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市场经济的分析和建议范文

市场经济的分析和建议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市场经济的分析和建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市场经济的分析和建议

一、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的原因

1.消费者投诉维权难。消费者投诉的成本往往大于收益,因为进行维权的消费者在投诉过程中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一方面要有时间去等待相关部门由于职能交叉、效率低下的处理,还要花费精力去了解诉讼的途径和步骤;另一方面要花费金钱,交通费、通讯费、鉴定费、诉讼费、请律师费用。整个过程中消费者处于劣势,即使胜诉得到的补偿也仅限于退换货,造假者并不会赔偿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的全部费用。鉴于此,大多数消费者在遭遇价格低廉、危害不大的假货选择缄默其口,不再发声。

2.生产者抓住了现阶段消费者的心理弱点———收入不高、爱慕虚荣。假货的产生是需求创造供给的过程,一方面技术的进步导致假冒产品可以以假乱真,一方面虚荣心作祟和经济人想法,获得最大利益,促使消费者会知假买假,从侧面助长假货的泛滥。

3.网络的出现是假货泛滥的最佳温床。网络具有隐蔽性、神秘性、不可控的特点,利用网络平台制假贩假为工商部门的打假行动又多加了一层屏障,线上线下举足轻重,两手都需要抓。

二、治理造假产品的相关对策

由于造假原因的不同,有如下不同的治理办法:

1.保证产品质量。针对我国现行发展不完备导致的造假,政府应着力发展生产力,通过财政手段鼓励大、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并加快产业集中的速度。以上三点可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产品成本,一定程度上抑制假货的产生。

2.健全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为增加造假者的成本,政府需健全法律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对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并加大惩罚力度。而非正式规则的建立相对于正式规则,时间较长,执行力度较弱,但是也是必不可少。加强诚信的教育,让诚信潜移默化地融入文化、习俗中。以上两点保证生产者一旦造假,就有很大概率受到惩罚,生产者处于成本考虑,会减少造假。

3.健全市场。为了避免生产者利用市场信息的不对称进行造假活动,扩大市场和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是必行之路。对于消费者而言,产品信息的获得需要交易成本。当交易是在一个地点相同交易者之间频繁发生的时候,生产者一旦造假,消费者就会立即拒绝交易,生产者的机会成本大,生产者会拒绝造假。同样,当造假者不诚信的信息在市场里传播速度很快的时候,生产者一旦造假就会被消费者得知,此时生产者会拒绝造假。而通过这两点保证生产者不造假的前提是市场的扩大和市场机制的健全。

4.确保消费者权利。对消费者进行维权教育,使消费者有维权意识,并懂得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种途径达到维权目的。完善维权部门流程,减少维权成本。

5.消费者教育。为了避免消费者助涨假货的生产,应借助产品品牌商对消费者灌输正品购买和知识产权维护意识,鼓励消费者根据自身可承受的消费水平进行理智消费、正品消费,不给假货以市场空间。

6.健全网络交易的管理和监控。为确保假货预防和追溯,完善商户信息,确保实名制,并能准确追究地点。监控每一笔交易流程,完善售后,在交易双方无法达成共识时,交易平台能够及时得知并给予双方处理办法。

7.制度治理。假货的猖獗,从生产者角度来讲是逐利驱使,从消费者角度来讲是虚荣心驱使。倘若无法从双方观念的扭转解决问题,那么可以通过制度的调整,将生产者的逐利心理和消费者的虚荣心理从假货猖獗的驱动力转变为抑制力。例如,增加个人打假,并给予打假者奖励,则消费者会积极打假,而当奖励足够有诱惑力时,生产者不会造假反而检举身边的造假者。倘若实施制度的交易成本小于制度实施带来的收益,那么制度是有效的。

虽然造假卖假是市场经济发展难以避免的过程,但是假货的危害是不容小觑的,出口商品造假会导致信誉降低,影响股价;国内商品造假,打击遵纪守法制造商积极性,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危害整个市场的健康运行。从制度层面来抑制假货,严厉打假,是明智的选择,是市场能力欠缺的补充,也加快了市场激浊扬清的进程,提高居民幸福感。

作者:冯艳羽 黄超凡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