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谈高校实践育人评价指标体系范文

浅谈高校实践育人评价指标体系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高校实践育人评价指标体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浅谈高校实践育人评价指标体系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促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文章探究了构建实践育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遵循的原则和设计思路,以期对实践育人做出客观准确评价,促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取得实效。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评价指标体系

实践育人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和升华。大学生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参加实践活动,坚持在实践中学习,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1]。

一、构建实践育人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

实践育人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要以学生为本,结合时代特色和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分层分类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中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实践育人不仅能促进学生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要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建立家国情怀。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机遇更多,面临的挑战更大,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实践作为重要的育人环节,也越来越为高校所重视。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要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同时还要对实践育人进行及时、客观的评价,以不断改进,切实提高育人实效。因此,对实践育人的准确评价非常重要。但是,新形势下高校在实践育人评价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普遍性问题,如评价体系不完整、评价指标之间的权重不合理、适应性较差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可有效促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促进实践育人工作形成完整的体系。既可以对不同类别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反馈,促进实践育人工作科学发展,不断完善、不断提升;又可以激发广大师生的内在动力,切实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进步。因此,高校需要结合实际,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评价方法的适应性和公正性,促进实践育人评价指标体系不断改进和提高。

二、构建实践育人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

评价环节开展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最后的成效。因此,高校要结合实际,加强价值引领,构建好评价指标体系。

1.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认真分析高校实践育人现状及存在问题,做好分析研判,针对实践目标、内容、形式、指导力量、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要求。高校实践育人评价中既要体现定性要求,从工作性质方面对育人效果和价值进行综合分析与评判;又要运用量化形式定量评价,从数量上相对精确、清晰地反映实践育人的部分或整体情况。通过定性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准确把握实践育人的实效。

2.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在实践育人中,既要注重结果的导向作用,也要重视过程的教育功能。实践主体是在持续一段时间的实践过程中,收获了成长和提高,所以,要对实践活动的最终效果进行评价,考察实践育人取得了哪些成果和实效。同时,也要从更为长远的角度来认识实践活动,对实践过程进行评价,使实践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充分认识到实践是一个动态过程,不仅要获得最终的能力提升,还要掌握如何获得提升,通过什么样的过程可以获得更好的提升。

3.注重科学性与合理性相结合科学性是指体系要符合规律,目标清晰、逻辑严密、全面完整;合理性则是指评价体系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校的实际状况,也符合个体发展的目标追求,彰显客观公正又符合育人工作实际。为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评价环节应注意相关资料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应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更加及时有效地把握实践育人的实际情况,以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

三、构建实践育人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1.理念性和实效性相结合“以生为本”理念是实践育人评价体系的出发点,评价要以生为本,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注重育人实效,实践育人评价体系的各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要合理,以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为辅,使得评价的结果具有较高的认可度,能反映评价对象的实际状况。指标体系的导向作用既体现在指标体系条目的选择和评估标准的制定上,又体现在如何确定各条目的权重上,只有使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综合、客观、公正地评价实践育人成效。

2.先进性与可行性相结合先进性指评价体系能反映实践育人所达到的育人水平,通过考察实践育人活动中的思想、管理过程、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新颖性、创新性来体现。可行性指在现有时代背景和育人条件下,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实践育人情况,其结果能被学校、社会、教师、学生接受,可操作性强。因此,制定实践育人评价指标体系,要立足实际,科学分析,实事求是,坚持先进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来选择评价项目。

3.全面性与重点性相结合实践育人评价指标体系要涵盖实践育人的各个维度,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全面完整。建立实践育人评价体系应采取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全面考察实践育人各个环节、各个要素,使影响实践育人质量的各因素、各环节紧密联系,既以点带面,又点面结合,形成有机整体,确保实践育人有效推进。

4.连续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实践育人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内容和指标应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方便工作推进与具体操作。同时,随着经济社会进步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影响实践育人效果的各种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指标体系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改进,及时对实践育人的效果进行分析与诊断,做到及时梳理、及时改进完善、及时评价反馈,妥善解决问题,认真总结经验,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四、实践育人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评价指标体系是促进实践育人工作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因此,要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既能促进学生重视实践环节,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又能使教师注重在实践中育人,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推进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建立明确的指导思想和育人目标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坚持知行统一,注重实践,与时俱进;坚持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要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获得知识、开阔眼界,着力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要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2.建立评价学生体系学生是实践育人的主体,要让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高校可结合实际,将社会实践等列为学生必修课程,进入第一课堂成绩单,建立学分认定及成绩评定的细则,规定具体的“学时”要求。加强实践活动的指导和管理,做到每次实践有报告或成果,由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践整体情况给出成绩。严格过程管理,注重实践育人过程,制定综合考评方案,丰富形式,如通过面试、实际操作等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效果,准确考核出学生的真实情况和能力水平。

3.建立评价教师体系教师关心的是学生是否将知识有效应用于实践以及实际效果如何。要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制订实践育人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既有总体评价,也可根据具体要求,如专业特点等而自行设定的核心评价指标,使教师获取学生在某些具体方面的反馈,以便有的放矢、针对性地提高育人效果。评价可以多次开展,将即时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即时性评价指让学生通过调查类App对实践活动给出及时评价,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实践效果和 学生意见建议,及时调整正在进行的活动,同时,学生看到实践活动因自己的评价而及时改进,互动性增强,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质量;总结性评价,有利于教师考核学生学到了什么,并对活动整体设计、育人成效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和总结。

4.建立评价反馈制度实践育人活动是一个系统性的发展过程,要重视过程管理的必要性,做好记录存档,并建立有效的实践育人评价反馈制度,制订、修改总体评价体系。评价部门成员要多元化,可由校外实践基地、企业专家、校内职能部门、学院领导、指导教师、学生等人员组成,多元化的成员会增加思考维度,从更宽广的角度看待实践活动,也更能达到较为客观、公正的状态。评价指标设计、评价过程也要相对符合普遍特征,避免倾向某些学院或部分群体。同时,评价活动要全程化,可通过座谈交流、督导检查、调查类App软件调查、活动简报等形式,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监控反馈系统,对实践活动进行全程检查,重点对实践育人的成效进行检查。从而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实时通报与解决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及时有效的实践育人评价反馈机制,确保实践育人的持续改进,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效达成。

作者:徐源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