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假期旅游经济发展探究范文

假期旅游经济发展探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假期旅游经济发展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假期旅游经济发展探究

假日旅游也称公共长假旅游或黄金周旅游,特指每年的春节、“十一”两个个为期七天和“五一”“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旦”几个为期3天的公共长假期间的旅游活动。假日旅游是假日经济中一种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

一、假日旅游经济的理论研究

1.假日旅游经济的涵义。假日旅游经济是以节假日为契机,刺激旅游消费需求,扩大旅游供给服务,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的行为方式。它是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增加、闲暇时间增多以及国家大力发展旅游的政策导向而催生的产物。

2.假日旅游经济的特征。

2.1需求弹性大。旅游是非基本消费,因此无论是旅游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还是时间弹性,甚至安全系数弹性都比较大。

2.2旅游供求矛盾突出。首先假日期间旅游需求量大增,而旅游供给具有相对稳定性,这就导致假日期间旅游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其次旅游景点位置的固定性和容量的有限性与旅游需求的空间流动性和变动性之间的矛盾。

2.3集中性突出。具体表现为假日集中、季节集中和地域集中,首先由于假期制度全国统一,旅游消费在时间上局限于公共假日特定的时间框架。其次,“五一”和“十一”黄金周成为旅游旺季,中间穿插暑假和春节为小旺季。最后国内假日旅游目的地主要分为三类,即传统旅游目的地、新兴旅游城市和地区以及本地游旅游区。由于旅游供给机制尚不完全成熟,可供选择的旅游产品有限,只能集中在供给状态相对较好的地域。

2.4供给刚性明显。旅游供给能力的扩张受制于现实总接待能力和总容量。接待能力服从最小因子律,受基本设施中供给能力最小的设施的量的制约;总容量由旅游目的地的物质容量、环境容量、心理容量、社会容量和经济容量共同确定,同样服从最小因子律。

2.5信息缺位。旅游市场信息机制运行具有两个缺陷:一是没有形成覆盖广泛的企业信息网络系统,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二是缺乏公共信息交流平台,企业分享信息的时效性较差。

二、假日旅游经济均衡分析

1.旅游供给与旅游价格呈相同方向变化的关系。当价格以外的因素发生变化时,供给曲线发生平行位移。D0与S0的交叉点为E0,即市场均衡点,此时的均衡价格为P0,可提供旅游产品数量为Q0。当D0移动到D1时,与S0的交叉点为E1,对应市场价格上升到P1,即供给曲线不变时,需求由于闲暇时间整体增加,将引起价格上涨。

2.旅游需求曲线与价格呈现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当价格以外的因素发生变化时,需求曲线发生平行位移。公共长假使旅游需求增加,假定其他因素不变,需求曲线将向右发生平行位移到D1。

3.价格上升幅度过大,不利于假日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供给受旅游目的地的承载量限制。由上图可以看出当供给量增加到Sm时,不再随价格上升而增加,而只能小于等于旅游供给极限Qm。因此,新的供给曲线是S1随数量扩张到Sm时成为垂直线的S2。此时对应的旅游均衡点为E2(S2与D1的交点),均衡价格为P2,比P0有所上升,但与E1的均衡状态相比,提供的旅游产品数量有所增加,价格有所下降。如果这种市场状况能够被消费者所接受,假日旅游经济将达到新的均衡(E2),并持续发展下去。由此可见,假日旅游的市场均衡受到两个极限的挑战,即旅游价格承受极限和供给极限。假日旅游价格上涨现象由供求规律导致,价格承受极限由消费观念和收入水平所决定。旅游供给极限则取决于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承载量,受旅游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制约。

三、假日旅游经济的均衡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假日旅游供求关系中,旅游消费系统较为复杂,具体旅游形态难以准确预测,短期内,全国旅游总供给已经有了明显的增长,饭店旅馆业和航空铁路等交通部门都基本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旅游消费仅仅集中在黄金周前后,如果大幅度增加供给,必然增加非公共假日时段的设备闲置率。因此,假日旅游需求扩张并不意味着需要大幅度扩大总供给。发展假日旅游经济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实行公共休假制度与分时带薪休假制度。将带薪休假制度法律化,促进带薪休假的社会化,从而增加旅游需求实现时间的自主性,改变需求实现在时间上的冲突,在不改变现行休假总天数的前提下,改变休假时间的空间分布。

2.运用价格杠杆调解。对假日旅游实行比平时较高的价格,通过价格的时间差来调节旅游需求时间的分布。特别是在奖励旅游、带薪休假制度形成后,时间价格的实行对于分散集中需求,促使旅游需求分布的时间均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3.加强旅游产品创新。在观光旅游产品之外,积极建设度假型旅游产品、疗养型旅游产品、探险型旅游产品,通过购入外源性服务并进行创造性地组合引导旅游者的消费潮流,将新的旅游产品不断推向老市场,不断开发新的旅游地,引导不断成熟的旅游需求,组织新兴旅游需求有序地利用“老牌”旅游地旅游景区。

4.提高旅游企业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假日旅游经济发展受到企业组织化程度低的困扰。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一方面要扶优扶强,使具有优势的企业加快发展步伐,另一方面要鼓励组建旅游企业集团或联合体,强化竞争能力。

5.搞好经济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假日旅游经济的发展非常迅速,各级政府、旅游企业及消费者均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引发了不少的问题。各级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应加强整体规划,科学引导假日旅游经济发展。从长远来看,假日旅游经济活动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与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向保持一致,这是更高层次的目标。

6.完善旅游地信息系统。建立一个联合的旅游地信息系统,系统可以通过国家权威部门在互联网以及其他比较快捷的方式进行。将中长期、近短期和即时信息结合起来,向大众和企业传递旅游信息,引导理性旅游消费。达到信息分流、游客分流的目的。

7.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目前旅游立法远远落后于实际的需要,而导致许多旅游纠纷处理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将有更多的外国旅游企业进入中国,介入旅游经营的各个环节,旅游业的发展更需要完备的旅游法制来保障。

8.增加弹性旅游供给。增加黄金周的弹性旅游供给,调解旅游旺季的供求矛盾,增加弹性供给,如积极引导旅游地居民在旅游旺季开设家庭旅馆、农家饭等。

9.积极开发西部旅游资源。西部有很多具有很高开发价值的旅游吸引物,是中国旅游产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战略补给区”,如果能够较好地解决长途交通问题,那不仅对假日集中性旅游消费问题有很大的区域均衡调节作用,而且对整个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四、总结

针对假日经济供需矛盾突出的局面。如果不加以调整,可能会导致供给方在假日期间高度紧张,需求方不能享受到较高的旅游质量,或者在需求大于供给极限的条件下,旅游业的形象,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