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生态经济增长的才能培育研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急需高效生态农业人才。江西历来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商品粮、油、水产品等商品生产基地。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必须坚持用现代手段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我们应依托山水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优势,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重点开发绿色、有机农产品,实现区域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当前江西农业生产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农产品服务销售人员严重缺乏。
急需先进制造业专门人才。2011年江西工业经济呈现总量快速扩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达3910.88亿元,相当于2006年的3倍。有色、石化、钢铁、食品和纺织业等5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均突破千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高耗能行业增势逐步趋缓,区域协调发展,园区蓄势奋进良好态势。伴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省用工需求快速增长。
急需现代服务理念的现代服务业人才。根据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经验,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江西近几年第三产业有较快发展,2011年,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全社会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11%,而发达国家达到70%左右,增长空间还很大。发挥鄱阳湖地区生态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依托中心城市,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服务业,着力发展旅游业,努力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大力拓展金融服务业。因此,江西高职教育应该重点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服务理念的环保人才、文化旅游服务人才、商贸物流人才和现代金融服务人才。
高职教育发展现状不能适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求
江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周边兄弟省份相比,高职教育起步较晚,长期处于落后地位。近年我省职业教育虽有较快发展,但整体实力不强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教育的观念、投入、结构和效益还存在着/两个不适应0: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需要,不适应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1.人才培养结构失衡。目前,我国的用工状况似乎陷入到了一个怪圈之中,一方面招工难在很多地区已呈常态化,另一方面又有很多毕业生就业难。招聘单位难招专业对口、技术娴熟的专业技术人才,求职人员难找到收入满意、专业技术对路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人才与劳动岗位专业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协调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就在于人才培养结构失衡:一方面管理等文科类招生众多,毕业生择业困难;另一方面,农林、机械等行业却急需人才。鄱阳湖区域是渔米之乡,发展生态农业是生态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当前江西一产类专业在校生数仅占2114%,农口专业少得可怜。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产业相关的新专业领域人才更是稀缺。
2.办学模式缺乏灵活性。由于受传统观念、资金投入的影响,江西高职教育还是走规模办学扩张发展之路。在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变化较快的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对形势变化不敏感,专业设置、教学方式相对滞后,致使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课程教材内容不能及时更新,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教学方法陈旧等等问题的结果便是,职业教育质量不高,缺少特色,缺少吸引力和竞争力。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市场需求,自主择业难度较大。
3.高职院校分布不合理且强弱差距大。环鄱阳湖区域有高职院校47所,其中多数分布在南昌(31所)、新余(4所)、九江(4所)等地,办学水平最高的高职院校也分布于这几个市。缺少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地区的经济发展当然受到一定的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将出现不均衡现象,经济短板的出现最终将影响整个生态经济区的健康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职业人才呢?我们认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身的独特性,决定了该板块对人才培养的独特要求和定位。
1.人才培养应与产业布局相吻合。目前江西省已制定了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包括光伏、风能核电、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半导体照明、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生物、绿色食品、文化及创意。这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既符合低碳与生态经济要求与趋势,又贴近了江西现有的产业基础,还把握了未来科技前沿与发展趋势。十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江西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关键。2011年,十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16%,对全省工业经济引领作用极为明显。[江西的职业教育在巩固传统支柱产业所需专业的同时,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紧紧围绕十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开设新专业新课程,满足产业发展人才需要。
2.应将环保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目标是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鄱阳湖生态经济的特点是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环境0应成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全民皆知。我们要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引导职教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实践者。在思想政治课当中应安排专门章节讲授生态伦理知识,培养学生善待万物、崇尚自然的生态伦理观念。
3.人才培养应更注重复合性、开放性和适应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着力发展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这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第三产业中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必将催生大量技术含量较高、技术综合化的新型职业岗位。这些职业岗位不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很深的理论知识,但必须是掌握专业技能,善于吸纳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职业迁移能力,社会适应性强的复合性、开放性人才。高职院校必须根据本地区行业结构的特点,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适应面,处理好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学校教育的稳定性、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使人才培养更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要面向相关行业、岗位,跟踪高新技术的应用,与时俱进,构建开放性课程体系,适时调整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实施模块化教学,注重通识能力培养,打造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4.人才培养应更注重国际性。在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下,在经济结构更加完善和生态环境日益向好的条件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势必在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程度上对外开放,这将促进江西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事实上,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第一年,江西省贸易出口增幅就名列全国第二。随着对外交流的深入,重视具有国际性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必然要求。所谓国际性,即人才应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准、较丰富的专业理论素养,熟悉国际贸易基本规则,掌握国际贸易基本技能,具有国际视野和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江西要实现科学发展,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必须转变经济结构,经济结构的转变必然促使人才需求和就业结构的转变,进而对劳动力素质提出新的要求。新要求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区域内的职业教育机构应抓住机会,做大做强,为地方行业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职业人才,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推助力。
作者:叶桂香童丰生单位:九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