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现有林经营论文:现有林经营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现有林经营论文:现有林经营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现有林经营论文:现有林经营的问题及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现有林经营论文:现有林经营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曾光1,田向华2   单位:1.辽宁省林产工业总公司;2.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1辽西地区植被恢复及现有经营现状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政府为辽西地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石质山地生态十分脆弱处,营造了大面积以油松为主的人工林,是亚洲上最大的人工林。该地区曾多年不懈地进行植树造林、飞播造林等大规模的山地恢复治理,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效果。至20世纪60—70年代就营造了近53万hm2的油松纯林,约占全地区有林面积的50%。油松纯林对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林分郁闭成长,大面积针叶纯林的弊端已日趋显现。

这些纯林不仅生产力水平低、水土保持效益差,而且病虫害蔓延成灾,已有相当部分林分出现早期衰退现象,林木生长缓慢、质量低下。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引种沙棘,80年代初开始大面积造林,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仅建平县就营造了沙棘水土保持林、薪炭林、生态经济林等共6.67万hm2,系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沙棘人工林基地。沙棘资源的发展,在保持水土、改善环境、解决贫困地区“三料”短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沙地固沙造林方面,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自1950年起开始从事沙漠化治理研究与试验示范工作。

1952—1955年与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首先在科尔沁沙地南缘的章古台地区开展沙地生物治理措施,营造一定规模的人工樟子松防风固沙林,有效地治理了这一地区沙漠化危害。自1978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启动以来,在辽西北地区已累计营造大面积的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和防风固沙林等,为控制风沙、干旱、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改善广大三北地区的生态条件,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发展区域性国民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辽宁西部山区是我省主要经济欠发达地区,多年来国家及省财政投入巨资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和扶贫帮困,大范围讲,这些工作均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绩与功绩。总结多年来辽西地区的经济发展进程,尤其在农副业发展进程中与辽宁其他地区相比,前行的速度较缓,是构成该区域经济相对滞后的主要表面因素,生态环境的变化,干旱少雨、加上人为过度开垦、超强放牧这些因素使得原本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愈加雪上加霜。根据初步调查,辽宁西部山区的近三分之一山地岩石裸露、植被稀疏已达到了生态恢复十分艰难的地步。

2存在的问题

2.1纯林多,混交林少。主要树种以油松、杨树、刺槐为主。其中油松人工林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50.3%,且90%以上为纯林,70%以上为衰弱低质水土保持林。

2.2在选择树种上,未能从实际出发,受了“强调用材,忽视防护,重视乔木,忽视灌木,重视速生,忽视适生,重视外来树种,忽视乡土树种”思想的支配,未能适地适树,因而造林效果不佳,造成森林植被类型稀少,树种过于单纯的林业布局,形成了大面积的油松纯林。

2.3飞播造林有的地段密度过大,从未进行过幼林抚育,严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虽然有的地段进行过透光抚育,却伐除了所有的萌生乔、灌木,结果造成松毛虫发生危害。

2.4违背生态修复的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基本原则,毁灭了原有且十分珍贵的灌草植物资源。在石质山地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以工程形式大面积破土修建梯田式造林的方式,栽植侧柏,保存率仅20%左右。这种水土保持工程造林势必导致土壤层松动,如遇大雨、急雨,大面积水土流失将是不可避免的。

2.5良种壮苗问题。由于辽西大规模人工、飞播造林种源比较缺乏,采种不分老幼树、优劣树,采集的种子不精选就育苗,种子遗传品质差。特别是70年代末营造的油松,多从10年生左右幼树采种,严重影响了苗木质量,为油松衰弱低质林分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2.6辽西的退耕还林大部分是公路两侧好的耕地(平地),可视范围内坡耕地还没有退下来,失去了退耕还林的真正意义,使退耕还林变成了形象工程。

2.7造林密度过大。营造的油松水土保持林和樟子松防风固沙林株行距1m×2m,已不适宜干旱和土壤贫瘠地区造林密度,严重影响了林地水分和养分的平衡。退耕还林营造的杨树速生丰产林有的株行距为2m×3m,严重影响了树木的正常生长。

2.8封山禁牧执行不好。各地区虽然制定了“封山育林禁牧令”,但并没有严格执行,没有大范围的全面封禁,有的地区封而不死。

3对策及建议

3.1遵循自然规律,发展与保护并重,封、飞、造、育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管、防、治、改相结合,充分运用保护生物学、恢复生态学和森林培育学理论,确定辽西植被恢复技术措施及现有林保育技术体系,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2明确造林目的,不要一味追求乔木造林。辽西的荒山绿化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不是将辽西建成辽宁省的商品用材林基地。因此,应遵循自然规律,坚持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在辽西低山丘陵区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植树造林与人工封育相结合的综合治理,绿化荒山,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造林以培育针阔混交林类型为主,条件适宜的低山及山麓地区进行以林果为主的综合治理开发,陡坡农地退耕还林还草,多林种配置绿化荒山荒坡荒沟,形成综合防治体系;在沙区,将流动和半流动沙地、丘间低地作为重点治理对象,针对具体的立地条件分别采取相应的对策。流动和半流动沙地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飞播造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理,固定沙丘以封沙育林育草为主,丘间低地以人工造林种草治沙为主,提高林草植被盖度,改善生态环境。针对具体的立地条件分别采取相应的治理模式。

3.3明确经营目标。按照立地条件发展公益林、生态型经济林、经济林或用材林。通过对低效防护林林改造,调整树种结构,使其达到高效、多功能可持续经营的目的。引进灌木、草本植物或营造针阔混交林,诱导“异龄复层针阔混交林”或遵循地带性植物演替规律,走“近自然林”道路,逐渐形成“疏林灌草型”防护林结构模式。

3.4科学保育现有灌木林(丛)。灌木林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针叶林、阔叶林、竹林共同组成我国森林四大类型,本身具有森林资源特殊的生态功能。灌木林耗水量小、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盐碱、耐风蚀、耐高寒,抗病虫害,具有很强的复壮更新和自然修复能力。灌木枝株矮小,根系发达,自我繁殖快,地上枝条茂密,地下根系盘根错节,能够发挥很强的固沙保土和涵养水源的作用。特别是在年降水量400mm以下的干旱地区,灌木林已经成为我国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实现林业战略性转变的建设重点,成为这些地区进行生态建设的重要森林群落。辽西地区的灌木林主要有荆条、虎棒子、山杏灌丛等,是森林破坏后形成的次生植被。多生长在其他树种不易生长的石质山地、荒山和草坡上,在保土、蓄水、防护、改善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应严格加以合理保育,一旦被毁掉,最容易变成不毛之地,并且很难再恢复植被,其后果应引起足够的认识。

3.5严格保护现有天然林资源。辽西地区天然林主要是天然次生阔叶林和天然油松林。主要分布在北宁医巫闾山自然保护区、北票大黑山自然保护区、建昌白狼山自然保护区、朝阳凤凰山、阜新大青沟等地。这部分天然林对辽西地区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借鉴作用,对辽西地区乡土树种开发研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及实现森林植被的可持续经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对这部分天然林应严格加以保护。

3.6严格执行封山禁牧。采取全面“封山禁牧,舍饲圈养”。根据森林自然演替规律和辽西地区经济条件,封育保护是恢复植被的首要措施。通过封山育林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度和土壤肥力。

3.7建立育苗基地,进行乡土树种育苗,就地就近培育造林苗木,提高造林成活率。防止苗木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失水,影响造林成活率。同时,进行苗木定向培育,培育适合于辽西干旱地区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苗木。主要通过不同育苗技术措施(包括水分、营养、激素等),对苗木抗逆进行调控,以适宜干旱地区困难立地条件,提高造林成活率。

3.8实行抚育工程化,培育目标定向化,建立各级领导干部营林责任。改变过去对林分抚育间伐欠账多、质量差和培育目的不明确的现象,实行抚育工程化,建立各级领导干部任期营林目标责任制,提高营林质量,以提高现有油松林质量和发挥多功能效益。以抚育工程建设的形式,积极推进区域内油松林的抚育。

3.9加强科学研究,保持研究工作的连续性、长期性。辽西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已营造了一定面积和规模的针阔混交林(油松—柞树、油松—色树等),只对造林方法、混交方式及生态效益等进行过研究,对混交林培育技术方面研究较少。目前这部分林分应保持自然的生长状态(原有的造林保存密度),林分密度较大,针阔比例失调,影响了阔叶树的生长。因此,应从混交林经营技术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一套科学经营理论和技术体系来指导针阔混交林培育。

3.10加强科技支撑。科技兴林和依法治林,在林业建设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领导要提高科技意识,适当增加科技投入。根据恢复生态学的原理,结合辽西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恢复、保护及条件恶劣地区的造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