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金融视域下农村经济增长的价值范文

金融视域下农村经济增长的价值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金融视域下农村经济增长的价值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金融视域下农村经济增长的价值

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但无相应的供给制度

一是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因其经济效益差,尚得不到有效的信贷扶持;二是农民住房、看病等消费性信贷需求难以获得;三是农村小企业及农产品流转等信贷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四是农业生产多元化的经营特点决定了信贷支持资金期限长短不一,但现行的经营体制下多以短期贷款为主,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不适应农业生产多样化的需求;五是产业化链条上存在盲点,目前往往只注重对生产过程的信贷支持,而对辅助环节的信贷投入较少,涉农产业链没有真正形成系统的全方位的金融信贷服务格局。

对需求视角下金融供给制度性缺陷的剖析

1农村金融供给市场的单一性,制约了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农行股改后,面向“三农”与商业运作两个目标的实现有待进一步验证;邮储银行信贷业务刚刚起步,业务面窄且经验不足,短期内难以在金融服务“三农”中有所作为;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以农户贷款业务为主,资金来源有限,难以独自承担服务“三农”的重任。农村经济发展数量众多的经营主体需要多元化的金融组织来满足,显然,农村金融市场的单一性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大量资金需求,农村资金困扰问题一时还难以从根本上得到彻底解决。

2多样化的需求主体导致需求结构差异大,但现行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无法满足多元化的资金需求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农民贫富差距的客观存在,资金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不仅有贫困农户购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以维持生产和生活的资金需求,有专业户对规模化种养或专业化生产的大额资金需求,还有因教育、住房、婚嫁、医疗等因素导致的消费信贷需求。从涉农金融机构现行的经营行为特征看,其相关制度安排过于苛刻,手续繁琐,单笔贷款额度小,服务方式单一,贫困农户很难得到贷款,从事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市场型个体或企业因缺少必需的担保抵押品而不能得到足额的资金扶持,消费信贷发展缓慢,农村资金多样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3农业政策性银行功能缺陷,无法发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农业政策性银行是实施对农业保护,逆市场配置资金,增加农业资金投入的重要手段,是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有机结合的支农方式。但是,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尚没有涉足农业开发等生产环节和农业科技、农业市场服务等领域。由于推广农业新技术、调整经济作物布局、兴建水利和农田设施所要求的信贷投入大多周期长、周转慢、收效慢,与其利益取向相悖,因此,在信贷投入的具体落实中缺乏内在动力,导致基础设施老化。

农村金融制度安排的体制重组与创新

1注意制度安排的层次性及互补性。应进一步明确现有正规金融体系的市场定位,真正建立起既公平竞争又分工协作的多元化组织格局一是强化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经济发展的市场定位,围绕面向三农、商业运作,在组织框架、产品研发、风险定价、授权授信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积极开发适宜农村需要的产品,不断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二是邮储银行要学习、借鉴其他行社先进的经验做法,并有所创新,加快信贷资金投放速度,实现邮储资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良性互动效应;三是完善农业发展银行服务功能,把职能定位于支持农业基础设施性项目和国家财政资金相配套的重点项目;四是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体,在立足、服务“三农”的基础上,应积极拓展服务领域。

2农村金融制度安排应转向农业产业化生产安排农业产业化既有利于通过群体力量抵御市场风险,又有利于引导生产者合理确定主导产业及生产规模。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出于利益机制的驱动,必然会通过对现代产业技术的吸纳、转换和创新,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同时,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会引起人口和产业的相对集聚,并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最终促进城镇化发展。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大致可以理出这样一个基本思路:应当创造一种更有效或更合理的金融制度环境,通过政策调控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通过资金导向功能把“三农”引向大市场、大客户、大利益区间。

3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力度一是决策放权,让基层分支机构拥有更多的决策权,以充分利用地方化的信息,缩短决策链条,提高贷审效率;二是根据形势的变化和需求的特点,进一步开发、创新农村信贷产品,灵活设定贷款期限,合理进行信贷品种定价,提升农村金融供给的惠及面和)支持效率;三是积极推行“抵押品替代策略”,即通过信用共同体、合作经济组织、资金互助组织等形式,提高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的规模化程度;通过组织化,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降低交易成本,缓解因信息问题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作者:张莫晨单位:江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