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税收优惠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我国工资水平在国民经济分配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提高企业工资水平迫在眉睫。对企业的税收优惠必然会影响到生产经营活动,进而影响工资发放。实证检验回归结果显示,由于政策带有一定的计划性,税收优惠并不能普遍提高企业工资水平。但如果全要素生产率较高的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则会带来工资水平的提高。据此提出政府补助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政策向生产率较高企业倾斜、注重消除外部性的不利影响三条政策建议。
关键词:税收优惠;全要素生产率;企业工资;调节效应
—、引言
工资是社会总财富分配的结果,工资水平的上涨不仅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对拉动内需、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目前的工资水平仍然不高。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大多数年份的投资率维持在35%以上,这是一个很高的水平,其深层原因在于我国工资水平的上涨跟不上GDP的上涨速度。我国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在下降,逐步提高企业工资水平应当成为政策的重要关注点。税收具备调节及管理经济的重要作用。我国不同的企业享有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这必然会影响到企业利润水平进而影响工资的发放。考察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工资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单要素生产率不同,全要素生产率是综合要素的生产效率,可以作为评估增长质量、分析增长源泉的工具。一般而言,全要素生产率高的制造业企业其产品竞争力更强,企业也更具发展潜力,从而更有能力保障工人的生活水平。将税收优惠与全要素生产率结合起来分析,可以更为深入了解产业政策工具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将借助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税收优惠对企业工资产生何种影响,并引入全要素生产率变量,探究其中可能存在的调节效应,为我国推进企业工资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借鉴。
二、文献综述
(一)税收优惠与企业工资
税收优惠政策会通过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而改变其盈利水平,最终对企业工资产生影响。从不同视角出发,已有文献关于税收优惠对企业工资水平影响的观点并不一致。但可以明确的是,由于非市场行为的存在,税收优惠政策可能不利于企业工资水平的提高。李骏等(2017)发现,税收优惠政策确实可以带动企业绩效的提升,但是由于其带有很强的计划性,从而留有很大的黑箱操作空间,因此总体而言不会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如果从政策的计划性视角出发,税收优惠将不利于企业工资水平的提高。王克敏等(2017)认为,由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产业政策会导致行业内的资金过度集中,致使企业投资过大,扩大企业之间的工资差距。白极星等(2018)认为,相对国有企业而言,民营企业获得的政策优惠也比较少,当其进入产业政策重点扶持的行业时由于缺少资金扩大再生产,也就不得不与政府发生政治关联,寻租行为会加重民营企业的成本支出,不利于企业工资水平的提升。
(二)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
Timberger(1942)首次提出了全要素生产率这一概念,并在文章中对其定义。目前,关于TFP的测算可以按照是否设立具体的生产函数进行参数估计,大致分为参数法与非参数法两大类。Charnes等(1978)提出了第一个经典DEA模型,此后数据包络分析法逐步向多元化和多阶段模型发展。基于DEA提出的曼奎斯特指数法就成了一直以来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Aigner等(1977)提出了SFA法,他们将生产中决策单元的实际生产面与效率前沿生产面的偏离分解为两项随机误差项和技术无效率项。随着随机前沿法的研究深入,面板数据开始能够使用此方法进行测算全要素生产率。朱玉飞等(2018)使用LP法测算了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借鉴袁堂军(2009)的方法,严格测算中间品投入,最终求得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三)全要素生产率与工资
Glaeser等(2001)发现,城市集聚经济效应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这使得工资上涨,并且由于学习机制,那些离开城市工作的工人工资并不会下降。Schank等(2007)使用了德国企业与劳动力的数据进行研究,实证结果发现企业之所以会有工资溢价是因为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企业想进入市场的必要条件是支付更高的工资。杨继东等(2012)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工资水平对企业生产率水平的敏感程度系数较高。研究还进一步发现,企业间工资水平的差异与企业间的生产效率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
三、模型设定及变量选取
(一)模型设定
为了检验税收优惠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建立模型(1):Wage=久+/?,Taxk+乙;^ControliL+sit(1)其中:被解释变量为Wage表示企业工资水平。解释变量为Tax表示i企业在当年所享受的优惠税率。Control为一系列控制变量,包括企业的人均资产、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为随机干扰项。为检验全要素生产率在税收优惠影响企业工资水平过程中发挥的调节效应,本研究借鉴温忠麟等(2005)的方法,建立模型(2):Wageit=/IjTaxit+A2tfpit+A3taxxtfpit+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是企业平均工资。考虑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指数平减后的企业应付职工工资总额除以员工总数,以得到的平均值取自然对数来衡量企业工资水平。3.全要素生产率由于LP法可以解决内生性及样本选择问题,本研究借鉴Levinsohn和Petrin(2010)使用LP法估计全要素生产率。在估算过程中,年末固定资产净额作为资本投入的指标;企业员工人数作为劳动投入的指标;中间投入的指标借鉴袁堂军(2009)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中间投入=销售成本+各项费用一折旧费用一应付职工薪酬实证检验部分所需要的其他变量测算方法,如表1所示:
(二)变量选取
1.税收优惠企业面临的税收主要是所得税与增值税,而当前大部分关于产业政策的研究选取所得税率作为税收衡量指标。本研究首先选取样本企业的实际所得税率,然后以一般企业所得税率值25%减去各个样本企业的实际所得税率便得到单个企业的优惠税率值,以衡量税收优惠。2.企业工资水平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是企业平均工资。考虑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指数平减后的企业应付职工工资总额除以员工总数,以得到的平均值取自然对数来衡量企业工资水平。3.全要素生产率由于LP法可以解决内生性及样本选择问题,本研究借鉴Levinsohn和Petrin(2010)使用LP法估计全要素生产率。在估算过程中,年末固定资产净额作为资本投入的指标;企业员工人数作为劳动投入的指标;中间投入的指标借鉴袁堂军(2009)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中间投入=销售成本+各项费用一折旧费用一应付职工薪酬实证检验部分所需要的其他变量测算方法,如表1所示:
(三)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CSMAR数据库),对2007—2017年的制造业上市企业原始样本,按以下标准进行筛选:剔除研究期间被标注为“ST”的公司,剔除财务状况长期异常的企业,剔除关键数据缺失严重的公司,最终得到837家企业9207个观测值。为了消除异常值的影响,本研究对所有的连续性变量在1%和99%分位数进行了缩尾处理。本研究采用的计量软件为Statal4.0。
四、实证回归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表2显示,企业工资水平(Wage)的最大值为15.239,最小值为0.437,平均值为9.213,样本数据较为分散,说明本研究样本涉及范围广,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相关性分析
借鉴Pearson、Spearman相关性检验,本研究对产业政策和全要素生产率和其他相关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通过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以发现,税收优惠(Tax)政策企业工资水平(Wage)的Spearman与Pearson相关系数显著,全要素生产率(Tfp)与企业工资水平的相关系数也显著。这初步说明税收优惠、全要素生产率与企业工资水平存在着内在联系。大部分控制变量与企业工资水平(Wage)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本研究选取的控制变量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此外,所有变量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小于0.5,说明选取的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表4的第(3)及第(6)列是个体随机效应及混合回归结果。F检验及Hausman检验结果强烈显示各模型应当选择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表4的第(1)及第(2)列是固定效应回归结果。第(1)列中税收优惠(Tax)的系数不显著,说明税收优惠对企业工资水平并未产生实质影响。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税收政策带有一定的计划性,企业面临着暗箱操作的空间,寻租行为不断增多。企业花费更多的精力与资金去寻求优惠政策,缺乏改进生产经营的动力,不利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成本压力,最终会抑制企业工资水平的上涨。表4的第(2)列加入了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与税收优惠(Tax)的交互项,进一步检验其中的作用机制。税收优惠与全要素生产率的交互项(taxXTfp)显著为正,说明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一个正向的调节效应,即全要素生产率高的企业越有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的工资水平越高。这清晰明了地说明了税收优惠影响企业工资水平的机制,也为政策选择提供了启发。
(四)内生性处理
虽然基本模型尽可能多地考虑了企业异质性对工资差异的影响,但是仍然存在可能的内生性问题,从而导致回归结果的偏误较大。高工资意味着企业拥有更高能力的工人,这样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因此,由于这种双向因果关系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内生性。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本研究选取中间投入品价值作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工具变量,以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表4第(7)列的回归结果显示,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效应依然存在,且显著为正。进一步说明了全要素生产率高的企业获得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提高工资水平。
(五)稳健性检验
为确保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本研究依次进行了混合回归、随机效应及固定效应回归,结果都显示企业税收优惠并不会带来工资水平的上涨,而如果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全要素生产率较高企业,将带来工资的上涨。此外,还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法重新测度全要素生产率,回归结果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进一步验证了本研究实证结果的正确性。
五、研究结论及研究启示
(一)研究结论
1.税收优惠政策并不会普遍提高工资水平由于税收优惠政策带有一定的计划性,不能克服市场失灵,一定程度上也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没有更好地改进企业生产经营,最终没有普遍提高企业的工资水平。2.全要素生产率高的企业获得税收优惠,有利于提高工人的工资水平企业生产效率高说明企业处于前景良好的行业,并且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具有竞争优势。而对这部分企业进行税收减免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生产效率的提高,这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竞争优势进而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最终促进了工资的增长。
(二)研究启示
1.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税收优惠政策应当降低其计划性,建立起严格的监督机制,严厉打击寻租及暗箱操作行为。对于能够交付市场配置的尽量交由市场进行配置,增强政策的灵活性。2.政策向生产率较高企业倾斜税收优惠政策应更多地向生产效率高的企业倾斜,也要诱使企业主动参加到市场竞争中去。对于大量存在的“僵尸企业”问题,政策选择要保持谨慎性。政策支持如果不考虑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从长远来看会抑制企业工资的上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3.注重消除外部性的不利影响由于技术外溢效应的存在,没有进行技术改进的企业将以较低的成本获得现成技术,而技术的创造者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对于一部分表现良好的企业应当进行政策奖励,以弥补其因技术外溢而产生的损失,提高其技术创新动力,改进其生产经营,最终会提高企业的工资水平。
作者:朱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