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西兰农产品质量安全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新西兰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制度较为完善的国家。从食品安全立法、执法、监管等角度介绍新西兰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情况,借鉴新西兰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尤其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方面的经验,提出改善辽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措施。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新西兰
新西兰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依靠农业立国并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国家。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成本优势、质量优势、技术创新优势,新西兰形成了以奶牛养殖为主,绵羊、鹿养殖等为辅的畜牧业主导产业,以猕猴桃、葡萄种植为主的果品业,以及以松树为主的用材林业,这些产业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奶制品、猕猴桃、木材、白葡萄酒成为新西兰出口的标志性产品。畜产品绝大部分用于出口,牛奶出口量世界第一。新西兰是目前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对农业提供任何直接补贴而与其他产业一样征收商品税、收入税的国家,即使这样,新西兰农业仍然保持了较强的竞争力,这与该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息息相关。
1新西兰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情况
1.1农产品安全备受重视,成为立国之本对于新西兰这样以农产品出口为经济命脉的国家而言,失去“安全“二字,是难以想象的。为此,新西兰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到食品安全的大范畴,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并专门设立了由农林部、渔业部、食品安全局等部门合并而成的第一产业部,把大农业与大食品结合起来,统一监管,确保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品质,让以安全、天然、高质量食品著称的新西兰找到了农业立国之路。
1.2法律法规完善,执法严明新西兰在食品安全(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较早,这既是国民健康的需要,也是出口的需要。主要有《食品安全法案》《动物制品法案》《农产品化肥和动物药剂法案》《葡萄酒法案》及《食品卫生规定》。2014年5月27日通过的新的《食品安全法》是根据特定行业食品安全风险的程度和性质而制定实施的一套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包括在一些情况下召回产品的条款,加强了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权限。新法还给予不同类型的企业更多灵活性,降低其执行食品安全规定的成本。值得一提的是,新西兰在食品安全法规的执行过程中非常严格、透明,极少发生执法不严、徇私枉法的情况。
1.3监管体系健全,运行高效新西兰所有农业行业普遍建立了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或合作社有机协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广泛应用了最先进的信息技术,监管效率和水平堪称世界领先,其中最典型的是奶制品质量安全系统。作为全球主要奶粉输出地,新西兰在奶粉监管方面走在全球前列,建立起由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共同组成的监管体系,成为支撑新西兰成为世界奶制品质量最高国家的基本保证,也是100多a来奶农共同努力的结果。
1.4监管程序职责明确,标准执行得力食品安全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规定了生产者和管理者的职责。第一产业部的职责是有效执行食品安全法规,制定相应标准,监督标准执行,实现从生产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确保食品安全。政府制定相应标准后,并不对生产者的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进行认定,而是由第三方来完成。第三方是独立的检测机构,由第一产业部认证,职责是进行产品抽检以及按照风险管理制度进行独立检测评估,这样既减少了政府的干预,又防止了权利腐败和造假现象,确保检测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2新西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与启示
新西兰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很多经验尤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2.1以法律法规为基石严格监管农产品质量,把食品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食品安全关乎国民健康和民族的未来。对于新西兰来说,保障食品安全既是国民健康的需要,也是人权保障的一部分,更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为了应对其他国家日益苛刻的农产品进口标准,新西兰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主动对本国农产品生产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对农产品进口执行严格的质量检验措施。正是在内外压力与动力双重驱动下,最终建立了举世公认的先进、实用、健全的农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国民的隐痛。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但监管中仍存在漏洞和难点,主要表现在:一是监管对象多而分布广泛,不如新西兰少而集中;二是监管部门多而职责不清,存在监管漏洞或推卸责任现象;三是执行法律和标准力度不足。对此,只有从政府层面制定实施细则,落实责任,把抓好食品安全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才能有效监管好食品安全。
2.2转变农产品质量提升与保障供给和农民增收相制约的观念,将农产品的“质”与“量”统筹考量,协调发展新西兰人少地多,牧场辽阔,全国人口只有430万人,国内消费有限,农产品只有以合理的价格出口才能维持本国农业发展,所以必须在农产品质量和特色上下功夫。我国人口基数大,有效耕地少,土地承载力有限,因此,一直以来把提高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放在首位。但从长远看,这种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和潜在危害逐步显现,农药、化肥等农用投入品的过度使用导致“量”的提升和“质”的下降。结合新西兰经验,提升农产品质量与保障供给和农民增收并不矛盾,关键是“质”的提升是否有效益,“质”的下降是否成本高。因此,有必要改变农业生产偏重“量”的狭隘观念,以市场为杠杆,实现“质”与“量”的和谐发展。
2.3实现从田间到餐桌、从生产到流通、从农业到服务业全过程可追溯和有效监管,建立高效统一、协调顺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食品已经远远超出农产品的范畴。在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新西兰也曾存在管理部门职能重合、管理标准执行不一的情况,造成管理部门、生产商和销售商以及消费者之间的纠纷与矛盾。第一产业部的成立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这种整合无疑减少了食品安全监管成本,大大提高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效率。比较而言,我国难以像新西兰那样大刀阔斧地进行机构合并整合,但可以围绕农产品质量提升,在提高监管效率上做文章,在农产品生产及流通两个关键环节加强监管,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
2.4建立与农产品质量监管相适应的综合保障体系,是农产品安全的外部保障为了保障和扩大农产品出口,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新西兰于1984年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市场经济改革,建立起富有效率的出口保障体系。目前,我国农产品监管手段普遍停留在农残检测和食品认证上,但农残检测也没有普及,食品认证也没有获得生产者积极响应。事实上,农产品监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科研系统、执法机构等协调配合,才能保证农产品监管的效果。
2.5找准重点监管对象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有效执行,是农产品监管工作的核心要务政府制定规则、企业遵守原则、引入第三方检测,是新西兰成为“自然之国”的重要保证。第一产业部依照政策法律赋予的权限负总责,重点是制定标准、维护标准和监督标准,而不参与到每个环节;生产者需要按照标准来生产经营;对于是否符合标准,由第三方来判定。对生产者的约束来自于标准的执行和是否能通过检测。我国农产品监管体制以政府监管为主、检测为辅,监管对象直接面对分布相当广泛、种植面积很小、依靠田地生存的农民,呈现“哑铃型”监管模式。任务重、监管难,成为必然。只能采取重点监管的方式,以农事企业、种植大户、合作组织等为集中监管目标,有的放矢,抓大放小,逐步规范,循序渐进。监管部门的主要力量应放在组织、协调、服务和监督标准的执行上来。
2.6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确保检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在新西兰食品安全管理中,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必不可少。第三方检测和评估是新西兰乳品质量管理的一条成熟经验,而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在供应链中的参与度较低。如何引入国外或培育本国公信力强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并强化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约束,是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促进农产品出口的关键。
2.7以主导产业为突破口把优势农产品做强做精,是推进出口创汇农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农产品出口已占新西兰出口商品比重的70%,而中国是新西兰第二大贸易伙伴。立足辽宁,作为我国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辽宁按照优势区域形成了粮食、水产、畜牧、果蔬等八大优势主导产业,但这种优势并没有转化为出口创汇优势,主因在于产品达不到出口标准。新西兰拥有一个健全的、被国际市场认可的食品安全体系和标准,构成了食品安全的层层防线。对于辽宁来说,可以充分发挥特色农产品和劳动力成本优势,按照出口标准生产,促进农产品出口。
2.8把建立诚信社会放在与依法管理同等重要的位置,是有效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对一些违规企业或私营业主,新西兰政府最严格的处罚就是吊销营业执照或出口执照。长久以来,新西兰企业一直认为其行为代表着国家形象。正是这种潜入人心的社会诚信环境,加上立法很严和监管得当,使得农产品安全在新西兰并没有成为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大宣传力度,借助舆论力量,激励群众参与,加大惩处力度,让“三无”食品作坊无处可藏,让造假食品无处可去,让失信企业付出代价,打造诚信公正的社会环境,从思想上、道德上、环境上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国军.新西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会与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4):68.
[2]于战平.新西兰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与启示[J].世界农业,2011(7):64.
[3]李晓俐.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做法[J].世界农业,2012(10):109-111.
作者:智红涛 单位: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