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为大学生职业尊严的建构提供价值引导与精神支持。大学生职业尊严可从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精神、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诸方面契入,进行多维建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教育提供有效平台与载体,引导大学生在科学认知和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相融合。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尊严建构;马克思主义人学
一、引言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1]总理也曾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表明了党执政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充分体现了党对人民的关怀,对人权的充分尊重,是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理论当代的有效验证。
二、马克思主义的尊严观与大学生的职业定位
马克思主义的尊严理论认为:尊严与具体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又体现人类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不是抽象的,是历史的、具体的,同时又指向未来,具有超现实性。所以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来审视,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尊严的外延:一是纵向发展演进的历史向度;二是横向范围的阶级向度;三是主体角度的个体向度。其中个体是社会最小的分子,个人尊严是尊严的基础维度,而人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是尊严最根本的体现形式。大学生是社会晴雨表和国家栋梁,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流砥柱。在一元的主导价值观与科学的就业观指导下,建构大学生职业尊严,优化其职业定位,对于整个社会能力整合、个人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大学生职业尊严建构的逻辑起点
与社会主旨在国外职业尊严的研究主要是在心理学领域开展。从职业领域出发,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作用下,如何创造最大化、最宽松的的工作与成长环境,激发出人的最大潜力、创造性,产生社会效应,这是职业尊严建构的核心。因此无论是职业尊严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建设都应遵循由个体到社会的历史、逻辑的发展规律,在教育和引导的方式方法上切忌生搬硬套,而应该进行随风潜入夜式的隐性教育。建构大学生职业尊严应该着眼于个人尊严与职业生涯发展的贴合度,更加关注个体生活技能,工作技能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职业尊严建构的个人向度,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也是调动个体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和奉献社会,最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共产主义接班人,这也是我国职业尊严建构教育应该遵循的大方向。
因此,高校在具体的理论教育中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大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引导和激励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把个人职业理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个人发展与民族复兴使命结合起来。个体是社会的基石,社会是个体的归宿。每个人总是受其所存在的社会条件与环境的制约与束缚,同时个体发展总要回归社会群体之中,因此建构大学生职业尊严既要关注个体尊严与自我价值实现的逻辑起点的基础,还要关注社会对其职业生涯发展与提升中的效能。社会是个体职业尊严的实践场,社会环境、教育氛围及教育程度等等社会因素决定其职业尊严的可实现度,最终决定个人职业成长与发展的顺利度与成就度。所以在建构大学生职业尊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有效因子就是社会主导价值观,教育中应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以职业发展为准绳,以个人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大学生中最普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为切入点,寻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尊严建构相融合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建构大学生职业尊严的现实基础
大学生职业尊严建构的核心要义即是引导鼓励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依据自身兴趣、能力等个性特点,瞄准未来人生理想、目标行业、职业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规划大学学习生活,有计划、有步骤地付诸实施并及时进行动态评估与调适,最终使自身获得以职业发展为主线的全面成长的一种综合教育形式。
(一)价值引导:对人的职业理想的关照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从社会理想角度切入,关照到社会中每一成员的个人理想目标。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和时代主题,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幸福、过上自由、有尊严的生活是每个中国人的人生价值与美好理想。职业尊严建构就是深入其职业发展层级,以其个体理想为基点,建构其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个体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力争达到的职业境界,是人们实现个人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手段,它是个体对自己职业发展与职业提升的预判,它对个体职业成长与成功具有激励功能。职业尊严教育要结合个体成长与发展,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构建职业尊严体系,才能帮助大学生在未来职场生涯中获得真正成功,实现人生理想。为此,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融入职业素质与技能的培养课程之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动其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规范结合起来。因为社会发展目标是个体理想的未来展示,是归宿,而个体理想的实现又是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的前提。
(二)精神动力:对人的职业精神的关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灵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它统领了理想、精神和道德等其它三个方面内容。其中精神主要就是现阶段凝聚各族人民走好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想目标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它是行业精神、职业精神、地区精神等的高度概括与凝练,同时它也具体内化于中华民族每一时代每一个体的社会生活和劳动实践之中。职业尊严不仅包括物质层面,更主要是精神层面,职业尊严建构就要立足于个体职业精神培育与养成。职业精神理论形态是指职业活动中具有职业特征的精神与操守,即从事该职业具有精神、能力和自觉;它的实践内涵集中表现为敬业、勤业、创业、立业四个方面。因此社会精神是职业尊严内涵式的本质属性与文化底蕴,职业尊严可以理解为职业精神的表层化、具体化,两者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三)社会基础:对人的职业道德的关爱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解决当下全国人民道德水平失落的强行针,它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现时展,是社会主义道德与规范的客观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而社会主义道德落实到职业领域,就形成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人们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包含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在不同的行业、职业就有不同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但归纳起来又有共通的部分,如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职业尊严教育不可回避职业道德问题,而对职业道德的遵守又体现了对人的职业尊严的尊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八荣八耻”虽然统领社会道德,但是它落脚点在于个体职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融合。
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的大学生职业尊严构建的实现途径
(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构建大学生职业尊严教育课程体系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合,是我们克服前进中一切障碍的重要法宝与强大理论武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于大学生职业尊严教育,发挥其全过程、全方位的引导作用。首先,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提炼,将其精髓的理论和方法灌输给学生,经过由接受—认同—相信—信仰系列的质量互变的内化过程,变成大学生自我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其次,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构建职业尊严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应涵盖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等;再次,帮助大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进行自我剖析,找到自我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从而才能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职业定位,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最后,“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运用研究使用的方法。”只有真学、真懂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才能准确运用该理论帮助学生科学认识职业发展的趋势与前景,更好的根据社会发展与要求,自觉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范职业成长路径。
(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构建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与价值诉求,是克服前进中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武器。但是它并不是高大上,而是以个人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个体生活在社会中,总会要与其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与环境相融合;社会环境是个人职业选择与发展的判断依据与标准。两者互为依托,个体只有处理好两者关系,才能达到双赢的目的,也才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活中获得发展与提升的空间,也才能实现其自我的职业尊严。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0-03-16.
[3]高晓杰,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综述[J].中国高教研究,2007(07).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李亚员,杨晓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的规律及其应用思想教育研究[J].2013(04).
作者:范卉敏 单位: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