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探究茶文化融入体育产业区域经济发展范文

探究茶文化融入体育产业区域经济发展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探究茶文化融入体育产业区域经济发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探究茶文化融入体育产业区域经济发展

摘 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由低至高分为生理、安全、社交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并强调当低级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就会建立起更高一级的需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满足,即健康休闲的娱乐方式。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精髓体现,休闲体育产业是现代化休闲娱乐的重要实现方式,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重要要求。文章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切入点,针对我国现阶段茶产业、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全面推动二者有机结合的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茶文化;休闲体育;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我国各行各业都有所体现,比如日常生活中的“以茶会友”,高校教育中将茶文化与师资力量强化的结合等,可以说茶已经不单单是一种文化形式,更在逐步向茶产业方向发展。休闲体育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全新休闲娱乐方式,它在我国全民健身的时代背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情况已经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增长情况的重要指标。而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国际背景中,如何将茶产业与体育休闲产业进行有机融合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进步有重要价值。

1 茶文化与体育休闲产业发展概述

1.1 茶产业发展现状及机遇

茶叶生产与制造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类型,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及其对相关产业的辐射作用,茶叶生产与加工迎来了发展黄金期,茶叶加工与制作技术进一步提升,茶叶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茶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茶文化与其他文化产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现阶段而言,我国茶产业的主要产品是绿茶,主要分布区域集中在以丘陵、平原地形为主的东南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改革开放发展策略的影响下,我国茶产品销售量稳步增长,以绿色健康为主题的茶产品得到了全面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与此同时,茶产业的稳步发展也提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品质。可以说,“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茶文化明确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以丝绸之路为中心的茶文化推动了世界各国对茶文化的社会认同感。具体来讲,“一带一路”强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因而会为茶叶种植、生产和加工等提供配套基础设施保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策略,“一带一路”通过辐射茶文化、茶产业的发展,将推动我国与世界各国和谐外交关系的建立;最后,站在全球视角来看,茶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为茶产业的繁荣注入了鲜活的动力,茶叶生产可以成为中国传统茶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实现茶产业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同步提升,从而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

1.2 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概述

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是我国大力发展综合实力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各种类型休闲体育产业事业和国际赛事,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目标。就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现状而言,总体上呈现出全面化、多元化、国际化、创新化的基本特征,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活力。长期以来,我国休闲体育事业始终奉行尊重茶艺、鼓励合作的基本准则,并始终在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和体育事业交流上始终贯彻落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完善自身体制建设和创新发展,以及积极承办各类体育赛事等活动,致力于实现建设体育强国和提高青少年体质的最终目标。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辐射影响下,尽管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但从整体上来看,产业内容过于单一、产业发展链尚未成熟、休闲体育项目种类缺乏创新等问题依然严重制约着我国休闲体育的产业化发展,以及对区域经济的联动影响力发挥。

2 大众休闲体育与茶文化的关联性

2.1 思想内涵关联性

茶文化是一种集农业和文化属性于一身的特殊产品,自茶叶出现至今,一直低调的存在于市场中,体现着较大的挖掘价值和利用空间。我国茶文化由来已久,自上古时期至今,对各个领域、各种文化样式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相对于竞技类体育,大众休闲体育更加强调使人们在运动时获得身体的放松与健康、心灵的慰藉和愉悦,注重引导人们跟随内心直观感受,所以难度更小,完成度更高,也更有群众基础和认可度。总体上来讲,大众休闲体育主张精神享受,而非急功近利的物质享受,这种精神内涵与茶文化所强调的人本主义思想、道法自然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可以说,茶文化与大众休闲体育具有思想内涵方面的关联性。

2.2 传播方式关联性

从传播方式上来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复兴和繁荣,在茶道“调节身心”和茶友理论“休闲社交”思维的引导下,部分高校纷纷开展了茶艺社实践活动和茶艺师培训等社会实践,以及体育活动,建立了各个高校与高校内学生之间和谐交流的人际交往体系。而相对于竞技类体育,大众休闲体育的大众化为其赢得了群众基础优势,其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实践同样也是建立人际交往网络的重要途径。休闲体育活动场馆的建设对于休闲体育活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些场所也会定期举办一些茶艺活动,在茶文化思想内涵的引导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培养了学生以和为贵的人际交往心态。由此可见,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传播方式关联。

2.3 实践活动关联性

茶文化与休闲体育实践活动方面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方面,茶协会和体育文化协会会互通场地供给对方开展相关活动,如体育场馆开展茶艺活动、茶艺交流分享会等,而休闲体育活动也会借助茶道文化的吸引力开展体育文化实践;另一方面,大众休闲体育活动的发展也蕴含了茶道文化中的“修身养性”思想,而这也成为休闲体育活动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和接受,并成为其茶余饭后修身养性的活动选择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受到茶文化的思维引导,休闲体育活动具有多样化的形式。

3 茶文化融入休闲体育产业区域经济发展

3.1 茶文化融入休闲体育产业的基本特征茶文化融入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可以发挥查漏补缺的作用,并通过构建一种全新的产业模式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具体来讲,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锻炼了人们的身体,并以茶文化所特有的恬静淡然引导人们的日常行为,缓解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整体上来讲,二者之间的融合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

3.1.1 接受人群的多样性。休闲体育产业与茶产业相结合后的接受人群既可以是专业人士或者相关专业爱好者,又可以是女性和老年人,尤其是后者,他们超强的消费能力在协调经济增长,拉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推进休闲体育产业与茶产业融合的过程中,要十分强调对接受人群的区分,针对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提供更精准的消费服务,从而提高旅游发展的有效性。

3.1.2 经济面貌的季节性。茶叶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因此,茶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会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样貌。因此,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季节性,开展针对性的消费项目。如茶叶生长的春季,可以组织开展茶树种植,在这个过程中既实现了强身健体的目标,又增加了对茶树生长情况、生长条件等的认识。

3.2 茶产业与休闲体育产业融合的具体表现

3.2.1 休闲体育产业中的品茶文化。与其他产业类型相比,茶产业尚未形成稳定的产业链,也没有建立起与其他产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也正因此,茶产业尚未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在发展休闲体育产业过程中,实现茶产业的协同发展,就要提高茶文化在休闲体育产业中的覆盖面。比如在休闲体育产业实体门店中,可以营造恬静怡然的茶文化氛围,由此一来,就会使得体育休闲门店的文化性更强烈,而不是传统门店单纯依靠体育氛围来吸引消费者。与此同时,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茶饮品,既能让消费者得到身心的放松,又可以从中培养消费者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兴趣,使人们感受到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魅力。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是一种重塑精神理念的过程,可以实现休闲体育产业和茶产业的协同发展,更将带动区域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3.2.2 塑造体育休闲产业中的茶境。茶境是一种独特的精神感受,是茶文化和茶产业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其赢得人们广泛关注和认可的关键所在,茶境往往产生于人们对饮茶的领悟中。对于强调身体锻炼和体能训练的体育运动而言,茶境的塑造可以弥补其对心理层面的疏导缺憾,从而完善人们的体育活动,提高体育运动的质量。随着电子计在新时代、新挑战、新机遇的环境中,思考将茶产业与体育休闲产业相结合的有效路径具有客观必然性。这是因为,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茶文化越来越得到大众和国际的关注和认可,而体育休闲产业在近些年也犹如一颗耀眼的新星傲然东方。因此,实现二者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可以使传统茶文化得到继承与弘扬,使人们的身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以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恬静平和、淡然处之、道法自然对当代人形成一种思想引导,帮助舒缓当代人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两种不同产业类型的融合不仅可以满足沿线国家对茶文化的需求,还能强化我国体育休闲产业的对外交楼,密切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体育和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韩会庆,郑建.贵州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26-28.

[2]高琦.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休闲体育与茶文化旅游的共生发展[J].福建茶叶,2018(01):214-215.

[3]崔杰,徐从体,祁永胜.休闲体育产业与区域经济互相协调发展的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5):70-71.

[4]蒋浩.浅谈运动休闲体育产业与茶园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J].福建茶叶,2018(04):101-102.

作者:郭攀 单位:西安交通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