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货币供给通货膨胀论文范文

货币供给通货膨胀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货币供给通货膨胀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货币供给通货膨胀论文

1研究背景与文献回顾

Haug和Dewald研究了1880—2001年11个工业国家的货币供给波动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认为长期内货币供给导致永久性通货膨胀,但对实际产出没有影响[9]。Tas研究了中东地区的货币供给与物价的短期和长期关系,认为各国的货币供给与物价的短期关系基本相同但长期关系明显不同[10]。Waingade分析了印度的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的长期关系,认为两者长期存在正向关系[11]。Berger和Osterholm运用BVAR模型分析了1960—2005年美国的货币供给对其物价水平的影响,认为货币供给增加是物价水平提高的Granger原因[12]。张金城运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实际产出的关系,认为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有显著的溢出效应[13]。郭永济、李伯钧和金雯雯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流动性对通货膨胀、产出和资产价格的影响,认为流动性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时变性,且这种时变性因经济所处的状态不同而不同[14]。刘鹏运用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货币供给与资产价格和通货膨胀的关系,认为货币激活效应是资产价格波动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15]。余辉和余剑运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构建了金融状况指数,认为包含货币供应量的金融状况指数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为显著[16]。于泽和罗瑜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进行研究,认为中国货币具有内生性,货币和通货膨胀是同时形成的,货币内生性条件下的通货膨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投资和净出口[17]。惠晓峰和王馨润运用VAR模型分析了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认为短期内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会直接影响物价水平[18]。粟勒、王少国和胡正分析了2000—2012年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认为外汇占款是影响中国货币发行的最重要因素,且是推动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19]。吴克保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认为中国流动性过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外汇储备过快增加导致的货币超发造成的[20]。田涛、许泱和蔡青青基于DCC-GARCH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中国的通货膨胀主要受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化和国际石油价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小[21]。虽然学者们运用不同方法对通货膨胀的汇率因素和货币因素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本文有较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但是相关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虽然大多数学者认为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具有正向影响,但是并未深入分析货币供给来源的具体变化。不同的货币供给来源可能对应完全不同的通货膨胀治理措施,而中国货币供给来源及其变化清晰地反映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基于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进行深入分析。第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汇改后中国货币供给的变化与外汇储备有较强关系,也就是说外部经济通过汇率机制对通货膨胀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在分析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时有必要考虑汇率因素。第三,从研究方法看,相关研究主要采用最小二乘回归、协整分析、向量自回归模型等线性方法或模型,但这些模型的参数反映的是经济变量间的平均影响关系,无法反映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时变特征[22]。实际上,中国的经济体制一直处于变革中,内外经济发生的各种改革和各项政策变化都可能导致相关经济变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发生变化,因此需要构建时变参数来反映其动态变化过程。鉴于此,本文从分析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出发,运用状态空间模型构造时变参数,研究汇率和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动态影响。

2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机理

2.1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分析本文以2005年7月至2012年6月为样本期,首先分析样本期内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负债情况,即资产负债表中的右列。央行资金来源于负债和自有资金,其中自有资金为219.8亿元,占历年总资金来源的比例不足1%,可见负债是人民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负债中的储备货币是人民银行货币发行与金融机构存款的合计数,是央行资金的主要来源。在样本期内,储备货币占总负债的比例平均约为62.5%,且该比例自2010年12月突破70%,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上升,2011年12月以后保持在80%左右。发行债券是央行为了弥补资金占用不足而对外发行的债券,主要是指央行票据发行。在样本期内,发行债券占总负债的比例约为18.6%。据此可得,储备货币和发行债券合计占总负债的比例平均约为81.1%,也就是说央行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储备货币和发行债券。然后分析人民银行资产负债中的资产情况,即资产负债表的左列。“资产”一列反映了资金的运用和去向,也反映了人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方式和途径。经过分析发现:在样本期内,央行的总资产规模增加了2倍,国外资产规模增加了3.1倍;央行所持有的资产中占比最大的是国外资产,其占总资产的比重持续上升———由2005年7月的60.6%持续上升至2012年6月的83.9%,且在2012年2月达到样本期内的最高值(84.7%)。综上所述,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样本期内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不断扩大,资产方的显著特点是:随着总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外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其占总资产的比例不断上升,国外资产科目成为资产方的第一重要科目。负债方的显著特点是:随着总负债规模的不断扩大,储备货币科目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占总负债的比例不断上升且在2011年12月以后保持在80%左右,储备货币科目成为负债方的第一重要科目。基于以上分析,并将资产方中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和对其他非金融性公司债权科目合并成为国内信贷,从而得到如表2所示的资产负债表,本文据此进行分析。

2.2货币供给影响通货膨胀的机理根据表2所示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平衡关系,可得以下数量关系:储备货币=国外资产+国内信贷-发行债券。这一关系表明:储备货币规模与国外资产和国内信贷正向变动,与债券发行反向变动。也就是说: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央行购买的外国资产越多,则储备货币的规模越大;央行对国内机构的债权越多,则其储备货币的规模越大;央行的债券发行规模越大,则其储备货币规模越小。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使得中国外汇资产迅速持续增加。在强制结售汇制度下,为了收购“双顺差”下的外汇净流入,人民银行被迫投放人民币,使得资产方中的国外资产和负债方中的储备货币迅速持续增加。面对外汇占款迅速增加的巨大压力,资产方中的国内信贷作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一个渠道,理论上可成为央行对冲外汇占款增加、防止基础货币过快增长的手段,但是其投放本身具有刚性、操作空间有限,难以通过压缩其规模达到缓解基础货币投放过快的目的。而负债方中的发行债券在减缓基础货币增加过快方面在一定时期内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央行发行票据作为对冲外汇占款快速增加的手段,只能在短期内起推迟压力、减缓基础货币增加过快的作用。随着票据到期形成的资金压力和发行成本的不断上升,发行票据难以在长期内对冲新增外汇占款,其作为调控基础货币手段的效力有限。综上所述,面对外国资产中的外汇占款迅速增加导致的基础货币大量被迫投放,央行的对冲手段(如发行票据和压缩国内信贷等)的效果有限,外汇占款已成为中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方式,央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能力较弱。总的来说,资产方中的外汇占款迅速增加必然导致负债方中的基础货币增加,基础货币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导致货币供应大量增加,从而形成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3计量模型

3.1模型构建在计量经济学文献中,状态空间模型通常被用来估计不可观测的时间变量,如理性预期、长期收入和不可观测因素等。很多的时间序列模型———包括经典的线性回归模型和ARIMA(autoregressivein-tegratedmovingaverage)模型———都可作为状态空间模型的特例。状态空间模型提出了“状态”概念,经济系统中可能存在的不可观测状态反映了系统的真实状态,状态空间模型建立了可观测变量与系统内部不可观测状态的关系,能实现基于各种状态向量分析和认识系统。运用状态空间模型描述动态系统有两个突出的优点:一是状态空间模型可将不可观测的状态变量纳入可观测模型并得到估计结果;二是状态空间模型利用强有力的迭代算法———卡尔曼滤波估计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包括两个模型:一是状态方程模型,它反映了动态系统在输入变量的作用下在某特定时刻转移到的状态;二是量测方程或输出方程,它将动态系统在某特定时刻的输出变量、系统状态与输入变量联系起来。本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构造时变参数模型。上式中:βt是随机系数向量,是状态向量,也称为可变参数,是不可观测变量,必须利用可观测变量yt和x′t来估计;x′t是随机系数向量βt对应的解释变量的集合;z′t是固定系数γ对应的解释变量的集合。假定可变参数βt的变动服从AR(1)模型,假定扰动向量μt和εt是相互独立的且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σ2和协方差矩阵为Q的正态分布。

3.2数据来源及预处理本文选取的初始变量分别为CPI环比月度数据、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定基月度数据(2010年=100)、货币供应量M2月度数据。鉴于2005年7月中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在保证样本容量和数据可得性的前提下,本文采用的数据样本期间为2005年7月至2012年6月。CPI环比月度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系统,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定基月度数据来源于国际清算银行网站,货币供应量M2月度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通常采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作为衡量中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变量。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是加权汇率,其权数是各国与中国的贸易额占中国贸易总额的比重,该汇率比双边汇率更能较好地反映人民币对外价值的变化。货币供应量采用广义的货币供应量概念,即M2,主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等。为了保持数据的可比性和满足研究需要,本文对数据做如下处理:首先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定基月度数据转换为以2005年7月为基期的环比数据,将货币供应量M2月度数据转换为以2005年7月为基期的环比增长数据,这样3组变量数据均为以2005年7月为基期的环比数据;然后利用CensusX12季节调整法对3组变量数据进行季节调整;最后分别对经季节调整后的3组变量数据取自然对数。经过上述处理后,统一了不同变量数据的比较基础,消除了季节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将调整后的最终序列分别记为CPI序列、NEER序列和M2序列。

4实证分析

状态空间模型要求时间序列是平稳序列或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从而避免出现非平稳时间序列存在的“虚假回归”问题。

4.1平稳性检验为了尽可能地保证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的稳定性,本文采用ADF检验和KPSS检验两种方法。ADF检验的原假设是待检验序列含有单位根,是非平稳序列;KPSS检验的原假设是待检验序列是平稳序列。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3和表4。据此可知,CPI序列、NEER序列和M2序列均是平稳序列,可直接建立状态空间模型。

4.2状态空间模型构建根据前文分析,本文构建如下状态空间模型。本文采用的计量软件是EVIEWS6.0,采用文本直接输入方式,在文本框输入定义好的状态空间模型表达式,运用卡尔曼滤波对状态空间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见表5。由表5的结果可知,状态变量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是显著的,AIC等信息准则较小,说明模型拟合的较好。

4.3模型检验对所建立的状态空间模型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6。由表6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估计出的状态空间模型的残差序列是平稳的。查看残差序列的滞后阶数为36期的相关系数和自相关系数可知,模型的残差序列不存在序列相关。以上统计分析表明,基于卡尔曼滤波所得的状态空间模型的估计结果是可靠而稳定的,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样本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具有一定意义。图1中,sv1表示名义有效汇率指数环比变化率对CPI环比变化率的时变参数轨迹。整体来看,随着样本期内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其环比变化率对CPI环比变化率的影响在-0.048附近上下波动,这种动态影响除了在2008年出现了较为剧烈的波动外,在其他年份的波动总体趋于平稳,动态影响在2008年1月达到最大值(-0.024),在2008年11月到达最小值(-0.116)。这说明,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后,样本期内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对国内通货膨胀起到了微弱的抑制作用。平均来看,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环比指数每变化1%将导致CPI环比指数降低0.048%。这种抑制作用的时变特征说明,该微弱的抑制作用还受其他不可观测因素的影响。图2中,sv2表示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环比变化率对CPI环比变化率的时变参数轨迹。总的来看,广义货币供应量M2环比变化率对CPI环比变化率的影响为正数,在样本期内在0.471附近呈现动态变化,这与经济理论的预期一致,且实证结果显示,在样本期内M2环比增长率每增加1%,将导致CPI环比变化率平均变动47.1%;这说明长期来看,货币流动性过剩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国内的通货膨胀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造成的。这种动态影响在2008年8月至11月出现持续大幅上升趋势,且在11月达到最大值为56.3%,之后直至2009年5月缓慢下降至平稳状态,这基本契合了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我国政府投资4万亿元拉动经济增长的时间区间,说明4万亿元计划的实施在拉动经济增长,抑制经济放缓的同时也推高了国内的通货膨胀率。

5结语

本文从分析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出发,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汇改后汇率、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动态时变过程,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样本期内,中国汇率环比变化率与通货膨胀环比变化率整体呈反向变动,说明汇改后人民币升值起到了抑制国内通货膨胀的作用,但是这种抑制作用非常微弱;第二,货币供应量环比变化率与通货膨胀环比变化率呈正向变动,说明货币供应量的不断增加是导致国内通货膨胀率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平均来看,货币供应量环比增长率每增加1%将导致通货膨胀环比变化率平均增加约47.1%;第三,近些年中国以外贸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国际收支“双顺差”不断加剧,在现有的强制结售汇的外汇管理体制下,央行大量购买外汇储备并被迫投放基础货币———这体现为央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的国外资产科目和负债方的储备货币科目的数额不断增加,央行投放的基础货币在商业银行存款派生机制的作用下转变为数倍的货币供应量,这种途径和机制导致的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影响国内物价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是国内通货膨胀的重要推手。在现有的外汇管理体制不变的前提下,上述结论包含了以下政策含义:首先,在开放经济下,要治理通货膨胀,必须重视输入性因素的影响,不仅仅要考虑汇率浮动问题,更要采取科学而合理的措施冲销外国资产激增造成的货币超发———这是货币政策制定者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其次,从长远来看,治理通货膨胀必须继续加大扩大内需的力度,如果中国内需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那么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状况,扭转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外贸的格局。这样不仅能使中国经济增长更加健康,而且能降低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影响。

作者:陈晓燕江可申钟大成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