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西部对外经贸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中西部地区发展外贸的基础与条件
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以及梯度推进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运用等原因,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在对外贸易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上,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然而,中西部地区发展外经贸也存在有许多比较优势。
1.中西部地区在能源、矿产、旅游等自然资源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中西部地区的资源相当丰富,如目前已探明的140种矿产资源中,中西部就有120多种,一些稀有金属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前茅。另外,西部地区特殊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得天独厚的秀美山川、绮丽风光,众多少数民族聚居,民族风情、文化习俗的无穷魅力,对越来越崇尚自然的人类具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2.中西部的沿边地区存在对外贸易的地缘优势。尽管无东部地区的沿海优势,但西部地区与原苏联、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接壤,同样具有区位优势。顺应市场多元化战略,开拓上述地区市场,发展边境贸易,比起东部地区经由西部出海绕行,有靠近市场减少运费的优势。另外,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与一些中东、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地的居民在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甚至语言文化等方面具有共同点,容易沟通,更易发现市场需求和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减少市场进入障碍。
3.中西部地区在对外贸易上存在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和市场潜力。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决定了其对外贸易必须继续发挥其劳动力的优势,也就是要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优势。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61.93%(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却只占46.02%,人均创造价值明显低于东部。这就必然出现多余劳动力和廉价劳动力。另外,7.65亿中西部人口是一个巨大的消费者群,随着中国经济的西进,这个消费者群的潜在购买力会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原有的购买力会加速膨胀,从而形成拥有巨大需求的广阔市场。
基于中西部地区所具有的上述发展对外贸易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以及国家给予中西部地区的一系列关于减免税赋、优惠信贷和投资倾斜等的优惠政策的支持,再加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的宽松的国际环境和难得的机遇,中西部地区完全可以通过对外经贸交流与往来,及时获取国际市场发展变化的最新信息,促进当地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引进国外和东部地区的资金及先进适用的技术设备,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升级,增强中西部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把发展的潜力转换为现实生产力,为新世纪中西部地区经济和对外经济贸易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推动力。
二、中西部地区发展外贸的战略措施
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中西部地区在外贸发展上的比较优势和机遇,在西部开发背景下实现贸易结构调整,促进外贸结构优化,以期推动中西部经济的加速发展,这是新形势下制定中西部地区贸易结构战略应着重考虑的问题。
1.加强与东部地区的合作。
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和管理等方面较之中西部地区有很大的优势,而这些正是中西部地区所欠缺的。中西部的能源原材料优势也是东部一些企业所急需的,因而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合作互动,是实现区域外贸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1)利用东部的资金和技术开展以下领域的合作:
第一,基础设施开发合作。可通过在东部地区发行建设债券、设立投资基金、成立西部开发银行,或把中西部有关项目股份化,在东部筹集股本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自然资源开发合作。可通过由东部企业单独投资开发,或把资金、技术注入到西部相关企业进行联合开发等途径进行自然资源开发合作。这对于扩大西部劳动力就业、优化相关企业资产结构和推进技术改造,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第三,经济技术开发合作。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可以开展灵活多样、互惠互利的经济技术合作。东部的一些高新技术项目可以直接西移,也可以采用技术投资、技术入股等方式,将东部的技术、人才和西部的土地和市场相整合,把技术和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还可以利用投资基金、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发挥西部地区潜在的技术、人才的作用,进行合作开发。在合作中注意运用先进技术,发挥西部地区“基因库”、稀缺资源的优势,积极培植“绿色价值链”和高附加价值产品。
第四,区位资源开发合作。主要是指在扩大边境贸易、开发旅游资源、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等方面,加强两地合作。具体包括两地共同组建贸易公司、开发贸易市场等方式开拓边境贸易,利用东部的资金和西部所具有的自然和历史景观推出旅游精品,发展西部旅游业;或借助东部所具有的资金、技术和西部所具有的特色资源,引导西部地区走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经营道路,创出名牌。
(2)可采用多种方式将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在人才的培养方面进行合作交流:
第一,东部地区可以采取单独投资办学或联合办学等方式积极参与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培训等各种层次的人力资本开发,也可以通过网上教育、远程教育等先进手段来推动西部教育发展,并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
第二,鼓励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外经贸系统之间进行交流,将东部开放开发中好的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经验推广到中西部地区。
第三,创造有利于外经贸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吸引那些有志于中西部地区外经贸事业发展的人才参与西部大开发,到中西部地区建功立业。
2.自然优势与科技优势相结合,丰富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西部地区应转变以往“立足资源搞开发”的观念,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的战略。从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分工中重新定位,结合技术优势,积极创新与改良,提高产品与服务的技术含量、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升级,丰富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未来西部地区出口主体产业应分为三大类:出口基础产业,即能改善外汇收支状况,扩大外汇资金积累,支持本地区产业结构转换的产业;出口支柱产业,即能增强出口创汇的后劲和能力,并推动本地区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发展的产业;出口导向产业,即对出口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先行和导引作用的产业。西部地区应考虑通过产业调整与产业培植,按不同层次构成如下出口主体产业体系:
(1)以创汇农副、矿业、轻纺工业作为西部地区的出口基地产业,即重点扶植创汇率高的农副、矿产品生产,通过提高这些产品的加工程度,不断增加产品中熟练劳动与技术知识的含量,从而提高这些部门的整体创汇水平。对轻纺工业包括皮革制品工业,则注意提高其生产和经营的集约化程度,改进花色品种与工艺质量,逐步以高档化的产品结构改变目前初级品、半成品比重较大的局面。
(2)以机电工业作为西部地区的出口支柱产业。要充分利用机电工业所具有的需求弹性大、附加价值高、生产可分性强、市场机会多、技术创新快等特点,通过优先和集中开发出口机会较大、生产基础较好的产品,建立出口生产基地,形成联合优势和大批量生产,降低换汇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出口竞争能力。
(3)以高新技术作为西部地区的出口导向产业。西部地区应不失时机地发展电子信息、现代生物工程、航天航空技术,以及光机一体化,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当地国民经济及其产品在出口商品结构中的比重。利用现有资源适时地直接进军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扩大高新技术产业产出能力,提高出口份额,这既有利于加快西部经济的健康发展,也符合外贸出口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要求。
3.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目前,西部地区出口市场分布过于集中,有一半左右的出口商品流向港澳和日本两大市场。市场分布的这种单一化局面,受制于外方的风险较大,不利于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与协调发展。今后西部地区宜逐渐采取“全方位开放、向西倾斜”的市场布局战略,其内容包括:
(1)继续巩固和扩大对港澳、日本的出口规模。港澳地区作为西部农副产品的主销市场及多种轻纺产品的转口市场,其地位在近期内仍然是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日本的原材料依赖性的生产结构和农副产品需求,则与西部地区的能矿产品及农副产品加工、输出能力相吻合。同时,西部地区也很需要引进这两大地区的资金、技术,加快经济开发步伐。
(2)积极恢复与发展对独联体、东欧国家的出口。西部地区应采取鼓励措施,大力恢复与扩大同这些国家的贸易。除了常规商品贸易外,还可采取补偿贸易、租赁贸易、技术贸易、实物信贷等多种灵活的形式,逐步形成政府协定贸易、地方贸易和边境贸易互补、共进的局面。
(3)大力开发西亚、北非等泛阿拉伯地区的市场。这一地区与我国西部地区在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方面有许多相近之处,双方具有发展贸易的天然条件。因此,西部地区应注意广泛搜集有关的经验与贸易信息,生产适销对路的多档次产品,并尽快扩展和沟通各种贸易渠道,发展“官民并举”的贸易形式,争取在这一市场上有较大突破。
(4)努力打开西欧市场。西部地区同这一市场的经贸联系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贸易额仍偏小。在近期、中期,应积极借助陇海———兰新亚欧大陆桥开通、运营的有利条件,加大对这一市场的出口份额,并积极组织适销性产品生产,有针对性地调整产品结构,为以后多层次、大规模地开拓市场积蓄力量,并进行相应的“软件准备”。
4.将旅游业作为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一个新增长点。
国际旅游是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一个新增长点,是中西部地区获得外汇收入的一个主要无形贸易方式。旅游也是一个长盛不衰的产业,具有良好的“连带效应”或“波及效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扩大,将给中西部旅游业带来极大的政策发展空间、客源和资金来源,中西部地区旅游业有条件获得超常发展。
当然,在加快中西部地区旅游业开发的同时应注意:
(1)应加强对中西部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国家应把中西部旅游资源的开发纳入国家加快发展中西部的整体战略布局中,选择一批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前景看好,国内又有资源优势的新资源开发项目,全面规划,成片开发,赋予其一定的优先发展政策,将其逐步开发成为21世纪的旅游拳头产品。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民航等部门可利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或外资,优先解决国家级、省级景区和重要旅游资源开发的支线公路和机场建设,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
(3)在中西部地区开辟新的具有枢纽地位的国际直通航空口岸。可以考虑选择条件成熟的城市(如昆明、乌鲁木齐、西安、成都等)开辟为大型国际航空口岸,直接通往东南亚及欧美客源市场,改变我国国际旅游交通的结构,降低国际旅游者的旅游成本,增加我国旅游产品的组合能力。
(4)实施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国家可以拨出专项资金,对中西部的旅游景区实施综合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促进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