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科技发展与儒家思想的联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网络伦理问题
21世纪,网上学校、网上交友、网上购物日益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网络发展作为一把“双刃剑”,在带给我们无限便利的同时,也带来着无限的危机。首先,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个人的隐私安全受到威胁,网络犯罪屡见不鲜。一些丧失道德的“黑客”利用网络窃取他人的财产信息,非法牟利。网络病毒、木马肆虐,严重影响人们的上网安全。其次,网络的不健康发展对青少年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危害。还处在青春期的少年自制力不强,往往沉溺于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中不能自拔。由于管理的不规范,网络中充斥着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危害。最后,有很多人沉醉于网络编织的虚拟空间和虚拟生活,而忽视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使人性变得冷漠,甚至患上了“电脑自闭症”,并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
科技发展对儒家伦理的召唤
(一)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观
孔子主张敬天法天,提出了“天生德于予”和“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之说。孟子提出了“尽心、知性、知天”的命题,以独特的眼光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自然界有自身的变化规律,它是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人类的活动要受自然的制约,否则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宋学家张载首次提出“天人合一”的命题。他把宇宙比作一个大家庭,万物和人都是大家庭的成员,民众是我的兄弟姐妹,万物与我相通,因此人与人、人与万物应彼此相亲相爱。儒家学说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是非常丰富的,其中有许多精华仍可作为今天的借鉴。高科技时代,我们应重拾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建立现代的生态伦理观,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二)崇德重义的仁爱价值观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儒家主张“仁”道。孔子关于“仁”的言论很多,其中“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仁”的基本定义。孟子对“仁”进一步推衍,将“仁”发展成“仁政”,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儒学发展到宋代,“仁”被上升到了新的高度,程颢在《识仁篇》首句讲道:“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仁”是“全体”,它“涵义、礼、智、信”,即它是一切美好德行的总概括。网络问题本质是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问题。一些人沉溺于网络,从而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进一步加大了人的心灵的距离。仁学思想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如果人人都有仁爱之心,网络带来的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
(三)生始死终的生命伦理观
传统儒家把人的生生死死看做是大自然生生灭灭的表现形式,人的生与死是天经地义之事,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生命的过程和结果,任何手段也都无法更改人的生死。儒家认为,生是人之始,死是人之终,生死变化是自然变化的常道。生与死的变化,与天地阴阳、昼夜变化一样,是自然流行而不停息的。荀子主张敬始而慎终,敬其生而隆其死。“朝闻道,夕死可矣”。儒家强调生的道义、德业追求,不强调死的悲哀、忧伤。科技的发展解决的只是身体本身的质量问题,而不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儒家生死观蕴涵着的人生价值观告诉我们要重生死,善始终,尤要重生、善生,以此来实现人生价值,完善理想人格,达到人生目的。所以对待生死问题,需要用传统儒家这样的生命伦理观,对人的生命价值进行提升和超越。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
(一)用儒家伦理价值观构建新时代的科技伦理
科技伦理,是调节科技工作者相互之间、科技共同体与社会之间诸种关系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等的总和。科技伦理可以通过内化于科技工作者,成为科技活动中的一种内在力量。儒家推崇的“仁知合一”价值观可以为现代科技伦理的建立提供借鉴。儒家提出了“勇而无礼则乱”。勇是一种美德,若违反了礼,则会走向它的反面。儒学所倡导的“天人合一”、“仁知合一”、“生始死终”的思想包含着及其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有助于构建新时期的科技伦理观,从而消除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困惑。
(二)传统儒家伦理思想的现代转型新世纪,随着“儒学复兴”潮流的不断发展,新一代的儒学大师致力于儒学的现代转换,努力实现儒学与现代化的结合,力求消解其糟粕,提升和发展其精华,使之在当今的时代焕发新的光彩。不可否认,以“贵义轻利”和“重道轻器”为核心的儒家传统价值系统,“重德教而卑农嫁”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另外宗族本位制和等级分明的人伦关系抑制了民主自由的科学精神的发扬。因此,要实现儒学的现代转换,就必须抛弃这些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消极思想。儒家伦理在科技创新的不断推动下,其自身也必须不断地创新,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实现其现代转型。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必将造福人类,泽厚万代。
作者:王克强单位:漳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