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乡村旅游资源探析范文

乡村旅游资源探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乡村旅游资源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乡村旅游资源探析

婺源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山区,地处皖、浙、赣3省交界处,位于117°22′E,29°01′N。全县土地总面积2947km2,县域东西长83km,南北宽54km,呈椭圆形。婺源行政隶属于江西省上饶市,辖16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71个村委会、20个居委会,人口35.59万,其中农业人口29.80万。婺源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秀美,且自古文风鼎盛,名人辈出,享有“书乡”的美誉,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

1婺源乡村旅游资源禀赋

1.1自然旅游资源

1.1.1山水旅游资源。该县属江南丘陵地区,全县山地面积约25.1万hm2,占总面积的83.1%,森林覆盖率高达82.5%,有县级自然保护小区19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境内共有大小山峰219座,东部及北部山峰起伏,平均海拔大于1000m,中部与南部遍布低丘岗地,较多狭窄的沿河盆地夹杂其中,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是个典型的山区县。大彰山位于婺源北部,山脉纵横百里,其中主峰海拨1630m,因自然生态景观独特,1997年被评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文公山以理学泰斗朱熹而命名,山中有其祖墓,至今仍有朱熹手植的古杉群,目前已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当地还有郭公山、五龙山、莲花山等,海拔均超过1000m。婺源地表水资源非常丰富,境内川流密布,到处可见瀑布、飞泉、溪流、水塘及人工蓄水库,山水相映,美不胜收。主干河道星江河发源于东北部及北部的山脉,高砂水、横搓水、赋春水、小港水从婺源境南汇入星江河。婺源全县有516.4km的河流总长度,其流域面积达到2621.9km2,相当于土地总面积的88.97%。

1.1.2生物旅游资源。婺源拥有丰富的森林植被、良好的生态,珍贵的动植物更是遍布山野。据统计,该县草本植物有5000多种,木本植物共计有94科235属615种,而且名贵树种较多,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有南方红豆杉、银杏、银杉等,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有鹅掌楸、闽楠、樟树、花桐木、楹树等。挂牌保护的名木古树有6000多株。目前超过300年的古树有200余株,800~1300年的古树有32株,有文公山的古杉群,还有虹关的古樟,庆源村的古银杏、晓起村的老樟树等,均在800年以上。境内生存有20几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境内还有世界濒临绝迹的鸟种———黄喉噪鹛;有国家4A级景区、世界最大的鸳鸯越冬栖息地———鸳鸯湖,每逢冬季,湖内鸳鸯达2000多对,占全世界已知野生鸳鸯数量的2/3。

1.1.3天然岩洞群。灵岩洞群位于西北部古坦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岩溶地貌的代表,由卿云、莲华、涵虚、凌虚、萃灵、琼芝等36个溶洞组成。洞内泉流澄清皎洁,水石相映成趣,形态各异的石笋、石花、石柱、石幔更是琳琅满目。千百年来,灵岩洞群以它独有的“怪石、异水、奇穴”景观,吸引着无数游人。灵岩洞群至今仍保留有“岳飞游此”、“吴徽朱熹”等名人题墨2000多处。灵岩洞也因此享有“第一东南洞,历观唐宋游”的美誉。1993年灵岩洞群风景区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现为国家4A级景区。

1.2人文旅游资源

1.2.1明清徽州古村落景观。婺源现有村庄171个,明清时期的古村落、古建筑遍及县域。明清时期的古祠堂、官邸、民居、书斋、戏台、井台、廊桥、亭阁、宝塔、石雕、木雕、砖雕、石碣、石碑等遍布全县。目前婺源的古祠堂有113座,古府第28栋,古桥187座,古民居更是数不胜数[1]。该地区已有3个古村落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村”,分别为沱川理坑、江湾汪口和思口延村;有12个古村落被列为“全国民俗文化村”;有10个古村落被列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13处古建筑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古建筑大多集中在沱川、浙源、江湾、溪头、思口、龙山、许村和清华等乡镇古村落,这些古村落也因此被称为“古建筑博物馆”。另外,李坑、延村、江湾已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江湾正在努力争创国家5A级景区。

1.2.2非物质文化遗产。婺源地处“吴楚分源”,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环境铸就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婺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典雅的徽剧、古朴的傩舞、儒雅的茶道,精湛的“三雕”及歙砚制作技艺,彩灯、地戏、抬阁别有情趣,绚丽多彩,其中婺源傩舞、徽剧、“三雕”及歙砚制作技艺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

婺源徽剧是一个古老剧种,徽剧的发展为后来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对其他地方剧种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对我国戏曲发展史的研究有一定价值。婺源傩舞风格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史研究的“活化石”。婺源歙砚是我国四大传统名砚之一,其制作历史悠久,具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特点,被历代书画家誉为“砚国名珠”。婺源“三雕”艺术是指古建筑中的砖雕、石雕、木雕,它随徽派建筑的兴起而发展。婺源“三雕”极具艺术价值,对当代的建筑艺术有很大的影响。此外,婺源是著名的茶乡,自古文风昌盛,婺源茶道融入了儒家“敬、和、俭、静”的思想,表现出了“汤清、心清、气清、境雅、器雅、人雅”的特点。彩灯、抬阁、地戏均是当地节庆的一种活动形式,其中婺源抬阁还享有“中华一绝”之美名。

1.2.3历史遗迹。婺源有着悠久的历史,境内至今存有大量的历史遗址及名人遗迹。善山商周遗址,文化堆积层厚达2m,面积约3000m2,出土有西周早期制作的兽面纹青铜鼎和商周陶器、厚始瓷器残片、陶纺轮、石礁、石网坠、骨针等古文物,为研究我国奴隶社会南方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关系,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清华古窑址自唐至明代曾生产过青瓷、影青瓷、青花瓷等日用品器具。吴楚分源碑位于婺源县北浙岭脊上,距婺源县城64km,碑系清康熙年间所立。横槎古战场,太平军与清军曾在此激战。春秋吴太子鸿墓位于婺源县湖山村水口,《江南通志》云:“勾践灭吴,流夫差二子,其长子鸿逃于此死,因葬焉。”其他还有西汉长沙王吴芮墓、五代堆婆冢、宋朝朱熹的紫阳镇一世祖墓和文公山四世祖墓、朱子庙遗址、明兵部尚书潘鉴墓、清皖派朴学大师江永墓。另外,鄣公山还是当年红色革命时中共浙赣省委所

在地。

1.2.4生态农业景观。婺源是全国首批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婺源有茶林约0.9万hm2,其所产绿茶具有“叶绿、味醇、汤碧、汁浓”等特点。婺源县内种有油菜约0.7万hm2,每年3~4月份,是婺源最美的时光,怒放的油菜花铺天盖地,蔚为壮观。婺源有荷包红鲤鱼养殖场,其所饲养的荷包红鲤鱼头小尾短,背高腹圆,全身色泽橙红鲜艳,形似荷包。1985年钓鱼台国宾馆将其列入国宴,受到外国元首的赞赏;1994年被选为江西省“九运会”吉祥物,赐名“跃跃”。江湾雪梨也是当地一大特色农业景观,婺源还有多处梯田农业景观及立体生态农业景观。

1.2.5全国著名的县级博物馆。婺源博物馆是国家重点博物馆,也是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馆馆藏十分丰富,有“中国县级第一馆”之称,可谓婺源人文古迹浓缩之精华。博物馆区面积超过50000m2,展厅面积超过6000m2。馆内藏有商代到清代文物1万余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文物有近1000件,国家一级文物就有40多件。文物专家王世襄对婺源博物馆进行考察后,发出感叹:“数赣皖学问家多出水溪;愿区县博物馆皆步婺源”。

2婺源乡村旅游资源特征

2.1乡村旅游资源种类多、质量高对照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初步统计,婺源共有旅游资源主类8个,亚类23个,基本类型53个,其中自然旅游资源4个主类,9个亚类,18个基本类型;人文旅游资源4个主类,14个亚类,35个基本类型。国家标准规定的8个主类旅游资源,婺源县全部都有,亚类旅游资源与国家标准的31个亚类相比,占了74.2%,基本类与国家标准的155个基本类型相比,超过1/3。婺源有珍稀动植物、自然景观等各类自然保护小区19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婺源共开发了25个旅游景区,其中有7个4A级风景区。2003年,婺源县作为“文化与生态旅游示范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区,并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和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2005年婺源生态农业旅游区被列为“全国首批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2008年被正式评为全国首批“中国旅游强县”。

2.2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相互辉映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相互交织、融合,又相互陪衬、烘托,为景区的综合开发及纵深开发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婺源自然景观类型多,包括山丘、谷地、怪石、独峰、峰丛、岩洞、瀑布、岸滩、河流、湖泊、驿道、森林、珍稀动植物等,而人文景观则有古村落、古建筑、古墓、古战场、摩崖石刻、碑碣、名人、事件、地方风俗、饮食习俗、民间演艺、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名人故居、观光农业、旅游节庆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合二为一地造就了“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江湾、李坑、汪口、思溪、理坑等许多保存良好的古村落,与周边的山、水俨然一体,粉墙黛瓦的村落均被青山绿水环绕,其独特而美丽的田园风光展现出一幅山水画。婺源不仅景色秀美,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自古文人荟萃,曾有“东南邹鲁”与“书乡”的赞誉,有云“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足见其文风鼎盛。

2.3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婺源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是多而散,且分布很不均衡。①旅游资源分布非常分散,不集中。婺源很多景点均无章地散落于境内,景点之间相距甚远。另外,还有很多知名景点靠近婺源边境,离县城很远,江湾、晓起靠近东部边境,理坑、大障山、灵岩洞靠近北部边境,而鸳鸯湖则靠近西部边境。分散的景点既给管理部门带来了挑战,也给游客带来很多不便。②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婺源目前开发了3条旅游线路,分别为东线、北线、西线。婺源自然景观多分布在北线和西线,西线旅游资源分布较少,且没有已开发的古村落景点,而东线则是古村落相对集中,很多历史文化名村及名俗文化村分布于此,但自然旅游资源比较缺乏。③旅游资源参差不齐。婺源虽拥有大量的旅游资源,但有些旅游资源因质量不高很难开发,如有些村落只有零星的或规格不高的旅游资源,很难达到开发条件。

3结语

婺源自然生态环境秀美,人文历史背景厚重,旅游资源种类繁多,质量较高,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婺源旅游资源也存在空间分布不均的现实矛盾,具体表现为旅游资源分布非常分散,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及旅游资源整体参差不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吸引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旅游,不仅有利于婺源经济的发展,还能使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获得更好的规划与保护,并有助于婺源景观质量与品味的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