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技能人才管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内容摘要:本文从高级技能人才开发与管理对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的层面,详细分析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提出黑龙江省高级技能人才开发与管理的相关模式。
关键词:高级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技能培训
作为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具备一定的高级技能人才基础,但在新世纪、新阶段、新目标、新任务面前,高级技能人才却成为制约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要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龙江制造”在我国的份额,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在建设高水平科技和管理人才队伍的同时,探索和研究黑龙江省高级技能人才开发与管理模式,建设一支技艺精湛的高级技能人才队伍。
高级技能人才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意义
高级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熟练掌握了当代较高的应用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并具有创造性能力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主要包括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等。高级技能人才是技术工人队伍的骨干,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需要
世界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素质的竞争,人力资源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关键因素,现代社会不仅需要大批具有高技术理论的研究型、设计型的科技人才,而且需要大量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勤奋敬业、技艺高超的技能型人才,大力培养高级技能人才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迫切需要,将大量富余劳动力转变成高素质人力的资源,迎接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挑战。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人才。创新型人才是多方面的,蕴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只有动员多方面创新人才广泛参与,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创新活动,并能充分运用创新成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国家。高级技能人才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所需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知识创新成果和高端产品如果没有高级技能人才的参与操作,只能停留在图纸和样品阶段,无法转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振兴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的需要
实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将黑龙江省建设成为装备、石化和能源等六大基地,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战略基点,着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发展高技术和新兴产业,需要大量的高级技能人才。
黑龙江省高级技能人才现状
基本状况
长期以来由于对技术工人培训重视不够,目前黑龙江省高技能操作人才匮乏,难以满足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需求。统计显示,目前黑龙江省职工总数431万人,技术工人178.8万人,其中,高级技师4847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0.27%;技师5.67万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3.17%;高级工20.77万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11.6%;中级工43.15万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
24.13%;初级工37.41万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20.92%;无证人员71.34万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39.91%。技术工人的比例结构以高、中、初划分为15:24:61。依据一般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技术工人比例通常超过35%计算,黑龙江省高级技能人才尚缺35.7万人,而全省每年只能培养3万名高级工。
从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鸡西五个城市25户国有大中型企业调查数据看,技术工人的比例结构以高、中、初划分为25:32:43。虽然高级技能人才比例高于全省水平,但与一般发达国家水平相比,高级技能人才仍缺4020人。
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级技能人才“量”和“质”不能适应经济发展要求近年,黑龙江高技能人才队伍虽有明显改善,但从总体上看,高技能人才数量不够,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区域、行业分布不均衡,不能适应黑龙江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需要,成为制约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因素。可以归纳为“五多五少”:初级技工多,高级技工少;单一技能型技工多,复合技能型技工少;传统型技工多,现代型技工少;短训速成的技工多,系统培养的技工少;国有企业的多,民营企业的少。
高技能人才出现年龄断层长期以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被看作是人才,而在一线生产岗位的高级技术工人却被排在人才队伍之外。这对于技能人才的培养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青年工人不愿学技术,不愿在生产岗位工作,造成企业高级技能人才青黄不接,高级技能人才“断档”,高级技能人才中35岁以下的只占总数的15%左右。
企业高级技能人才流失严重由于我省企业整体缺乏活力,经济效益差,不能为高级技能人才提供较高的工资和待遇,造成大量的高级技能人才外流,从而加剧了高级技能人才的短缺。
存在问题的成因
社会历史原因由于长期以来受“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以及“重仕轻工”、“重学历轻技能”等传统的陈旧观念的影响,社会对高级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还存在模糊认识,把高级技能人员排除在人才之外。全社会没有形成重视技能、尊重技能型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缺少激励机制在政策法规上没有对高级技能人才的作用给予足够重视,人为将企业职工分为不同的层次等级,并依身份享受相应的待遇,由此产生高级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不高,待遇偏低,激励不足,导致企业员工钻研技术、提高技能的积极性降低。
新旧管理体系转换黑龙江省是国家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比重大,现在正处于改制中,原有的高级技能人才开发和管理体系被打破,新的体系尚未建立。一些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后,忽视职工培训教育,再加之政府缺乏宏观指导和财政投入,使得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开发未能和经济社会同步和谐发展。
黑龙江省高级技能人才开发与管理策略
制定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开发战略规划
政府和企业,必须深刻认识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本地、本企业的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开发的战略规划,全力组织实施。政府应加强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开发宏观监控指导。各级政府应把高级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强省的重要支柱,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开发和管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将其纳入到全省人才规划发展之中,强化政府宏观指导作用。企业是高级技能人才开发与管理工作的主体,要将其提升到企业的发展战略高度,创建“学习型”企业,推动企业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健康发展。
为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需要强化政策导向,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体和宣传途径,大力宣传高级技能人才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宣传国家和省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方面的政策、措施,宣传优秀技术工人的典型事迹,在全社会弘扬“学技术成才有路”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良好风尚,使高技能人才同科学家、工程师一样,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成为劳动者普遍性的职业选择。
建立适合高级技能人才开发与管理的运行机制
职业教育的社会化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建设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同时鼓励社会力量(企业、团体、私人、外商)投资办学,制定信贷、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形成以政府为主导,行业、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办学体制和多渠道投资的办学格局,为培养大批社会所需的各方面高级技工人才创造条件。
职业教育市场化高级技能人才的开发与管理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构建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公平竞争的体制环境。按照市场需求,在平等的基础上,将各种社会资源融入到职业教育体系中,充分发挥民办职业院校的作用;加强高级技能人才市场建设,强化市场优化配置人才的功能,推动其从有形市场向无形市场过渡,使高级技能人才在流动中显现价值,确定自身的定位;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不断提高职业院校和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培训教育质量,如采取“订单培养”和“培训成果买断”等措施。
职业教育终身化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必须体现终身教育思想,在职业教育结构中,要为不同年龄、性别、学历的人员提供多种升学、培训、专业和提高的继续教育机会。在终身教育制度下,劳动者在接受了入门培训后,还应经常受到更新知识和技能的再培训,应大力拓展职业进修教育,为高级技能人才提供继续教育和训练的机会,以不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
完善高级技能人才开发与管理基础平台
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加快高级技能人才培养。依托规模大、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高级技工学校和实习基地,设备先进、师资力量较强的高等职业院校建立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培训资源,扩大培养培训规模,如在普通高等院校相关转业增加技能培养与训练、校企合作和中外合作等;加快公共培训基地建设,尤其是在支柱产业和新型产业的相关行业组建培训基地;整合资源,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扩大培养规模,提高培养层次,以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职业培训与岗位开发相结合,培养既掌握高超技能,又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前沿技术的技能加智能的复合型人才。
提高高级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完善高级技能人才保障机制。建立高级技能人才薪酬制度,建立职工凭技能得到使用晋升,靠业绩贡献确定收入分配的制度是高级技能人才与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在升职和工资福利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完善高级技能人才保障机制,完善高级技能人才养老、失业和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并向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级技能人才倾斜;实施促进高级技能人才的激励政策,建立工资激励机制,建立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形成工资引导激励机制;实行津贴奖励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高级技能人才给予津贴或补贴;建立荣誉激励机制,对在技术创新和实现成果转化方面有突出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高级技能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
健全高级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快高级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设,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高级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突破比例、学历、资历界限,促进高级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加快企业高级技能人才评价方式改革,重点评价高级技能人才解决实际问题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挥引导作用,促进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发展,确定其社会地位,实现自我价值和目标;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严把劳动力质量入口,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确保生产安全,强化职业素质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