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旅游经济转型升级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自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提出明确要求以来,特别是2003年我国首项区域性旅游投资规划《西部旅游投资规划》获得通过以来“,TPE”(旅游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得到认可,旅游业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的先行产业、优势产业,目前已成为西部各省市重要的支柱产业。然而,由于受资金、人才、旅游基础设施等条件的制约,西部旅游业政府主导、粗放经营的特点使其发展出现很多问题,如环境恶化严重、旅游资源开发层次不高、产业带动性不强、旅游服务水平低下等等,严重制约了西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西部旅游业已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正确认识西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发展机遇、目标方向以及路径策略,对于实现西部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西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条件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既包括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与发展形态的改变,也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与产业要素的提升,它是指“依托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复合型的旅游需求为出发点,以提升服务质量为落脚点,通过旅游企业经营方式的创新、新型旅游产品的创造,通过政府部门对旅游发展方式的引导,对旅游经济运行的监管,进而实现旅游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旅游市场明显净化、游客满意程度明显增加、带动经济转型升级作用明显增强和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益得到全面提升的过程。”[1]自200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要求大力推动旅游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以来,全国各省市积极探索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西部旅游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也走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占中国三分之一行政省区市的西部地区,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基础薄弱,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有人曾用“荒、远、边、穷、大、财、宝、美”来形容西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依托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已经迅速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新兴支柱产业,现已拥有优秀旅游城市88座、世界遗产12处、5A级景区21个、4A级景区193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80个。截止2007年底,半数以上西部省区市的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超过或接近10%,贵州省达17.1%,云南达12.5%,陕西达9.6%。[2]在旅游产业带动下,中国西部12省区市旅游服务产业也得到加速发展,10年来,西部地区星级饭店从1663座增加到3885座;旅行社从1833家增加到4129家。目前,西部地区拥有的旅游企业占全国旅游企业总数的28%。[3]西部拥有的丰富旅游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经济优势,虽然整体上说,西部旅游业还落后于东部,但西部已具备一定的旅游经济基础,具备了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
二、西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一)西部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
过去十年间,西部旅游业的发展主要以政府主导下的景区营销、粗放型经营为发展方式,这种方式适应了最初西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薄弱和人才匮乏等种种不利因素的制约,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景区开发,使景区得以尽快对外开放,使西部旅游业获得了突破性的快速发展。但这种方式也给西部旅游业的发展带来许多问题,主要包括:
1.旅游景区生态环境恶化,遗产遭破坏。对短期经济效益的过分追求和急功近利的思想意识,使西部落后地区极易在“旅游扶贫”的名义下放任竭泽而渔的开发行为,使开发商和当地政府无视景区的环境承载力和对景区遗产的维护、管理,进而造成地区经济“资源空心化”现象,致使大批珍贵遗产面临严重的生态安全问题。如敦煌壁画脱落掉色、汉长安城遗址垃圾包围、西安古城墙裂缝、护城河污染、嘉峪关长城遗址沙化等等,多处珍稀旅游资源的生存状况堪忧。国家环保总局调查报告指出,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呈现功能性紊乱,因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损失相当于同期GDP的13%,间接和潜在损失则更大。[4]
2.政府主导下的旅游发展,影响了旅游体制机制的创新活力,影响了非公有资本进入旅游行业。
3.粗放型的经营方式,导致旅游精品、品牌意识的缺失,西部旅游资源的开发层次不高,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不能适应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
4.旅游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旅游产业链没有形成,致使旅游者在景区逗留时间短,旅游业的产业带动效应得不到充分体现,旅游收益受到极大影响。
5.旅游人力资源总体水平不高,服务水平及对外宣传促销水平较低,影响了景区鲜明旅游形象的形成。
(二)西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旅游需求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为满足其旅游需求而进行旅游开发的可能性。它包括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三大目标,其中生态可持续是基础,经济可持续是手段,社会可持续是目标,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协调,构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而西部旅游业现存的问题将会极大地妨碍它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西部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将无法修复和弥补,这将会直接毁掉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其次,国外旅游业发展的规律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旅游消费呈现从观光到休闲再到度假渐次升级的模式,目前西部基础设施落后、旅游产业链不完整和以观光产品为主的旅游供给市场不能很好地满足国内外旅游市场的需求,如果不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旅游收益将不会有根本的提高;最后,旅游业的根本目标是改善旅游目的地人民的经济状况和生活质量,满足旅游者求知、求美、求新的心理需求,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西部旅游业较低的服务水平和运作能力,使游客的旅游体验和对旅游资源的赏析大打折扣,旅游的社会和文化价值得不到很好体现。因此,转型升级是西部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西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
(一)国家及西部各省市对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视
旅游业转型升级概念的提出是我国旅游业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后的产物。2008年,国家旅游局邵琪伟局长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要求,也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全国旅游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局性任务”。[5]此后,国务院决定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昆明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等,表明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序幕已经拉开,“推进转型升级被作为国家层面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这也为今后数年旅游业的发展确定了基本的目标和方向。”[6]我国旅游业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转入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新阶段。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理念也成为西部各省市政府的共识。2009年6月,四川省旅游局联合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重庆等十二个省区市签署了《中国西部旅游合作框架协议书》。根据《框架协议书》,西部12省区市将鼓励大型旅游企业、著名旅游管理公司和知名旅游品牌,实现跨省区市经营、连锁经营和品牌输出;并鼓励通过控股、参股、兼并、收购等方式,参与旅游企业的改革。各省区市还将为旅游企业投资敞开大门,建立西部各省区市之间共享的旅游招商项目库,提供各方在旅游方面投资的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投资者独立或联合开发旅游项目;并每年定期召开西部旅游局长联席会议,探讨解决旅游合作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7]一些旅游业发达的省市已开始了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举措,为其他地区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借鉴。如云南省委、省政府实施旅游“二次创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加快旅游新产品开发;桂林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旅游产品和旅游促销方式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8]
(二)西部旅游资源还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我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约占全国旅游总量的40%,人文历史、民族风情、高原雪山、江河湖泊、森林峡谷、溶洞温泉、草原湿地、沙漠戈壁等各类旅游资源富集。根据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提出的旅游资源分类系统3景系、10景类、98个景型中,西部地区就拥有3景系、10景类、96个景型(除海岸和海面景型),与中、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是旅游资源类型最多、最丰富的地区。[9]另据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显示,在西部六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有100多种垄断性旅游资源,其中已开发的只占总量的l/7。[10]另外,西部旅游资源与东部旅游资源具有类型上的差异性,这为西部旅游业满足多元化、多层次、复合型的旅游需求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基础。
(三)客源市场的变化有利于西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一是游客数量的增加。2008年,我国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带薪休假制度正在进一步落实,游客数量将会大大增加。据国内外有关方面预测,到2015年,我国将形成约30亿人次的大众化旅游市场。而西部地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交通条件、旅游设施条件的改善,将会使西部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至2015年,通过大力推进中西部旅游发展,“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旅游收入将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50%左右。”[11]随着西部地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小长假的增多,西部居民的短途旅游将会成为西部旅游市场的重要构成部分,本地市场的开拓将会极大地促进旅游业新型经营方式的开拓和新兴旅游产品的开发。二是游客需求的变化。随着国内外游客的不断成熟和旅游经验的增加,他们的旅游需求已不同于早先的西部旅游者,不再仅仅满足于走马观花,而是希望更多地了解西部风土人情、社会制度、宗教信仰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为此,他们希望能够在西部旅游接待地逗留,这既是西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又是机遇。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可以为西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西部地理位置的偏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部的可进入性。近几年,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为西部地区旅游信息的传播、旅游服务水平的提升和游客满意程度的增加提供了可能性。
四、西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
(一)旅游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目标
优先发展旅游业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短期内的确起到了带动国民经济其他行业发展的作用,但这种带动一是不可能涵盖所有行业;二是作用有限,不可能持续有效。因此,长期的旅游业优先、超前发展将会破坏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态,引发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的不平衡状态。通过旅游业转型升级,使旅游业由优先、超前发展转为常态发展,在保持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协调平衡中追求自身发展。
(二)旅游效益增长目标
西部地区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人们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应以发展质量效益型旅游为核心,以收入型为模式,“就是不追求最大流量的旅游者,甚至适度控制流量,但是努力延长旅游者的旅游时间,努力提高旅游者的花费,形成一个收入型的旅游发展模式。走这条路可以减轻基础设施薄弱的制约,也可以减轻生态环境脆弱的制约,适应西部旅游的发展。”[12]
(三)旅游相关产业综合发展目标
构成旅游产业的各相关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在西部地区的发展不均衡,旅游者的花费主要集中在餐饮、住宿、交通、游览上,而购物、娱乐花费较低。据阿坝州旅游局对2003年来大九寨的游客消费构成的统计分析显示,入境游客的消费构成中,吃、住、行、游需求弹性较低的4要素占消费总量的69%,其中长途交通的支出占31%,明显偏高,表明大九寨国际旅游门槛较高;而购物、娱乐仅占11.3%和7%,其他服务(如电信、保险等)占12.7%,[13]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要大大提升旅游者在价格弹性较高的环节上的消费,从而提高旅游业的利润。
五、西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一)加快西部城市建设和营销,促进旅游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
旅游业和城市关系密切。“城市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集中的聚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心。”[14]城市也是重要的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跨区域旅游的游客中转站,在区域旅游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旅游业是以城市为重要依托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涉及到城市功能的各个方面和城市的各个产业,它以城市为核心空间向周边扩展,以城市的发展带动自身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依托城市的建设和营销,不仅可以形成和完善旅游产业链,改善旅游基础设施,留住游客,而且还会吸引旅游投资和旅游人才,使旅游业得到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发达程度往往与城市的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一方面,旅游业具有关联带动作用强的特点,可以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另一方面,城市的整体形象及相关层面的服务功能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客源市场对本地旅游产品的认知。只有增强了西部城市竞争力,才能确保在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加快的同时,旅游业也得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城市的建设和营销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保持城市原有风貌,在街区规划和旅游服务设施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地方特色与传统文化风貌的保护和体现。因为西部地方风貌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是旅游者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盲目克隆东部城市的做法最终会让城市失去吸引力;二是在城市营销活动中,要找到城市的核心价值和品牌定位,突出城市的景观和文化特色,注重核心价值和城市品牌的打造,并持续不断地经营和推广自己的核心价值。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要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加强对旅游信息化的建设。“电子商务在世界旅游领域的应用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在线销售额约占旅游总销售额的20%-25%。今后5年内,世界主要旅游客源地约1/3的旅游产品订购将通过互联网进行。”[15]信息化建设是优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必要途径,它将改变传统的营销手段,对旅游者的出游方式、旅游企业的经营方式和旅游行政部门的管理方式带来根本性的变革。西部省市地域辽阔,客源市场距离远,旅游信息化建设应得到优先关注和重点投资。通过信息化建设,建立全面的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旅游社、旅游宾馆管理系统、旅游人才检索系统、旅游统计系统,从而为游客的检索、查询、预定提供综合服务,为旅游行政部门的管理提供便捷途径,为旅游企业的营销扩展空间。
(三)实施区域合作战略,以旅游先进地区带动落后地区
西部12省市旅游业发展并不平衡,旅游人数、收入有很大差异。西安、桂林、成都、昆明等城市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它们所拥有的一批旅游精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而银川、西宁等城市的旅游综合实力与这些城市有很大差距。从2008年国际旅游人数和收入来看,云南省国际旅游人数达169.18万人,入境旅游收入为100800万美元,而宁夏回族自治区国际旅游人数只有3万,入境旅游收入只有93万美元(见表1)。可见,西部旅游的增长极已经初步形成,精品带动、全面发展的态势已经不可逆转。西部12省市已经签署的《中国西部旅游合作框架协议书》,是实施区域合作战略的重要举措,可以有效地发挥旅游发达地区的带动作用,实现旅游资源的区位优势互补和地区间优化配置,极大地促进西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如何建立西部旅游区域合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合作,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四)创新旅游市场机制,实现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
西部旅游业发展初期,实行以政府为主导的发展机制是完全必要的。政府在发展战略和方向上的引领,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启动和目的地营销方面的直接投资,带动了西部旅游业的快速启动和初步发展。
然而,在西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比政府更能发现和捕捉市场机会。”[16]因此,实现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创新旅游市场机制,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应有之义。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机制,包括鼓励旅游企业加快市场化运作,推动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的建立;开放旅游投资市场,吸引东部发达省份和国内外的大型企业集团以及各种社会资本投资西部旅游开发及旅游城市建设;完善旅游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为各类旅游企业提供公平的政策环境和经营环境等等。在以市场为主导的机制下,虽然政府不再是转型升级的主体,但它还必须负起旅游市场监管的责任,并承担旅游公共产品的供给任务,确保旅游业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总之,转型升级是我国西部旅游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是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的战略理念,是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