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本文借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现有研究成果,依据对目前文献中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出现频次的统计,构建了包括6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综述
在以往的文献中,学者们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指标、各个指标的内涵和由此构成的指标体系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宏观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毕业生主体对就业质量的主观感受为导向,依据主客观和宏微观指标相结合的原则,来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柯羽(2007)从宏观层面提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就业率、毕业生供需比、薪金水平、就业结构、社会认可度等5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利用德尔菲专家法、主成份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方法为以上指标设定了权重值。杨清河、李佳(2007)从相对系统角度提出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三个一级指标,即工作条件(64%)、劳动关系(17%)、劳动保障(19%),这些一级指标包含13个二级指标。张抗私等(2015)从就业机会评价、就业激励评价、就业环境评价、就业满意度和劳动保障四个方面构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全口径指标评价体系,并指出毕业生更看重对企业的满意度、对同事的满意度、个人发展机会和薪酬等。针对影响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方面的内容,以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一年后的实际感受作为出发点,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评价。杨昱梅、李继娜(2015)等从毕业生个人角度对就业质量进行分析,将就业条件、劳动关系和个人发展作为评价指标的一级指标,并相应地赋予64.8%、12.2%、23%的权重比例,同时提出了包括工作报酬等9个二级指标。秦建国(2007)认为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由大学生就业前的主客观前提指标(大学生就业能力,就业制度,就业服务)、大学生就业岗位质量指标(工作条件,工作报酬,工作环境)、大学生就业满意度指标(专业的对口性,工作的稳定性,劳动关系的和谐性,职业发展前景,福利和社会保障)和大学生就业宏观表现指标(宏观经济发展,创业大学生的比例、考研率、出国率)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组成。以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来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研究。张瑶祥(2013)从政府(20%)、毕业生(40%)和用人单位(40%)三个方面的满意度入手,设计了利益相关者涉及到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学生满意度中包括工作报酬36%,工作环境32%,职业发展32%;政府满意度包括就业率48%,专业对口率27%,就业结构25%)。冯永龙、周春(2009)在分析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以就业率、签约率、基层就业率、重点用人单位就业率、毕业生就业工作满意度、改派率和毕业生成才率等内容构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基本指标体系。综上所述,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问题,但现有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已有的研究中,有的指标体系为了操作简单而舍弃了一些主观性指标或难以量化的定性指标。其次,有的指标体系设计只停留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设想层面,缺少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实际操作和评价方法。再次,目前已有的研究中,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缺乏对毕业生的静态统计与动态情况相结合的考虑。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的频次统计
为了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通过对以往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和综合,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在文献中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本文总计查找了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方面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42篇,其中包含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共计40个。在这40个指标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20个的频次统计如图所示。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在对以往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参照对文献中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出现的频次统计结果,主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包括6个维度(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第一维度:就业岗位就业岗位主要是指高校毕业生落实工作单位时获得的工作报酬、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与工作有关的客观情况。
(1)工作报酬。工作报酬是衡量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键性指标,毕业生所获得的包括工资和福利的工作报酬,反映他们的竞争能力、自身素质和对组织和社会贡献的能力。毕业生的工作报酬由三个月平均报酬和当前工作报酬来度量。
(2)工作环境。工作环境是指工作场所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工伤的发生率和与工作相关压力水平两个指标是工作环境的观测点。
(3)工作条件。主要以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来衡量。
2.第二维度:就业发展毕业生在工作中获得知识技能的学习机会,拥有良好的发展机会是就业质量评价重要内容。就业发展是以毕业生就业后职业匹配度和职业发展前景两个维度来衡量。
(1)职业匹配度。职业匹配度是指高校毕业生就业时的人职匹配程度和专业对口情况。
(2)职业发展前景。由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人力资本投资和未来发展的晋升渠道来衡量。
3.第三维度:就业满意度就业满意度包括毕业生个体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两个方面。
(1)毕业生个人满意度。毕业生对目前从事工作的整体满意程度。
(2)用人单位满意度。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各方面的总体满意程度。
4.第四维度:劳动保障劳动保障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制度为毕业生提供的劳动保障和措施,由劳动关系,工作的稳定和社会保障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来体现。
(1)劳动关系和谐。劳动关系和谐关系到生产效率、社会的稳定和生活质量。
(2)工作稳定。工作稳定是毕业生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对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起着重要的作用。
(3)社会保障。完善的社会保障是毕业生基本生活的保障,对社会安全感的实现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5.第五维度:就业机会就业机会反映的是高校毕业生获得工作的可能性。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供需比例两个观察点来衡量。
(1)就业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是就业质量的基础,是就业阶段性定量指标,分为初次就业率和整体就业率。
(2)毕业生供需比率。毕业生供需比率是指需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与劳动力市场需要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之比。
6.第六维度:就业结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受就业结构的影响。就业结构包括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地域、创业和深造三个方面的内容。
(1)就业单位的性质。毕业生落实工作的单位性质大体上分为国内外和地方著名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普通私人企业。
(2)就业地域。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就业环境有决定性作用。
(3)创业和深造。高校毕业生创业是当前我国就业政策极力倡导的,以创业率与深造率来表示高校毕业生创业与深造情况。
参考文献:
[1]杨清河,李佳.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实证分析[J].管理探索,2007(12):26-28
[2]柯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教育研,2007(7):82-84
[3]秦建国.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3):71-74
[4]刘素华.建立我国就业质量量化评价体系的步骤与方法[J].人口与经济,2005(6):34-38
[5]赖德胜,苏丽锋,孟大虎,李长安.中国各地区就业质量测算与评价[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11):88-98
作者:李业昆 阿荣其木格 张景一 单位:北京工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