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时代视域下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分析范文

新时代视域下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时代视域下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新时代视域下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摘要:在新经济时代下,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标志,更是人类文明的精神支柱。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形态也成为了我国的精神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文化新经济时代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为使我国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能够有效抵御各种入侵和风险,就需要我们切实加强对内部现实问题的解决,文章将从文化理性的重构与文化产业责任伦理制的落实入手,增强我国文化产业在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下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关键词:文化理性;文化产业;产业生态;伦理对策

一、新经济时代:文化理性危机及文化产业责任伦理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就从万物中发现并产生了有关主体事物的概念。在宋明时期,程朱理学构建了以“理”为中心概念的理学体系。朱熹也指出离心无性、离性无心的客观事实。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对理性的认知就已经极为深刻。在西方,理性的概念最早来源于逻各斯(λόγος)。赫拉克利特认为逻各斯是世间万物的统领,代表着一种理性和智慧,并且逻各斯是人类在进行活动时的准则和根据。逻各斯中所代表的理性和智慧可以主宰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随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人是理性动物,人的德性源于理性功能的卓越展示。1换言之,只有具备完整的理性才能具备高尚的德性。尽管在中西方对于理性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归根结底,理性以两种形式而存在:认识理性和思维理性。认识理性和思维理性作为理性的两种形式,通过不同层面阐释了人类理性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的不断变革,意识形态也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人们思想、价值取向的纷繁复杂,导致人们理性程度的逐渐丧失,进而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倘若此类问题不及时加以解决,将会影响到我国文化前进的方向和发展道路。自2003年9月国家文化部制定并下发了《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也悄然兴起,随着一系列改革的推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迅速兴起,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产业连锁效应。正如阿多诺和霍克海默也在《启蒙辩证法》(1947年)一书中率先指出“文化产业”的实质:文化产业的大规模发展是审美的商品属性昭然若揭,并使审美生产与消费呈现出规模化的效应。2在党的报告中所指出:“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见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性、阶段性、关键性和引领性。诚然,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并非一朝一夕,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40年,这40年是中华文化蓬勃发展的40年,是中国文化产业不断壮大的40年,是中国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性跨越。这40年是党引领人民披荆斩棘、风雨同舟、砥砺前进的40年。在这四十年间,不断地开创着良好的“新局面”,但是也应该看到,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一些问题的产生,这些问题倘若不加以合理解决,将会对文化产业迈向更高台阶产生一定的阻力。问题的产生最大的根源在于文化产业主体“责任”的缺失,德裔美籍哲学家汉斯•约纳斯(HansJonas,1903-1993)在其代表作《责任原理——技术文明时代的伦理学》(DasPrinzipVerantwortung:VersucheinerEthikfürdietechologischeZivilisation,1979)中首次提出“责任伦理学”,深刻反思了当时科技技术的发展对于生态和人类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为了对人类和人类生存空间的维护,进而把责任推向伦理学问题的核心,把人类存在作为责任伦理学的首要要求。在约翰斯的观点中他认为人是具有义务的道德理性主体,要自觉承担当代以及后代的道德责任。这一观点对当代责任伦理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二、新时代视域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当下新型文化产业具有经济和文化两种属性,党和政府倡导文化产业主体要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作为价值追求。然而,在文化产业逐步发展推进的过程当中,还存在着很多只顾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现象,倘若不加以监管和协调必定会引发文化产业生态效益的失衡。当前,我国产业发展问题重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我国部分文化产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理性化程度低,责任意识淡薄,只顾盲目满足“娱乐化”的大众文化消费需求,盲目迎合大众物欲的期待,不能以绿色健康合理的文化产品引导群众心理需求,公众长期接触庸俗、肤浅的娱乐性文化产品,便会逐渐丧失对问题的是非判断能力,进而也会影响到公民政治素养的提升、共同理想信念的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等也就失去了现实基础。另一方面,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借助种种强势手段,向世界各地传播其文化产品,企图占领中国的文化市场,再加之,中国文化企业逃避自身对文化的传播责任,为避免市场风险而大量生产快餐式的低级庸俗文化产品。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型文化产业形势在我国迅速得到普及,彻底改变了以往传统媒体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尽管自媒体具有时效快、高信息量等优势,但自媒体的文化生产准入门槛可以说是“零门槛”,与此同时,公众也可以通过自媒体进行信息的转发和创作,并且可以针对社会热点话题实时自由发表个人言论和观点。同时也导致了一些不良信息的迅速传播,此类信息一旦持续高速扩张,便会严重影响到受众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进而影响到我国文化意识形态的建设,会直接对我国文化产业的生态发展产生强烈的冲击。

三、加强文化理性建构与文化产业生态责任伦理的现实途径

在当前文化新经济时代下,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一个大趋势,我国的文化产业也应该紧跟时代潮流,保持自己的特色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在发展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当前,我国应尽快加强民族文化理性的构建,加强文化产业生态责任制的落实,才能做到更快将中国更优质的文化产业输出海外,才能应对并适应未来新的需求。首先,生产独具“民族信仰”的文化产品,强化民族的理性程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为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国家要积极引导企业和公民树立正确的文化信仰,加强文化认同,增强理性认知,对于纷繁复杂的文化乱象加以剔除;企业要关注大众需求,面向现实情况,在经济转型期,正视人们合理的利益诉求和精神文化需求,与民众产生心灵共鸣,进而生产出独具特色又饱受人民喜爱的文化产品,通过这种形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增强人们的文化信仰,强化人们的理性思维。公民要自觉吸收有益的文化产品,自觉抵制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的侵蚀。接受健康有益文化产品的熏陶和感染,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理性认同,强化理性信念。其次,注重文化产业生态效应,自觉承担责任创新,促进产业链循环发展。所谓的文化产业生态效应即指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构建一种和谐、有序的机理系统,要大力聚集高端要素、统筹规划绿色产业链、推动异质性产业集群、坚持产业共生的发展模式。

这种生态模式需要依靠绿色生产来实现,不断发展绿色新兴产业,以创新为前提,深刻把握市场发展规律,依靠科技创新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形成一个以文化为主,相关产业为辅的企业群体,在这个产业系统内部实现优质资源、技术等的共享,在环境内部增强企业共识,加强产业内部各环节的紧密,积极引进跨界人才,注重核心人才的培养,提高文化核心竞争力,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体系的建构,增强环保意识和绿色发展意识,以此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进而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健康的文化产业环境。最后,推动文化理性建构与文化产业生态责任伦理相向而行。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文化理性的建构和文化产业生态责任制的落实应该同时进行,不能顾此失彼,否则就会遗患无穷。只有人们的理性程度、理性素养足够高,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才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因此,在中国新时代经济的背景下,只有合理处理好文化理性建构和文化产业责任伦理的关系,才能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文化产业的“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撑,才能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世界表达力,增强民族文化产业在全球文化市场中的影响力。

注释:

1.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7-48.

2.方亮.产业生态系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考[J].金融经济,2018(22):55-56.

3.朱英明.实现产业集群与生态环境“双赢”[N].新华日报,2018(17):1-2.

4.曹海峰.全球视域下文化认同建构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58-64.

作者:王欢 李景春 单位:燕山大学 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