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纵观世界,市场经济发展模式本身是客观的,但应用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产生的效果却不一样,其发展土壤到底是什么,或者说市场经济模式运行的制度基础到底是什么?本论文通过比较迄今世界各国中发展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再结合制度经济学分析各项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最后结合欧美、拉美、日韩新和中国等的现实案例、经验、教训进行研究,从正反两面来阐释市场经济的制度条件,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对经济、社会发展之促进、提高及创造作用。
关键词:
市场经济;制度基础
1主要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
市场经济是指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市场经济一经产生,便成为最具效率和活力的经济运行载体。迄今为止,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纷纷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美国、德国、日本市场经济体制是迄今世界各国中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它们各有特点,各具风格。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模式,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十分强调保障企业作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权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一般较少直接触碰企业,而是指向市场。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建立在自由市场原则和社会平等原则的基础上,强调有序竞争环境及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法国、日本的行政管理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法国的计划指导型市场经济模式重视公用事业部门、基础工业及基础设施,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强调大企业主导。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逐渐强调市场在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作用,政府主要负责宏观政策调节,主张建立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从以上各国市场经济的模式比较可以看出,各国同是市场经济体制但强调的重点不一样,但也有其共同处,没有完全否定政府在经济中“守夜人”的角色,国家的经济职能主要是保护经济发展的秩序,不直接干预经济运行。为达到市场公平竞争的目的,政府从法律上创造出适宜的外部环境,为企业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
2市场经济的制度内容
从制度经济学考察,市场上是物物交换的背后双方产权在交易契约基础上的交换,所以,市场首先是个“权”的市场,然后才是“物”的市场,是“权”的市场与“物”的市场的统一。“权”的市场是产权、契约及其交易制度的体系规则,包括产权制度、市场交易制度、政策制度、法律制度和伦理制度。这些制度构成了市场经济运行的制度基础。
2.1产权制度产权制度确立了商品经济中产权主体的法律地位及其相互之间的所有权益的关系,并规定了产权交易中的基本行为准则,从而使人们之间的产权交易有了保障,激励了生产和市场的扩大。所以,产权制度是经济运行的“融合剂”,为人们在广泛的社会分工中实现合作创造了条件,对提高社会资源配置具有多项功能,有效的促进了经济发展。科斯提出的产权理论证明这一点,认为实现效率的前提必须是产权有明确而合理的界定,即要求产权明晰。
2.2市场交易制度市场制度指进人市场交易的产权主体在交易时应共同遵守的规则,市场是产权交易的平台,可有具体的场所,也可能是无形的媒介,如网络交易。只有在公平、公开、公正和自由的“物”与“权”的交易对称的市场制度基础上的商品经济,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比如当前我国的市场秩序比较混乱,不仅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并且商业信用危机四现。“制度先于行为”,市场制度决定人们的行为,并最终决定市场运行状态与秩序。因此,为企业进入广义市场创造良好的市场制度环境,必须重塑我国的市场制度,包括以法律、法规为核心的正式制度和以道德、信用观念为核心的非正式制度。
2.3政策制度政策制度是公共产权主体的人政府为弥外市场失灵而采取的规制制度。良好的政府职能和政策制度模式是政府及其政策必须为市场护航和服务,严格保护私有产权的所有权和交易权,并尽可能通过帮助明确产权和界定产权来扩展市场和创造市场。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国家普遍崇尚亚当•斯密的“管事最小,政府最好”的自由放任政策制度,政府基本上不对市场进行干预,只扮演“守夜警察”的角色。而二战后,受凯恩斯《通论》和美国新政成功的激励,几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都对市场实行不同程度的干预,许多国家推行国有化、以经济计划替代部分市场,“公”权和“私”权合一的混合市场模式开始成型,并获得了20余年经济繁荣的成功。实际上,西方国家的政策制度和政府职能都一直在为市场的发展护航。
2.4法律制度对法治社会和市场经济而言,法律制度是产权最根本和最后的保障,是人人必须遵守的并有公权机构强制执行的对违反产权制度的“交易者”惩罚的共同契约。法律制度是企业进人市场的“保护神”。虽然从总体上看我国在市场维护的法律制度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但近20年来,我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关于保护产权和市场交易方面法律法规,市场法律制度逐步完善。此次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法治中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指出“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说明今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需充分发挥这一制度条件。
2.5伦理制度伦理是道德和文化的综合体。从经济学意义上,伦理是人们之间约定俗成的非正式制度,即伦理的规则是边界模糊和有弹性的,对违规者的约束和惩罚主要通过社会舆论等间接的手段。伦理是一种自由而共同的信念,是与法律“硬”制度相对的“软”制度。诺思曾说过,自由市场制度本身并不能保证效率,一个有效率的自由市场制度,除了需要一个有明确的产权和法律制度相配合之外,还需要在诚实、正直、公平、正义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这个市场。市场法律制度是人类伦理道德的产物,他的正常运行,是以该制度下的人具有相应的“道德”水平为前提的。发达国家信用制度与市场经济发展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或者说是信用制度建立在先,市场经济发展在后,整个市场经济都是建立在信用这一基石之上,可以说没有信用就没有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3市场经济的实践分析
3.1拉美地区的改革1985年,美国提出了“贝克计划”,要求拉丁美洲陷入债务危机的国家采取新自由主义的“改革措施”,墨西哥就是“贝克计划”的“试验田”之一。墨西哥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中,过分强调经济的私有化和自由化,国家完全放弃了必要的调控和保护,造成了经济结构的失衡。全盘接受了“华盛顿共识”的建议,结果令经济步入泥潭。从1982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引发的拉美债务危机,到1994年墨西哥再次爆发金融危机,到1999年巴西发生金融危机,再到2001年阿根廷爆发金融危机,实行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拉美地区社会经济危机不断。综观实行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发展中国家,大都凸现出不同程度的政治、社会、经济危机,包括失业、两极分化、城市化问题等。因此,要探索一条适合于本国实际情况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模式移植必须要符合国情,并对在改革深化中不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进行适当的政策调整,使改革顺利开展。发展中国家只有在模式移植过程中坚持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正确地建立起这一模式良好的制度基础,才能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经济发展增长模式。
3.2俄罗斯经济的转型1992年初,俄罗斯的激进民主派政府在全盘西化的指导下采用了“由美国财政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倡导的”新自由主义的“休克疗法”的方案。其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市场自由化、企业私有化和经济稳定化。按照“休克疗法”,在实行经济转型的十年间,俄罗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经济危机,经济大幅下滑,少数人暴富,广大民众普遍贫困化,社会经济中的各种矛盾不断激化,酝酿了更为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俄罗斯经济制度变迁给我们这样的启示:第一,利用政治权力推进经济改革,必须强调政治权力的自我完善。俄罗斯政治力量的角逐模式还远没有成长为成熟的西方式的民主宪政政治制度,俄政府的实际行政能力低下,形成了与现代法治民主国家的“权力制衡的强政府”相反的“集权的弱政府”。第二,在改革的初始和运行过程中,必须具备必要的法律支持和法律约束。相对于经济转轨决策的不断出台,规范俄罗斯政府决策和行政行为的立法执法活动经常滞后。政府决策和行政行为缺乏法律约束,使改革过程中的政策执行发生了扭曲。
3.3东南亚的发展在东亚和南亚,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的结果最终导致了199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造成了有关国家的巨大经济衰退,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此次危机的发生和其后的情况表明,发生危机和受危机冲击最大的国家恰好是资本市场最先实行自由化的国家,像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就是这样。在经济恢复期间,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带有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色彩的“结构改革”建议的国家,经济迟迟未能恢复,而没有完全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结构改革”方案行动的国家,像韩国和马来西亚,却恢复较快。国际货币基金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的贷款,是以这些国家的私有化、对外开放与放弃国家经济主权为代价的。东南亚国家对贸易和资本市场的过快开放使自己本就脆弱的经济暴露在国际市场冲击之下,更易受到经济危机的重创。“东亚奇迹”的出现,证明了增强经济自主性的必要。东亚地区自主性发展能力增强主要表现在储备率与资本动员能力增强、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上。东亚地区通过合理利用外资和动员储蓄,获得了比较高的资本积累率和投资率,形成了减少对外资依赖性的良性循环。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源积累,为产业升级和比较优势的高级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3.4中国的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制度变迁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社会文明不断进步。总结改革的经验,主要是在改革中采取了渐进式的改革方法,在资源配置中从计划向市场转变,在所有制结构中由单一的公有制向多种所有制转变,在管理经济中由行政命令向宏观调控转变。中国市场制度与西方市场经济制度是不同的,正如郑永年所谈到中国模式是区别于外国模式的,是由中国政治模式、经济模式和文化模式有机组成的系统。因此若要移植西方市场经济制度,并使其适应转型期中国不断变化的形式,此时制度基础必须通过不断异化而得到完善。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时期,市场逐渐在资源配置中处于决定性地位。过去在市场经济法治没有建立起来或者法治不能有效运作的情况下,政府对经济干预过多,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其中的问题也相伴而生。要想发挥好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政策制度需要改变,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今年此次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法治中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指出“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说明我国重视法治在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作用。产权制度改革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体制转轨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所有制改革,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己经基本完成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但是,仍然需要注意到,随着大规模国有企业改制的结束,一些与产权相关的领域却保留着计划体制的重要特征,除了企业所有制方面,土地等能源资源的产权制度改革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从而产生了诸多寻租腐败问题。要想继续推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未来必须重点围绕这些领域推动。
参考文献:
[1]尹朝安.拉美发展模式的制度分析[J].拉丁美洲研究,2005(06)
[2]杨万明.论拉美国家的发展模式转型与发展困境[J].拉丁美洲研究,2007(04)
[3]李罡.拉美经济改革理论基础辨析一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与拉美经济改革[J].拉丁美洲研究,2008(05)
[4]张晓.从拉美经济改革的失败透视新自由主义的本质[J].生产力研究,2011(03)
[5]董伟.俄罗斯转轨和拉美改革的经济制度选择与结构性障碍及当代借鉴性,硕士论文,2010(06)
[6]王晓云,赵玉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产权制度[J].经济研究,2009(09)
[7]韩琪.建立个人信用体系,重筑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04)
作者:万红娟 单位: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