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营经济发展分析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为了更好地分析和反映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状况,本文对2006-2014年民营经济总量、规模、进出口、民间投资等状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结合调查研究,反映全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民营经济;发展分析;合理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最有前景的增长点。但是,我省民营经济与发达省份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民营企业面临着用工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问题凸显。为此,今年我们随机抽取786户民营企业、422户个体经营户进行了重点调查,目的在于客观剖析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压力、存在的差距,提出民营企业转型发展路径和举措。
一、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
1.经济总量稳定增长。2006—2014年,全省民营经济总量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民营经济总量由2006年的2145.0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7416.4亿元,按可比价增长2.4倍,年均增长14.4%,高于全省GDP年均增速3.8个百分点。2014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49.3%,比2006年提高14.7个百分点,比重稳步提升。这九年间,全省民营经济增速经历了先加速后放缓的过程,但始终高于全省GDP增速。
2.民营经济规模日益壮大。一是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加,截止2014年底,全省民营经济户数191.3万户,比2006年增长8.0%,其中民营企业21.6万户,增长38.5%;个体工商户169.7万户,增长5.0%。二是注册资本快速增加,2014年,全省私营企业实有注册资金总额5937.3亿元,比2006年增长4.8倍;个体户注册资金总额636.4亿元,增长2.2倍。
3.民营规模以上工业快速发展。2006—2014年,全省民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现价增速以年均26.4%快速增长,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高12.8个百分点。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总产值5748.3亿元,比2006年增长3.8倍,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3.4%,比2006年提高21.2个百分点。民营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432.1亿元,比2006年增长6.2倍,年均增长27.8%,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41.5%;利润总额301.0亿元,比2006年增长6.9倍,年均增长32.3%,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30.6%。
4.民营经济社会贡献继续加大。一是缴税总额持续增长,2014年全省民营经济纳税总额达到862.5亿元,比2006年增长3.0倍,占全省税收比重为39.1%,比2006年提升13.6个百分点。二是拉动就业能力逐年提高,九年间,民营经济安置就业人员继续增加,已成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力量。截止2014年底,全省民营经济从业人员723.3万人,比2006年增长34.2%,其中民营企业从业人员283.6万人,增长33.3%;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439.7万人,增长34.7%。
5.民营经济成为全省对外贸易主力军。从进出口总额上看,2014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进出口210.4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1.5倍,其中私营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210.3亿美元,增长1.5倍;个体进出口总额1086.0万美元,增长7.0倍。从比重上看,民营经济进出口总额占全部进出口比重为54.1%,比2006年下降12.0个百分点。
6.民间投资表现活跃。投资作为“三驾马车”之一,是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全省民间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不断攀升。2014年,全省民间投资完成额为6068.8亿元,比2006年增长7.9倍,年均增长36.6%,比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高10.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额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63.3%,比2006年提高32.7个百分点。
二、民营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1.民营经济总量偏少,增速慢,发展差距明显。我省民营经济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一是经济总量偏小,我省民营经济总量与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江苏、广东等省份相比,差距明显。2014年,我省民营经济总量完成7416.4亿元,而河北、山东、广东、江苏、安徽等省的民营经济总量均超万亿元,分别为19894.4亿元、26935.8亿元、35070.6亿元、43869.0亿元和11946.0亿元。二是增速相对较低,2014年,我省民营经济同比增速6.1%,与发达省份相比仍有差距,低于河北省民营经济增速为7.5%、山东省9.3%、广东省8.3%、江苏省9.2%、安徽省9.2%。
2.企业规模偏小,总体竞争力有待提升。一是民营企业规模优势不突出,2014年,全省民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仅有30户大型企业、284户中型企业、2972户小微型企业,分别占全省民营企业户数的比重分别为0.9%、8.6%和90.5%,大型企业户均工业总产值11.3亿元、中型企业户均3.9亿元、小微型企业户均1.5亿元。目前企业总产值超过20亿元的民营企业仅有9户。二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全省民营企业缺少一批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产业集聚程度偏低,进而影响民营经济整体实力的提升。从全国工商联的201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看,我省只有4家跻身国内民营企业500强,排名分别为第123、170、356、397位,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浙江和江苏两省为民营企业500强主要集中地,浙江省入围企业为138户、江苏省91户;与辽宁、吉林两省份相比,位次居中,辽宁省入围企业为6户、吉林省1户。从宏观上看,2014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为49.3%,与其他省份相比比重偏低,同一时期,吉林省、河北省、广东省、安徽省这一比重分别为51.1%、67.6%、51.7%和57.3%。
3.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取消和下放了部分行政审批事项,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从调查中发现,有62%的被调查民营企业期望把优惠政策落到实处、60%的被调查民营企业期望降低优惠政策门槛,加大扶持力度。从宣传角度看,知晓率低,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786家民营企业中,对政府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了解的仅占26%;部分了解的占58.7%;不了解的占15.3%。这一方面说明企业对相关政策关注度不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政府有关部门与民营企业之间互动不足。从政策实施角度看,企业仍有较大期望。被调查民营企业中,60%希望进一步增加扶持政策;33.6%希望进一步减少收费;37.5%希望扩大税收优惠政策受益范围。
4.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近年来,全省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虽有一定缓解,但是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资金问题仍然是困扰民营企业的重要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786户民营企业中仅有33户认为融资容易,仅占被调查企业的4.2%;724户被调查企业是自筹资金,比重为92.1%;244户企业从银行贷款,比重为31.0%,仅有14户企业获得财政补贴,比重为1.8%。被调查企业中认为企业规模小、抵押担保不足是融资难的主要原因的企业分别为327户、202户,分别占被调查企业的41.6%、25.7%。
5.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链条短。全省民营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仍存在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条短、产品整体水平偏低、技术含量较低、精深加工产品少等问题,资源型产品、初级产品仍占主导地位。调查显示,786户被调查民营企业中,有124户企业生产的产品属于深加工产品,占被调查企业的15.8%,其中大型企业10户、中型企业19户、小微型企业95户。仅有40户企业生产的产品属于高科技产品,占被调查企业的5.1%,其中大型企业仅1户、中型企业仅8户。
6.人才资源匮乏制约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面临的管理竞争、市场竞争和技术竞争,本质上是面临着人才的竞争。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难、用好人才更难,已经成为民营企业面临的普遍难题。调查显示,一是学历偏低,被调查的786户民营企业中,从业人员7.3万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仅占0.3%,大学本科占7.3%,大学专科占15.5%,中专及以下占76.9%。二是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缺乏,调查显示,目前民营企业需求高层次人才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经营管理人才,41.7%的被调查企业反映缺少经营管理人员,位居调查问卷榜首;另一类是专业技术人才,33.0%的被调查企业反映缺少高级技工,位居调查问卷第二位。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企业对高层次管理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和稳定性不够,据问卷调查显示,62.6%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工资待遇低是人才引进难的主要原因;33.1%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企业发展前景不理想是人才引进难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自身对人才培养的投入不足,多数民营企业用人观念注重现实,愿意接受“招来即用”的有工作经验的实用人才,不愿招收新人培养。
7.科技创新能力薄弱,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民营企业大多数起步于小作坊,从门槛较低的领域进入,技术含量低,靠自有资金发展,这是民营经济最初发展的客观条件所决定的,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竞争能力,才能实现产业升级。调查结果显示,全省民营企业存在着大型企业研发投入相对不足,小微型企业基本无研发机构,自主研发能力薄弱等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在被调查的786户民营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只有78户,仅占被调查企业的9.9%。其中大型民营6户,中型14户、小微型58户,分别占被调查大型、中型、小微型民营企业的33.3%、17.1%、8.5%。被调查的786户民营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为5.3亿元,占被调查企业销售收入的1.2%。按国际通行标准,研发经费的投入只有占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其中大型企业3.7亿元,占被调查大型企业销售收入的1.9%、中型企业1.3亿元,占被调查中型企业销售收入的0.8%、小微型企业0.3亿元,占被调查小微型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不足0.1%。
8.资源型民营企业面临困难。资源型企业以资源性产业为主导产业,并形成了一条关联度高、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强的产业链,当主导产业发展受阻,资源型企业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一是煤城经济发展面临困难,全省煤炭企业经营困难持续增加,煤炭价格低迷、能源结构调整、进出煤冲击、环保压力增大等诸多原因导致煤炭企业生产履步维艰。
三、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1.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树立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手段,改进工作作风。深化改革,积极拓宽民营经济发展领域,降低民营经济准入门槛,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用地、财税、创业、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激发企业的发展活力。优化法制环境,对我省的地方性行政法规进行清理,切实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法律保护,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经营权、财务权和名誉权,营造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同时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引导企业守法经营。优化社会环境,建设诚信社会,提高政府和企业的契约精神,严厉打击欺行霸市的黑恶势力,形成尊重、支持、善待民营企业和依法规范管理的良好社会环境。
2.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自主研发能力强的重点民营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引导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产品配套和专业化协作,带动企业的集群和产业链条的延伸,逐步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支撑的集群化发展格局。提升传统产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我省资源、科技和产业基础优势,引导相关民营企业进行产业战略性调整,重点发展发展新能源、生物、新材料、绿色产品、矿产开发等优势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品结构从低端向高端和高附加值转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着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3.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打破企业融资困境。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战略投资热点、重点项目和重点扶持等领域的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帮助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实现银企双赢。
4.提升品牌培育意识,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根据我省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运用相应的扶持优惠政策,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合作,加快形成一批竞争能力较强,能带动行业跨越发展的大企业、大集团。鼓励民营企业与民营资本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引导和培育发展一批电子商务重点企业,鼓励制造业企业为适应电子商务特点和网络消费方式,对产品设计、品牌推广、营销方式、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创新转变,加快重点行业生产数字化和生产智能化的进程。鼓励民营企业依托产业优势,打造质量过硬的知名品牌,不断提升产业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5.加快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民营企业创新能力,鼓励民营企业组建多种形式的研发机构,完善产业创新链和技术供应链,提升自主创新水平,通过贷款贴息、投入补助等方式,对研发企业给予资助,引导企业有计划、持续地增加研发投入,积极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引导和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民营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建立健全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产学研用合作新机制,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生产化,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后劲。推进企业开展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6.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升人才整体素质。改革高校培养模式,有目的地培养符合产业发展导向和企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紧密对接,不断培育壮大高技能实用人才队伍。构建交流合作平台,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组建研发平台、科技创新中心、人才创业基地,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的优势,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民营发展壮大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作者:刘波 卢彦萍 徐金玲 单位:黑龙江省统计局社会经济调查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