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产品贸易的缺陷探究范文

农产品贸易的缺陷探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产品贸易的缺陷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产品贸易的缺陷探究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根据资源禀赋理论,测算闽台农产品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由此说明两岸农产品贸易联系紧密的根本原因.该测算拟采用Balassa于1995提出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RCA)又称出口效绩指数,若RCA>1,表示该国此种商品存在显性比较优势;RCA<1,则说明该国商品不存在显性比较优势.其计算公式为式中:Xi用闽或台农产品出口值代入计算;Xt用闽或台商品出口总值代入;Wi用世界农产品的出口值代入;Wt用世界商品出口总值代入.根据《福建统计年鉴》(2001-2011)、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数据库及文关数据测算并整理的RCA指数,见表2.表2说明:福建农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在2000—2003年间下降明显,从2003—2010年稳定在0.9左右,一直处于接近于1的水准,表明福建农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相对较强.台湾农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一直在0.25徘徊,其农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明显低于福建,这构成了两岸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基础.

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

为了进一步厘清闽台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分布差异,使用出口相似度指数进行测算.采用Finger和Kreinin于1979提出的出口相似度指数ESI[3],它衡量两国出口产品的结构相似度.其计算公式为式中:Xa用福建农产品出口到台湾的数量代入计算,Xw用福建农产品出口总量代入;Xb表示台湾农产品出口到福建的数量代入,Xw用台湾农产品出口总量代入.根据《福建统计年鉴》(2001-2011)、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数据库2000至2010年相关数据及文[2]整理的ESI指数,见表3.表3说明:闽台农产品的贸易出口相似度不高,接近40但一般年份均在40水平以下,闽台农产品的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导,60%以上是依靠产业间贸易驱动,说明闽台两地农产品生产在资源禀赋上存在很大差异.同时,闽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也占据了重要地位.

HB、VB指数分析

采用HB,VB指数说明闽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项目结构情况.根据Thom和McDowell在1999年提出的测算方法,可以分别测算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公式为式中:p代表某特定产品组合,Xpjk表示福建或者台湾在k产业中p产品组对台湾或者福建的出口额,Mpjk相对应地表示进口额,ΔX,ΔM分别表示年度进口增量与年度出口增量.根据指数公式及文[6]相关数据测算并整理出来的闽台农产品产业贸易类型的结果见表4.表4说明:1996-2009年闽台农产品贸易发展过程中,总体上产业内贸易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具体测算结果是35%是产业内贸易驱动,65%是产业间贸易驱动,这与ESI指数测算结果大致吻合,而且可以看出,产业内贸易仍然明显地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导.如第四类农产品的贸易表现出明显的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特点,第一类和第三类农产品贸易均为纯粹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通过静态分析方法,根据上面四个指数的测算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1)闽台农产品贸易关系密切,两岸显示性比较优势差异明显;(2)两岸农产品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对贸易增长贡献率之比为6.5∶4.5.以HS1996分类编码标准,第四类农产品贸易表现最强的产业内贸易特性;(3)两岸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具有强垂直型特征,以HS1996分类编码标准,这种强垂直性分布在第一、三、四类农产品之中.

比较静态分析方法

以上结论均来源于对闽台农产品贸易的静态比较分析,接下来采用比较静态分析,对两岸农产品竞争力对比的动态变化路径的测算与深入分析.

1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对比分析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某产品的出口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某产品出口总额占世界该产品出口总额的比例,该指数能较好反映出产品在所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小,该指数值越高,表示该产品所处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就越强.根据国际统计年鉴,福建统计年鉴,福建海关进出口统计资料1990至2009年相关数据计算并整理的MS指数,见表5.

2出口增长率指数

为了更加直观反映这种阶段性变化特征,采用出口增长率指数计算福建与台湾农产品出口增长率,表6是根据公式以及国际统计年鉴,福建统计年鉴,福建海关进出口统计资料2000至2010年相关数据计算所得.表6说明:(1)台湾农产品出口乏力,长期呈现负增长,尤其是1999年和2000年分别出现-27.35%和-20.77%的增长情况,除2002年和2009年分别出现5.7%和2.18%的增长,其他年份均出现负增长,在2003以后世界增长率稳步上升后,台湾农产品出口增长仍然在疲软状态徘徊,由此可见台湾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压力明显;(2)福建农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竞争力不断增强,并呈现阶段性增长的规律;在2000年和2003年和2008年出现-15.84%、-8.04%和-6.13%的增长,其他年份均出现明显快速的出口增长,尤其是1998年以及2002年分别出现了9.91%和23.41%的快速增长.

3HB、VB指数分析

通过SM指数以及AK指数的计算结果,能从宏观视角大致了解闽台农产品贸易的竞争力对比以及竞争力的动态变化情况,接下来采用HB指数、VB指数,深入测算与分析闽台农产品贸易相对竞争力的具体变化情况.根据文[7]相关数据整理的指数表说明:(1)闽台农产品贸易实践中,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从2007年明显下降,在2007年是非常明显的产业内贸易为主导,2007年后明显转入产业间贸易为主导的阶段.(2)闽台农产品贸易实践中,只有1999-2000年出现了以水平产业内贸易为主的情况其HB值为0.63,其次则是1998-1999年和2000-2001年分别出现HB值为0.46和0.45.通过上面相关指数的计算结果,综合来看,得出如下结论:VB指数呈现明显的阶段波动性特征,并逐步走弱,这与福建农产品出口增长指数的阶段性发展特征呈现高度一致性,这充分说明了福建农业技术不断取得进步对两岸贸易格局的深刻影响.

决定闽台农产品贸易基本特征的因素分析

根据前文ESI等指数的测算结果,我们得知影响闽台农产品贸易的贸易方式业已从产业内贸易主导转变为产业间贸易,闽台农产品贸易方式的决定因素是两岸的资源禀赋差异.为了研究两岸资源禀赋差异,根据农业资源的不同分布情况,将闽台农业结构比例变化情况列表(表7),加以直观说明,该表数据来源于《福建统计年鉴》(2002-2006)及台湾农业统计要览.由表7数据可知:闽台农产品结构比较为相似,按平均水准计算,农林牧渔的结构比分别为43∶7∶20∶30和43∶0.22∶30∶25.种植业所占比例是一样的,牧产方面台湾比福建高10个百分点,而渔业产品福建比台湾高5个百分点,森林产业福建比台湾高约7个百分点.这都体现了闽台两地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同时可以看出,近十年来闽台农产品结构比例均很稳定.闽台一水之隔,自然地理状况非常相似,两地地形均以山地地形为主,土壤地质构造很相似,地表植被覆盖状况也非常类似,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冬季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小,这是闽台两岸农业结构比例相似性的基本原因.根据前文的SM指数、HB指数和VB指数的测算结果,我们得知闽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表现出强垂直性,这种特性由产品种类和项目相同而质量悬殊引起,且闽农产品出口增长指数与VB指数呈现高度相关,这表明技术差异是闽台农产品的贸易方式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与大陆农业发展历史显著不同,台湾农业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大致经历了以工补农,以农补工,现代农业和农业知识化四个发展阶段.时至今日,台湾农业设备先进,机械化程度高;台湾农业长久注重技术积累,农业研究开发和推广等战略举措施行已久,生物技术发展迅速,高附加值农业产业结构业已形成,同时台湾政府引导农业加强国际合作,鼓励发展台湾农业合作组织;台湾农村金融保险业务等服务完善,支持台湾农业技术长久发展,增强台湾农业抗灾害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因此,福建农业发展应更多借鉴台湾成功经验.台湾当局设置贸易壁垒对闽台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至关重要.经过2001年台湾当局的“WTO两岸经济与贸易政策调整执行计划”,大陆农产品能进入台湾岛内的已达1376项,约占农产品总项目的60%.然而台湾当局又尽可能多地援引世贸组织相关条款对进口的大陆农产品项目进行限制,加强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审查,又将禁止自大陆进口的农产品项目从13项提高到436项,极大阻碍了闽台农产品贸易发展.两岸“三通”对闽台农产品贸易影响很大.一般农产品具有较高的保鲜要求,需要方便快捷的运输和储备方式,由于两岸三通问题长期未得到有效解决,闽台农产品贸易无法直航,须经由香港中转,这也导致贸易运输费用大致平均提高了300%,大大提高两岸农产品交易成本.2008年国民党上台执政以来,致力于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不断调整两岸政策,特别是三通以后,极大的释放了两岸农产品贸易的潜力.

发展闽台农产品贸易的对策与建议

由指数研究表明两岸的农产品贸易变化出现强垂直性的特征,这种强垂直性明显影响了福建农产品出口率,尤其是在第一类、第三类以及第四类农产品贸易中的技术差异尤其明显,须着重提高这些类别的农产品的生产与营销技术,对于提高福建整体农业科技水平与推进福建农业产业化进程也十分重要.(2)由指数测算可知,两岸农产品贸易装变为产业间贸易为主导,故而充分利用两岸资源禀赋差异十分重要,福建农业则除了在资金技术与管理上较落后,而且在农业金融、运销以及推广等方面急需向台湾学习与合作,同时福建农业具备了台湾农业不具备的因素:相对廉价的农业劳动力和廉价的土地租金,也能为台湾农产品外销打开广阔的大门,此外,福建还可以充分发挥传统优势,在中药材等纯粹产业间贸易中扩展台湾市场.(3)寻求竞争错位的农产品项目,加强两岸贸易联系.为了寻找两岸农产品贸易中错位竞争的产品项目,拟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进行分析,即该指标均在-1~1之间,越接近于-1意味着竞争力越薄弱,越接近于1则竞争力越大.根据福建统计年鉴以及台湾农业统计要览关于福建与台湾两地部分主要农产品项目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可得:闽农业出口竞争力指数表明,福建蔬果类以及鱼类甲壳类以及软体类均有很强的竞争力,尤其是蔬果很接近于1的纯粹出口水平,而鱼甲壳和软体类出口也一直保持在0.9左右的水平,且一般年份均大于0.9,很接近纯粹出口水平;闽地谷物出口竞争力呈现明显下降趋势;闽动植物油脂以及生毛皮严重缺乏竞争力,严重依赖进口.台湾鱼类出口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保持在0.7的水平,且一般年份均大于0.7,皮及制品则具有微弱竞争优势,保持在0.2水平.台湾谷物以及植物油料严重地依赖进口,蔬果类也保持大量进口,出于竞争劣势状态.台湾出产的甲壳以及软体类农产品则出于微弱竞争劣势状态.台湾在甲壳以及软体类农产品出于竞争劣势,而福建则具备较强的优势.根据对比分析得出对策与建议:(1)谷物及其制品类,台湾出于竞争劣势状态,而福建出于竞争优势状态,两地可加强贸易互通有无.(2)蔬果类农产品方面,对台湾而言是大量进口的项目,而福建则几乎是纯粹出口产业,两岸可加强贸易互通有无.(3)皮毛及其制品方面,台湾具有竞争优势而福建则几乎完全依赖进口,闽台可加强贸易联系互通有无.

结语

本文采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闽台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概况,采用出口相似度指数测算闽台之间的农产品的贸易结构,采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揭示各子类农产品贸易项目的贸易方式,静态分析闽台农产品贸易的方式与贸易的结构,找出影响两岸的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因素;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分析两岸农产品贸易过程中双边竞争力对比状况的变化路径,找出影响两岸之间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最后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关于改善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对策与建议.

作者:吴庆春艾正华单位:泉州师范学院工商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