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可持续发展中瑜伽动力机制研究范文

可持续发展中瑜伽动力机制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可持续发展中瑜伽动力机制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可持续发展中瑜伽动力机制研究

摘要:为推动瑜伽运动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全民健身事业,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研法等研究方法,深入探讨瑜伽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阻力因素。研究认为:当前瑜伽在我国普及推广的主要动力因素可分为基础动力、内源动力与外源动力三个方面,但国内校园瑜伽和瑜伽健身市场仍面临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市场化运营秩序较混乱、师资队伍建设质量有待提高、课程内容体系建设较薄弱等一些阻力因素制约。据此构建出瑜伽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系统结构模型。

关键词:全民健身;瑜伽;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体育文化

动力机制是指系统中各种内外部因素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彼此相互促进、支持、衔接、补充和制约的一种综合性作用机制。动力机制理论从机制视角,主要探讨系统和组织如何通过激励、引导、约束及控制,以调动积极性的问题。[1]动力机制受到自己所处的文化背景影响,不同的系统、组织或社会文化势必拥有不同的动力机制。我国正大力推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新时期瑜伽在中国发展的动力机制决不是由单一因素组成,而是由内外部多种动力和阻力因素相互影响、约束和冲突形成。

1全民健身视域下瑜伽在国内发展的动力因素

1.1基础动力

1.1.1转变体育发展方式的大众广泛认同,夯实了瑜伽在我国发展的社会基础我国体育发展战略的重点调整在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经常化与普及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控制规模、突出重点—竞技体育优先发展—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六个阶段[2],这是由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当时的国内外环境条件决定的。2011年4月,我国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提出“以转变体育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政府和民众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公共理性认识水平快速提升,运动健身成为社会生活新时尚,民众对体育的认识更加理性化。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第31届夏季奥运会上,让世人看到中国人对待金牌与比赛的态度比以往更加宽容,“唯金牌论”观念明显淡化。观众在观看比赛后表现出的“不拿金牌同样值得尊敬”“胜败皆英雄”等评论观点相比以往已有了很大转变。针对此现象人民日报刊文指出:“看了里约奥运会,才明白中国人彻底变了”,赛场内外观众淡定从容的欣赏竞赛之美;人们意识到体育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比赛胜负,“比赛不在,体育仍在”。[3]

1.1.2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为瑜伽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多项政策支持2014年全民健身成为国家战略,深刻说明国家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在国民经济与社会进步中的特殊作用,希望全民健身能够成为国际大众体育领域中极具东方文化特色的一部分,这为瑜伽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政策支持土壤。全民健身文化是以提高国民体质和改善健康状况为目的,以运动、养生、保健、休闲、娱乐等活动为手段而构成的一种社会系统。它面向全体国民,渗入健康的社会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融入社会文化大系统。如今中国人的健身方式已发生巨大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以前那些定位的、机械的、单调的、整齐一律的、比较枯燥的健身手段,更多倾向于参与融入时代气息的瑜伽、体育舞蹈、街舞、滑板、冲浪、攀岩等时尚运动。大众喜欢的这些运动项目,都是构建我国全民健身文化的重要主体之一。

1.1.3我国领导人在公开场合的积极扶持,为瑜伽在我国发展聚集了民众关注度2010年12月,总理访问印度时介绍说:“我的孩子也有练习瑜伽的”,他还用“瑜伽是心灵与身体的结合”这一最简练的语言解释瑜伽。[4]2014年在出访印度时谈及自己对瑜伽的深刻理解-“中国太极与印度瑜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2015年5月,作为一名资深瑜伽爱好者的印度总理莫迪访华,总理与他共同出席在北京天坛公园举办的“太极瑜伽相会”中印文化交流活动。认为:“中国的太极拳和印度的瑜伽都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印两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东方文明的共同结晶。太极与瑜伽虽然形式不同,但在内容上有相通之处,两者都把‘天’‘人’‘心’连为一体,追求‘和谐’,这是中印文明的传统,也是东方文明的传统。”希望太极和瑜伽不是各自“独放异彩”,而是“交相辉映”。莫迪表示:“无论是太极还是瑜伽,都可以帮助人们平衡身体、精神和智慧,从容应对各种压力。两国青年人通过练习太极、瑜伽开展交流,增进了解。期盼这两种文化符号成为两国关系的桥梁。”[5]概而言之,分别作为中印文明各自文化象征之一的太极和瑜伽,已成为两国领导人外交往来的热门话题之一。、、等我国领导人近年来在各种公开场合表达出对国内瑜伽热的积极扶持态度,既极大的推动了瑜伽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融合进程,又为瑜伽在当代中国社会的蓬勃发展聚集了民众关注度,瑜伽被我国大众接受和喜爱的程度愈来愈高。

1.2内源动力

人类社会数千年的体育思想史呈现出从强身、养生到健身(心)的交错渗透发展演化脉络[6],人们“以动健身”(即:通过身体活动来实现强健自己身体的目的),是体育运动最基本的特征。[7]任何一项运动被民众追捧的重要内因是其强身健体功效获得了科学证明,瑜伽也不例外。国内外大量文献已对瑜伽强身健体的科学功效进行了充分论证。瑜伽对治愈抑郁和人体急慢性疼痛、对老年人BMI体重指数和肌肉力量影响、对儿童青少年的心肺功能及多动症等行为障碍都具有良好疗效。[8]2014年9月27日,印度总理莫迪在第69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言,提议设立“国际瑜伽日”。理由是瑜伽既有助于锻炼身体,又有助于寻求“天人合一”,它能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唤醒人们的责任感及创新意识,进而帮助解决全球变暖问题。此项提议最终获得联合国175个成员国的支持。2014年12月11日,联合国决议通过将每年的6月21日设立为“国际瑜伽日”,旨在提升世界人民形成练习瑜伽能够带来诸多益处的意识,这也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瑜伽这一古老养生健身法有益于人体身心健康的最有力证据之一。早在2000年前,印度瑜伽就通过佛教传入中国,与我国古代文化实现了首次深度融合。如今,仅仅只需要一张简单的瑜伽垫并配以轻柔的音乐,男女老幼不受年龄限制,均能随时随地的参与瑜伽运动,准入门槛非常低,瑜伽在国内大众的普及率持续增长。[9]印度瑜伽大师B.K.S.艾扬格2011年在访问中国时强调:“即使中国在瑜伽上超过印度,我不会吃惊。”[10]因此,人们对瑜伽科学健身价值的广泛认知,是推动瑜伽在我国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源动力。

1.3外源动力

2013年6月,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院协会等机构联合慈铭体检共同《2012中国城市居民健康白皮书》,对全国20个城市和地区的居民健康发展水平进行抽样调查与综合评估(有效样本量:68万多人,年龄范围:18-80岁)。报告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我国城市居民慢性病居高不下且持续上升,不快乐感人群达70%以上,男性压力体验感整体高于女性,健康状况也不如女性,85%的城市职业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亚健康(尤其是白领职业女性),生活压力大成为致癌首因,骨质疏松位居老年人体检异常检出率之首。[11]现代人身体亚健康的常态化趋势愈发凸显。生活节奏快造成的工作压力激增、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精神焦虑、不健康生活方式等都是造成亚健康的致因。亚健康状态带来的免疫力下降、心烦意燥等负面影响,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乃至社会秩序都会产生严重危害。长期处于快节奏生活状态下的人们渴望能够找到宣泄自己身心多重压力的有效健身途径。瑜伽运动倡导简单、崇尚自然的本质特征迎合了现代人的这种健康需求。瑜伽是一项生理上的动态运动与心灵上的静态练习,属于不分年龄、性别的大众普适性运动,每个人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内容。瑜伽的拉伸、按摩及挤压等动作,实质就是一种生理性的发泄。锻炼者通过身体练习、感官与有意识的呼吸相互配合,实现对身体的控制、平和内心。练习瑜伽就像是一个天平或平衡点,让人们在不断的锻炼过程中提升健康水平,学会控制情绪、缓解压力。很多习练瑜伽的人发现,该项运动不但有利于对肌肉与骨骼的锻炼、以及强化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主要器官功能,而且能够帮助人们学会忍耐、坚持、突破和友善,继而对生活质量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这样的多重健身效果是慢跑、骑行等单一运动所无法达到的。瑜伽运动在我国发展的外源动力,来自于现代都市人群迫切希望改善亚健康生活状态的强烈健身需要。

2全民健身视域下瑜伽

在国内发展的阻力因素从性质和类型上看,各种动力因素是推动瑜伽在我国发展的驱动力,起着促进、支持、衔接和补充的积极作用。我国瑜伽运动发展动力机制体系中,与动力因素相对立的是其阻力因素,属于动力的反作用力。阻力是对动力的限制或制约,两者彼此相互依存,没有动力就没有阻力。反之亦然,没有阻力也就没有动力。阻力因素对动力机制起着制约、阻碍的消极作用。21世纪以来,瑜伽主要以体育教育和运动健身的传播形式在国内流行,衍生出校园瑜伽和健身瑜伽两种类型。笔者采取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质性分析,并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校园瑜伽课程体系建设和瑜伽健身市场发展状况的前期调研显示[12-13]:尽管瑜伽在国内已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习练人群规模日渐壮大,然而校园瑜伽和瑜伽健身市场领域依然存在一些限制性阻力因素,具体可归纳为: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市场化运营秩序较混乱、师资队伍建设质量有待提高、课程体系建设较薄弱4大环节(见图1)。它们彼此作用、相互统一,共同组合为制约瑜伽在中国发展的主要阻力因素。

2.1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

一个行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执行主体从中发挥监管调控的作用。其中,管理归属部门职权是对瑜伽在我国发展的一个基准定位,这直接影响到瑜伽在我国体育运动项目中的承认度。尽管国家体育总局在2016年成立了全国瑜伽运动推广委员会,意欲将瑜伽归口于体育运动项目进行管理。但目前该委员会还处于建设初级阶段。因此,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是影响瑜伽在中国发展的重要外在因素之一,主要指政府和行业的非规范化管理对瑜伽发展的负面影响,具体涉及政府职能部门管理职权模糊、瑜伽健身行业标准定位缺失、瑜伽健身市场收费混乱和瑜伽健身场馆非法营业等方面。

2.2市场化运营秩序较混乱

市场化运营作为瑜伽发展的有力手段,亦是影响瑜伽在我国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之一,它能够为瑜伽在我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国内瑜伽的市场化运营较混乱具体涉及瑜伽健身场地设施欠完善、过度商业化开发、市场营销能力不强、宣传误导和瑜伽行业内恶性竞争等方面。例如,有专家访谈中指出:“有一些商家和活动主办方利用美女和瑜伽的结合来大肆宣传,许多的千人集体瑜伽活动其实都是为了给商业活动造势;社会上开瑜伽馆的很多,但是能长期生存下来的不多,目前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独有的模式”。

2.3师资队伍建设质量有待提高

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瑜伽在我国发展的内在因素之一,是瑜伽市场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在师资认证、专业化程度、伤害事故预防能力、专业人才队伍数量等方面,我国瑜伽行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质量都有很大提升空间,并且这几方面彼此之间环环相扣、相互联系。例如:目前国内瑜伽培训市场的速成式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直接导致本行业瑜伽教练专业技能的欠缺,这也是不时发生瑜伽伤害事故的主要诱因之一。

2.4课程体系建设较薄弱

无论是校园瑜伽还是瑜伽健身市场,课程建设都是瑜伽教学的基石,也是瑜伽在国内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我国瑜伽课程体系建设还比较薄弱,具体涉及简单移植、流派定位科学依据不足、课程结构设置随意和教学模式老套等方面。例如:一些瑜伽机构和瑜伽教练们受国外影响,在自己浮浅的瑜伽认识基础上,不负责任的大搞创新,以求吸引不明真相的习练者,把瑜伽作为一个可以随意加以利用的包装,填入任何内容就认为会有市场价值,于是多种形式的伪瑜伽产品接连诞生。在国内一些有识之士的倡导下,我国的健身瑜伽课程体系近几年正努力由传统学院派瑜伽课程向生活实用化瑜伽课程转变。[14]那种简单的以拿来主义为基调的市场环境下,只知道生搬硬套的划分技术流派,却缺乏“以人为本”特征、实用价值和针对性较差的瑜伽课程已逐步难以受到大众的欢迎。

3全民健身视域下瑜伽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系统结构模型

综上分析,并参考借鉴企业和体育领域情报信息发展的动力机制结构[15],本研究构建出瑜伽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系统结构模型。图2表明:瑜伽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主要由一些内外部环境中的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相互作用构成。其中:主要的动力因素包括基础动力、内源动力和外源动力3种类型,主要的阻力因素包括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市场化运营秩序较混乱、师资队伍建设质量有待提高、课程内容体系建设较薄弱4种类型。这些动力因素与阻力因素在不同的空间下协同作用,凝集成各自强度不等的动力合力与阻力合力两个“力场”,两者运行轨迹的方向恰恰相反,彼此共同循环作用于以校园瑜伽和健身瑜伽市场为基本内容的我国瑜伽运动。今后瑜伽在我国的发展方向,取决于这一动力机制中上述动力合力与阻力合力两个“力场”的力量大小对抗。在常态下,当动力合力大于阻力合力,动力机制空间结构能够克服阻力的影响,并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牵引系统持续向前稳步发展,动态平衡得以维持。然而,如果动力合力小于阻力合力,将造成动力效能不足,原有的动态平衡结构势必发生质的变化,瑜伽在我国的发展会因阻力过大而出现停滞不前,甚至可能倒退的反方向运行现象,动力机制失灵。因此,瑜伽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系统克服了多少阻力因素来衡量判断。

4结语

基于全民健身大背景,瑜伽在我国普及推广的动力因素可分为基础动力、内源动力与外源动力三个方面。但国内校园瑜伽和健身瑜伽市场依然面临一些阻力因素牵制。因此,今后瑜伽在我国科学化发展的实施策略应包括:透彻理解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价值取向,大力加强对瑜伽的政府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客观认识大众瑜伽健身需求的迫切性,科学规范国内瑜伽健身市场;积极扩大瑜伽师资队伍数量,切实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构建适合不同人群的多元课程内容结构体系,注重实践性与理论性有机结合;持续拓宽瑜伽学术研究和专利研发视域,加强多边合作,提升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理性论证各种瑜伽技术流派融入中国元素的可行性,不断夯实我国瑜伽发展的运动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郝英奇,刘金兰.动力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趋势[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50-56.

[2]田雨普.新中国60年体育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的回眸与思索[J].体育科学,2010(1):3-9.

[3]李洪兴.比赛不在,体育仍在[N].人民日报,2016-8-11.

[4]贾妙静.访印度:我的孩子也练习瑜伽[EB/OL].新华网.2010-12-17.

[5]中央电视台.与印度总理共同出席“太极瑜伽相会中印文化交流活动”[EB/OL].央视网,2015-5-16

[6]邓迁良.从强身、养生到健身一体育思想史初探[J].四川体育科学学报,1984(3):6-11.

[7]曹守訸.我国古代以动健身的体育思想[J].体育文史,1986(2):30-31.

[8]刘兰娟,司虎克,刘成.国际瑜伽研究演进脉络与前沿动态的体育竞争情报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5(2):105-113.

[9]刘兰娟,刘成,蔡皓.瑜伽在当代中国的传播特征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11):54-58.

[10]三泰虎.印度瑜伽大师:不吃惊中国在瑜伽上超过印度[EB/OL].

[11]李凌.中国居民健康白皮书[N].天津日报,2013-6-18.

[12]刘兰娟,刘成,司虎克.我国瑜伽健身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基于质性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3):50-54.

[13]刘兰娟,刘成,蔡皓.我国部分高校瑜伽课程体系建设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科研,2018(4):46-53.

[14]宁一浓.三年形而上,三年形而下[J].瑜伽,2016(8):18-19.

[15]刘成,司虎克.以运动队为基础的体育竞争情报发展动力机制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3):12-18.

作者:刘兰娟 刘成 蔡皓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