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基于公平思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面临着新的实践与挑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公平问题与马克思恩格斯预言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问题有较大不同。马克思也预言了在社会主义社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资产阶级权利,即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的等价交换原则,存在着由于天赋的体能与智能、家庭负担情况的不同而导致的最终每个人的分配结果的差距,马克思也因此提出了国家与社会应建立社会保障机构拨出专门资金提供社会福利,以消除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然而,马克思当时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的是单一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实行的是产品经济,即产品不经过市场交换由私人劳动转换成社会劳动,而直接是社会劳动,所以,造成的结果的不平等程度并不会如现在社会这样大,在现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我们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还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发挥其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场经济中的经营主体由于综合水平不同,在竞争中会产生经营结果的差距与分化,市场竞争意味着优胜劣汰,必然会加剧收入差距等现象,形成结果的不平等。还有一些新的情况,如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是很清晰。由于对政府作用的界限存在模糊的认识,缺乏具体的规定,所以,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情况还时常发生,这就影响到市场的正常运行,干扰起点公平、机会公平、结果公平,由此产生的不公平现象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较强烈,因其是权力寻租的结果,而不是在公平竞争的条件下产生的,容易激起人们的不满,引发社会冲突,这也是来自实践中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面临着新问题与新挑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把握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的精髓与内核,以其科学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进行丰富与发展,这也是对挑战的具体回应。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的走向:对挑战的回应
(一)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的指导地位及其丰富与发展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高屋建瓴,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基于物质生产的客观基础,指出了人类社会公平正义的美好图景,具有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超越了一切正义理论,是指导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美好社会的指导思想,必须牢固坚持其指导思想的地位。西方世界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令他们不得不一次一次地把探询的目光转向马克思主义,另外,西方的理论家也不得不在他们的意识形态与基本社会制度内研究缓解因两极分化而导致的社会对立与冲突,不得不借鉴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公平思想的一些内容,只要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一天不克服,其经济危机及因此而产生的社会冲突就时刻存在着,不定期地爆发,直到最后真正地实现公平正义,实现人类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由于其方法的科学性、内容的阶级性与革命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构建公平正义理论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其地位不可动摇。马克思提出的按劳分配的公平原则,仍然是当今分配原则的主体;马克思提出的发展社会公共福利事业,设立社会保障基金以弥补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实行资产阶级权利导致的结果不平等的思想,仍然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十八大报告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公平正义理论体系仍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的指导地位。其次,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按劳分配的公平原则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的,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商品经济,实行产品经济与计划方式配置资源,而现实中中国生产力水平较低,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即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即允许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允许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允许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市场机制的运行与多种分配方式的并存,使人们的收入差距明显扩大,而要妥善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公平问题,就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要丰富和发展劳动价值论,要对按生产要素分配进行详细的界定。要敢于探索新的形式,消除市场健康运行的一些障碍,如逐步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范围,使权力寻租失去空间,逐步缩小垄断行业的影响,降低一些行业准入的门槛,让民间资本有运行的空间;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保障机制与监督机制、惩罚机制等等。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的预测也是立足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是一种宏观的社会公平正义发展规律的理论,现在,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由当年的产业资本发展到今天的知识资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蓬勃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一方面调整生产关系,缓和劳资冲突,维护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也吸收与借鉴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思想,发展社会福利,使资本主义社会在历经多次经济危机之后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活力与发展潜力,这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刺激与借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在经济发展方面展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市场经济自身的弊端,如个人主义的影响,拜金主义的导向,特别是日趋扩大的收入差距在社会上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使公平问题成为社会发展中的热点与焦点。我们一方面要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另一方面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进行丰富和发展,妥善处理公平问题,以应对社会发展的新变化。
(二)批判借鉴人类公平正义思想的理论成果人类关于公平正义的思想成果内容丰富,从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公平思想到近代契约论公平思想、再到现当代的各类公平思想等,在起点公平、机会公平、结果公平方面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内容。特别是现当代的公平正义思想,如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的分配正义思想,关注两极分化的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利益,提出国家在保障公民平等的自由权利下,对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应当“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国家通过再次分配进行整体调剂,可以缩小社会不平等的程度,使不平等相对公平,以利于缓和贫富差距悬殊导致的社会冲突。德沃金倡导资源平等的起点公平思想,他认为平等是“至上的美德”,在他看来,平等,特别是资源平等即“在个人私有的无论什么资源方面的平等”(政治权力除外)是理想的政治社会的首要因素,即具有优先性。他的平等原则有二条,首先是重要性平等的原则,人生的成功有着客观上的平等性;其次是具体责任原则,个人对这种成功负有具体的和最终的责任。“第一项原则要求政府采用这样的法律或政策,保证在政府所能做到的范围内,公民命运不受他们的其他条件———他们的经济背景、性别、种族、特殊技能或不利条件———的影响。第二条原则要求政府在它能做到的范围内,还得努力使其公民的命运同他们自己作出的选择密切相关。”这就是说,政府应当采取政策与措施,保障公民的起点公平,而公民在市场中产生的不平等应该由他们个人的选择与行动负责。德沃金提到的“市场”是一种虚拟的市场,是他平等理论前提中假设的理想市场,在现实社会中难以出现,但是他提出的起点公平思想可以为当今社会提供些许借鉴。现当代的一些较有影响的公平正义思想产生于西方市场经济社会,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法阐述了各种理论,各具特色,各有利弊,我们可以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实践出发,在剔除其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内容后有选择地加以借鉴。
(三)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公平观,保证起点公平、机会公平、结果公平一方面,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公平观,破除平均主义的固有影响与偏见。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至今仍然有存在的市场,一度在建国后的理论与实践中以“粗陋共产主义”的形式出现,从追求平等的理想社会走向了贫富绝对均等的平均主义。我们应当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那些凭借劳动、资本、管理和知识取得劳动报酬并因此致富的群体和阶层,对他们不应嫉妒与仇视并因此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与认识,社会舆论应倡导与宣传那些白手起家、依靠自己的才能、勤奋而致富的成功者,而不应当宣扬那些所谓“官二代”、“富二代”的奢侈生活。另一方面,要逐步明确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界限,努力保障起点公平、机会公平、结果公平。在起点公平方面,要重点保证具体制度公正、基本权利公平,具体制度公正即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基本权利公平即公民应享有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人身权利和社会发展权利等,在这些方面,政府作用不可缺位。在机会公平方面,要保证市场主体有一个公平竞争的主客观环境,消除垄断因素、权力因素等的影响,保证规则公平与程序公平,让经营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在这方面,政府应防范权力寻租现象的出现,应避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情况的出现,优化市场健康运行的法治环境。在结果公平方面,政府应保证矫正正义的实现,通过初次分配、二次分配甚至多次分配,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缩小收入差距的程度,扩大公共福利,维护社会稳定,实现整个社会的相对公平。
作者:刘云凤单位: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