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经济社会变迁的市场经济探索范文

经济社会变迁的市场经济探索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经济社会变迁的市场经济探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经济社会变迁的市场经济探索

一、政治体制的变迁

1.政府从专政工具转向公共服务即使是在高压的政治环境下,也可以看到交换的逻辑。中造反派的行为选择就符合攻击—赞同命题:当一个人的行动没有得到他预料的报酬,或得到他没有预料到的惩罚时,他会感到气愤,可能从事攻击性行动,这种行动的结果对他更有价值。如果按他所料得到了报酬或逃避了惩罚,尤其是得到超出预料的报酬时,他会感到高兴,可能从事赞成性行动,这种行动的结果对他更有价值。交换不仅解释个人行为,也可以解释制度等现象。例如,政府是以保证人们的幸福来换取权力的,一种制度的存在与否也是以它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前提的。到末期,政治体制已到崩溃边缘,举国上下,恐怕没有谁的幸福可以得到保证,因此不得不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现在,虽然中国政府仍然是世界上少有的,对经济、政治、生活等方方面面拥有强大干预力量的政府,但是干预方式已经更多地摒弃了行政命令方式,而是采用利益交换和市场杠杆来实现。政府越来越强调其公共服务的定位。民众因为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利,反而减少了极端行为,更加重视公正和协商的理念。社会在繁荣的同时,也走向理性[5]。为进一步的改革创造了较好的环境基础。

2.政治体制改革迫在眉睫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政治体制改革日益引起重视。赋权机制不民主、不透明,无法从源头上预防和监督贪污腐化现象。贪污腐化不仅会表现在生活质量和便利程度的差异上,还会表现在特权之手对稀缺资源和机会的垄断占有、强势子系统对弱势子系统的倾轧和侵夺,成为引发暴动等革命性活动的火药桶。我们认为,重构和传播新的政治伦理,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钥匙。贪腐的过程,就是权力寻租的过程。寻租也是个交换的过程。因此贪腐问题除了从源头思想、伦理上寻找解决方法外,同时也应该通过构造和优化过程机制,来寻找解决办法。无论是个人贪腐(微观)还是组织贪腐(宏观),都同样遵循着吸引——竞争——分化——整合的基本交换过程,都体现着参与各方互惠的愿望和原则,又都不愿意被暴露在局外人眼前。这就为我们研究相应的办法机制提供了可选的切入点。

二、公共服务体制的变迁

在此我们仅以教育体制的变迁为例。过去几十年间,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八十年代中期,即使是广州这样拥有100多所高校的特大型区域中心城市,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每16人也只能有1位考上大学。而且这16人中有一半连参加高考的机会都没有,那时候学校都是有高考指标的。现在全国应届高中毕业生超过80%都能进大学深造,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中,也离不开市场交易机制的作用。从改革初中期,大力提倡改善教师队伍待遇问题,到鼓励教育产业化、鼓励民间投资、推行扩招扩地、集聚发展等一轮一轮的新潮流,都有赖于市场机制的导入和加强。当然这也催生了一系列不平等不合理的问题。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指出:交换中有公平方面的问题。现实社会存在一个权力和权威的分层体系,权力的获得是依据交换中最小利益原则,即一个人向另一个人提供报酬的能力大于对方向他提供报酬的能力时,他就有可能为合作指定条件。像异地高考问题、学位房价畸高问题、幼儿园难入问题、计划外指标问题、招生腐败问题等等,都是资源不足情况下,一方(通常是教育机构及其代表)依据强势自行指定交换条件的结果。因此,在公共服务领域如何既利用交换机制的好处,刺激快速发展,又能有效规避单纯交换机制的弊端,实现公平合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新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就是在解决公共资源配置设计方面,通过博弈机制的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因而获得荣誉。这方面无论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还在积极探索

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变迁

摩斯从人类学角度以社会规范和社会结构来解释交换。认为一切交换总是在一定的群体规则中进行的,这些规则体现了群体的道德,而不是个人任意的选择。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在过去30年间既有归本溯源的潮流,也有创新探索的趋势。因此,我们一方面看到大量国学思想、世家文化的复兴和热议,另一方面,也有对中国目前所选择的,前所未有的道路的思考和研究。社会对意识形态和道德伦理的认知和理解,不再是狭隘的、即时的、实用主义为主的,更多的人愿意站在更高的层面去探讨。“市场姓社还是姓资?”、“雇佣是剥削还是创造就业机会?”、“买卖是投机倒把还是满足需求?”这些当年比天还大的话题今天看来不免幼稚。亚当•斯密提倡的商业伦理得到了极大的认同和推广。市场机制渗透到了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经历了一遍发达国家走了200多年的路,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中国社会当下一个明显的变化趋势,就是民众从主要追求财富和效率,逐步向主要追求公平正义转变。这在发达地区和城市尤其明显。

公平正义分别代表着四种向善理念:“公”是一种感觉,公的前提是你情我愿。不情愿被强迫的不会觉得公。公往往是右派的观点。右派经常站在甲方的立场,行使商品价值的审定验证权,表面上是代表自己进行交易决策,实质上也是代表社会进行着价值投票。“平”是一种愿望,平的愿景是平均付出既有平均收获。平往往是左派的观点,左派一般站在乙方的立场,提供劳动果实/新创价值,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和接纳。“正”是一种定位原则,正的依据是伦理道德。正往往是中间派的观点。中间派的理想是在左右/甲乙双方中不偏不倚,中庸正直。

“义”是一种调节策略,义者宜也。义往往是智者的观点,在引入了时宜、目标、路径、绩效、风险、可能性、延伸后果等等诸多相关因素进行统筹考量之后,在左中右间寻找一个最佳的、动态的最宜点(或称平衡点、帕累托极善点)。值得注意的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致公则难平,致平则不公,固中则迂滞,常义则和谐。当前,一方面交换行为中经济交换的比例在下降,社会交换的比例持续上升;另一方面,光靠交换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还需要积极探索其他的公平配置方法,通过合理的顶层设计,和不断持续优化、循环改进的灵活机制,来构建完善的社会系统,实现稳固可靠的幸福和谐。

作者:邢诒海 单位:广州市经济贸易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