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成因
近年来,我国各高校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但是,这种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也不能一蹴而就,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缺乏系统性高校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存在内容零散、缺少计划性、整体性等现象。在马克思主义学习方面,不够深入、理解不够到位、研究不够系统。对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缺乏连续性和长效性,甚至存在盲区。这种问题在高校比较普遍。这既有高校教育者不够重视,甚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不甚了解的因素,也有实践经验方面的不足。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缺乏针对性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随时受到来自网络等各种信息媒体的影响,也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出现了价值取向多元的趋势。一刀切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难以适应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不能使之入脑入心,破解不了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缺乏针对性,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最突出问题。这个问题,源于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功利化思想,即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仍作为统一学生思想、保持学校稳定的手段;在实施过程中,在内容上重视理论,轻视大学生内在品格培养;在目标上,对学生教育千篇一律,忽视受教育者的差异性;在主体关系上,强调教育主体的主导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不以学生为本;在实施方法上,过分注重和强调说理和灌输式“显形教育”,忽视运用实践活动和环境熏陶等渗透式和隐蔽式的“隐形教育”,这大大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的发挥。因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形式、内容和方法,对提升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缺乏实效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目的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然而,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效果尚未彰显。在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说”与“做’、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两个标准问题。比如,笔者通过调研掌握的情况:大学生关心国家现状、时事动态和热点问题,但这种关注大多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深入学习政治理论的浓厚兴趣和持久动力,大多数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社会现象和国际问题,多数学生是靠学校的要求被动参加一些党团活动。大多数学生对具有经济化、利益化倾向的活动兴趣浓厚,对类似打工、经商等活动参与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大部分大学生对当前社会主流道德,如“八荣八耻”等有较高的认可和理性的思考,但一旦涉及其自身的道德行为实践时,却出现“知”与“行”的背离和两极分化倾向,如缺乏学习和实践的主动性,缺乏对自己的约束能力和控制能力,缺乏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和目标;部分学生在价值观念的取向上趋于实惠,价值追求短期化、实用化、功利化的态势。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对策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就要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践行荣辱观为基础、以弘扬爱国精神和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发挥高校的育人功能,切实解决大学生实际存在的思想问题和道德问题,要在落实上下功夫。
(一)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凸显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引导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的战略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当代中国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灵魂。为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第一,发挥“两课”主渠道作用。高校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两课”教学内容和方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政课”[2],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地位。要在“两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鼓励“两课”教师加强研究,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课程整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有效结合起来,坚定学生的理想和信念。第二,开辟马克思主义学习第二课堂。发挥班团、社团组织在校园文化中的阵地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马克思主义讲座、论坛、知识竞赛等各类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第三,创新教育方法。现在,简单的灌输式教育感化不了大学生,甚至走向反面。要分级分类教育,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开展教育;要创新路、求实效,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生学习的高峰体验,使之入脑入心;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效。
(二)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发挥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育人功能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是新形势下我国公民的道德规范,是树立良好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荣辱不分,势必动摇社会道德大厦的根基。近年来,一些大学生的道德行为挑战着社会道德底线,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首先要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第一,加强大学生道德意识教育。加大高校“八荣八耻”宣传教育力度,选树宣传道德典型,使大学生知荣辱识善恶辨美丑,真正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第二,加强大学生文明修身建设。在高校系统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倡导文明道德规范,把文明修身渗透到大学教育的各环节,贯穿到大学生的日常言行之中,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第三,坚持以维护学生权利为本的原则。“权利意识和维权能力是权利实现的重要前提”[3]。因此,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意识,要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到大学生的心灵深处。这需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的教育环境,不断通过对价值观问题的分析、讨论和评价,通过启发和影响的途径,帮助大学生自觉自愿地形成适合本人的价值观体系,最终在自主选择中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并将其付诸行动。
(三)以弘扬民族精神和培育时代精神为核心,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国际社会人才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为实现我国人才强国的重大战略,培养具有强烈民族精神、立志报国的大学生人才,尤为重要。第一,开设爱国主义专题教育。在“两课”中开设中国史、党史、民族史和形势政策等课程,使大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国情,增强他们的国家主人翁责任感。第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报告、红歌会、主题演讲、观看红色影片等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第三,开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现实的直观的教育场所。第四,开设爱国主义教育网络课堂。以网络为载体,开设中华传统文化选学菜单,大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学[5]。创新是当前中国的时代主题。党和国家坚持把大学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当前高校的紧迫任务。一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让大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创新计划之中。依托专业,组织大学生参加国家各级各类创新大赛和组织校内大学生创新大赛。开设大学生创新课程,为大学生提供指导。二是建设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校内教师的创新平台对大学生开放,为大学生创新提供校内稳定的实践基地。积极开辟校外大学生创新基地,使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市场,在创新实践中找寻新的突破点。三是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体制机制。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关制度建设,要坚持与大学生的学分、各种评优挂钩。对优秀创新大学生进行表彰奖励,树立学习典型,形成全过程、多领域的创新培养模式。
作者:詹丽萍孙堂厚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北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