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的问题及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均田承包制以及将耕地在本村成员内部平均分配就是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质。然而,随着人口的变化很多农村的土地调整也变得相对频繁,这对农民对耕地的长期性投入有很大影响。中央政府很快就认识到了这一点,相对出台了相关政策与承包关系的确定进行强调。1984年中央1号文件对土地承包期限进行了规定,其期限为15年。1993年中央国务院11号文件将原定的承包期限又延长了三十年。对于延长土地承包期限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违反土地政策的现象,1995年国务院批发了农业部《关于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通知,对承包合同的严肃性进行了强调与维护。而19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一次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的政策,同时要抓紧制定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法律规律,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2003年3月1日起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在耕地承包期限不变,国家对家庭承包经营权实行物权保护的基础上,法律强调了三十年内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原则。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一次对“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长久不变”这一原则进行强调。
2.许多农村在分配承包地过程中通常按照一定标准将土地分成不同等级,在对土地进行优劣搭配,从而导致土地的极端细碎,使家庭劳动成本大大加大,使实现规模经营的实现变难。
3.村民承包权的性质是身份权,村民身份的失去会导致土地承包权利的丢失,然而对于自愿放弃村民身份的农民却没有做到补偿。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民流动有限制,对农民土地的意愿是种阻碍。
二、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的部分就是土地制度。而农村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就是土地制度。占有与利用土地是农民生产活动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所以,梳理中国农地制度的变迁,对我们发现一定制度框架下的土地经营权流动转移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间的相关程度有很大帮助。土地流转的规模经营,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节省了农民的开支,为农村创造了效益。例如:巴里坤县花园乡农村利用土地流转,使大部分弃耕地被种植大户承包,且承包期限都在十年以上,有效地对土地进行了集中,对生产要素进行了合理配置,促进了集约经营的形成,在节省开支的同时还增大了土地产出的效益值。土地流转可以提高种植效益,带动养殖,是产品结构调整的有力推动。土地流转是规模经营的基础,加上政府权益的保障,农民们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进行投资,例如平整土地、打井修渠等。国家产业政策的带动以及农业科技部门的支持,使他们在短时间内一跃成为真正的种植大户,推动了农村养殖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流转可以带动农民的增收,随着种植大户的兴起,种植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使得没有外出的农民既管理了庄稼也在闲余时间到种植大户的耕地上去务工,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土地流转可以使农户集中精力,有足够的信心去创业或去从事其他行业,最大加大了家庭收入。土地流转与农村经济有着必然的联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在农村社会、政治以及经济的发展方面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土地流转是构成农村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前提条件,同样也是土地相对集中与土地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同时土地相对集中和适度规模经营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十分有利,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土地有序高效流转有促进作用。土地流转在中国农村的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然而只有农村经济发展才能充分体现土地流转的关键作用。土地流转推动了农村建设与特色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农民增收,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就必须选择土地流转。
作者:罗道瑛单位:昭通市植保植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