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院校学生课程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民族地区因受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所在地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理念滞后于教育的现实需要,对于学生课程学习质量的评价指标设计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针对于此,文章在充分考虑了民族职业教育的学情,以过程性评价理论为指导,设计了一套学生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体现了学习的动态性、过程性,可对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学生的课程学习质量进行比较全面的评估。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课程学习质量;指标体系
1引言
在我国于2010年7月29日正式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中,提出了改革职业教育的教与学的质量评价问题。提高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因区位、经济、历史等诱因的掣肘,导致办学条件不佳,所招学生生源素质不高,课程教学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效能评估方法落后,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实践活动,其中,如何有效地展开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质量的评价是当前民族职业教育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而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学生课程学习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是该问题的核心所在。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渐进发展、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因此,针对学生课程学习质量的评价不能仅考虑学习的结果、也必须体现其过程性。
2民族地方高职院校学生课程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分析
当前,整个世界的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我国的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表1列举出了以美国为代表的教育发达国家、我国发达地区、我国民族地区对学生课程学习质量的评价的形式、方法、内容。从表1可看出,我国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质量评价方法单一、评价内容简单、评价形式单调。结合课题组对民族地区多地职业教育院校学生课程学习质量的评估调研情况,发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对此项评估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对学生课程学习质量的评估实践落后
于教育理论的发展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对教与学的评估起到导向作用。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对学生课程学习质量的评价还是以传统的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理念上的滞后导致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不能正确、客观地反应学生的学情,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抹杀了学生个性的发挥。
2.2对学生课程学习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欠科学
当下,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所设计的学生课程学习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确定大多依赖于自身教育教学的工作经验,或借鉴国内外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观性太强,很少有学者依据统计数据,对此展开严谨科学的论证。此外,民族地区现有的学生课程学习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过于强调各课程的共性,对于不同学科、理论与实践占比差异明显的各类课程不能有效地区分,没有相关特色指标设计,不利于评估的导向作用的发挥。
2.3现行的学生课程学习质量的评价指标的可测性不强
对高职课程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有效评价需要指标高度可测、易区分,但在现有的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正在采用的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往往是指标界定模糊不清、测度困难、操作不易。此类的指标在设计之初往往从教师本位视角出发,没有考虑到其他参评主体的学识水平、理解能力,所设计的指标体系当中主观性指标较多、客观性指标较少,对于定性指标的测度不同的评估者打分差异过大,而定量指标的数据获取困难等诸多问题。
3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3.1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针对上述分析,对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不仅仅只关心他们学习的成绩,更应多角度、全方位地挖掘、发现、发展学生的各种潜质与能力。为此,我们制定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学生课程学习质量的评价所应坚持的原则。(1)导向性原则。学生课程学习质量评价的始点与终点皆归之于课程学习目标的实现,我们对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学习质量的考评在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学情基础上,应对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的水平,各种能力的发展程度,学生学习的意愿与态度有一个合理的评估,突出德育优先、能力导向。(2)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应立足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的实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科学、合理、合规的指标体系。传统的知识测试与能力技能考评兼顾,课堂学习效能测评与课外实践活动结果相结合,笔试与面试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等等。(3)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力使评价的参与主体多元化,避免单一评价主体的不客观问题,尽量避免形成灰色地带,不留暗角死角。对所有指标的测度数据来源强调客观化,对于主观性指标的打分标准须透明公开,对测评的整个过程、结果对外公示,使学生信服、大众清楚。
3.2评价方法评价方法的选择
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很大,是否科学、合理,能否体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区情、校情、学情是人们所关注的。一味地因循守旧,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尝试弱化期中、期末测评成绩所占比重,淡化各种卷面测试所占分值,抬高以应用能力为载体的各项评估所占权重,将书内书外,课上课下学习的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的考评,以期改革传统评价方法的片面性、结果性,建立全过程、综合性的动态评估程序。
3.3评价的主体秉乘
多元评价主体参与的理念,本研究评价的参与主体分别为学生、教师、用人单位以及相关利益第三方。
3.4评价的内容本课题研究的评价范围
包括了过程性、结果反馈性内容。过程性的评价内容的选取原因在于,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薄弱,对其知、情、意、行的培养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当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的行为过程的表现、与合作伙伴的协调合作能力等都需要定期的动态考评方能正确监测出学生的学习状况。结果反馈性的评价内容的选取原因在于,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培育学生的目的在于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应用型的高级技能人才,理所当然,社会上用人单位的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工作态度等的社会评价意义显著,这种真实有效的闭环反馈能正确引导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得高职院校据此跟踪反馈意见合理开设专业、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课堂教学,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效能的提升,增强其的社会竞争能力。
4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指标的设计
本课题组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经过科学调研、依据统计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筛选,将本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课程学习的基础、课程学习的过程、课程学习的结果三个模块,为了指标的可操作性,针对不同的模块建立了可观测的8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和需求,为实现不同的评价功能,选择不同类型的评价指标、度量尺度和赋值方法,进而选择和确定相应的评价方法,以解决不同学生、不同学习质量指标采用不同评价方法的应用问题。
5结语
对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学生的课程学习质量的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对评价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实验,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在所构建的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由学生、教师、行业专家、管理者构成,评价体系以岗位要求确定培养目标,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基础,通过评价体系的科学设定,逐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完善知识结构、促进职业素质基本养成。在今后在实践中,相关教育人士要更加深入研究,不断优化评价指标体系,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余晓玲.职业院校构建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2):144-145.
[2]徐伟民,黄俊华.基于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改革的理论与构建[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6(4):107-109,113.
[3]舒辉.“变电运行”一体化课程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法的探索[J].电子世界,2016(23):30.
作者:田晋 单位: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