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市场经济中教师专业伦理的构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任何职业都要求具有与之相适应的伦理规范。教育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伦理对于新一代身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一、市场经济体制中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困境
(一)市场经济与多元文化价值观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挑战在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议:“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该文献建议各国应该将教师职业视为专门职业。1989-199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也陆续发表了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化改革的报告,如《教师培训》、《学校质量》、《今日之教师》、《教师质量》等。此后,教师专业化运动逐步在各国开展起来。我国的教师专业化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同步发展。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教师职业向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市场经济体制具有自主、开放、平等、质量和效益等特征,它使教师从对单位的人身依附中解脱出来,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相对自主的专业发展道路;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使教师的个人价值和劳动得到充分的肯定;它强化的教师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意识,使教师更加注重自己的声誉,为教师进一步专业化提供了动力。但是,市场经济的监管不到位和它本身固有的消极因素也给教师职业道德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
首先,市场经济带来的多元文化与价值观冲击了传统的教师角色。市场经济形成的前提之一在于人们文化、观念的多元性发展。文化的多元化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但是,它对教师的角色也提出了挑战。在市场经济时代,来自电视、网络媒体和手机的信息正在争夺课堂的知识阵地,教师的权威让位于电脑和各种教参资料。其次,教师人生价值观偏离了职业规范。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教师的社会地位随着公务员身份的剥离出现了下降,经济地位虽然有了一定提高,但总体收入并不可观。受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把教书育人等同于商品生产而获取报酬。有些教师上课应付差事,下课忙于创收;科研弄虚作假,从中谋取钱财,使物的价值上升、人的价值下降,造成商品拜物、拜金主义思潮的蔓延,扭曲人生价值存在的根本,造成教师人生价值观的影响。颓废人生观必然会导致教师职业道德的下降。最后,对个人利益的追逐取代了奉献精神。教师的职业强烈的示范性,除了教书,还要给学生作社会生活的表率,因此,奉献精神是其职业的内涵。市场经济奉行等价交换原则,然而,有些教师将该原则错误地运用于教育中,对教学工作敷衍塞责,投机取巧,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向学生和家长索要礼物,对个人利益的追逐使他们放弃了职业操守。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业社会早期,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较低,知识技能的单向传授构成了教师职业的核心内容,相应地,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也要求较低。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从理想走向现实。知识学习渠道已经从教师、学校转向社会,教师职业开始复杂化,教师职业需要专业化。21世纪我国教师队伍以70后和80后为主体,这些青年教师的成长正好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教育转型,他们的思维习惯、生活方式、工作态度与前辈们相比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作为专业化教师被赋予了更多的道德要求与更高的道德责任。在教师专门化阶段,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应该向专业化要求过渡,形成专业道德。职业道德与专业道德的区别是,职业道德主要依靠外在的行为规范约束教师的不当行为,监督教师履行其职责与义务。专业化阶段,教师依靠外在职业道德规范的监督与约束作用降低,因为专业道德主要靠自律。因此,市场经济背景下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就必须加强教师的专业伦理建设。
二、专业伦理的内涵与特点
(一)专业伦理的内涵伦理指社会中人的行为的规范和准则。伦理与道德不同:道德强调个人行为的社会规范,倾向于个人的道德修养;伦理是一种自然法则,强调个体内在的自我理性控制。教师专业伦理指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反映教师专业素养的思想品德以及行为规范。专业伦理可以发挥下列四种功能:(1)强制执行的专业伦理准则可以确保专业服务的提供达到合理的标准,而且符合道德行为的规范。(2)可以确保专业人员为大众的利益服务,由此获得大众的信任、信心和支持。(3)提供一致的准则与行为标准,确保自主权的行使与避免外部的干预。(4)专业伦理是专业地位的标志之一。可见,专业伦理比职业道德更具约束力。
(二)教师专业伦理是职业道德的超越教师的专业伦理是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最初的一般性的德行要求到具有道德法典意义的许多专业伦理规范教育,从重视知识、技能教育的技术性培养逐步过渡到专业精神与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提升的兼顾是教师专业化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5]。教师专业伦理的建构过程不是对原有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简单维护,而是摒弃和超越不合时宜的道德规范,以时代精神主动建构新的专业伦理的过程。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和开放的环境下,理清教师专业伦理结构和特点,对于教师专业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师的专业伦理的结构
对于教师专业伦理的结构或构成要素有不同的看法。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EduardSpranger)认为教师除了一般道德,还要有4种特殊的道德:威严、自我控制、公正和对人的认识[6]。梭克特(Sockett)认为教师有五项专业品德:诚实、勇气、关怀、公平和实践的智慧[7]。德波拉夫(JosefDerbolav)提出,教师有五个中心德性:权威、教育爱、教育的正义、教育的智慧和教育的幽默[8]。我国学者傅道春认为,教师的专业伦理是由专业精神、专业规范和专业人格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9]。张西方将教师伦理分为制度伦理和德性伦理[10]。这些职业伦理要素反映了不同国家在特定时期专家对教师的职业伦理素养的期待或要求,我们综合这些要素,结合我国教师专业化阶段的职业规范要求提出以下的专业伦理结构:
(一)专业伦理观念专业伦理观念反映了教师专业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属于教师专业伦理中的理性层面。专业伦理观念的核心是调整和规范教育领域各个主体,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主体关系的行为准则。按照卡尔(DavidCarr)理解,教师专业伦理观念包括:(1)师生之间的道德的争议应该采取符合逻辑和经验的理据来解决。(2)教学要有道德教育的内涵,而且以一种相当权威的方式进行,以避免因表现失当,而让人失望。(3)教师的性格和人格对学生影响很大。(4)教师要有道德典范。教师的专业伦理观念中,教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教师专业道德的集中体现,它们是社会上一般的道德规范与教师的专业道德的结合。其中,一般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的德性基础,专业道德是教育领域教师德性的专业化要求。专业伦理观念是教师专业首要原则和基础性的要求的体现,也是推进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专业伦理责任责任伦理概念由德国哲学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于20世纪初提出。责任伦理是指行为者意识和对自己言论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它强调的“预防性的责任”或“前瞻性的责任”意识,是一种事先责任意识。教师的专业伦理责任是教师专业化的体现,它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教师基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年龄阶段和心理发展阶段的了解,对心理异常、行为失范的预见性及其采取的措施;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的教育机智及其应对策略;教师对教育教学中安全责任事故的预见性与防范措施,等等。教师的专业责任通常由相关部门制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确定。它确立了教师在专业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道德行为标准。教师的专业伦理责任对于确保教育领域的科学与创新、公平公正、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专业伦理精神教师的专业伦理精神是教育专业精神的集中体现。教育专业精神是指教师基于对教育职业的认同感和伦理责任而表现出的关爱学生的积极情感和热诚服务的奉献精神。教育领域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伦关系。教育教学中,学生希望把老师当成朋友,教师如果能够及时回应,则师生在互动过程中情感随之产生。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不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也不是师道尊严,而是和谐、民主、平等的师友关系。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专业伦理精神的构建
(一)以专业伦理观念重树教师的新人形象教师专业伦理观念的构建,首先是将传统师德与现代价值观念整合。传统师德观念需要我们批判的吸收、继承和发展。有些宣扬封建、愚昧、落后的“三纲五常”等观念应当抛弃;有些道德规范如“忠”、“孝”、“仁”、“义”、“礼”应去除其中狭隘的封建专制内容与阶级等级观念,以现代民主精神提升其人民性、民主性、科学性;对于积极的师德观念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等,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培养积极向上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具有现代情怀的崭新形象是构建教师专业伦理的核心内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但影响着学生,还影响着国家的未来。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坚守远大的职业理想和高尚的职业作风。新时期教师的职业理想可以概括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职业作风为“无私奉献,廉洁从教”。职业理想与作风可以保持正确的是非、荣辱观念,在内心中筑起一道坚固的道德防线,使教师在多元价值取向中保持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场。
(二)以专业伦理责任强化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专业伦理责任的担当的前提是掌握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提高对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可预见性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处理教育问题。在教育伦理问题上教师经常遇到的伦理责任问题是保障与落实教育公平与教育自由原则,把保障学生人身安全。教育公平原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求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以学生的民族、出身、经济条件而另眼对待;二是教师要充分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平等、教育过程平等和结果平等;三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天赋,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和特长都得到发展。教育自由原则要求教师要捍卫学生的自由表达的权利,尊重学生的选择。当学生行为失当时,教师要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用专业的方法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培养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主要依靠制度化管理,尤其是法制化管理以避免人身伤害事故和校园安全事故。教师职业道德法制化体现的是对教师职业道德最低层次的要求,即对于因责任疏于担当或伦理行为不当且超越师德规范的教师,不仅受到道德舆论的谴责,而且使他承担法律责任。除了不可抗拒自然力引起的学生安全事故,如暴力、踩踏、火灾等,只要教师尽到安全注意义务大都可以避免。因此,教师要加强安全注意义务法律常识的学习,提高校园事故的防范意识。
(三)以专业伦理精神重树教师的职业理想专业伦理精神的培养包括养成尊重与关爱学生的品质,强化教育服务的精神两个方面。教师专业伦理精神培养首先要树立尊重和关爱学生的品质,即斯普朗格所谓“教育爱”。“教育爱”是指教师积极地关怀学生,给予学生自由、照顾和发展的帮助,而不求回报的精神。尊重和关爱学生的品质是教师专业伦理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尊重和关爱学生的品质重点是培养教师三方面的情感:(1)期望和积极的无条件的关注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期望又称期望效应或皮革马利翁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是巨大的教育力量,它是教师基于对学生潜能特长的了解具有的专业的预见性。由于坚信学生能够在某些方面有所作为,因此对学生产生取得某种成功的期望。皮革马利翁效应能激发学生内部的力量,使学生达到惊人的进步。(2)豁达的胸怀。教师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具有丰富个性的学生,具有很强可塑性。他们在试误中成长,在挫折中进步。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宰相般的度量,当学生身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是针对教师本人的错误言行,教师都能宽容。(3)移情。当教师面对困难学生或不良学生时,除了研究他们的成长环境和特殊问题,教师还有养成换位思考的方式,更多地从学生的处境着想。一定程度上而言,这三种情感的运用水平可以体现教师专业化伦理程度的高低。教育服务精神是教育民主化与教育市场化带来的教育理念,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我国已加入WTO,根据世贸组织签订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教育为服务部门,通过服务于受教育者,提高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和劳动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市场经济中,用户至上;在学校,对教师而言,学生是上帝,家长是衣食父母。树立教育服务的精神,就是教师为学生、家长提供良好的、周全的教育服务。教育服务精神可用教育界广为流传的两句话简单概括:“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为一切学生服务,为学生的一切服务”;“教师用爱心、诚心、热心、细心和耐心换取组织的放心、家长的省心和学生的信心”。
作者:薄建国 单位: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