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谈从机制创新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范文

谈从机制创新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谈从机制创新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谈从机制创新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摘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底部基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山东省沂水县通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引进先进科技,提升发展动力,优化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沂水县;本地资源;机制创新;县域经济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时期。作为国民经济基本单元的县域经济,是保障民生、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立足本地实际,挖掘本地发展优势,把握本地发展的规律,做到改革和发展相结合,传承和创新相结合,强县和富民相统一,城镇和农村相贯通,才能切实可行地推动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2019和2020年度,沂水县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这得益于沂水县近年来在脚踏实地、稳扎稳打的工作方针下,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引进先进科技,创新机制,提高发展动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其中,准确把握、立足本县实情精准施策是关键。沂水县曾经一直以农业、木业板材、布鞋制作、油顶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为主。这些产业基本上是高投入、低效益、低产出的落后发展模式,生产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相对过剩、产品无竞争力、从业人员收入偏低、产业内部发展也不平衡。基于以上这些传统产业的实际情况,沂水县政府从机制创新入手,整合多方资源形成新的发展格局,构建现代工农业体系,实现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这些措施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县域经济的重大决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保持传统优势发掘新兴产业

——传统产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扎牢根基

沂水县政府首先支持发展本县传统的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农业、矿业、食品加工业、机械制造业、布鞋制作业、矿产采集业等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打下根基。同时,拓展发展思路,积极促进传统产业与现代科技、新兴产业相结合,发展劳动密集型对外出口加工业、高端化工产业、机械电子产业等,优先发展智能机械、新型材料、精细化工、绿色能源、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项目。

——旅游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沂水县政府秉持“大旅游”的理念,以旅游业为主导,引领带动其他一系列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山东旅游业的一匹黑马。沂水县政府按照夯实基础、塑造品牌、面向市场的思路,在全国范围内树立“好客山东、沂水情长”旅游印象,形成独具一格的沂水旅游模式。如:以天上王城为核心的历史文化游,围绕地下大峡谷的泉庄康养民宿游,以雪山风情街为中心的县城休闲游等。各个旅游景点充分依托本地的特色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如青援食品、马站姐妹煎饼、沂蒙红嫂煎饼、正航食品等。沂水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其他新兴产业的发展。沂水县近几年集中打造泉庄尹家峪田园综合体项目,并以此为中心打造出一系列生态、自然、环保、康养等产业,泉庄镇也因此被评为山东省第一个长寿颐养示范镇。未来将以泉庄尹家峪田园综合体项目为中心打造“幸福农家,康养民宿”高端品牌,推动旅居新业态,建成新农村。健全保障机制促进动能转换全县经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调,统筹推进。县政府为此专门成立了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制定政策、落实措施、协调指挥、督导重点工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县直各部门创新建立起灵活机动的绩效考核机制和领导干部问责制。抽调各岗位的业务骨干成立督查小组,提高行政效率,现场办公,发现问题就地解决。近年来,沂水县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优质资源,促进动能转换,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加快产业升级。如:山东京普太阳能实地考察每家农户的安装条件后,在各乡镇农户房顶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板。沂水县电业局也在测算数据的指导下在全县15个乡镇安装100多台风力发电机,大大增加全县发电量,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绿色能源。在此基础上,沂水县政府大力推行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构建科技创新产业生态孵化区。到目前,全县已建成高科技企业20多家,其中蓝天环保、元脉电子、黎宁科技等多家科技型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达成合作,引进新技术、新科研成果。沂水县政府还不断加大人才引智工作力度。积极协助企业引进高精尖人才,政府提供各项政策保障,努力做到引进、留住、用好人才。沂水县政府也在不断完善人才引进的长效机制,建立校企合作交流平台,为企业的成功转型和升级保驾护航。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沂水县要抓住机遇,用好国家政策,积极开发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开创出了一条符合当地情况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作者:武建竹 单位:成都锦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