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劳动力流动对消费观念和需求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农村劳动力向外流动不仅会给农村家庭带来工资性的收入,也会使农村家庭的消费观念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还会带来购买决策者的改变,影响家庭选择产品的倾向、同时农业行业的劳动力流动往往会促进农村住房需求,以及自用和商用两用化产品的需求。而在非农行业中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则会带动时尚消费、创新性消费以及需求收入弹性大的商品的消费增加。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农村消费;非农行业;农业行业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向非农业行业转移,形成了20世纪的农民工流动潮。如今,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普遍地在城市及其周边进行务工和从事个体工商户等经营活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地向外流动既可以带动农村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也使原有的劳动力资源得到了合理的配置,更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影响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从而有效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生活美好的目标。本文主要侧重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家庭消费观念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农业行业和非农行业家庭消费需求的不同影响。
1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家庭消费观念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对农村家庭消费观念的影响具有三个特点:首先,这种影响具有普遍性。外出务工经商最明显的作用就是显著的增加了农村家庭收入。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有利于增强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能力,为农村家庭消费观念的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农民工进城工作,体验城市生活,实际上也是农民工的现代化过程。外出进城工作使得农民耳濡目染,切身体验到现代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转变自己的消费观念;其次,影响具有差异性。由于各个家庭成员的个体情况和从事的职业不同,造成家庭消费观念转变在速度、程度上的不同。外出务工人员与其家人的联系的紧密程度也会影响到其家庭消费观念向现代转变的水平;最后,这种影响是有限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在城市工作,使得进城务工者能够体验现代城市消费生活,也使他们及其家庭获得了相对于留守农户的经济、信息和心理优势,在自我认知上更趋向于现代消费生活。但是要使得流动人口对现代城市消费生活完全认同,仅靠进城工作这样一条途径未免显得形单影只。
2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家庭消费决策的影响
2.1劳动力流动使家庭的购买决策者发生改变
由于大多数农村家庭主要是男性在外打工,留在家庭中的往往是“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此时,留守妇女往往更多地承担起家庭日常实际的购买职责。因此,与传统农业家庭相比,在当前劳动力外出流动的农村家庭中,女性作为主要购买决策者的比例在显著提高。这里面也可能还有以下的原因:一是在选择外出务工的农村家庭中,由于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人口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其男女平等的认知较强。女性也有可能成为购买的决策者;二是,打工带来家庭收入的提高,相对于原来的收入来说,消费性支出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原来降低,家庭购买决策的风险承受能力比以前提高,因此,可以更多地让女性参与到购买决策中;三是,在农村的留守妇女由于日常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小型的商店、农村各类的集市、以及城镇中的大小超市等不同的购买渠道。往往也成为快速消费品的主要购买决策者。
2.2劳动力流动改变了家庭选择商品品牌的倾向性
由于进城工作,亲身体验城市现代生活消费,有着更多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另外,转移出去的劳动力由于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加上外出务工又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关于商品品牌,甚至是外资产品品牌和商品消费的相关信息,他们对各种商品的品牌包括外资品牌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也相对较高。同时,由于较高的收入也促使他们有经济实力和条件购买外资品牌的商品。因此,在有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家庭中,外资品牌商品的消费也显著高于传统农业家庭。例如,在家用电器品牌上,特别是在彩电、冰箱、洗衣机等普通家电品类上,劳动力流动家庭在外资品牌的购买上都显著高于传统农业家庭,而传统农业家庭则更多倾向于一些国内品牌。
3农业行业中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3.1劳动力流动家庭的住房消费需求
受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影响,农村居民在“安居”才能“乐业”的观念根深蒂固,而且随着现代婚姻观中,房子已经成为绝大多数父母同意子女结婚的必备条件。住房消费已经成为绝大部分家庭最重要的支出。但是反观房地场市场的火热和楼价长期居高不下,对于普通农户家庭来说,依靠农业的基本收入,辛辛苦苦积攒多年的积蓄,面临相当大的压力,超过其经济可承受能力。相对于劳动力流动家庭来说,虽说也面临着压力,但是通过外出务工经商所获得的工资性收入,加上有部分家庭成员在家从事农业劳动所获得的家庭经营纯收入,为改善住房状况提供了可能。
3.2对自用和商用两用型产品的需求
由于劳动力的流动以及农村非农行业和农业服务业的发展,促使农村中那些较高收入的家庭对单纯的农用机械、农资用品的需求在逐渐下降,而对兼有自用、商用两种功能型的产品的需求却在逐步提高。例如小型货车既能用作拉货运输,也能用作家庭日常出行的代步工具。这对于农村经营个体经济的家庭就具有更高的吸引力,再如,以交通运输工具的需求来看,由于非农行业的农村家庭已经从传统农业的耕作脱离出来,因此对农用交通运输工具不再有需求。相反在非农行业的农村家庭中,由于其从事个体经营所占的比例较高,较高的收入也带来较强的消费力,因此这类家庭对皮卡等商用、自用两用型的交通运输商品的消费倾向很高。但是,对于劳动力流动家庭来说,由于家庭成员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居多,因此,对轿车等家用的交通运输工具的需求不突出。
4从事非农行业的农村家庭对消费趋势的影响
4.1从事非农行业的农村家庭是创新型产品的早期采用者
由于劳动力流动的家庭相比较于传统的农业家庭在消费能力上拥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因此在农村,劳动力流动家庭是时尚型、创新型产品的早期采用者。从数码家电来看,劳动力流动家庭在数码家电等耐用品的保有量上远高于从事传统农业的家庭。由于近年来农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家电下乡”等政策的影响,在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等普及率较高的家用电器消费上,从事非农行业的家庭和传统农业家庭之间的差异较小。但是,从太阳能热水器、空调、家庭影院等进入市场相对较晚的家用电器上,两者之间相对差异较大。特别是在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等现代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上,非农行业家庭要远远高于传统农业家庭。
4.2非农行业家庭更倾向于时尚型消费
非农行业的农村家庭更加偏好时尚型产品的消费,以家庭用的日化产品来说,不同类型的家庭之间在洗衣粉、牙膏、牙刷、洗发水等生活必需品上的消费,其差异并不明显。但是两种类型的家庭在化妆品、护肤品等时尚型日化品的需求上,非农行业的农村家庭特别是那些劳动力流动家庭的消费能力要显著高于传统农业家庭。
4.3非农行业家庭对需求收入弹性大的商品消费
非农行业家庭在总收入、消费观念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方面,相较于传统农业家庭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非农行业家庭的消费支出显著高于传统农业家庭。劳动力流动带来的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显著增加,这也必然带来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水平的提高。虽然劳动力流动家庭在各项日常消费性支出上均高于传统农业家庭,但由于食品、饮料、生活必需品属于家庭的刚性需求,因此不同类型家庭之间的支出差异相对较小。但是不同类型的家庭之间对于弹性需求有明显的差别,例如,在交通通讯、休闲、旅游和娱乐以及人情消费等需求收入弹性大的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方面,特别是在休闲和娱乐支出方面,非农行业家庭的支出比重远远高于传统农业家庭。同时,劳动力流动家庭由于其主要家庭成员在外打工和生活,家庭成员之间的居住分离,使这类家庭在交通和通讯费等方面支出明显高于传统农业家庭。
5对策建议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对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增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对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也具有正面作用。因此,首先,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农村劳动力流动,具体来说,需要彻底破除导致城乡割裂的体制性障碍,取消各种限制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政策规定,改变人口迁移的制度,通过户籍、土地、社会保障、就业等方面的改革,支持农村劳动力流动;其次,应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建设好农村的基础设施,为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由于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预期支出的不断提高,因此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将会消除农民消费的后顾之优,增强农民消费信心,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最后,要积极改造传统消费模式,促进农村家庭消费方式的转变。针对农民消费方式不健康、消费观念陈旧等问题,需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使农民树立现代、文明、健康的消费观念,提高农村家庭的消费质量。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仅促进了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增加,特别是工资性收入的增长,而且也满足了非农产业部门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农村劳动力流动所带来农户家庭工资性收入的增长,也直接为农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的增加起到了促进作用。这间接论证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家庭消费水平和农村整体消费市场的影响。安徽省农村劳动力的有效合理流动,极大改善了农村的消费环境,繁荣了农村消费市场,普通农户家庭的消费观念得到更新,新的消费需求开始出现,消费倾向也向着现代化方面转变。
参考文献
[1]刘华,侯秀芳,王栋.消费品制造与消费升级对接探析[J].宏观经济管理,2016(11).
[2]朱红恒.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制度性原因及宏观后果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孙连铮,韩淑梅.论农村消费成本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J].经济纵横,2011(7).
[4]崔如斌,徐荣祥.外出流动对农村青年生活方式的影响——以C村若干青年农民为例[J].青年研究,2003(11).
[5]刘程.农民外出流动与农村家庭消费观念的现代化转变——来自川、皖、湘、赣、鄂五省的调查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12).
[6]童玉琴.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基于统计数据的分析[J].经济师,2013(5).
[7]张翼.当前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消费倾向——从生存性消费到发展性消费[J].社会学研究,2016(4).
[8]周建,杨秀祯.我国农村消费行为变迁及城乡联动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2009(1).
[9]钟永建,肖梁.我国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及需求收入弹性分析[J].农村经济,2007(1).
[10]朱惠莉.消费发展新阶段需要加强供给管理[J].中国经济问题,2014(1).
[11]彭继增,方仙美.金融创新、消费需求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求索,2016(6).
[12]张磊,刘长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服务业新业态与消费升级[J].经济学家,2017(11).
作者:王希文 单位: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