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谈民营经济营商环境优化思考范文

谈民营经济营商环境优化思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谈民营经济营商环境优化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谈民营经济营商环境优化思考

[提要]民营经济是上海改革开放的新高地、科技创新的新先锋,是推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经贸环境日益严峻、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和国内法制化建设逐步落地落实的现实背景下,奉贤区面临着政策配套、要素供应和市场竞争公平性等方面的困难。对此,须要坚持“规划引领”,突出“服务意识”,明确民营企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监管环境,为民营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便利,致力于培养有前途的民营中小企业,多措并举提升民营经济活力,释放民营经济的发展动能,助推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奉贤区;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对策

建议作为上海市民营经济重镇,2020年奉贤区拥有民营企业37万户、注册资本超1.4万亿元,工业规模以上企业1,049家、高新技术企业972家、上市及挂牌公司275家、产业人才25万,为上海市构建起了创新要素高度集聚的城市底色。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于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一系列助力民营经济的政策和制度相继出台,推动奉贤区民营经济的成效也初步显现。目前,奉贤区内的东方美谷、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南桥智行生态谷入选上海市26个特色产业园区,成为上海制造的重要承载;工商联温州商会、区工商联安徽商会、区工商联福建商会、区工商联台州商会等4家异地商会相继成立,拥有989家会员企业;制定实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2条”和“支持外资外贸发展16条”,努力营造企业发展良好政策环境。十四五时期也是奉贤区民营经济重要机遇期,要谋定而后动,准确把握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的必然性,以奉贤区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分析在优化民营企业营商中存在的问题,阐释改善奉贤区营商环境的基本思路。

一、奉贤区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的必然性

(一)国际经贸环境日益严峻的必然。一方面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给经济增长带来了困难与挑战,尤其在进出口方面影响最大。近年来,中美关系僵持不下,中美贸易战直接导致外贸导向的民营企业资金短缺、订单减少、利润下降,占中国出口总额近“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对中国的制裁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对于加工制造业必需的高技术产品进行封锁和限制,而这些都是我国民营企业生产赖以维系的重要生产要素。同时,美国对我国先后数次加征上千亿美元的关税,我国加工制造业企业不堪重负,只能提高制成品价格,我国以自身低成本出口的传统优势已经荡然无存。此外,以欧洲发达国家为首的发达国家需求经济提振困难,尤其是2020年英国完成“脱欧”以后,对欧盟经济造成了影响,对中国的出口产生较大威胁,特别是如果欧盟倾向于保护主义政策,将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中国和欧盟之间的双边贸易,为我国出口型民营企业带来困难。另一方面东南亚国家企业经营低成本优势显现。20世纪80年代,国际制造业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转移到以珠三角和长三角为代表的中国东部沿海工业区,为中国带来了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民营制造业企业因此迎来了近40年的发展黄金时期。近两年来,中国先后面临人口红利拐点、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结构加速升级等正反两方面问题,企业运营成本增加。传统制造业企业要么在中国本土转型,要么前往中国内地仍具备相对优势的地方,或东南亚、南亚乃至非洲等人口红利更丰富、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地区。对于那些生产五金建材、纺织品、鞋类商品的国内制造业企业,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等东盟国家具有相对低廉的雇佣劳工成本、土地价格以及日益改善的投资环境,因而更加具备吸引力,部分民营企业近年来已经被迫开始“走出去”寻找生路。

(二)民营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的必然。目前,国内经济面临经济结构性问题突出、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已经进入新常态。党的报告提出,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实行供给侧改革,优化经济结构,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革政策的落脚点主要是企业。目前,去产能沿用的20世纪90年代“砸纺锭”做法。而事实上,这种简单依靠行政指令的进行调控做法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粗糙,不利于维护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国策。同时,随着我国行业的日益增多、产业链不断完善、产业生态的逐步多样化,这种方式也显然无法满足复杂经济形势下民营经济的发展要求。此外,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密切,很多民营企业已经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投资的经验,面对目前的政策环境,如果无法满足民营企业的发展需求,只能被迫去其他国家和地区谋求发展。

(三)国内法制化建设逐步落地落实的必然。随着法制化建设的不断加强,我国在劳动用工、环境保护等方面管理日益规范。劳动用工方面,《社会保险法》和《劳动合同法》不断被完善,社保机构有权对不办理社保登记以及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及负责人直接处罚,有权申请直接划扣用人单位的银行账户以及申请法院扣押、查封、拍卖用人单位财产。同时,劳动者也有权对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索取经济补偿金。在环境保护方面,近年来国家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环境法律法规,规定了企业自我监测、信息公开等义务,提高了罚款标准,规定了按日计罚、行政拘留、引咎辞职、连带责任等新制度。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几十万、几百万甚至更多的按日计罚对违法企业形成了威慑,数以千计的环境违法者被行政拘留甚至刑事拘留……一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企业被社会组织或者检察机关告上法庭,几千万甚至更多的环境损害赔偿金使得污染环境无利可图。”日益健全的法律法规为有关部门行政执法提供了依据,也让更多原本存在争议、模棱两可的行为有法可依。但在依法行政的过程当中,有时难免出现政策配套不足的问题,进而造成行政效率的降低,制约了政府引导协调民营企业重塑企业发展动力的能力。

二、奉贤区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的重点难点

(一)营商环境优化中政策的配套性。一是战略留白区的规划。为应对城市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明确提出结合市域功能布局调整进行战略空间留白。有关部门以许可证的获得为节点,原则上暂停了对战略预留区内各类项目的规划和土地管理手续的办理。由于有关部门更改了战略留白区内的项目准入条件,提出了项目的改扩建、新增用地以及许可证办理等方面的新要求。一批已经签署土地合同、缴纳土地款,并已经调整了容积率但尚未拿到许可证的企业,改扩建被中止,处境十分尴尬。二是专业转型的补偿标准。从“增量发展”到“提质增效”是产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转型过程中,部分企业面临着企业关停关闭、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外移等问题,涉及到在土地腾退、环境整治、工业用地减量化以及违章建筑拆除等诸多问题。企业在此过程中需要大笔资金,其中重要的来源是依靠政府倾向性政策及相关税费的减免及补贴。但目前现有的补贴无法满足企业转型以及完成退出上海到周边安置并恢复生产经营的基本需求,给企业造成很大冲击,面临破产风险。三是环境执法的尺度问题。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有企业反映有关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将罚款作为主要手段,不给企业整改余地。由于环评审查对企业信贷、企业评奖评优等具有“一票否决”权,即一旦被环保部门处罚,所有补贴支持全部取消,影响也会持续数年。一些本可以通过环境整改达标的民营企业受此影响既无法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也无法得到国家节能减排等相关补贴,发展受到严格约束。四是扶持资金的落实落地。为使奉贤区成为上海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承载区,区财政牵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先进制造业专项发展资金以及科技企业支持工程专项资金等,支持奉贤区制造业企业的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但受制于各种原因,对企业经营风险评估的难度较大,相关资金一直未能真正投入市场化运作,无法起到保障中小企业的利益的实质作用。五是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式方法。为保证辖区内产业转型升级的质量和效率,政府会定期编制产业结构调整名单,从而起到对相关企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那些位于非建设用地以及部分现状工业用地区域内的企业,一旦进入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名单,通常会被取消原有的各项财政补贴和相关扶持政策,与此同时,环保、安监、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也会对其施行更加严格的监督,使企业缺少转型的空间和时间,只能被迫关停或者外迁。

(二)部分必需生产要素的供给供应。一是关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企业获得直接融资通常是依靠银行贷款,而其他融资渠道建设力度不足。一方面民间资本的融资成本较高,为银行贷款的三到四倍。企业借助民间资本进行融资会对经营造成潜在的风险。另一方面近些年来资本市场准入标准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利用股票债权融资难度加大。二是民营企业用地的问题。首先,工业用地缺乏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工业用地减量化政策影响,部分拥有足够技术实力的中小企业无法扩大其产业规模,陷入“有能力、无空间”的尴尬局面,只能通过产业外移解决用地问题。其次,没有土地提高了企业的贷款门槛。土地是企业贷款主要的抵押物,没有土地许可证只能通过政府担保获得银行贷款,部分企业发展因此受到制约。再次,工业用地规划推高了中小企业成本。一方面规划工业区块内各要素价格普遍上涨。出于提升产业能级、合理规划工业用地等目的,产业规划情况相对较好的规划工业区域,厂房、仓库及土地租金费用被整体推高,部分前景良好中小企业进入规划工业区块的门槛增加。同时,部分现状工业用地企业担负了较高的“沉没成本”。现状工业用地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区域,但部分企业存续时间久、先期投入了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由于没有政策资金支持,强制产业转型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三是企业用工困难重重。一方面企业缴纳社保额度较高。截至2020年,上海市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上、下限分别为28,017元和4,927元。其中,单位需缴纳的社保缴费比例约为32.6%,部分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负担加重,只能通过减少企业人员的招聘数量控制成本,在生产中增加了企业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外来人才及其家属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问题无法解决。由于户籍、社保等问题的限制,外来人员及其家属的医疗、教育等公共配套服务得不到保障,经常面临看病报销难、子女入学难等现实问题。

(三)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公平性。一是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的要求较高、监督措施较严。比如,抵押物价值过大。银行对抵押物的要求是土地、厂房、大型设备。但中小企业通常资产少、规模小,可用于抵押标的物较少,客观上使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产抵押进行融资。再如,企业家需担负无限连带责任。银行往往要求企业抵押或单一担保单位的基础上,追加担保单位或法人个人无限连带责任担保,增加了企业家的后顾之忧。二是现有内控机制增加了借贷双方的成本。一方面银行风控系统围绕抵押物建立,企业一旦不能提供足额抵押,就需要提供各种担保、互保,提高了中小企业获取贷款的资金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时间短、频率高、风险大,而贷款审批程序繁琐,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会增加银行贷款的管理成本,即使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高于基准利率,银行也不愿意接受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此外,银行的运营机制有待优化。一方面银行还款模式僵硬。银行目前的还款模式通常是一次性偿还本息,现金流较少的中小企业通常无法按期清偿债务,造成企业经营难以为继。另一方面银行风险控制措施过于谨慎。一旦发现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出现问题,银行会采取“抽贷”减小损失,导致原本只是遭遇一时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境地。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中小企业为维持经营迫于无奈被“逼良为娼”,以企业失信为代价不偿还银行贷款,反而增加了银行贷款的风险。

三、奉贤区民营经济营商环境优化建议

(一)按照产业发展的思路实施有效治理。一是保障成长型企业的发展空间。建议对体量小、规模小的企业,如果在技术、产品等方面独树一帜,可以考虑在政策、土地、资金方面优先扶持。二是进一步认清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建议适度从企业角度考虑,减轻企业负担,保障企业做大做强,同时督促企业健全薪酬、福利制度,兼顾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在执行效率方面,充分发挥制度作用。建议各委办局协同建立营商环境信息同步机制,了解企业、园区的基本情况和发展问题,并定期向牵头部门进行汇总,为解决营商环境问题提供一条快速通道。

(二)培养有前途的民营中小企业。一是对高新企业的发展加以政策性倾斜。建议在对全区工业企业进行绩效评价时,在同样的标准下提升高新企业的“档位”,通过政策上的支持,保护高新企业的发展。二是发挥政府对企业发展的指导作用。建议对本区企业进行产业指导,使企业明确自身未来发展方向,为本地中小企业创造更多机会,促进与行业巨头的业务合作,激发有技术、无资金企业的发展潜力。

(三)确保资金扶持政策落地。一是在扶植初创企业方面,建议以政策性产业引导基金为母基金,成立天使投资基金进行股权投资,对初创期、孵化型企业进行全力扶持。二是在关注企业成长方面,建议对获得社会投资、机构投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科技企业,按照一定比例实行跟进投资;对股权投资达到一定数额、获得达到一定期限银行贷款的企业进行财政补贴。三是在扶植企业力度方面,建议以贴担保费、贴息的方式,减小符合要求的中小企业银行信贷压力。四是在拓展融资渠道方面,探索融资新方式。建议扩大专利积压基金规模,让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获得融资;激励企业将发债作为融资新渠道;建议如果企业成功发债融资,可以对发债中产生的中介费等费用进行财政补贴。

(四)坚持“规划引领”,突出“服务意识”。一是注重产业空间的“规划引领”。建议对本区具有高成长性、产品涉及高新技术领域的制造业企业进行合理规划,集中搬迁至具备统一要求的标准化工业园区或开发区,在企业入驻之前从客观上解决环境污染、违搭乱建环保、安全等问题,免除企业研发与生产的后顾之忧。二是继续深化政府“店小二”作用。建议通过代办员制度以及对企业一对一服务等“保姆式”服务。其一,帮助企业提高管理能力、熟悉技术规范,节约申报建设项目时间;其二,健全带方案的土地出让制度,迫使企业明确产业规划;其三,指导企业明确自身产品、流线的定位,加快项目建设速度。

(五)为民营企业经营活动提供便利。一是由政府引导、发挥社会团体主体作用,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建议政府联合主要商联会,协调各级各类金融机构,建立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双向定期交流机制,形成供需双方信息交流反馈闭环,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难点、痛点,建立民营经济资金融通的良性和长效机制。二是降低民营企业运营成本。建议结合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的大背景,根据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和交通便利等优势,加快布局核心物流园区,引入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建设仓储中心和物流分拨中心,提高本地区整体物流运输能力,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创造条件。降低在奉民营企业在水、电、电信通信、天然气等公用事业费上的缴费标准,或由区政府给予一定期限的缴费补贴。三是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对初创期民营企业给予社保缴纳优惠政策。建议争取市人力资源、财政等职能部门政策支持,分阶段、分行业适当降低营企业初创期社保缴费标准,降低差额部分由财政全额补贴。并确保不降低民营企业员工社保、医疗、养老待遇。着力减轻在奉民营企业用工成本,稳定激励员工队伍,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六)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监管环境。一是建立政府监管审查回应机制。建议坚决清理在行业准入,资质认定标准等方面存在的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歧视性、差异性做法,建立所有市场主体在市场上公平竞争和接受政府公平、公正监管的良性社会氛围。二是进一步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建议对风险较低、信用较好的市场主体,全面实施信用承诺告知制度,降低抽查和检查频次,切实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同时,将市场主体守法诚信记入信用档案,一旦违反终身受限,形成制度性威慑作用。三是采取政府部门监管公示和任务派发制度。建议实行“无事不扰”的监管手段。政府执法部门只有凭借政府执法部门统一的“法定任务单”,才可以开展监督执法,切实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减少执法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

作者:金阳 单位:上海城建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