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当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实现路径范文

当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实现路径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当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实现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当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实现路径

摘要:分析当前形势下体育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制约因素,并结合经济新常态以及供给侧改革、创新创业等要求,对推进体育经济发展的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体育经济;制约因素;路径选择

体育经济指与体育生活、体育活动相关联的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活动的总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体育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体育休闲、体育文化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也推动着体育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发展。体育经济不同于体育事业,体育事业注重的主要是社会文明建设以及其社会效益,体育经济指的是获得经济方面的效益,即体育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商业活动的一种。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为体育经济注入了强大活力,加之我国经常性举办国内外重大体育活动,这使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难得的历史性机遇[1]。但是,由于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历史时间不长,加之经济体制改革还不完全、不彻底,使其面临着诸多的制约因素。深入分析方方面面的制约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破解,是新形势下我国体育经济科学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当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制约因素

1.体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入了长时期的高速发展期。在这一时期,经济增长速度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快,但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制造业,体育经济元素虽然与制造业也有很大的交叉性,但与其他工业品相比,体育方面的制造业发展是相对滞后的,它取决于制造业发展的规模与层次,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与体育意识的增强。另外,体育经济总体来讲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当前我国第三产业虽然在规模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全球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我国经济方面的种种矛盾开始突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发展层次低,国际竞争力较弱。因此,国家提出大力实施供给侧改革的战略要求。

2.产品价格虚高。体育经济科学发展的路径,要求产品的品质要适应消费需求,同时产品的价格也要与消费者的购买愿望和支付能力相适应。而如果供应的价格过高,就会影响到消费愿望,导致无效供给。当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中,由于许多企业对市场定位把握不准,经营理念落后,滞后于形势发展,导致有的产品价格过高,对消费的刺激十分有限。如高尔夫产业,我国的高尔夫经济主体采用的形式主要是俱乐部制,而且收费极高,被称为贵族运动,严重约束了普通大众的参与。在八项规定出台后,高尔夫经济发生了严重的需求萎缩问题,对此情况,如果不在经营定位上进行调整,就会导致大量的资源闲置和浪费。

3.产业同质化问题突出。当前,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的生产经营虽然有了很大规模,但低水平竞争的问题较为突出,大部分体育用品生产企业采取贴牌生产、来料加工的模式,自主创新极少,科技含量低,产品差异性不足,导致我国体育用品制造大而不强,沦为西方品牌的打工者。也正是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许多制造商面临经营困难,许多企业关门倒闭。在体育服务行业,如健身行业,许多健身俱乐部在专业服务水平上无法适应消费需求,经营方式单一,在经营理念、运行模式和服务方式上缺乏创新,使多数俱乐部千人一面。

4.产品品质不高。多年来,我国体育经济一直延续着外延式发展的模式,对内涵发展重视不足,使体育产品与服务水平不足,产品单一,品牌缺乏,竞争力低下等。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某些方面推进得还不彻底,市场监管力度不足,使市场上存在许多伪劣产品。当前,我国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在体育消费上由量的追求逐步转变为对品质的追求,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升级,但供给的升级还相对滞后。如体育竞技与表演产业,虽然依靠大量的资金投入,我国职业足球、篮球、排球等产业成功地撬动了市场,但在经营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运行不科学,机制不完善,经营理念落后,导致表面热闹,对于促进体育经济发展作用有限,有的还出现了大量的假恶丑现象,使我国整体的竞技水平出现了严重的倒退。

5.品牌竞争力弱。品牌是质量与竞争力的体现。当前,我国体育经济各种业态中有很多本土品牌,是体育经济中的领军人。但是,这些品牌许多定位不清晰,缺乏内涵与特点,在推广方式上也较为单一,国际竞争力不足[2]。众多的品牌在二三线城市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市场,但是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意识的转变,国内品牌在市场份额中越来越不占优势。

二、推进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1.加强质量管理。全面提升体育经济的供给质量,一方面指在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上,提高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指产品与服务也要有社会价值,具体来讲,就是同时满足个性的消费需求与全社会的消费趋势。在此过程中,关键因素是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加强质量管理,指为保证产品与服务质量的提高,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科学技术、生产技术等,对产品生产和服务全过程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质量管理,以实现企业质量战略目标和消费需求。在当前形势下,应牢固树立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大力改革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推动体育经济向内涵式发展转变。要努力提升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大力引进和培养专业化人才,为提升质量提供智力保障。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质量法规的执行力度,打击伪劣产品和服务,营造公平自由的市场环境,形成优者胜劣者汰的科学机制。

2.注重品牌培育。品牌是企业核心价值的体现,有利于实现产品推广和市场空间的拓展。从本质上来讲,一个品牌包含了产品的质量信息、服务态度和发展战略,在塑造品牌的过程中,要把质量放到第一位,培养消费信任度、市场认可度。同时,要对品牌进行前瞻性、战略性的定位,提高市场的供给效率。在这一方面,西方品牌的先进经验值得借鉴,如阿迪达斯旗下有三叶草、NEO、Y3等子品牌,不同子品牌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对于不同的子品牌,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品设计、制造与营销,形成了一个品牌推广系统,巩固了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培育品牌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规模性,以降低经营成本。在规模化的基础上,有利于企业把产品生产、市场开发与营销等成本进行分摊,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应该看到,我国体育本土品牌在影响力方面与西方品牌还存在很大差距,这种差距是多方面的。因此,培育品牌还要努力增加产品服务的科技含量,改进营销策略,打造品牌文化。与此同时也要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创新与保护,从多个方面增强和确定新的市场优势。

3.大力倡导“双创”。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经济新常态下,这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体育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创新创业重要的内容就是改进产品服务供给的质量内涵,并不断创造新的体育消费需求、开展新的产品与服务领域,这有利于大大拓展体育经济发展的空间,丰富体育经济的内容,并优化其产业结构。当前,在经济发展上,我国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成本优势不再,在全球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创新创业是体育经济转型发展的契机和突破口。因此,要大力支持创新创业,通过财政税收、金融政策、投资倾斜、政府引导、搭建平台等方面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增强创新创业的动力与活力。改革体育经济发展体制,建立完善体育经济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体系,鼓励引导市场主体开展创新创业。企业也要加大科技研发的力度,努力推出适应发展需求的新型产品与服务提供模式,重新定位企业发展战略,明确创新创业战略目标和方向步骤[3]。

4.抓住体育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步伐正在加快,全面脱贫攻坚正在实施。在此过程中,我国城乡二元化结构得到了很大变化。在此过程中,也是农民城市化、消费能力提升的过程,这为体育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因此,要抓住机遇,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供给侧改革等措施,紧紧围绕人口结构变化,对产品与服务的发展进行科学定位。抓住国家支持供给侧改革的政策机遇,大力开展产业的升级改造,通过市场化机制,利用好支持政策,扩大融资筹资渠道,开展商业发展新模式,努力提升体育经济的发展层次。

5.壮大体育经济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体育中的占比还较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要通过行政手段、市场机制等努力壮大体育经济的发展规模。首先,进一步简政放批,简化行政审批环节,降低行政审批成本。通过行政职能转变,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企业也要抓住改革的契机,调整发展思路,通过日益丰富的资金来源渠道,一方面提升生产和服务规模,另一方面对产业结构进行改造升级,打造新型体育企业。在当前的形势下,体育产品出口步履艰难。而同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出口则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体育经济的市场主体要深入分析全球经济发展和需求格局,在欧美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大力拓展新的国际市场空间,开发新的增长点。同时,企业也要深刻认识到,当前出来的滞胀问题,其表面原因在于需求萎缩,但根本原因还在于供给的结构问题。所以,在稳定和提升生产经营规模的同时,还要努力推动发展转型,实现规模与质量的双提升。

三、结语

当前,我国体育经济尽管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在经济体系中的份额还不足,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发展水平低、产品与服务质量不高、品牌较弱等,这些因素是制约体育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在经济新常态下,推进体育经济的科学发展,必须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以创新创业为抓手,为体育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给予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引导体育企业转变发展思路,提高品牌和质量意识,通过外延与内涵的同步提升,壮大体育经济规模,提升体育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成云.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J].体育文化导刊,2013,(4):101-105.

[2]贾桂云.体育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J].学术探索,2012,(3):89-91.

[3]王晓瑛,杨正才.我国大众体育经济消费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6):140-141.

作者:陈玉权 单位:青岛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