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文章以加权变异系数、Gini系数和Theil指数、国内和国际对旅游差异的贡献率等指标对浙江省旅游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旅游业发达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环杭州湾地区,浙江省中部靠近内陆的区域旅游业发展相对落后;各区域国内、国际旅游存在显著差异,但国内旅游差异是浙江省旅游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和浙中三大城市群差异明显,环杭州湾地区对于旅游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城市群区域。产生以上差异的原因主要有城市群旅游资源差异、地方经济、政策导向和交通因素等。
关键词:
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变异系数;Gini系数;Theil指数
旅游是社会经济的一种普遍现象,在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显著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状[1]。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是旅游主体与客体在空间中相互作用形成空间聚集的程度以及状态[2]。二十世纪末,很多国外学者将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分析运用到了经济分析中。国内学者对旅游空间的研究始于1980年,近年来旅游空间发展结构的研究也逐步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主要有我国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3],我国西北旅游局势的分析和存在问题[4],基于场理论的沪苏浙皖地区旅游空间差异研究[5]等。尽管旅游空间发展结构的文献资料日渐多元化,但是相关分析还不够深入。因此,有必要对旅游空间发展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梳理,从而及时更新资料和反映学术的研究动态,也进一步为各类研究提供可靠依据和最新方向。浙江省不仅是经济大省,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元化的人文景点,旅游业也很发达。但是浙江省各市的旅游收入却存在显著的差异,杭州和宁波的旅游收入远远高于其他城市,一定程度上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会抑制浙江旅游业的发展。本文就浙江省的旅游空间差异进行研究与分析,揭示各区域旅游不平衡发展的影响因素,从而优化各市之间的旅游差异,促进浙江省旅游业整体上的快速和稳定发展。
1研究方法与研究区域
1.1研究方法计算空间差异有很多计算方法,论文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计算2005—2013年的统计数据资料,来分析和比较环杭州湾城市群、温台沿海城市群、浙中城市群三大城市群①(涉及11个市级行政单位)之间的差异,主要采用浙江省旅游收入的加权变异系数、Gini系数和Theil指数、国内和国际对旅游差异的贡献率等指标来分析空间差异。泰尔指数是分析区域间旅游收入水平差异的重要指标,因此该指标在学术论文中多次被运用到,成为分析区域差异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Theil指数的计算是为了能够进一步探究浙江省旅游经济发展差异区域的构成,以及各自组分在总体差异中的重要性和对整体的影响,Theil指数的计算公式(4)及分解式(5)如下所示。
1.2数据来源和研究区域论文数据涉及常住人口、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总收入占GDP比值,数据来自《浙江省旅游统计年鉴》(2005—2014年)。论文采用区域划分法,以市级行政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将浙江省11个城市按照地域分为三大模块来进行比较,即三大城市群:环杭州湾城市群(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舟山市)、温台沿海城市群(温州市、台州市)、浙中城市群(衢州市、丽水市、金华市),根据搜集的相关资料数据,通过公式计算相对的指标(浙江省旅游总收入的加权变异系数、Theil指数和Gini系数、国际和国内队旅游差异的贡献率)来进行研究[6-7],从而来分析浙江省的旅游经济总体的差异特征和各市之间的差异情况。
2浙江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分析
2.1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浙江省作为一个旅游大省市,旅游业总体发展良好,但区域间差异明显,由于经济基础、旅游资源分布、交通、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旅游业呈现出了显著的不均衡现象,而各市地域间在旅游经济上的差异也日趋显著,各市区域旅游经济不平衡发展成为普遍的现象[8-9]。浙江省旅游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培育和发展了一批新型旅游业态。同时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激发了居民潜在的旅游欲望,促使旅游业不断发展。2013年,浙江省的旅游总收入就高达5536.2亿元,旅游总收入占GDP的14.7%,但各市之间差异明显(见表1)。根据上述表1数据显示,各市之间收入差异明显,可将11个城市旅游收入分为4个阶梯,第一阶梯:杭州、宁波;第二阶梯:温州、金华、绍兴、嘉兴和台州;第三阶梯:湖州和舟山;第四阶梯:衢州、丽水。根据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分析,有利于正确认识区域间的发展局势与存在问题,对优化空间分布,制定合理、有效、科学的调控政策,促进地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10]有着重要作用。
2.2旅游经济差异趋势特征依据年鉴提供的2005—2013年的数据,按照上面3个公式,从加权变异系数、Gini系数和Theil指数三个方面来计算和比较浙江省11个城市历年来的旅游差异,得到9年来总体差异变动表(如表2)。根据图1显示,浙江省的旅游相对差异(加权变异系数)呈现出逐年递减趋势,这证明2005—2013年浙江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在逐年缩小,由2005年的1.029到2013年的0.783,降低了23.9%。Gini系数方面,2005—2013年旅游总收入的Gini系数基本都大于0.5,只有2013年系数为0.49,说明浙江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差距较大,例如2013年杭州5536.2亿元,衢州197.3亿元,前者是后者的28倍。近年来,Gini系数呈逐年递减,证明浙江省内差异在逐渐减小,可见旅游空间差异有所改善,但总体差异仍显著。旅游总收入包括国内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这有利于进一步准确分析浙江省的旅游空间差异。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Gini系数。由表3可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Gini系数均大于国内旅游收入的Gini系数,说明各个城市国际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明显大于国内。但从时间上看,两组数据都呈现逐年递减趋势,国内和国外的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在逐年减小。尽管国际旅游空间差异明显,但所占比重很小,并且比重逐年递减,对旅游差异的贡献率远不及国内旅游。可见浙江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主要受国内旅游因素影响,国内旅游市场一直占着主导地位。
2.3旅游经济三大城市群差异特征
2.3.1各市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以2013的旅游总收入为例,笔者经过统计计算得出:2013年杭州市旅游总收入占全省25%、宁波市占15%、温州市占9%、嘉兴市占8%、湖州市占6%、绍兴市占9%、金华市占8%、衢州市占3%、舟山市占5%、台州市占8%、丽水市占4%。数据显示,杭州市和宁波市旅游业较为发达,领先于其他各市,两市加起来占浙江省旅游总收入的40%,总收入基本与其他8市(不包括温州)的41%持平。杭州市2013年旅游总收入是衢州市的八倍多,两市之间悬殊非常大,可见11个市之间旅游总收入差异明显,且呈现阶梯递减。按照百分比数值,可将11个城市旅游总收入从高到低分为4个阶梯,即第一阶梯:杭州、宁波;第二阶梯:温州、金华、绍兴、嘉兴和台州;第三阶梯:湖州和舟山;第四阶梯:衢州、丽水。
2.3.2国内、国际旅游经济空间差异浙江省内旅游经济空间发展差异一定程度也来自于国内外旅游,为了进一步研究省内差异,有效地反映国内外空间差异对浙江省旅游经济空间的影响,本文对国内旅游发展水平和国际旅游发展水平指标进行计算,得出各市的国内外旅游在浙江省所处的地位。
2.3.3空间差异区域分析11个城市差异出现明显的空间集聚性,按照所处地理空间的不同,把浙江分为三大模块来进行比较,即三大城市群:环杭州湾(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舟山市)、温台沿海(温州市、台州市)、浙中(衢州市、丽水市、金华市)三大城市群。其分别占2013年全省旅游总收入的68%、17%、15%。三大城市群对旅游的贡献率也形成了鲜明对比,环杭州湾地区对于旅游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城市群,可见环杭州湾地区对于浙江省旅游的整体贡献非常明显,浙中地区的贡献率不高主要是由于衢州市和丽水市的原因,这两个市本身的旅游收入就在全省处于最后几名,导致整个区域不高,具体见表4。
3浙江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
旅游经济空间的差异主要受旅游资源、旅游交通、政府政策导向影响,另外也受文化观念、地方习俗、经济因素、产业结构等影响。
3.1旅游资源浙江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称号,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条件。从自然旅游资源来看,全省旅游资源丰富,但不同区域间存在极大的差别,区域间的旅游资源差异对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1]。例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区较为发达,衢州、丽水相对落后。杭州因有西湖而得名,成为全国重点的旅游城市,拥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个、国家级博物馆9个,全年接待1万人次以上的景点120多处;宁波境内拥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1个;而衢州、丽水两地著名旅游景点相对较少。从人文资源来看,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距今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杭州的灵隐寺、宋城、雷峰塔、岳庙等都有着非常经典的历史典故;温州以经商出名,这种特色模式也带来了不少企业探秘者,这些旅游资源也成为各区域旅游的良好吸引力因素。相比之下,丽水、衢州较为匮乏的旅游资源导致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无法带动旅游经济更快的发展。可见,旅游资源在是各市开发不同旅游产品,发展旅游经济的基础性条件。
3.2旅游交通游客的旅行依赖于各种交通工具载体,交通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旅游地完善的交通体系,对其旅游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影响旅游主观取向因素中,和酒店住宿、当地饮食、旅游景点及其他项目相比,60%的游客将交通放在首位。交通成为影响游客外出旅游的首要条件之一[12]。浙江各市的旅游交通状况差异严重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浙江省有杭徽高速、杭绍甬高速、杭宁高速、沪杭高速、甬台温高速等,将杭州、嘉兴、绍兴、宁波、温州等地区与外界紧密联系。由浙江省2010年的统计数据可知,杭州、宁波及温州的城市道路总面积依次是4754、2379、2339万平方米,明显领先于其他城市。
3.3政府政策导向依据政府规划,浙江预计到2020年将构建以长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国际型城市群,拥有强大旅游设施和完备的服务业体系,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旅游中心。此外,浙江还将建设温台沿海、环杭州湾和浙中三大城市群,三大城市群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区域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13]。浙江还将配套综合的交通体系,构建完成以后,浙江会以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至义乌四个城市区为重要纽带,建成专门为长江三角洲服务的区域性核心高速公路网,杭州到长江三角洲城市的路程将严重缩短,省内交通也将进一步优化。这些政策都会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3.4地方经济水平旅游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良好的经济环境会给旅游提供一个物质保障。在旅游业投入上,经济相对发达的市比不发达市域要大很多。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当地旅游相关产业是吸引游客前来消费的主要原因。根据各市的旅游总收入和GDP,可发现GDP高的城市旅游总收入也高,两者关系呈现正相关。这说明旅游业与地方经济水平有着很大的关联性,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4主要结论与建议
4.1主要结论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浙江省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主要受集聚型城市群、国内外旅游、地方经济和交通等因素影响。分析差异主要特点:第一,旅游业发达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环杭州湾地区,浙江省中部靠近内陆的区域旅游业发展相对落后;第二,国内、国际旅游空间主要呈现两大特征,国际旅游差异明显,国内旅游占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国际旅游在浙江省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对浙江省的旅游贡献率很小,所以对旅游空间差异影响远不及国内的旅游,国内旅游成为浙江省旅游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第三,环杭州湾(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舟山市)、温台沿海(温州市、台州市)、浙中(衢州市、丽水市、金华市)三大城市群2013年的旅游收入分别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68%、17%、15%。环杭州湾地区对于旅游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城市群。产生以上差异的原因主要有集聚型城市群旅游资源差异、国内外旅游、地方经济和交通因素等。
4.2建议
4.2.1客观理性看待问题经过本篇论文分析,我们可以直观地发现浙江省目前存在的问题,不均衡发展是浙江省的一个现状[14-15],近几年各市之间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差异趋势有所好转,但差异依旧显著。对于浙江省目前的旅游发展局势,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各市之间的发展平衡,从而过度开发旅游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市,旅游开发也要根据不同城市的旅游资源、区位条件、区域经济等内资因素,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不盲目追求局部发展,顾全大局的情况下合理发展旅游落后地区。
4.2.2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旅游业的稳定发展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当地的交通运输状况、餐饮酒店设施、娱乐场所、购物大厦等因素。环杭州湾城市群和沿海地区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给旅游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物质保障,浙中城市群的旅游发展还有待加强,可以通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旅游投资与消费,培育和发展旅游新兴业态、强化区域内部联合等手段推动浙中地区旅游业转型升级。
4.2.3加强各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浙江省11个市之间旅游发展水平不同,发展战略自然也不同,各市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与借鉴,因地制宜,根据各自不同的现状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战略。例如,各市可以与周边的城市开展旅游联盟,广泛开展各城市之间的旅游合作,互相输送客流量,利用对方旅游优势,取长补短,打造区域旅游联合体,大力推动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德根.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科学,2011,31(5):528-536.
[2]王恒.大连市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3]吴玉鸣,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2004,24(6):654-659.
[4]麦土荣,宋周莺,刘卫东.西部地区的经济空间格局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9):1417-1422.
[5]张爱平,刘艳华,钟林生,等.基于场理论的沪苏浙皖地区旅游空间差异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24(3):364-372.
[6]张洁音.浙江省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研究:以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21):66-71.
[7]陈智博,吴小根,汤澍,等.江苏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J].经济地理,2008,28(6):1064-1067.
[8]程进.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81-85.
[9]赵亮,李洪娜,卢晓君.区域旅游经济空间结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0(16):141-143.
[10]曾军.中国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12):94-97.
[11]LiJia,ChengShengkui,GanHong.Evaluationofregionaltourismcompetitiveness:AcasestudyofsouthwestChina[J].生态经济(英文版),2007,3(4):393-404.
[12]来逢波.区域交通系统的发展演进对区域旅游产业的影响与优化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79-85.
[13]GuodongSUN,LiangZHAO.Analysisontourismeconomicspatialrelationofliaoningcentralcitygroup[J].AsianAgricul-turalResearch,2014(12):66-68.
[14]李丽娜.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省际差异的空间分析[J].现代商业,2014(27):32-33.
[15]王凯,李华,贺曲夫.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省际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1):63-67,94.
作者:胡朴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