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论提高民营经济保险服务质效范文

论提高民营经济保险服务质效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论提高民营经济保险服务质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论提高民营经济保险服务质效

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激励创新、带动投资、促进消费的生力军,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技术升级的重要力量。厦门作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和民营企业发展高地,现有民营企业近27万户,2017年民营经济增加值2198.75亿元,同比增长8.4%,高于全市增速0.8个百分点,连续八年保持8%以上的增长速度,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50.5%。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厦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同时,目前一些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财务管理往往不够规范,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弱。为此,保险监管部门和保险机构紧扣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改善供给、聚合需求、优化环境三个方面着力,协调发挥好市场机制和政策扶持两方面作用,深化保险产品服务创新,切实提升了民营企业的保险服务质效。

改善保险供给

近年来,保险监管部门加强政策引导和对各类支持政策落实情况的督导,鼓励和支持厦门各家保险机构积极对接政策和社会需求,推出了一系列符合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经营特征和厦门产业特点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优化保险供给,有力提升了保险服务质效。挖掘保险保障优势。一些保险机构在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小微企业专属保险产品。如政策性信保机构“小微企业信保易”专属产品,零门槛、零限制,为小微企业提供简易有效出口收民汇保障;“乐享系列”“易企保”等产品的费率下调了10%~30%,大大减轻了小微企业投保负担。同时,推出了科技型企业急需的各类科技保险产品,覆盖研发、产品、融资、人员、财产、环境责任等多个保障险种。2017年,保险监管部门支持保险机构与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联合设立了保险创新实验室,积极开展保险产品创新。该实验室与厦门海关合作开发的关税保证保险,目前已在全国范围推广实施。联合市建设局等有关部门在自贸片区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建设工程保证保险,覆盖了投标、合同履约、工程款支付、工程质量、农民工工资五个领域,积极运用保险机制降低建筑企业的资金成本。强化保险增信功能。保险监管部门指导保险机构先后与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联合推出“科技贷”“知保贷”产品,降低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门槛。2018年服务民营企业132家,保额2.9亿元。同时,鼓励保险机构利用保险集团试点政策优势,积极探索依托龙头企业,为其上下游公司提供险资直投的融资服务,开展厦门“政融保”供应链金融创新。政策性信保机构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风险保障和融资双重支持,推出了银保易产品、出口信用保险(银行)保险单、出口信用保险(福费廷)保险单等以银行为被保险人的特色产品。在短期出口险项下,2018年帮助企业获得保单融资金额6.7亿元,涉及融资企业31家,合作银行16家,其中民营企业21家,获得保单融资金额3亿元。提升保险服务水平。保险监管部门高度重视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同等对待,认真对待每一件投诉案件。通过开展保险公司服务评价和保险小额理赔服务监测等系列举措,将监管关口前移,推动保险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对小微企业关心的保险理赔,厦门保险业积极推行小额案件“快速理赔”服务机制,通过车险领域“简易程序快处快赔”、依托“厦门保险客户健康信息平台”简化健康险理赔手续等举措,达到了“简化流程、简化单证、简易勘查、快速理赔”的目标。政策性信保机构进一步简化理赔流程,提高响应速度和理赔时限,通过“理赔加追偿”的方式,尽可能帮助企业降低损失。

聚合保险需求

针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保险业务“小而散”等问题,保险监管部门加强工作协调,支持部分保险机构利用自身优势,整合“政府、商(协)会、中介”各方资源,改进承保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有效扩大了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承保覆盖面,更加契合保险经营“大数法则”,提升了保险服务水平,促进了业务的健康发展。一是对接政府的统一服务平台。保险监管部门紧跟厦门深化“放管服”改革步伐,积极推动保险机构加强与政府服务平台的对接,完善配套服务,提高保险服务的可获得性,提升对各类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政策性信保机构将出口信用保险接入“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厦门电子口岸),实现风险信息、风险咨询、服务小微、信保融资、保户通道五大功能的统一协作,小微企业可在“单一窗口”查阅中国信保的各类国别、行业等专业风险资讯,及时掌握海外市场动态,便捷办理出口信保业务。同时,保险机构通过优化投保操作流程和推进网上回签方案等措施,简化投保及续转环节操作,主动向小微企业提供买家资信情况,促进了小微企业投保。2018年累计服务民营企业1297家,承保保额42.23亿美元,其中服务小微企业1003家,承保保额7.18亿美元。二是借力商(协)会的协调服务平台。商(协)会联系着广泛的企业群体。借助商(协)会渠道,可以更好地扩大政策宣传面,便于推荐保险产品服务,有利于提高保险渗透度。早在2010年,厦门政策性信保机构率先试点小规模出口企业行业统保,实现了以行业商(协)会作为投保人、出口企业作为被保险人的承保模式创新,并在全国得到了广泛推广。三是共建专业的中介服务平台。中介机构连接着保险供需两端,通过借助专业中介资源优势,能够有效整合需求,延伸金融服务。厦门某保险经纪公司与保险公司、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协会三方共同成立“市管工程建筑意外伤害保险服务中心”,针对建筑企业工伤事故率高、用工流动性大等情况,采取“不计名不计人数”承保模式,建立了医疗抢救保证金制度,开展建筑农民工的施工安全教育培训,聘用专家队伍加强工程现场防灾防损监督,为厦门263家民营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保险服务,被住建部誉为“阳光保险”和“建筑工人保险厦门模式”。政策性信保机构探索通过物流企业平台延伸服务小微企业,以厦门6家规模以上物流公司作为平台,进一步支持散货主尤其小微散货主出口,提升厦门物流平台公司竞争水平,间接服务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和散货主。自2015年以来,通过物流平台企业,已累计支持了厦门外贸出口超过50亿美元。

优化政策环境

一是推动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障深度衔接。厦门于2014年出台《厦门市补充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在全国率先建立起由工伤保险基金全额缴费、商业保险经办、覆盖全市职工的补充工伤保险制度。补充工伤保险制度覆盖参保人员220万,进一步完善了厦门多层次工伤保险体系,分散了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将原本由企业100%负担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总额降低到50%,并将减轻企业负担落实到高风险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制度运行4年来,保险赔款支付用人单位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总额达9497万元,其中,涉及中小微企业与建筑施工队的赔案占比85%,相关企业获得补助金8072万元。二是精准扶持政策提高保险渗透度。厦门民营外贸经营主体8700多家,进出口对全市外资增长贡献度在100%以上,是稳定厦门外贸的中流砥柱。近年来,保险监管部门联合市商务局等部门将出口信用保险作为稳外贸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和创新信保扶持政策,目前政策已基本做到对进出口信用保险全链条中的资信调查、短期险等核心业务模块的覆盖。特别是,针对出口额在300万美元以下的小规模出口企业基本风险统保保费出台了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同时,联合科技局、环保局、金融办等部门在科技创新、生态保护等领域出台了专项保险支持政策。出台科技专利保险保费补贴机制,对投保科技专利保险的科技型企业提供保险保费20%~50%的补贴,减轻科技型小微企业投保负担。对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企业提供保险保费30%的补贴,对开展经认定的绿色保险业务的辖区保险公司,按其赔付金额的50%给予风险补偿。对投保家政服务保险的家政服务机构提供保险保费40%的补贴。三是健全“政银保”机制实现风险分担。联合厦门市金融办等部门出台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制度,政府、银行、保险公司按5∶2∶3(或3∶2∶5)的比例进行不良贷款分摊,推动银行资金向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倾斜。联合市科技局等部门出台《厦门市科技信贷及保险扶持管理办法》,专门针对科技型企业建立政府、保险公司、银行4∶4∶2的不良贷款分摊模式,进一步利用保险机制缓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开展专利权质押保险融资项目,联合银行、保险公司、评估机构推出针对中小微企业提供专利权质押贷款服务的融资方案。政策性信保机构目前正联合厦门市国有担保公司、银行建立起多方参与的信保项下贸易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帮助外贸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作者:刘钢 涂东阳 张胜利 单位: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厦门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