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通州物流经济状况及建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引言
近年来,北京市发展速度较快,新城建设已成为北京市工作的重点。通州新城的建设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对通州的物流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些现状,怎样利用区位和资源的优势,迎接新城建设所带来的机遇,促进物流经济的发展,使其成为通州经济发展的动力,是通州物流产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2通州区经济环境分析
2.1经济规模分析2009年通州区GDP为278.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3.5%,占北京市GDP的2.5%(2008年在18个城区中处于第12位),2001年至2009年GDP的几何平均增长率为15.7%。全区人均GDP达到21257元,比上年增长5.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0%,说明通州区居民生活质量不高,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落后阶段。相比于其他城区,地区GDP不高,但近年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2.2产业结构分析通州区产业结构变化如图1所示。2009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4.1亿元、118.0亿元、146.8亿元,构成为5.1%、42.3%、52.6%,占北京市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分别为12.2%,4.0%,1.1%。可以看出,通州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在北京市占有一定的比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已经成为通州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2.3基础设施分析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京杭大运河北端,是北京东部的重要节点和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区位优势显著,处于京津塘高速公路与北京城市六环路交汇处,并与京沈、京哈、京开、京石等11条高速公路相连,拥有京秦线、京承线等铁路线及八里桥铁路货场,是北京铁路、公路和航空多式联运的重要节点。通州区内聚集了北京烟草物流中心、出版发行物流中心、苏宁电器华北总部等多家大型物流企业。同时,北京通州物流基地位于通州区马驹桥镇,规划面积5.04km2,是北京市物流发展规划确定的三大物流基地之一,为北京市进出货物的集散和大型厂商在环渤海地区、全国采购和分销提供物流平台。
3经济指标的计算
3.1经济联系强度的计算
依据北京市行政区域划分,选取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城市功能拓展区(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和城市发展新区(通州、顺义、大兴、昌平、房山)共14个城市进行经济联系强度的计算,结果见表1。根据表1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13个城区分为四类(如图2所示)。第一类:朝阳区;第二类:东城区;第三类:西城区和海淀区;第四类:顺义区、丰台区、大兴区、昌平区、房山区、门头沟区、石景山区、宣武区和崇文区。从聚类结果可以看出,从第一类至第四类,与通州区的经济联系强度依次递减。朝阳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同时与通州区相邻,距离上的优势使得朝阳区经济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带动着通州区的经济发展;由于东城区位于北京市中心地带,经济规模、基础设施及高素质劳动力资源等各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此对通州区的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辐射作用,这对通州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2区位商的计算
根据2008年相关经济数据计算出通州区三大产业在北京市的区位商,可以进一步说明通州区产业结构的特点以及物流发展条件。具体计算结果见表2。通州区的第一产业区位商为6.35,表明通州区的农产品可以自足,农业生产较为集中,具有绝对的产业竞争优势;第二产业和工业的区位商分别为2.10和1.90,说明通州区的工业具有一定的优势,部分工业品可以输入其他地区,第二产业经济发展水平较好,为通州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第三产业区位商为0.58,而第三产业内部的批发零售业与住宿餐饮业的区位商分别为0.88和0.80,仍需要进一步发展。
3.3工业化率
2008年,通州区的工业化率为36.47%,排名第7。工业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主要是因为多年来通州区对工业区的投资与建设、大型项目的大量引进及拥有雄厚实力企业的注资加盟。通州区的五个市级以上开发区(通州工业开发区、北京市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北京永乐经济开发区、北京西集开发区、北京县金三角开发区)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1亿。工业的发展是拉动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因此通州应不断提高自身工业化水平,从而促进物流经济的发展。
4断裂点、场强及辐射半径计算根据断裂点理论,物流基地可以对相邻区域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也由于各基地规模的不同而不同,并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有减弱的迹象。应用以上公式,对通州马驹桥物流基地与房山良乡物流基地和顺义物流基地之间断裂点、场强及辐射半径进行计算。可得出,通州物流基地与良乡物流基地相互作用的断裂点距离为28.06km,场强为7.96;与顺义物流基地相互作用的断裂点距离为22.83km,场强为12.03,于是计算出通州马驹桥物流基地在北京地区的平均辐射半径为25.45km,基本满足北京市南部各城区(大兴区、通州区、朝阳区等)对物流服务的需求。
5通州区的物流竞争力
按照北京市行政区域的划分,同时,借鉴相关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包括通州区在内的14个地区,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限于数据的可得性及是否具有代表性,选取可以较好地反映通州区物流竞争力的6个指标(总人口数/万人、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地区GDP/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亿元)。采用主因子分析法对指标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对比各地区的物流竞争力,通州区物流竞争力各因子分析结果见表3。2008年通州区进出口额为1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5%,涨幅较大。外贸依存度为1.41%,在北京市主要城区中排名第8;市场繁荣度为68.71%,排名第4,通州区外部经济因子排名第9。以上数据表明通州区的经济发展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很低,这与北京市属于内陆城市的区位有关,经济主要依赖于对内贸易,并且市场繁荣程度高,商品流通情况好。劳动力因子排名第5,城镇化率为47.4%,农村人口比重过半,相对于其他城区,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通州区在14个地区的综合因子排名中,处于第10位,说明其物流产业的竞争力与其他地区相比还较为落后,其物流产业发展仍然存在水平低、规模小等特征。因此,随着新城建设的逐步推进,依托劳动力资源优势,通过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为通州区经济整体发展及现代物流产业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
6影响通州区物流产业的因素分析
在对通州区的经济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从2001年到2007年通州区的六个数据指标,即:货运量(万吨、Y)、总人口(万人、X1)、地区GDP(亿元、X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X3)、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4)及道路长度(公里、X5)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说明影响通州区物流产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得出回归分析结果,其中判决系数为0.55,复相关系数为0.74,校正判决系数为-1.68,样本的显著性概率值为0.90,自变量显著性概率均大于0.75,这表示回归方程与样本观察值拟合度不高,自变量及回归方程都不显著,说明以上选取的指标均不是影响货运量的主要因素。从近几年物流行业的发展变化情况来看,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货物流通加快,货物周转率提高,但产业的升级、行业的资源整合及运输线路的合理规划,促使在货运量计算中,重复运输次数减少。因此,货运量总量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于通州区高附加值产品的快速增长导致的。2001年至2007年的GDP/城市货运量(万元/吨)的比值依次为992.60、714.51、811.34、312.17、844.16、1340.46、1428.03,这说明高附加值产品逐步成为影响货运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7总结及建议
通过分析通州区的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及物流基础设施,对比计算通州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强度、区位商等一些相关指标,分析物流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通州区现有产业结构不适合物流产业的发展,导致目前的物流经济发展水平偏低。但拥有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和便捷的交通运输区位优势,说明通州区物流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作为北京市未来经济重心及城市发展新区之一,应以此为契机,完善物流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通州区经济的发展。根据本文的分析,对通州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发展农产品物流。通州区是北京市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近年来,牧草、蔬菜、中草药、花卉苗木及特种养殖产业、生态旅游观光、籽种、都市农业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同时休闲农业观光园、各种以农业为主题建成的公园成为了农业发展新的亮点,通州区应以此为基础,促进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2)以人口调入为契机。未来20年,东城区将向朝阳和通州等地疏散人口20万,年均疏散1万人,人口的增加将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消费量,扩大了物流需求。因此,把人口调入作为通州区经济发展的一次新机遇,促进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的发展。
(3)依托世界城市的建设。通州区应依托北京世界城市的建设,推进通州新城建设,促进物流经济的发展,引导北京市一些物流资源由城市中心区向通州区合理集中。同时,应以五个市级以上开发区为基础,进一步加快通州区工业化进程,进而带动第三产业、特别是物流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通州区经济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