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西方经济教程内容与方式革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教学时间紧迫
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计划要求一学期完成“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内容,内容多、课时少,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常常发生矛盾。教学计划安排太紧凑,学生没有消化的时间,真正理解比较困难。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的内容常常需要赶进度,理论教学时间大大挤占了实践教学时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西方经济学》课时要求一般为54学时,教材内容一般都在12大章左右,也就是平均每章4.5学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要让学生真正消化吸收教学内容,这4.5学时是不够的。根据本科院校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目标的教学大纲要求,把实践教学置于突出地位,实践学时起码是理论学时的一半,这样,这54学时就更显得紧张了。
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在《西方经济学》的实践教学中,目前普遍存在有两种形式:课堂案例、假期实践。课堂案例有时候确实很丰富,但也仅仅是局限于教材上的,很难有多余的时间充分扩展到教材以外的经济社会中,所以有的学生经常抱怨案例不够多。假期实践是教师布置寒暑假的实践任务,要求学生到企业实习或调研,结束时,需要提交一篇实践报告。不少学生选题大而空,理想的内容要远远大于现实的内容。要在预计时间内完成这样的选题,显然不切实际。实践环节结束时,交上来一大堆无用的文字材料。这种实践教学只注重结果,难免流于形式。
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够
西方经济学理论抽象,实践性强,相对于社会和企业缺乏深入了解的学生而言,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免受到制约;西方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都要求用数学模型、图形、表格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普遍对定性分析感兴趣,对定量分析的方法驻足不前或觉得乏味,从而不愿深究;仍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由于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机会少,教材内容主要是以理论介绍为主,既抽象又乏味,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无法将经济学理论和现实经济生活的实际有机结合。这三方面导致了学生在学习并运用经济学时,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增加了教学难度。
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创新
如何解决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呢?
(一)重构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教学大纲。
重新构建适合本科院校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目标的教学大纲,把实践环节始终置于突出地位,并编写合适的教材。更多地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选用有较多实际案例、精炼易懂的教材。有条件的情况下,编写适合本专业学生的应用型教材。为了充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可将《西方经济学》适当延长至72学时,并在每章理论教学后都安排有“课内实训”环节。这样,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充分的实践教学时间,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得益彰,互相补充,有利于学生在课堂积极消化所学经济理论知识并付诸实践,并很好地实现学生知识眼界的开拓,引导其更深入地研究经济问题。为更新教学内容,教师还要不断地搜集新资料,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直接接触所学专业的前沿。
(二)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把握教师的角色定位,这是加强实践教学研究的关键。开展《西方经济学》教学活动,需要任课教师具备较高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资料检索、文献调研、独立思考、实际应用的能力,具有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同时,任课教师须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准确把握自身角色,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绝对权威,而是以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设计者存在;以学生学习的协作者、咨询者、和学生的学习伙伴存在;以学生学术研讨活动的支持者、观察者甚或是参与者存在。
(三)积极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专业网站、专业期刊,鼓励学生阅读经典经济学专著,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使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就和学术动向;并注意向学生介绍各种不同学术观点及尚无定论有待探索的问题,特别是具有理论前沿性的观点,以打破学生过去长期形成的标准答案唯一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敢于批判,善于发现新问题,使其创造性潜能尽量地发挥出来,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创新
为了加强《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质量,避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可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一)课堂讲授与讨论式、启发式和研究式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积极探索经济学知识的引导者,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理念。把教学看成是一种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力。
要保证教学效果,就必须让学生有兴趣学习,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为此教师首先要对西方经济学的核心思想、课程体系、重点难点全面理解和把握,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将复杂、难懂的理论简单化、通俗化。将提问、讨论和案例教学结合起来,运用具有代表性的、时效性较强的案例说明经济问题,既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员思维积极性,又能验证和深刻地表述理论,有利于学员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围绕课程内容的核心,有针对性地联系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中富有代表性的实例,调动学员的知识储备理解理论,使他们不感到陌生,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研讨,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自觉性,如结合中央电视台的《经济半小时》和《焦点访谈》等经济栏目所报道的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开展案例教学。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将当前热点问题作为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在不失严谨的前提下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能力,这种方法最普遍,且效果较好。
(二)聘请校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聘请企业、政府部门的管理者和研究机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如就中国经济改革面临的转型、国务院再次提出“中部崛起”战略的意义、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等诸多经济实践问题,可以聘请企业、政府部门的管理者和研究机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为学生们答疑解惑。这种方法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理论走向实践。
(三)开展假期经济学社会实践。
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学思路是:理论问题—方案设计—实践应用—实践总结。授课教师将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一些知识点,通过调查报告方式布置给学生,进行验证式、学习式调查,由教师直接指导学生的假期调研活动与论文或者结合经济学学科的特点在校外建立实践基地,其目的是在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学科实践教学的任务,结合专业特点布置调查任务或选准实践基地。鼓励学生结合西方经济学课程内容,撰写经济研究毕业论文,解决我国经济改革和企业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进行认真辅导,共同探讨,实现教学相长。这种方法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连接起来,学生具有较强实践学习的主动性。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经济学辩论会、激情演讲会、经济学沙龙等各种活动,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兴趣。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沙盘大赛”、“股票投资模拟交易大赛”等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承接小型项目,进行课题研究,夯实理论基础,拓展应用能力。这种方法能增强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创新精神。
结语
《西方经济学》课程有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及独特的知识结构和研究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它是一门系统性与理论性较强,且实践性与应用性也较强的课程。优质的教学内容与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的重要因素。《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必须结合各专业特点和现实的经济问题从多个方面进行,注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必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才能形成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教学体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作者:何晖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