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我国新经济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内容提要:新经济自提出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但是各方对其认识并不统一,对其评价指标更无定论。而新经济起源的美国,早在1999年就已建立了新经济指标体系并连续了七期报告。本文介绍了美国新经济成熟的指标体系以及其数据获取、信息分析、和动态调整的有效机制,并借鉴有关做法和经验,提出要加快构建科学评价新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尽早形成定期报告并根据新情况及时修正补充的机制。
关键词:新经济;指标体系;美国新经济指数
我国在2016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新经济”的概念,指出“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但是,随着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活动蓬勃发展,我国传统的统计体系指数已不能全面、及时反映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当前,亟需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用以掌握和研判新经济发展形势,并为相关领域的宏观决策提供支撑。而作为全球新经济发祥地的美国,在新经济统计指标、数据获取以及信息等方面的研究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自1999年起连续七期的《美国新经济指数》报告,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指标体系、数据获取途径以及信息分析、和动态修正调整机制,有关做法值得我国参考借鉴。
近期,各界高度重视新经济发展,也有一些研究机构陆续反映新经济发展动态的统计数据或指数变化情况。尽管如此,各方对新经济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并不统一,对反映其动态、绩效的评价指标更无共识。
(一)近期我国对新经济的探讨
总理于2016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新经济的覆盖面和内涵是很广泛的,涉及一二三产业,不仅指三产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定制化生产,还涉及一产中像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一些研究围绕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新经济”进行解读,认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新的增长动力,即从以投资为主导的增长动力向以消费为主导的增长动力转变;二是新的动力机制,即从以政府为主导的增长机制向以市场为主导的增长机制转变;三是新的经济结构,即从以工业为主向以服务业为主转变。李君(2016)认为新经济既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制度创新,所有的创新活动都必须以培育新动能为核心,新动能不仅来源于新技术、新产业,也来源于传统技术和传统产业。黄征学(2016)提出我国目前的新经济本质上是知识经济、数字经济和分享经济,它以新技术为基础,以新主体为源泉,以新产业为引擎,以新业态为亮点,以新模式为重点,交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孕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共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共同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二)现有新经济监测评价情况
目前我国对新经济的监测评价主要是万事达卡财新BBD中国新经济指数(NewEconomyIndex,NEI)。由财新智库(深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成都数联铭品科技公司于2016年3月首次联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财智BBD中国新经济指数主要测算新经济占整个经济投入的比重,支撑新经济发展的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科技与创新投入占整个经济投入的比重以及9大类别的行业占整个经济投入的比重。此外,对新经济就业情况,新经济注册企业、新经济投资情况、新经济企业注册、城市人口流动、城市新经济排名等进行统计。目前,万事达卡财新BBD中国新经济指数已形成了每月通过财新网和莫尼塔研究微信公众号按时的机制。NEI将新经济行业分为节能与环保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9大类别的111个行业。NEI指标体系共有高端劳动力投入、优质资本投入、科技和创新3类一级指标,以及11个二级指标,3类一级指标分别表示新经济发展的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科技和创新投入,所占权重分别为40%、35%和25%。NEI有其自身特点,形成了每月按时的机制;在数据采集方面有所创新,其基础数据来自网络公开的大数据;数据测算较为严谨,总指数、劳动力、资本和科技3个一级指数以及9大类别的行业指数。但是,NEI也存在诸多局限性,如目前仅限于数据分析和部分城市排名,覆盖范围较小,对我国新经济总体发展参考价值有限;尚未根据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对宏观经济决策支撑作用不足等。
二、美国新经济指数指标体系及特点
基于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变化这一时代背景,通过对美国新经济的准确把握,以美国50个州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一系列指标,采用科学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式,较成功地建立了美国新经济指标体系。
(一)新经济定义清晰且时代背景鲜明
首期《美国新经济指数》报告之际正值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之期。在这一背景下,该报告对新经济的界定为:以知识和理念为基础的经济,其中创造财富和就业的关键在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对经济各个领域的嵌入程度。后期的《报告》中,结合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对新经济的概念又有更新。例如,进入21世纪后,美国已经在引领全球创新和提升竞争力方面取得巨大成绩,虽然经历了2001年经济的回落,在2007年的《报告》中,将新经济描述为是全球化和创业型的经济,以知识为支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创新为驱动。此外,美国新经济指数研究的另一亮点是对新经济和传统经济进行了详细对比,认为传统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资源消耗、劳动力和资本驱动,而新经济主要依赖知识驱动。
(二)美国新经济指数指标体系的主要架构
2014年最新一期的美国新经济指数采用了5个关键领域的25个指标建立评价体系。一是知识型工作岗位领域,所占权重为5.00,包括信息技术(IT)工作岗位,管理型、专业型、技术型工作岗位,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外国知识型工人的转入,美国国内知识型工人的流动,制造业附加值,高收入贸易服务业7项指标;二是全球化领域,所占权重为2.00,包括外国直接投资(FDI),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出口导向2项指标;三是经济活力领域,所占权重数为3.50,包括就业搅动,快速成长型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创业活力,独立发明人专利5项指标;四是数字经济领域,所占权重为2.50,包括在线农业,数字化政府,宽带通信,健康IT4项指标;五是创新能力领域,所占权重为5.00,包括高科技岗位,科学家和工程师,公司专利,工业研发投资,非工业研发投资,迈向清洁能源经济,风险投资7项指标。
(三)指标具有代表性且根据变化动态调整
针对新经济“不稳定”、“不可预见”的独特性,美国新经济指数摒弃了联邦统计系统传统的产业统计指标,建立了全新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当时美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四条主线,即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全球化、创业活力和竞争、信息技术革命,聚焦于知识型工作岗位、全球化、经济活力、数字经济、创新能力5个关键领域,并在每个领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若干个指标。根据对新经济认识的加深和美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变化,指标体系对5个领域中的指标数量和内容进行动态调整。以2014年度报告为例,较之2012年度报告,删除了数字经济领域中的“在线人口”指标,并将创新能力领域中的“迈向绿色经济”指标改为“迈向清洁能源经济”指标。截至2017年,美国新经济指标体系曾使用17到29个指标不等,在数量上较为合理。
(四)数据来源多元化且处理方式科学合理
美国新经济指数的数据来源比较多元化。除了传统的统计年鉴和人口普查局、贸易管理局等政府的官方数据以外,还包括权威杂志、行业协会、基金会等私营部门的专业数据,在数据获取上表现出公私统筹的模式。为尽可能减少偏差和保证数据的可比性,美国新经济指数对数据进行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处理:(1)使用各州的劳动人口总数或生产总值作为分母,对数据进行规模控制;(2)基于均值的标准离差计算原始分值,以衡量美国各州差异的程度;(3)对所有分值进行同向调整(如同时加10分),保证各州分值都为正值;(4)对部分指标在计算各项和综合分值时进行加权处理,以消除因其各自存在相关性而产生的偏差;(5)将每一领域的得分加上州级调整分值,再除以这个领域中分值最高的州的总分值,得到综合分值。
三、美国新经济指数的应用实践和影响力
美国新经济指数按照新经济内涵特征的要求,对美国各个州的经济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对美国各个区域的新经济发展速度进行判断和分析,结合对新经济发展的新理解,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并在应用实践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了一定影响力,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一)对美国各州和各区域的新经济发展进行排序
和评价以掌握各地区新经济发展特点和最新状况美国新经济指数对美国50个州的单项指标分数和综合分数进行了测算和排名统计(2014年美国新经济指数最新综合排名情况见表2)。结合对各州原有产业结构特点和发展优势的研究,分析了排名原因。同时,对各期指数中排名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分析其变化原因。如马萨诸塞州在历年综合指数中均排名前列,与其具有诸多世界顶级大学及其支撑的软硬件和生物科技企业聚集区息息相关。美国新经济指数还根据美国东北部、大西洋中部等各区域内各州在新经济指数评价中的排名和分布数量,对各区域新经济发展的快慢进行了分析。美国新经济指数认为传统的资源型和制造业地区在新经济中表现不佳,但工业化进程较慢的地区,以及完成了产业转型并建立了高技术型和先进服务业经济的地区在新经济中表现较好。
(二)提出有针对性、影响力较大的政策建议
以影响和支撑地方经济决策新经济需要更先进的、创新导向的公共政策。基于这一考虑,每期《报告》都会提出重点针对州级层面的公共政策建议。同时,根据美国经济发展实际和需求,不断更新和丰富政策建议框架,以满足新的目标和政策诉求。以2014年为例,结合全球各国的有效举措和案例,提出了进行经济发展分析并制定相关战略、采取有利于创新的金融激励、进行有利于创新的教育改革和支持创业四项具体建议。自美国新经济指数以来,越来越多的州级政府开始认识到新经济发展的现实,有许多州已经据此调整了其经济发展策略,如夏威夷州、亚利桑那州、爱荷华州等。其中夏威夷州的立法领导人制定了全国范围内最广泛的新经济一揽子方案。至少有29个州长在其2001年的州情咨文中了新技术倡议。此外,结合各州具体举措和ITIF对全球范围内新经济发展措施的调查研究,逐步引入了美国部分州的有效案例和其他国家的发展实例进行理论支撑,进一步支持政策建议的推行。如在2014年提出“进行经济发展分析并制定战略”时,报告以德国2006年的德国高技术战略为例,指出其中提出的包括生物技术在内的17项交叉技术对德国的工业实力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三)不断发展新经济导向的新理念
以引导公众正确认识新经济在对美国新经济指数进行总结、分析的过程中,美国新经济指数不断提出既适应新经济形势又促进新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指导指标体系建设和政策实践,引导公众正确认识新经济。在新经济的发展目标方面,美国新经济指数认为其代表了新的经济机遇和更高的生活水平,更多的个人选择和自由,劳动者更大的自尊和自治权,更凝聚的社区以及公民对公共生活更广泛的参与。在提高新经济发展水平方面,提出各地区要做的不仅是吸引更多的新经济企业,更重要的是要促进现有企业采用最新技术、加强员工培训、拓展全球市场,从而确保其向新经济企业转型发展。在新经济与经济增速的关系方面,指出新经济指数分值的高低实际上与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关性不大,而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才是衡量新经济发展水平的更准确方式。通过实际测算,美国新经济指数也表现出同就业率增长的弱负相关性和同人均收入的强正相关性。此外,还提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或者较高的“创造性破坏”率更有利于新经济的发展。美国新经济指标体系中“就业搅动”这一指标即与高“创造性破坏”率相关。
四、对我国建立新经济指标体系的建议
美国新经济指数遵循美国新经济发展实践,适时运用新理念,建立起一套理论基础较为扎实的科学合理的指数体系,在指标数据支撑、成果转化、动态发展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对我国建立新经济指标体系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一)以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指导,结合我国实际正确界定新经济的内涵特征
1.要充分系统地了解新经济理论的发展演进和体系框架。无论是搭建新经济指标体系框架,还是选取相关的具体指标,都应建立在对新经济内涵、特征和现阶段表现形式的清晰认识之上,建立在对新经济与传统经济之间区别的准确把握之上。
2.要科学看待新经济的发展规律。本文认为新经济是以新的科技进步与创新为支撑,以市场空间拓展和需求层次升级、人力资本形成、制度改革创新及其之间相互作用为动力,衍生大量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商业模式、新兴产业和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和结构模式,带来不同于过去的新生产生活方式和产业经济甚至能源供应分工格局的变化。
3.要把握好我国新经济的内涵、特征和发展阶段。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引擎迭代、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伴随各项改革创新措施的加速落实,我国新经济的初步形态已经形成,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正在逐步改变经济总体构成,并为传统动能的改造升级创造条件。本文认为我国当前的新经济是指以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核心,以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新的经济活动,覆盖面涉及一、二、三产业。
(二)以科学合理的指标和数据为支撑,科学构建新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1.在指标选取方面,要结合我国新经济的内涵特征和发展现状,从创新能力、人力资本、新兴产业发展、全球化水平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同时,要尽可能降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设置合理的指标数量,充分考虑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选取各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2.在数据采集方面,要发挥大数据优势,统筹协调,广泛使用各领域权威数据。目前,除传统官方统计以外,我国部分大数据创新企业、研究咨询机构、相关行业协会等机构也会各领域较权威的数据,其中往往包含传统官方统计中没有的项目。在采集新经济相关数据时,可以有针对性的选取可靠机构,统筹运用官方数据和私营部门数据,共同支撑新经济指数研究。
3.无论是在指标选取还是数据采集方面,都应做到及时、适时的修正调整,以适应我国新经济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在指标选取上,根据新经济下新技术、新产业等的不断发展对指标进行相应动态调整,与时俱进;在数据采集上,结合我国大数据发展情况,不断纳入新的数据库。
(三)以提供切实有效的成果为目标,充分发挥新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
1.要充分重视新经济指数的成果转化。要以提出有针对性、有实用性、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和方案举措,并以真正达到提升地区新经济发展水平的效果为指标体系的建设目标。要在对不同地区当前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针对各地区特有的发展现状和新经济发展程度,在新经济发展方向、发展手段、应用领域等方面提出建议。
2.新经济指标体系建立后,要形成定期连续的机制。一是确保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的延续性和影响力;二是根据各地区指数变化情况进行建议和措施效果的分析,以不断完善指标体系和调整政策推动方向。根据我国当前新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可考虑定期年度报告,使用每年最新数据和测算结果,给出即时建议。
3.研究范围可以循序渐进,根据效果逐渐扩大。初期可以选取我国有代表性的创新型城市、老工业城市等为主要研究分析对象,然后逐步扩展到对我国各省乃至全国指数的测算和评价。
作者:作者 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