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的VAR理论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通货膨胀产生原因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国内外学者通过选取不同时段、运用不同模型得出了不同结论。为探讨近期我国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var理论,通过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份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并非产生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二者之间也并未存在必然联系。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VAR理论
一、引言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亟需解决。而通货膨胀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作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目标,通货膨胀问题一直以来受到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的密切关注。但是,学术界对于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并未达成统一共识,对于通货膨胀的成因也是众说纷坛。货币供应量是否成为引发近期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而国家应采取何种措施针对现阶段的通胀局面?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基于此,本文通过VAR相关理论,探讨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通过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份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试图分析当前形势下的通胀局势。
二、文献综述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某一时期内,连续性地以相当幅度上涨的状态。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混合作用型等。傅强等(2011)认为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流动性过剩,需求拉动次之,成本推动第三,国外通胀传递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最小;卜永祥(2001)指出长期而言名义有效汇率和国内物价水平、国外物价水平、国内货币供应量是协整的,零售物价水平和生产者价格水平受到汇率的影响较大。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则产生了分歧。国外的实证研究表明货币供给量变动是造成通货膨胀波动的主要根源;货币供给量增长率与通货膨胀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国内研究表明,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之间在长期来看,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也有学者指出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相关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未导致通货膨胀;谢家智等(2012)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物价上涨并不是货币超发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引发的,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以及虚拟经济发展等因素,使得货币超发导向物价上涨的传递管道受钳制;然而,货币增长与通胀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综上所述,对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问题的研究,国内外从不同研究视角得出了不一致结论。之所以存在不一致的结论,主要原因在于,学者所选用的计量模型存在差异,所选取的数据也并不是一个维度,在数据的选择上,有的学者关注长期关系,而有的学者则只关心短期效应。此外,由于国家统计局在货币供应量的统计上,存在多种口径,导致了分析结果差异明显。鉴于此,本文采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展开实证研究。
三、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与数据选取1、通货膨胀率。反映通货膨胀率的指标有两个,一是GDP平减指数,另一个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研究的便利,本文选取CPI度量通货膨胀率,避免了GDP平减指数只有年度数据的不足。2、货币供应量,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的狭义货币,主要是现实生活中流通的现金,是指存在于银行体系之外的,各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手中所拥有的现金,用M0表示。在M0的基础上,如果再加上企业活期存款,则构成了M1。所谓的广义货币,则是在M0和M1基础上,再加上居民的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因此,本文将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份的CPI和M0、M1、M2共计48个月度数据,为避免出现异方差等问题,均对数据做取对数处理,并基于VAR进行下一步检验。
(二)相关性检验相关性检验可以通过简单的图示法进行分析,图1反映了CPI、M0、M1、M2的月度数据情况,若货币供应量与CPI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四条曲线将呈现较好的拟合性,波动趋势也应该保持大致一致。然而,图1显示,四条曲线并未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因此,可初步判断本阶段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并未存在必然的相关关系。
(三)平稳性检验目前,针对时间序列的研究,更多的是要看该变量是否存在数量意义上的平稳性。如果运算过程中,所采用的时间序列是不平稳的,那么研究就不存在稳定性,不能够反映内在的机制。因此,对于时间序列而言,必须经过平稳性检验,如果时间序列是平稳的,那么运算结果就是可信的。否则,基于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建立起来的模型,就存在计量上的“伪回归”,不能够很好反映未来的趋势。检验平稳性最常用的方法为单位根检验,单位根检验主要基于两种方法,ADF检验和PP检验。二者均验证了时间序列的平稳性,但是,PP检验的灵敏度交ADF差。经过验证,LNCPI与LNM经过一阶差分的序列是平稳的,经过检验后,t统计量值基本小于各置信水平下单位根检验的临界值,由此可知拒绝原假设,即该序列为平稳序列,可以进行下一步实证分析。
(四)向量自回归模型向量自回归(VAR)于1980年由西姆斯(C.A.Sims)引入到经济学中,该模型主要针对内生变量而言,将其作为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参与运算,从而将单变量的自回归模型,推广到多元的模型。1、VAR模型本文建立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VAR模型如下:其中,Yt为内生变量,包括通货膨胀率和货币供应量,tε为不存在自相关的随机误差项,j表示内生变量的滞后阶数。则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率动态影响到的VAR模型估计结果为统计量=978.9202、Granger因果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是格兰杰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基于“预测”的因果关系,用以解释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短期或长期的因果关系,是验证变量间因果关系的重要方法。本文力求探讨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因此,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由于Granger因果检验是双变量模型,而VAR模型是多变量模型,因此,需要进行转化,才能够进行运算其中,货币供应量根据不同模型分别选用LNM0、LNM1、LNM2。由此,得到各个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如表1:从统计意义上来看,表1的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只有M1、M2与CPI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但这种关系也并不是双向的因果关系,只不过是单向的,即CPI可以成为M1和M2的原因。而M0与CPI之间不存在任何的关联,这也就解释了无论按照哪个统计口径计算,货币供应量都无法成为通货膨胀的原因。
(五)脉冲响应分析在对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前,必须验证VAR模型的稳定性,而稳定性的检验一般以VAR模型的AR特征根为依据(如图2)。根据脉冲响应函数的理论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在图2所显示的实证结果中,由于本研究所得到的根的逆函数分布在单位元内,也就是说,该模型是较为稳定的,运用脉冲响应函数解释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实证结果也充分表明,这种可行性的结果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回归到脉冲响应函数的概念上看,其主要用于衡量由于某个内生变量对VAR模型中的其他内生变量产生的冲击,这种冲击效应主要来自于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依据该理论及实证数据,可以较为明显的看出,无论是图3,还是图4、图5的脉冲响应函数图,都反映了货币供应量的一个标准差对于通货膨胀所造成的影响。从图3可以看到,通货膨胀对来自货币供应量M0的扰动并没有立即做出响应,通货膨胀在第7期的响应值均为正向的,之后转为负响应,并缓慢增加,在第40期左右稳定地趋于0;图4中,通货膨胀对来自货币供应量M1的扰动也没有立即做出响应,通货膨胀在第5期的响应值均为负向的,之后转为正响应,并缓慢增加,第35期左右又开始转为负响应,并稳定地趋于0;图5中,通货膨胀对来自货币供应量M5的扰动也没有立即做出响应,通货膨胀在第1期开始响应值均为负向的,并缓慢增加,第30期左右稳定地趋于0。根据相关理论及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十分明显的看出,图3—图5的结果显示,通货膨胀对于货币供应量的脉冲响应不明显,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对通过膨胀并未产生较大影响。脉冲响应函数用于反映由于某个变量的存在,所导致的冲击,对另一变量的影响。但是,方差分解从另外一个角度可以充分反映随机扰动因素对VAR模型中变量的影响程度,可以解决脉冲响应函数所不能够解释的部分内容。其中,表2反映了该模型的方差分解形式:因此,综上分析,货币供应量并非是本阶段通货膨胀产生的直接原因。
四、几点思考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经历了四次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1980年6%、1985年8.8%、1988年18.5%、1994年21.7%。历次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本文所研究的本阶段通货膨胀产生原因发现,货币供应量并非本阶段通货膨胀的原因,由此引发了如下思考:首先,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多,货币供应量只是其中之一,而在本阶段未表现出明显的决定性影响,但也并不能否认其在今后某个时段内对通货膨胀产生重大变化;其次,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不造成重大影响也并不能否认其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国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利率形成机制,导致经济发展与利率之间的互动性不强,因此,不足以通过调控利率来调控宏观经济。
参考文献:
[1]傅强,朱映凤、袁晨.中国通货膨胀主要影响因素的判定与阐释[J].中国工业经济,2011(5).
[2]卜永祥.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1(3).
[3]谢家智,张明.中国的物价上涨是货币超发引发的吗?[J].经济管理,2012(2).
作者:任厚丞 单位: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