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旅游资源整合现状及对策范文

旅游资源整合现状及对策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旅游资源整合现状及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旅游资源整合现状及对策

1宜昌市夷陵区基本情况

1.1区位条件

夷陵区即原宜昌县,隶属湖北省宜昌市,位于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坐落在美丽的西陵峡畔,处于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区的过渡地带,上控巴夔,下引荆襄,“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名为“夷陵”;地扼渝鄂咽喉,素有“三峡门户”之称。

夷陵区属于长江三峡经济开发区,享受西部大开发和沿海经济开放区优惠政策,在长江经济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共振联动作用。目前已具有水运、铁路、公路、航空的综合交通优势,处于南北经济文化交往、东西资源要素对流的交汇处和过渡带,历来是重要的军事重镇和物资集散地。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地推进,长江流域已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以长江为纽带,上海、南京、武汉、宜昌、重庆“五城一线”的开放开发大格局。在这一格局中,作为三峡工程所在地,夷陵区处于承东启西的战略部位,是重庆和武汉之间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区。

1.2旅游资源

夷陵区旅游资源独特。有人间奇迹的“两坝一峡”平湖风景区,中外闻名的“三峡画廊”西陵峡,与大熊猫齐名的“万年活化石”中华鲟,神秘难猜的“千古之谜”巴人悬棺,峡江两岸有“三峡千峰无比奇”的黄牛峡、灯影峡,有为纪念神牛助禹开江治水而建的黄陵庙。人文景观有晓峰的悬棺风景区、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三国古战场等名胜。

夷陵历史悠久,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古代,有巫山神女协助大禹治水和西陵峡中神牛助禹开江的美好传说;在现代,有举世无双、闻名全球的葛洲坝和三峡大坝水利枢纽工程。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众多,成为李白、杜甫、孟浩然、陆游、苏东坡、欧阳修等文人墨客漫游抒情写意之胜地。自然景观和现代化工程相得益彰,天工造化与人工美景融为一体,集自然风光、文化古迹与现代化建筑于一地。

2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潜力评估

2.1旅游资源整合开发背景

夷陵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夷陵区旅游发展是伴随三峡水利开发起步的。进入21世纪,本区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产业规模逐渐扩大,产业体系也逐步确立。在大旅游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加快开发建设,积极开拓市场,全区旅游业在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重大事件的机遇

第一,中国经济发展格局调整带来的机遇。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格局的战略重点向中西部转移,地处中国中西地区过渡地带的宜昌市将出现沿江经济带全方位开放。在中国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政策、资金、科研等方面投资的基础上,夷陵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将走向新的阶段[1]。

第二,三峡工程建设的机遇。三峡工程作为举世闻名的现代化水利工程,无论在大坝建设期间还是大坝建成以后,三峡大坝所在地都将是国内外旅游者普遍认同的世界级旅游区。夷陵区为三峡大坝和葛洲坝属地,三峡工程的建设为夷陵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第三,国家对于三峡地区优惠政策的机遇。夷陵区享有国家给予开放地区的优惠政策、三峡经济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山区扶贫开发和鼓励中西部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对该区旅游资源开发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国际旅游趋势变化的机遇在现代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许多国家的游人曾风靡到热带海滨去休闲度假,享受那里特有的温暖阳光(sun)、碧蓝的大海(sea)、舒适的沙滩(sand)[2]。这就是“三S”旅游。然而严重的环境污染,使许多美丽的海滨遭到了破坏。特别是2004年底印度洋地震和海啸,更是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随着“生态旅游”的提出,许多国家兴起了到大自然(nature)中,缅怀人类曾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怀旧(nostalgic)情结,融入自然天堂(nirvana)的旅游热,这便是现代旅游所崇尚的“三N”旅游。从“三S”到“三N”是人类从身体享乐为主的旅游追求,转变为以精神为主的现代生态旅游追求。而后者讲究的是一种“保护旅游对象”——自然景物的精神消费。夷陵区的旅游产品、旅游资源开发方式,无疑是符合这一发展变化趋势的。

2.2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现状

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成就

第一,几大景区的格局基本形成,重点景区的开发逐步到位。原宜昌市旅游规划将夷陵区(原宜昌县)划分为五个主要旅游区,即黄牛岩生态旅游区、晓峰休闲度假区、小溪塔观光娱乐区、荆门山古文化遗址旅游区与西赛国原始森林旅游区,现夷陵区除去已划出的荆门山古文化遗址旅游区及黄牛岩生态旅游区内的部分景点,四大区中除西塞国属于“十五”期间新启动开发的之外,其他三区在“九五”期间已经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十五”期间主要进行了深度开发和提高、完善,几大景区的格局基本形成,景区内部也出现了不少国家级的景点,如4A级的三峡人家风景区、3A级的中华鲟园、黄陵庙、悬棺等。在景区开发上,实施了精品品牌战略,加强拳头产品、重点景区的开发建设,如重点建设黄牛岩生态旅游区、着力打造“两坝一峡”[3]。随着政府重视、有序规划、政策到位,这些景区的开发逐步到位,旅游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已经凸显。

第二,注重旅游规划,旅游资源开发管理逐渐步入正轨。夷陵区旅游局下设了专门的旅游资源开发中心,在制定并推行旅游资源开发准入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旅游开发的审批程序,对区内旅游项目实行规范引导,既保护了旅游资源,又避免了重复建设,资源开发管理逐渐步入正轨。

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存在的问题

第一,产品开发深度不够,特色不鲜明。夷陵区目前的旅游产品还停留在利用、展示现有资源即观光层次上,很多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资源,则对其文化价值开发不够。旅游景区(点)建设上未能充分体现其历史性、文化性,造成文化内涵丰富但感觉肤浅。景区在开发上创意性不够,雷同性大,缺乏自身吸引游客的地方,给游客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除新近开发的几个景区外,全区旅游产品总体而言规模小、品味低,缺乏大品牌、新亮点,产品开发深度不够,特色不鲜明。

第二,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矛盾凸现。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尤其是旅游生态地带的开发上,出现了注重生态保护和过于强调旅游经济效益的矛盾[4]。利益取舍上急功近利,出现目光短浅的行为,过于强调眼前经济效益,而忽视长远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损坏旅游资源的原始风貌,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极大浪费。第三,客源市场季节性强,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由于夷陵旅游受气候、水流量等自然因素制约较多,淡旺季明显,游客旺季出现在5~10月份,11月至次年4为淡季,呈现客源市场季节性强的特点,全区旅游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2.3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发展潜力

夷陵区有文化沉积深厚的西陵峡,有具有世界意义的现代高科技大工程,出现了一个体量巨大的水上旅游新景区――高峡平湖,这些都是夷陵区发展旅游的优势[5]。作为一个集湖光山色、三峡风光、巴渝文化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区,夷陵区旅游发展潜力较大。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知名度比较分析通过柱状图和饼状图对比分析,夷陵区整个旅游资源丰富,三级和四级景区的总数占全区旅游景点的63%,三级景区的分布大于四级景区的分布,如图1所示。夷陵区12个乡镇中,黄花乡、太平溪和小溪塔街办相对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而邓村乡、樟村坪镇和雾渡河镇的知名度略低,如图2所示。对于黄花乡、太平溪和小溪塔街办相对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乡镇,可以重点规划开发,而邓村乡、樟村坪镇和雾渡河镇的知名度较低乡镇,要分析其影响因素,加大开发和营销力度,变不利为有利,实现夷陵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效应。各乡镇旅游资源聚类比较分析为了更好更科学地揭示全区旅游资源的地区差异,利用旅游资源的有关指标对全区各乡镇进行聚类分析,选取夷陵区旅游资源水平的代表性指标,对样品单位进行分类。聚类分析的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三斗坪镇的三级以上的旅游景区总数最多,达到了40个;其次为黄花乡和分乡镇;旅游景区最少的为乐天溪镇和鸦鹊岭镇,均无三级以上的旅游景点。从而反映出三斗坪镇、黄花乡和乡镇的旅游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类型较全面,可以重点规划和开发。

3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战略、理念及对策

3.1旅游整合开发战略

实施融入三峡战略依托长江三峡旅游线在海内外的较高知名度,建立符合三峡旅游市场发展动向的新三峡旅游线的核心线路,实现与三峡大坝旅游区的融合。在依托三峡、融入三峡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发规划区内优良的旅游资源,实现旅游发展总体目标。

实施大旅游战略顺应旅游规模化、集团化、网络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实施大旅游战略。打破各自为阵、封闭开发的观念,加强规划区内外各景区之间的横向联系,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夷陵区旅游产品的知名度,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实施生态发展战略从生态角度适度、有序地分层次开发建设。为保证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的高品位,各景区的有关建设必须遵循适度开发的原则[7]。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有损自然的开发行为,每个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要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体现自然之美,对那些高污染的项目应坚决制止[8]。同时,要广泛开展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工作,提高生态旅游特别是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研究水平。

3.2旅游整合开发理念

以市场为导向的大旅游开发理念夷陵区是一个旅游资源已初步开发的地区,目前整个客源市场结构重要的依托是与三峡旅游的相链接的游客群体。要实现夷陵旅游的突破性发展,必须依据市场调查结论给人们的启示,对相关内容进行选择性的重点规划。同时,明确夷陵区旅游在宜昌市和湖北省乃至国家旅游格局中的地位,通过对旅游区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的分析,提出夷陵区旅游突破性发展的战略思想和策略;重新评估夷陵区的旅游资源及旅游产品现状,确定夷陵区的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和产品形象;以市场为导向,合理整合资源,将区域内的资源进行大旅游的发展方向的整合,形成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9]。

整体空间生态格局优化理念三峡门户夷陵,以其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中外游人,更以当代世界一流的工程而举世瞩目。但是,目前由于夷陵区磷矿等矿产的开采,区域内水体污染较严重。因此,要在整体空间生态格局的构建上寻求突破口,注重从整个三峡旅游区协调发展的角度优化全区旅游开发格局,在此基础上遴选优先开发项目,实现夷陵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创建一个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和谐的社会[4]。

整体空间文化格局优化理念夷陵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尚未形成较强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现有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尚缺乏深度。因此,解决夷陵区与长江三峡大坝旅游区融合的切入点,必须从文化方面着手,将夷陵区建设成具有峡江文化特色的生态体验地、宜昌市的休闲度假胜地、宜昌市的旅游形象地、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窗口强区。要通过实现夷陵区旅游资源的整合,以峡江文化为主,打造未来的三峡文化旅游产品,以弥补三峡旅游区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旅游资源相对匮乏的局面[10]。

3.3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对策

规范创新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突出资源特色要以系统的方法对夷陵区旅游发展战略进行整体策划,要对其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形式和内容、旅游风格和特点以及旅游市场等进行全方位分析和策划,加强规划管理,避免无秩序开发,制定出近期、中期、远期旅游发展战略目标,设计出一个独特的、具有鲜明个性又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整体性形象[11]。特色是旅游发展的生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夷陵区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丰富珍贵的生物资源、富有个性的文化资源等,就是其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和特色所在[12]。

因此,夷陵区应定位在形成以观光游览、生态王国、科普基地和休闲度假名胜区为结构链的旅游产品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旅游促销旅游宣传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旅游宣传的目的就是提高夷陵区在国内外旅游者中的知名度,通过旅游宣传树立夷陵鲜明而独特的旅游形象,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有效地宣传和介绍夷陵区的旅游优势,全方位展示其旅游特色,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不断扩大客源市场。加强旅游硬条件和软环境的建设硬条件是指旅游业赖以发展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专用设施,软环境包括旅游接待水平、服务水平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在夷陵区旅游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景点和旅游区旅游环境,提高接待能力和接待功能,还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旅游接待水平。要广泛树立全民参与旅游的意识,使区内每个人都关心夷陵旅游、保护环境、善待旅游者,共同营造“人人都是旅游资源,人人都是旅游环境”的良好氛围[13]。

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当前夷陵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是旅游系统各环节的技术含量偏低。其主要表现是:旅游科技基础薄弱、旅游决策科学化和经营管理信息水平低等。要建立多渠道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多层次的旅游人才,为夷陵旅游业的发展服务。加大旅游科技文化投入和人才培养,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夷陵区旅游业的开发应以保护区域原生态为基本原则,实现生态保护、文化保存、经济发展、生活提高与社区和谐的均衡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视夷陵区原生态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的保护,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确保夷陵区旅游可持续发展[14]。

创新产品,实现建设三峡旅游目的地目标目前,夷陵区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要加强对夷陵区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研究,合理规划旅游产品开发时序,对旅游产品进行创新策划,在突出当地特色的前提下,加大游客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以丰富完善三峡旅游产品体系,实现建设三峡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地方参与规划,均衡社区利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充分发挥各地区、各部门在旅游发展规划中的作用,注重地方参与,注重地方政府、当地居民以及旅游企业对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使规划更具可操作性。但是,由于地方、旅游企业往往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因此,旅游的发展必须均衡社区利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