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论校城融合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道路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校城融合”战略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已经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国内很多城市相继实施。文章就“校城融合”的本质与现实意义、“校城融合”下高校提高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校城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发展的途径和“校城融合”探索中可能遇到的困难4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在城市、高校和市场3方面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以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道路建设。
关键词:校城融合;区域经济;资源配置;科技成果
1 “校城融合”的本质与现实意义
社会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合作。国家经济的高效发展离不开全球化趋势下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相邻区域之间的相互合作。“校城融合”作为一种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高效模式,其本质就是大学与城市之间的一体化合作[1]。大学植根于互联互通的社会网络,作为社会人才的培养单位和社会所需的各种创新人才的资源地,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它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离不开所在城市中更多有效资源的认可与合作。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方高校与所在城市的紧密合作是推动其自身与所在城市高效和稳定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地方高校与城市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实施高校与城市融合的发展战略,建立了城市与高校合作的高效发展机制。其中,高校在“校城融合”战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对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在推动城市发展中,城市资源又对其自身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因此,加快推进“校城融合”发展战略,深入探索城市与地方高校共同发展的途径,对促进区域经济与地方高校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校城融合”下高校提高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科技是社会各建设阶段快速发展的核心,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种科技成果的应用,这些都是改变我国经济建设初级阶段局面的重要举措。 当今社会的高效发展与时代经济体制密切相关,主要是科技与教育。因此,高校大力加强科学研究,为社会和区域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是十分必要的。在当地政策支持下,地方高校应该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2.1 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在“校城融合”模式下,区域高校一体化发展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共同发展和竞争中,高校自身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为地方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科技支撑,有利于其自身获得更多的地方资源,提高其在地方的影响力。而一个高校的影响力对地方的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它可以吸引更多优质的师资和生源,而这些优质的师资和生源对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2 经济事业发展的需要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模式下,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区域的经济发展来说,其经济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例如,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科技对我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3]。对于国家来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更能在提升国际地位上产生重要的影响力,促进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从而推动国家经济的高效发展。对于区域来说,城市提高其创新能力,可以提高其自身影响力,而地方高校作为区域创新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的主要集中地,提高其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将有助于提高整个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投资合作,推动地方经济事业快速发展。
2.3 科技事业发展的需要
科技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科技进步的驱动力。而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地,只有提高其自身的创新能力,拥有更多的创新平台,才能保证创新人才的培养条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当这些创新人才步入社会又会推动科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如此的良性循环,才能保证各个领域科技人才的均匀分布,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
3 “校城融合”背景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
3.1 高校学科设置与地方产业相结合
经济进入新常态,本质要求就是转变经济发展的动力。在这个转型过程中,高校需要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学科链和产业链要协同,要相互符合和相互驱动。学科专业应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并为其提供所需要的人才。反过来,产业结构又不断为学科专业提出新的人才培养方向和人才结构要求,由此带动学科专业的不断优化升级[1]。
3.2 提升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
经济的高效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科技创新,而大学是重要的创新推动者,科研又是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要做好综合改革实验和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就需要高校提高其自身科研创新能力,积极承担其创新研究的责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与此同时要建立扎实的区域创新发展体系基础,同时也需要开展应用研究,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的应用[4]。
3.3 合理配置地方资源
区域相关部门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对“校城融合”下区域经济的高效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将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区设在地方高校附近,更加有利于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到企业中去实践和交流学习,及时了解自己所学领域在社会中的前沿动向;地方企业也可以更及时了解高校相关的科研动向,从而有利于高校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推动区域经济高效发展。
3.4 传承地方文化
经济的发展就是文化的发展,文化是经济的一个反映,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高校是文化的传承者,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也就离不开文化。城市的经济建设、文化传播和创新发展都会有力促进和支持经济快速增长[5]。
3.5 开放性办学
地方高校是依城而建的教学与科研单位,应该积极地、开放地与其所在城市中各个主体之间进行融合与互动。致力于构建一个校城发展的共同体,可以专门组织成立一个服务社会和发展的规划办公室,与市委、省政府等部门之间建立战略性的对接机制,并以全局战略为高度来精心策划校城之间的合作关系。共建国家科技创新试验示范基地、中外合作项目等,开放办学,探索搭建产学研平台和重点实验室,共享人才资源[2]。
4 校城融合探索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4.1 思想认识方面
地方政府有时缺少对于高校科技成果的潜在价值认知,无法合理利用科学技术项目来服务于地区的经济建设。一直以来,地方政府将其所处的地域经济与教育事业进行了分离式的发展,没有做到二者的完善衔接,致使高校的科技成果很难在其所处的经济领域中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地方的商业政策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高校科技的存在价值与重要性。
4.2 成果应用方面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高校科技成果应用范围有限,仅限于某个企业活动的开发指导,帮助企业从理论上关注某一项先进技术。对于地区经济发展来说,高校科技成果只有真正地应用并转化到实际的产业链中,才能帮助相关企业创造出丰厚的经济收益[2]。但是,目前科技成果在区域经济改革实践中未能得到更加充分和广泛的利用[6]。
4.3 技术条件方面
要想将科技成果成功应用到具体的项目实践中,其技术条件首先要达到要求。例如,高校对企业提出的技术开发需求制定了相关技术方案,但如果企业在生产技术方面的条件达不到要求,也会影响科技成果的应用成效,最后科技成果还是难以在企业经济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7]。
5 针对探索过程中的问题给出的对策
5.1 城市方面
城市有关部门要及时认识到高校有关科技成果在城市发展中的潜在作用。将地方经济发展与高校发展一体化推进,将二者紧密结合,让高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同时地方经济的高效发展又能反哺高校的发展与建设。“校城融合”下的经济发展就必须将高校的科技研究成果和地方经济事业的发展有机地融合,不能割裂开来[8]。
5.2 高校方面
地方高校的科技成果是服务商业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它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企业达成效益的最大化。高校在创新科技研究方面要做到放眼全局,将自己的科技成果对接到相应领域的产业链中,不能局限于某个企业,要考虑到区域中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发展,只有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共同发展,才能更有效地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
5.3 市场方面
“校城融合”下市场方面,城市企业的发展要与高校的发展相融合,一些企业要及时对自身的生产技术等条件进行升级换代,及时与高校之间进行交流,保证高校对应的科技成果可以顺利转化。
6 结语
“校城融合”作为当下一个对高校和地方政府都有利的模式,高校和地方政府都应该把握机会,通过“校城融合”,高校可以利用地方资源配置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又可以帮助区域经济发展。但任何一种合作探索方式在前进的路上都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只要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就能很好发挥该模式的利处。
作者:杨慧 汪伟 张焱 许玉辙 单位:江苏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