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营经济与城镇化发展研究范文

民营经济与城镇化发展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营经济与城镇化发展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民营经济与城镇化发展研究

【摘要】

文章概述了城镇化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论述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城镇化的依托力量,从民营经济发展的视角探讨推进城镇化的有效途径: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城镇化推进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建立技术培训机构,降低民营经济吸纳转移劳动力的成本;鼓励转移劳动力自主创业,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加快产业转型,借助民营经济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关键词】

民营经济;城镇化;内在关系;依托力量

“十八大以来人们从多元视角探索“城镇化”以及“新型城镇化”问题,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从民营经济的维度考察“城镇化”的成果却很少。笔者鉴于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探讨民营经济与城镇化的关系,特别是以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抓手推进城镇化的进程,对于我国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我国城镇化与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

所谓“城镇化”简单地说就是农村人口的市民化。是指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引起的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居住方式向城镇转变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等等。城镇化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我国从1978年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镇化的水平在不断提高,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14年的54.77%。但按照钱纳里的世界发展模型,相对于我国目前的工业化水平,城镇化率一般应该在75%以上。显然,我国的城镇化是相对滞后的。而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推进“城镇化”便成为必然选择。民营经济的概念自产生以来就争议不断。为了说明问题,本文中笔者把民营经济界定为“非公经济”,即非公有制经济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从资本主义的尾巴、拾遗补缺、到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繁荣经济、增加就业以及改善百姓生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民营经济的贡献,就没有我国经济增长的伟大成就。但是现实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障碍,制约着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应有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二、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城镇化的依托力量

经验显示,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城镇化也在缓步向前推进。有学者秦尊文、龙濛通过观察历史数据,利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建立了我国民营经济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常参数模型,得出城镇化与民营经济的发展具有正相关性,并指出我国民营经济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具体表现为民营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将拉动城镇化率提高0.1551个百分点。笔者认为城镇化与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城镇化推进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城镇化必然带来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而要真正实现农村人口市民化关键是让进城农民在城市里“有业可就”。而民营经济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民营经济对劳动力具有较强的吸纳能力。另外,民营经济具有涉及领域广泛,经营机制灵活、就业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大多处于产业低端的特点。而农村转移人口大多受教育程度较低,而且没有专业技能。因此,相对而言,民营经济能够较好地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是吸纳农村转移人口的重要场所。

2、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城镇化的推进提供资金便利

城镇化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公共必需品的生产以及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的建设。而民营经济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不仅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为政府推进城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金支持。同时,民营经济通过参与城镇化建设,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

3、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城镇化的推进提供制度前提

城镇化受到城乡二元结构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等制约,限制了人口与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也成为影响城镇化推进的重要因素。但是,地方政府为了实现民营经济的发展以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不得不在土地、户籍、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体制下的城乡分离的格局,从而在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与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4、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城镇化的推进提供持久动力

城镇化需要通过市场之手与政府之手的联动,而民营经济作为重要的市场力量是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推手。第一、民营经济参与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城镇化发展的有生力量。第二、一些高新技术领域的民营企业为城镇化提供技术支持,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第三、民营经济为城镇居民提供琳琅满目的商品,对于推进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以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化的进程

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不仅滞后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而且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城镇化滞后严重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研究表明,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化呈现正相关性,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因此,以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城镇化进程对于实现我国“新常态”中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大价值。

1、深化体制改革,提高民营经济吸纳转移劳动力的能力

民营经济是与市场经济契合度最高的经济形式,因此,逐渐破除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种种限制、给予各种所有制形式以平等的市场地位、优化市场环境等等,无疑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比如逐渐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出台各项配套优惠政策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城镇化建设,在项目审批、土地供应、户籍准入、税收优惠、信贷支持、专项资金扶助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民营经济的积极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农民进城自主创业的积极性。这一方面促进了整个地区的经济繁荣,另一方面,还为解决农村转移人口的就业、生产、生活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2、建立技术培训机构,降低民营经济吸纳转移劳动力的成本

民营经济需要的是具备一定技能的劳动力。而这种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培训。如果由民营企业承担这种责任无疑会提高其用工成本,也会降低其用工的积极性。因此应该由政府承担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培训问题。这一方面使农村转移人口具有“一技之长”,真正实现的“人口的非农化”,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拓展农村转移人口在城市的生存空间。

3、鼓励转移劳动力自主创业,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民营经济是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最主要场所,自主创业也是农村转移人口再就业的一种形式。通过减税、减费,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以及降低创业门坎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等,鼓励农村转移人口自主创业。这不仅有利于增加民营经济的活力,而且有利于增强民营经济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吸纳能力,并真正实现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的“安居乐业”。

4、加快产业转型,借助民营经济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民营经济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具有非常突出的比较优势。而城镇化既是人口的城镇化,还是产业的非农化。因此,要推进城镇化必须实现产业的非农化,即必须大力发展非农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而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中民营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民营经济的发展完善产业转型,为城镇居民提供丰富而且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这对于实现“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秦尊文,龙濛.测度我国民营经济水平对城镇化率的影响[J].2013(11).

[2]杨慧,夏凡.论民营经济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与发展[J].企业研究,2011(8).

[3]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J].国家行政学院院报,2013(1)

作者:张晓霞 赵炳琴 单位: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