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国贸易发展因素实证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国际经贸发展
以服务业与服务贸易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经济的迅速崛起,成为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国际服务贸易已经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经贸竞争的新领域、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根据WTO的统计,2006年,世界服务出口额、进口额为27559亿美元和26484亿美元,分别为1996年世界服务出口额12706亿美元和进口额12666亿美元的2.17倍和2.09倍。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服务贸易有了较大发展,服务贸易总额由1982年的43.50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928.32亿美元,年均增长16%左右,高于世界服务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其中,服务贸易出口由24.8亿美元增加到919.99美元,年均增长16.4%;服务贸易进口由18.7亿美元增加到1008.33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由1982年不足0.6%上升到2006年的3.55%;其中,服务贸易出口比重由0.7%上升到3.32%,服务贸易进口比重由0.5%提高到3.79%。
相对于货物贸易,中国服务贸易发展速度仍然滞后,主要表现为中国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的比重持续下降,由1982年的10.45%下降到2006年的9.87%,低于全球18.07%的平均水平,更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2006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分别为19.06%、28.21%,16.10%、17.82%。另一方面,中国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远低于货物贸易,2006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占全球货物贸易进、出口的比重分别为6.38%和8.02%,均高于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比重。
中国服务贸易自1992年首次出现逆差后,除1994年以外一直处于逆差状态,由1993年的17.85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88.3亿美元,期间2004年最高达到97.0亿美元。在服务贸易结构上,全球服务贸易结构呈现高级化,电信服务、建筑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特许使用和许可、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已经占整个服务贸易的近50%,而中国服务贸易仍以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虽然旅游服务和运输服务的出口比重之和由2000年的65.39%下降到2006年的59.74%,但是国际旅游服务和运输服务的出口比重则由2000年的55.4%下降到2006年的50.0%。另外,中国在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金融、保险、咨询、专利特许、计算机及信息、邮电通信等新兴服务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二、研究文献综述
对于中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国际竞争力分析。在这些研究中,主要运用中国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率、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以及服务贸易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测度并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无一不得出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的结论,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康承东(2001)、邓世荣(2004)、王绍媛(2005)、王庆颖(2005)、殷风(2006)、董小麟、董苑玫(2006)、李丽(2007)、鲁晓东(2007)等。
也有一些学者深入分析了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其中李静萍(2003)指出货物出口对服务出口有显著的拉动效应;郑吉昌、夏晴(2004)从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关系、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服务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等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问题。赵景峰、陈策(2006)从总量和结构调整两个方面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经验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货物贸易的发展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增长有促进作用,要增强国际竞争力,应该从服务业自身和所处的开放环境中把握自己,更好地提升中国服务贸易水平。史自力、谢婧怡(2007)认为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货物贸易出口额、外商直接投资和服务市场开放度,服务业发展水平是其中最弱小的因素。丁平(2007)认为,影响一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纷繁复杂,从个别影响因素的作用来看,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额、货物出口额、服务市场开放度和国内消费水平这几个因素均与中国服务出口正相关,且影响显著。
关于发展服务贸易的政策方面,胡景岩(2007)提出了服务贸易工作的重点,涉及到管理体系、统计体系、政策法规体系、贸易促进体系等,商务部研究院课题组(2007)提出了扩大服务贸易出口的思路与对策,沈丹阳(2007)也论述了服务贸易促进体制的思路。在服务贸易对外开放方面,杨圣明(1999)认为中国需要渐进地、适度地对外开放服务贸易;盛斌(2002)的思路是,维护发展中国家身份,循序渐进,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和部门进行试验,再有步骤地推广,实现有序竞争并适度培育幼稚产业。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服务贸易发展的因素较多,笔者主要选择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货物贸易发展两项因素加以分析。
1.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影响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壮大基于本国服务业的发展。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发展,企业逐渐改变那种服务自产自销的模式,转向专业化生产模式,从而增加了对各种服务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的需求。日本学者并木信义指出,“国际竞争的舞台中相互角逐的是制造业产品,而服务业则在制造业的背后,间接地规定着制造业的产业竞争能力。”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服务业外向化的过程。当本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情况下,便产生了对国外服务业的需求,从而引发国际服务贸易。因此,这里的服务业发展水平是相对水平,服务业的发展应该与制造业相适应,在制造业高度发达而服务业相对滞后的国家,服务贸易必然处于逆差状态,这正符合中国实际。
2.货物贸易的发展对服务贸易的影响
服务贸易的发展与货物贸易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某些服务贸易则是货物贸易的附属品,诸如运输服务、金融保险服务、电信服务、计算机和信息咨询服务等,他们大部分是伴随着货物贸易的产生而产生的。发达的货物贸易需要更为完善和系统的服务软环境加以支持,包括生产者服务、流通环节中的服务以及售后服务等。因此,可以说货物贸易的发展状况会影响到服务贸易的发展。
四、模型的建立与数据检验
1.变量选择与模型建立
根据以上的分析,笔者选择服务贸易规模作为变量,自变量为服务业发展水平、货物贸易额。其中,服务贸易规模即为中国服务贸易总额,服务业发展水平选择第三产业增加值规模。本文以1986-2006年间的年度统计数据为样本,其数据来自历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和《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商务年鉴》等,分别用ST、SG、GT代表服务贸易额、服务业增加值以及货物贸易额,建立以下回归模型:ST=C+αSG+βGT。
2.ADF单位根检验
传统的时间序列分析通常假定所使用的经济变量满足平稳性要求。事实上,绝大多数经济时间序列变量都是非平稳的,而非平稳序列的均值、方差不再是常数,此时的回归结果就是伪回归。因此,在对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分析前,需要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定其平稳性,笔者采用ADF检验法对单位根进行检验,检验方法为:首先对序列水平值做单位根检验,再对一阶差分做单位根检验,如果水平值接受单位根假设,而一阶差分拒绝单位根原假设,则认为序列具有I(1)过程,一般认为,如果一阶差分是平稳的,那么二阶差分也是平稳的,则不需做二阶差分检验,若一阶差分不平稳,则需要进行二阶差分检验。
3.Johansen协整检验
对于具有相同单位根性质的时序数据,可以利用Johansen检验来判断它们是否具有协整关系,从而考察变量ST与SG和GT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变动关系。由表2可知,变量满足协整前提。进行协整检验一般有Engle和Granger建立的EG两步法和Johansen的极大似然值检验法,其中EG两步法的思想是首先证明时间序列存在单位根,然后估计协整向量并利用最小二乘法,检验回归残差的平稳性,如果通过检验,直接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否则就要通过运用误差校正机制建立长期均衡。此种方法虽然易于计算,但在小样本下,参数估计的误差较大,并且当变量超过两个以上时,变量间可能存在多个协整关系,此方法无法找到所有可能的协整向量,其分析结果不易解释。Jo-hansen检验的基本原理是采用最大似然法估计包含有关变量一阶差分滞后项和水平量一阶滞后项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同时解出其中水平量估计系数矩阵中对应不同秩数的特征根。考虑到本文选择的自变量有两个,且样本较小,因此选择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更为合理。从表3和表4的数据得知,其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统计量在假设至少1个协整方程时小于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无论是迹统计量检验还是最大特征值检验都表明,上述变量在5%的显著水平上存在协整关系。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由前面的检验可以说明,回归方程中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具有解释能力,这样,该回归方程是合理的,由于方程中SG和GT的系数均为正值,表明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与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及货物贸易的发展具备正向的相关关系,且方程表明服务业增加值增加1个单位,服务贸易将增加0.008288个单位;货物贸易增加1个单位,服务贸易将增加0.065115个单位,由此可见,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影响要大于服务业发展对服务贸易的影响。中国要推动和促进发展服务贸易,需要加快发展国内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并在促进货物贸易发展的同时,增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联动性。
1.加大对国内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国内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服务业,是制造业发展的粘合剂。对于中国这个制造业大国来说,服务业的发展将会极快地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
(1)制定连续的服务业发展战略和行动规划,将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国际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确定下来。
(2)优化服务业结构,鼓励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随着中国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利润趋于均等化,服务业发展需要转向生产者服务。
(3)推进和完善垄断性服务行业的改革。国内改革是使中国经济充满生机的重要保证,除个别涉及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领域外,都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引入竞争机制。
(4)为国内服务业发展制定更多的优惠税收政策,建立完善的投融资体系。由于地方政府是推动服务业发展的主体,应以法律形式保证服务业税种保留更多作为地方独享税。建立服务企业担保基金,为中小服务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支持。
2.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强化与货物贸易的联动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服务贸易逐渐成为国际经贸竞争的新领域,服务贸易的发展也成为衡量国家经贸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加强服务贸易的发展也是提升中国经贸竞争力以及国际经济地位的重要举措。
(1)完善服务贸易立法,建立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疏而不漏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
(2)加大政策性金融机构对服务出口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需要更多地开展服务出口信用保险业务。
(3)建立中小型服务企业出口扶助中心,在研发资金、市场拓展、人才培养以及政策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服务。
(4)通过对外谈判争取有利的服务出口市场。利用中国服务业开放程度较大以及其发展中大国地位和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力,争取服务贸易谈判的优势地位,获得更为开放的服务出口市场。
(5)建立服务贸易发展支持基金,对服务出口项目进行研发和市场开拓支持,尤其是针对中国特定地区的服务出口进行专项支持,诸如中西部地区的旅游服务、少数民族的文化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