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体育经济运行模式范文

体育经济运行模式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体育经济运行模式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体育经济运行模式

1、问题提出:

1.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一直是由国家来举办的,在如何利用政府力量和行政手段办体育方面,我们有大量成熟的、可以继承和借鉴的成功经验,而在如何利用社会力量和多种手段办体育,目前尚处在初步的探索阶段。

1.2我国全民制学校中小学学校体育经济运行模式现状:当前我国全民制中小学学校体育在经济运作方式方面,由于受上述政府办体育的影响,仍沿用的是解放初期时实行的计划经济形式。表现在学校体育中,首先是各种校园、校际的体育活动的经费(当然也包括其他方面)必须经过一层一级的行政申请、行政审批、财务复核和行政审核之后,才能完成各种活动,中间不能有丝毫的越权越级行为,不能有一点遗漏,往往搞一项活动的时间还没的跑经费审批须要的时间长,搞一次活动动用的人还没有经费审批权动用的人多(尽管有时仅仅只有几十元),直接导致了许多活动被人为延误,甚至被迫取消;其次是体育场馆的管理体制和经营形式上仍然显得比较保守;再次,由于某些学校领导没有全面发展的眼光,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总是很少或尽可能地减少对学校体育方面进行投入等等。这些滞后的经济形式已经严重地阻碍了当前我国中小学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阻碍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学校体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1.3我国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机遇:一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经济模式基本实现以市场化为主体的经济模式,二是我国成功进入WTO,三是北京已成功取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等等以上这些都给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给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空间。

1.41999年11月,我校成功承办了99’阿尔卡特乒乓球超级联赛。当时由于学校经费比较紧张,因而在我们体育教师的提议下,学校同意走出校门寻求社会力量赞助,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有关单位领导的慷慨相助,最终获得近20万元的企事业赞助,在经费使用和分配问题上通过了有关部门的审计并获得认可。本次比赛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在学校体育的各项活动中,是否可以利用社会力量来搞活搞好校园体育,同时也为我们学校在以后的时间里,如何利用社会力量搞校园体育打下了良好的经验基础和与有关单位的合作基础。

2、研究方案:

2.1时间:1999年9月至2003年月11月

2.2内容:

2.2.1几年来我校结合社会力量和其他方法搞活校园、校际体育的数据统计及主要采用运作方式。

2.2.2我市市区学校利用社会力量搞活校园、校际体育调查。

2.2.3其他地区中小学校园体育利用社会力量情况调查。

2.3研究对象:城市全民制学校中小学校园、校际体育活动情况

2.4研究方法:

2.4.1实验比较法:以我校近几年来如何搞活校园体育的过程作为实验的过程。

2.4.2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对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利用。

2.4.3调查法:

2.4.3.1访谈法:通过对本地区周围学校的实际调查研究,取得有关材料。

2.4.3.2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向其他地区兄弟学校发问卷调查表,发出100份,回收92份,回收率92%。

3、研究目的:目的在于与同仁们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共同商讨如何寻找新的学校体育发展思路,更好的利用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更多种手段来搞好搞活校园体育,有效促进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大潮中学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6、结论与建议

6.1当前在我国许多地方的全民制学校中,学校体育的经济模式正在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社会化方向转变,由传统的单一的学校独立经营的模式逐步向半市场化、市场化、商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学校体育学校办”的思维模式,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学校体育的发展拓宽了思路。

6.2中小学学校体育在经济手段上与各种进步的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能够搞活校园体育、有效地促进校园体育的蓬勃发展,增进学校与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之间的友谊,带动和促进社区体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从而能够将我国全民健身事业推向新的高潮。

6.3由于当前我国在体育经济理论研究还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中小学学校体育的经济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几乎是空白,学校与各种社会力量联合经营学校体育,在基础教育理论中应该说她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进行运作过程中还很难找到理论依据,很难找到经典事例作为蓝本,因而,各地各学校在开展这项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因地制宜,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盲目的、过高的估计当地的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承受能力,同时也不能因为害怕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太低,而将这一新生事物掐死在摇篮里。在联合社会力量办好学校体育的时候,一定要本着“互惠双赢”的原则,促进校企之间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