慢升值,吸引了国际资本流入套利,使外汇储备增势开始加快。到200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1万多亿美元,赶超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储备大国。以后的4年增速更猛,2007年底,储备余额达1.53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2008年又增加了4178亿美元,虽然同比少增441亿美元,增速有所下降,但规模仍是上升趋势;2009年达到23991.52亿美元,使我国外汇储备突破2万亿美元,增加了453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3.28%,不仅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而且占全球储备的30%以上。到2010年3月,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24471亿美元,同比增长25.25%,仅第一季度就增加419亿美元,同比多增402亿美元;2010年底达2.8万亿美元。

(二)超额储备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充足的外汇储备象征综合国力的强大,有利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对稳定本国汇率、保证国际支付、应付不时之需、援助发展中国家及与其开展合作、维护本国在参与各项国际事务中的国家信誉和经济社会安全等十分有利。但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在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目标下,外汇储备应该有一个适度的规模标准;否则“过尤不及”,必然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归纳起来,过多的外汇储备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如下负面影响:

1.加大持有外汇的机会成本。国家之所以要有外汇储备,是为了在开放的经济中随时应付必要的国际支付的需要。特别是在外汇收入不确定的情况下,足够的外汇储备尤为必要。在开放经济中,在金融危机带来不确定性风险较大的条件下,充足的外汇储备会使人感到“仓中有粮,心里不慌”。国家储存外汇和家庭储存货币的道理是一样的,既不能将口袋掏得空空的,成为“月光族”,也不能做葛朗台那种只往钱袋中装金币式的守财奴。因为“储备”是要花成本的,随着物价的上涨,“死钱”不仅不增值,还会“缩水”。所以过量储备必然造成浪费。

我国外汇储备以购买美国国债及存入美国银行为主。截止到2009年5月,我国持有美国国债8005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债主。近年来外资在我国的投资回报率一直在15%左右,而我国用外汇储备购买的美国国债回报率只有3%。在美国国债收益率低于国内资本收益率达12%的情况下,这种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机会成本实在是太大了。为此,笔者与何景伟[1]等学者深有同感:我国超规模地大量持有美元、美国国债等外汇储备,实际上是放弃了自己国民消费和投资的机会而向美国提供低息融资,低价将我国的资金转让给美国人使用,刺激美国人消费,让美国人掠夺了我们大量的财富,反过来将这些钱再转给美国企业重新到我国投资赚钱。作为一个资金需求巨大的发展中国家,牺牲本国消费和重点投资机会,将外汇储备以如此低的收益率交给外国人使用机会成本过大,绝非明智之举。这样,一方面以长期低廉工资、微薄收入制造大量廉价的物质财富,换得超额外汇储备,再低息贷给外国;另一方面又以高息从国外借入资金。至2009年6月底我国外债余额达3605.79亿美元(不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和台湾地区的外债),到2010年9月猛增至5464.49亿美元,这无疑是一种有损效益、为人作嫁的资产运营行为。

2.造成宏观货币政策目标的冲突。自1994年外汇体制统一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之后,由于各种渠道流入的外汇不能以外汇形式存在于国内外汇市场,我国外汇储备开始大量增加,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被迫买进大量外汇,形成超额外汇储备。正如何景伟[1]、李新军[2]等分析的,这部分被迫买入的外汇,以外汇占款的形式大大增加了基础货币,导致我国基础货币迅速上升。张洁赢[3]也认为,这种政策操作的结果导致我国货币供应结构发生改变,即外汇占款在基础货币中的比重上升,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外汇占款直接增加的基础货币,通过货币创造乘数效应,促使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引发通胀。为控制过多货币供应,央行不得不采取对冲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即在收购外汇投放基础货币的同时,用发行央行票据、国债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形式对冲换汇时所放的基础货币,相应收回或减少发放再贷款等信用放款;外汇流入越多,对冲压力越大。当央行票据和国债到期时,巨额还本付息成本造成对内债务的增加,再加上管理外汇储备的费用,使财政负担逐渐增大:一方面要应付通货膨胀压力,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释放出大量基础货币,使货币政策的使用处于被动状态。我国央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就是出于这种情况。一般来讲,法定准备金率这种“强心剂”式的货币政策工具,各国较少动用,而我国近年来频频上调准备金率,已从2004年的7%上调至2011年3月25日的20%。4年多时间提高了20多次,其中2007年一年就

提高了10次。

3.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过多的外汇储备意味着外汇供过于求,本币必然升值。2008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40余次创出新高,目前已达到6.5418。本币升值不利于出口,影响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导致失业率上升,不利于经济增长。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70%左右,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造成美元资产储备的严重缩水。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大量国际短期投机资本(游资)流入我国,加上我国外汇占款导致人民币基础货币大量发行,使外资投资房地产和证券市场因资产价格上升可获大利,又极大地刺激了国际游资流入。近几年新增的外汇储备中,大约有30%~40%为国际游资。由于资本是趋利的,一旦对汇率预期产生相反变化,生产资金又会大规模流出,从而引起市场投资者恐慌,带动大量资金外逃,危害人民币币值稳定乃至国内经济安全,使汇率风险增大。

4.加剧国际贸易摩擦。在我国巨额外汇储备资产中,由于出口大于进口而带来的贸易顺差是主要原因。我国出现顺差,就意味着贸易对象国出现逆差。一国若长期、大量持有另一国的货币资产,势必会带来政治、经济风险,引起贸易摩擦,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攻击的重点目标。美国奥巴马政府多次对人民币升值施压,美国、欧盟等国不时以反倾销诉讼及实施“绿色壁垒”等方式制造大量贸易摩擦,在很大程度上即是出于贸易保护的动机。

二、对我国适度外汇储备的估算

由于机会成本和汇率风险的存在,一国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应该控制在适度的规模范围内。储备外汇是为了满足国际支付、调整汇率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从原则上说,在满足这些需要之后,略有节余为最佳。在此原则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应与下列五个因素有关:(1)进出口与外债规模;(2)汇率的灵活性对汇率储备的自动调节;(3)税收等经济杠杆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能力;(4)用来促进内外均衡的其他经济政策的灵活程度及有效性;(5)国际经济合作的影响程度。何金丽[4]认为,就我国来看,外汇储备规模应受如下三方面因素影响:进口用汇的需要;干预外汇市场的需要;国际政治军事的需要。

综合已有观点,笔者认为估算我国合理的储备规模,应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对外汇的需求:第一,从支付外债方面的需要看,截止到2010年9月,我国的外债余额为5464.49亿美元,虽然加上付息会大于这个数字,但不可能是一次性还清,有100%的储备也就足够了。第二,从支付进口方面的需要看,国际经验认为至少拥有3个月进口的外汇储备。考虑到我国正处于结构调整、技术和稀缺资源进口以及突发事件进口的增加时期,往宽里打算再增加一倍,按6个月进口额计算,以目前年进口1.4万亿美元计,约需7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第三,从外资企业利润汇出需要看,目前已投资境内的外资5000多亿美元,按10%的利润率计,需汇出500亿美元。考虑到对外资管制不严,偶有资金偷逃造成国际支付中“误差遗漏”增大,再加200亿美元,共需700亿美元也足够了。第四,为汇率调控、政治、军事及其他意想不到需要动用外汇储备之处,再准备出8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几大项合起来,总共需1.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规模,应该是比较适当的。按这种预计,我国现有的外汇储备至少超出1.4万亿美元。为此,如何将巨额外汇储备降到适度规模;如何优化目前巨额外汇储备的结构,避免缩水,实现保值增值;如何按科学发展观要求,科学有效地支配使用1.4万亿美元的超额外汇储备,乃是下面主要探讨的问题。

三、调整储备规模、结构及有效利用超额储备的对策

面对巨额外汇储备,我们需要纠正以往认为外汇储备越多越好的观点,而应建立起外汇储备适度性的观点,并根据我国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来确立适度的规模。[5]一方面要想办法扭转“双顺差”局面,控制其高增长势头;另一方面要在调整好巨额储备资产结构的同时,遵从科学发展观要求,有效地安排使用超额储备资产,去办那些惠及全局和长远利益的大事。

(一)外汇流入

关于外汇流入,主要应采取以下三项对策:

1.转变观念,调整政策,控制外汇收入。改变过去靠廉价资源、劳动力比较优势,低价大量出口的创汇方式和竞争策略,提倡品牌战略和差别战略,出口商品做到货真价实,不搞“降价促销”,努力实现经常账户收支平衡。

2.精选引资,调整“吸引外资”的有关政策。在我国外汇储备资产2.8万亿美元、银行存款余额30余万亿元人民币的情况下,事实上资金并不稀缺。改革开放伊始那种为了大量吸引外资而制定的极为宽松的优惠政策有必要进行调整。特别是有些地方政府为了突出招商引资的政绩,不考虑科学发展的长远利益,政策掌握上放得极宽,导致引资的效益、结构不佳,质量欠优。为此,有必要调整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实现精选引资。除高新技术产业外,取消一般项目外资的优惠政策和考核量化指标;提高外资进入门槛,鼓励高新技术和核心设备的外资进入我国;对个别外资企业恢复征收投资方向调节税,征收环境保护税。通过环保、税收等手段加强对危害环境、大量耗费能源、资源的投资项目的限制,对其产品出口可加征环境保护税。坚决杜绝资源消耗大或污染严重产业的外资进入我国。

3.限制国际游资进入。强化对贸易、非贸易、外商投资、外债、地下钱庄的外汇管理,加强对各类外汇注入的真实性审查。外汇银行加强与外汇管理部门配合,协助其做好把关工作。外汇管理部门还要与海关、公安、司法、工商、税务等部门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坚决打击国际游资的投机套利,维护国内经济金融安全。要抑制短期投机性资本进入,放宽对人民币汇率的管制,使其自由兑换外币,以缩小外汇市场的套利空间,消除热钱来华的趋动力,达到缩小外汇储备的目的。

(二)外汇支出

长期以来,各国对外汇储备的管理普遍实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原则,主要由官方持有。据央行统计,2009年9月末,我国金融机构外汇存款余额仅3433亿美元,其中企业与居民的外汇存款大体各占一半。这点外汇存款仅相当于日本的一家基金公司。其实,只要在国家需要时外汇资金可及时到位,并非一定要全部由国家统一持有外汇。特别是超过适度规模的外汇资金,完全可以由企业与个人持有。为此,在现有高外汇储备下,国家应放松外汇管制,鼓励企业、个人持有、使用外汇,提倡“藏汇于民”。以此降低官方储备的增长速度、分散储备管理风险、提高外汇储备收益。[6]对超过适度规模的外汇实行“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管理原则。具体对策为:

1.深化结售汇制度改革。从2007年8月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境内机构即日起可自选保留经常项目下外汇收入起,就已经结束了13年的强制结售汇制度。目前为适当降低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实现藏汇于民的目的,应进一步改革结售汇制度,加快由强制向意愿结售汇制度转变的步伐,放宽企业、商行持有外汇的额度,取消账户限额,以利藏汇于民,增加外汇支出。

2.增加进口,加速产业升级。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节能减排、净化环境、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我国产业、能源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及生物能等新的低碳清洁能源以替换传统的、高碳排放的不可再生的石化能源。然而,在这一能源的开发和使用的转换过程中,不管是开发技术方面还是能源设备更新方面都需要相当大的投资。特别是有些关键技术、原材料需从国外引进。为此,国家应放开我国紧缺资源的物资进口配额,降低进口税率,鼓励大量进口稀缺资源,扩大先进技术设备的免税范围;加大石油、矿产等战略性物资的进口。

3.让超额储备“走出去”赚钱。在全球金融危机、股市低迷,各种资源、资产大幅缩水的有利时机,应扩大企业境外投资的购汇范围和数量,拿出几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资产兑换给有发展潜力的大企业,鼓励其对外投资或收购国际优质公司和稀缺资源,使超额闲置储备资产走出去创利。这样,一方面可加快企业境外投资发展速度,积极参与全球范围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增强与国外跨国公司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可缓解外汇资本在国内的积累压力,变死钱为活钱。另外还可以采用国际金融合作与境内金融产品创新等方式。除推动人民币进行互换外,还可考虑以美元进行政府间货币互换。

(三)优化结构

为使巨额外汇储备资产保值增值,免受美元贬值使储备资产缩水的影响,在优化储备资产结构方面,可采取两方面对策:

1.实施多元化外汇储备结构。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约占70%,欧元为20%,日、韩等其他货币资产占10%。外汇储备过于集中于美元,在美元不断贬值的情况下,损失太大。为此,减持美元,增持欧元、日元等非美元资产迫在眉睫。政府要抓住我国同日、欧贸易发展良好的势头,鼓励企业选择欧元、日元等非美元货币结汇。

2.千方百计增持黄金储备。截至2011年3月20日,我国的黄金储备量仅3389万盎司(合1054吨)。对于一个占全球外汇储备近1/3的储备大国来说,黄金储备的比例实在太少了。尽人皆知,黄金是最“货真价实”的储备资产,几乎没有贬值之忧。增持黄金储备之必要毋庸置疑,关键在于用什么途径、办法增持。综合理论界各种主张,可归纳为以下三种途径:(1)购买。央行用外汇储备中不断缩水的美元从国际市场上大量收购黄金;选择有利时机与其他国家央行进行“美元—黄金”资产互换;成立在国际市场上大力收购黄金、白银的公司经营购金业务。(2)生产。加大对黄金生产的开发力度,将外汇储备投资于黄金的生产与开采;保护好国内金矿,限制外资开采本国金矿;加大投资外国开采黄金或与其合作共同开发,鼓励企业在境外收购黄金资源并为中国公司自产海外黄金回国建立绿色通道。(3)节约。尽可能节约黄金使用,凡是可用替代品的用途上,都不要使用黄金,特别是一次性不可回收的使用,如各种鎏金,尽量不用。在用金过程中,残留和脱渍的黄金碎屑要及时收集,积少成多,作为黄金储备的一种来源。只要在黄金的生产、使用上开源节流,作为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积累些黄金是可以办得到的。

(四)合理利用

对于高达1.4万亿美元的超额外汇储备,我们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地合理支配和使用,而不应闲置浪费。因为既然是“超储”就决不会防碍安全,所以管理“超储”的原则应将管理正常储备的原则倒过来:强调盈利性和流动性。对于“超储”的利用无非是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找出路,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得更有效。笔者认为:

国内方面,应将“超储”投资到那些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方面,比如新能源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上面已提到,新旧能源转换需要大量的成本,无论是技术攻关还是设备更新,都需要投入大笔资金。而类似研发新能源这类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盈利性的企业无利或无力去经营,本应主要靠政府提供。在国家握有巨额外汇储备的条件下,能够在这种关键时刻将“超储”投资到开发利用新能源、新技术方面,正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惠及子孙后代的长远战略举措,意义甚为远大。

国外方面,可用超储外汇加大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加强海外并购;可以在降低收购油田和铜矿这类投资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外汇储备推动与发展中国家的新一轮贸易。即利用外汇储备充裕的优势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使其形成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也可为其能源开发提供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