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历史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分析研究钱塘江历史环境构成要素与其资源价值,试图进入城市空间结构层面探索历史环境空间规划设计的途径,进而提出合理利用、旅游发展导向、建立游憩系统、引入公众参与等钱塘江历史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实现钱塘江历史环境的文化资源整合和文化塑造,进一步推进历史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建设。
关键词:历史环境;全面保护;文化规划;可持续发展
杭州是一个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山水城市,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其山水城市空间格局应在文化的引导下保持其健康、良性的发展。从“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钱塘江沿岸成为杭州城市新发展的前沿阵地,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提出“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策略,三江沿线江堤内生态环境与视觉景观得到了初步改善。2014年杭州市政协召开十届三十九次主席会议提出,钱塘江古海塘将筹备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一旦申遗成功后,将对钱塘江沿岸地区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古海塘遗产价值的统领性赋予了沿江区域经济世界级的流域文化形象;另一方面,沿江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与文化遗产价值产生联动效应。从城市空间结构来看,钱塘江、运河、西湖作为杭州城市空间主体水文结构,西湖、运河申遗成功后,钱塘江古海塘的申遗必然对城市空间文化结构起到至关重要的补充与优化作用。作为钱塘江历史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古代海塘、码头、桥等水利工程遗产,沿江区域内的历史文化村镇、寺庙、碑刻等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神话、诗词、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具有杭州地域特色以及代表钱塘江文化的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古海塘遗址逐渐被挖掘出来,大多数古海塘虽列入文保点,但迟迟未被保护,浙江第一码头、闸口等历史环境也缺乏系统的主题规划,导致钱塘江历史环境的损毁与文化断代。如何保护好钱塘江历史环境并使钱塘江文化永续传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参考国际经验和《上海2040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有机更新办法》(2014年5月),其核心是在城市转型过程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通过文化建设,风貌保护等措施,挖掘城市空间潜力,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以体现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因此,从文化角度来探讨历史环境保护和城市空间文化结构发展具有直接针对性意义。
1钱塘江历史发展沿革及资源价值
1.1历史环境构成要素
钱塘江历史环境的构成主要由钱塘江河道功能、历史文化两大要素构成(表1)。(1)河道功能要素。钱塘江运输开发较早,隋朝时江运已日趋繁忙,南宋定都于杭州,更扩大了钱塘江的航运作用,运输是钱塘江一直延续的功能。在工业和后工业时代,航运依然是钱塘江的主要功能。河道、水源、水利航运工程设施以及运行管理机构是钱塘江历史环境延续的重要组成内容。(2)历史文化要素。千百年来,为抗拒咸潮入侵,人们在河口两岸修筑了堪称天下奇观的古海塘,明清及以前的古海塘实物及遗存百余千米,周边文物古迹密布,地域特色明显,文化内涵丰富,文化特质鲜明。海塘沿线建设了大量的水利交通设施、寺庙、碑刻墓葬、古塔等;同时,运输功能使得钱塘江沿线成为商贸集聚地,大量的集市街区、建筑园林、戏曲歌舞和民俗传说诞生。这些物质和非物质要素虽然与钱塘江本体功能没有直接联系,但是这些构成了钱塘江的历史文化氛围。
1.2历史环境的资源价值
(1)独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河口段,是钱塘江河口区下流江水与东来海潮来往交汇的潮汛河道,由于这一河道呈喇叭口地形,从而形成了闻名中外的钱塘江潮。气势磅礴的钱塘江怒潮成为钱塘江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孕育着博大精深的钱塘江潮汐文化。
(2)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提到钱塘江潮汐文化,就不得不提及古海塘,当前杭州市境域内,明清海塘遗存呈线状分布于余杭区、江干区、上城区、西湖区和滨江区、萧山区。它是中国古代人民与潮灾顽强斗争并取得巨大胜利的象征,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海塘形成发展的基本历程和最高工程水平。与古海塘同类型的还有航标、船闸和堰坝、港口码头、桥梁、津渡等水利工程遗迹,都是钱塘江特有的历史人文景观。此外,钱塘江沿岸还分布着大量的历史遗迹、民居商会、名人墓葬及传统村落等历史环境资源,在杭州境域内,主要集中在富阳、桐庐、建德、淳安4县(市)及杭州市区。商会是钱塘江昔日航运繁荣的历史见证,商贾因公聚议的场所有富阳两浙公所,转运商品的商行有西兴过塘行,还有兼有同乡聚会以及娱乐的场所有建德遂安会馆。钱塘江沿岸拥有丰富的宗教建筑群和大量石刻、造像、寺院、道观,历经千余年,经久不衰。现保存较好的寺庙建筑有17座,墓葬10个,碑刻8处,牌坊12架。钱塘江沿岸历史文化名村和古村镇保留着大量清代中后期、民国的古建筑,各色雕花华丽的分布在窗户、屋檐、柱椽、石桥的角角落落。村落还都沿袭着舞狮、舞龙,造坑边纸、绣花、剪纸、贴画等传统民俗文化,部分村落已经入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村里的古建筑和古文化已得到逐步开发。在这些历史文化村及古村镇中,祠堂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空间载体,三江两岸历史遗存中现有祠堂三十余个,现存最早的祠堂遗存为始建于南宋,明嘉靖三年(1524)重修的淳安文昌镇富山村的方氏家庙。除此之外,还有一批具有近现代建筑文化特色的工厂、办公、博览建筑等,如长河农民协会旧址、之江大学旧址、萧山中山林、萧山大爿山碉堡群、萧山团代会旧址、富阳双烈园、建德洋溪搬运站旧址、淳安白马烈士纪念碑等等。这些近现代建筑成为反映钱塘江历史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近百年建筑历史发展轨迹以及建筑文化特色的实物例证。
2钱塘江历史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2.1文化规划与全面保护
钱塘江历史环境文化规划的本质是对以文化为核心的历史环境资源进行综合保护和发展,将钱塘江历史环境文化特征的继承和发展与公共的文化需求联系起来,结合城市设计,通过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历史地区更新、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将规划设计与人们的文化需求结合起来。它能够有效提升钱塘江历史环境的品质,提升钱塘江历史环境的公共社会生活,提升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钱塘江及其沿岸历史遗存众多,历史环境构成要素丰富,在全面认识各类历史环境构成要素的内涵与价值的基础上,应加强保护利用,使这一持续千年、绵延千里的连续资源,作为综合文化景观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首先要遵循科学保护与文化规划原则。全面保护钱塘江历史环境的格局、构造及其特征,完整反映钱塘江历史环境(体系)创建、发展、完善的脉络,反应钱塘江水利工程的建筑工艺及其成就;全面保护钱塘江相关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钱塘江文化的组成。对重要位置、重要类型的历史环境进行重点保护与分层保护,如临江一线的古海塘、浙江第一码头等历史遗存。通过保护钱塘江历史环境以构建人文空间,保护钱塘江文化的整体风貌,传播钱塘江文化。其次要制定合理的保护工作措施。重点保护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遗迹及附属资源,对独特的地方进行广泛表达和保护;同时梳理现状历史环境要素,对尚未列入文保范畴的历史环境要素进行分类、分层保护。历史与文化资源保护的对象可分为十类,包括钱塘江本体、附属建筑、船舶等功能相关遗产,沿江村落、碑刻、寺庙以及文件、图片等物质文化遗产,与沿江地区民俗、艺术、神话等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主体的不同,保护方式也应有所区别。
2.2合理利用
钱塘江历史环境的再利用是保持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合理利用,永续传承的途径有以下三种:一是传统利用。对码头、古海塘、闸口、桥等正在使用的历史环境要素,进行工程设施的加固沿用,继续发挥其应有作用,同时进行绿色基础设施的改造与提升,为更好地服务于各项开发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古为今用。对塔、碑刻、近现代建筑等已废置或改为他用的历史环境要素,挖掘其作为钱塘江文化组成的文化价值,并以文化规划策略进行文化空间规划与风貌协调,与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需求相结合,规划设计遗址公园、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主题广场等公共游憩空间,把历史环境资源的保护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去,将历史环境保护、景观建设、产业发展及现代都市生活有机结合,加强了钱塘江文化的连续性,改善了城市环境,实现了历史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三是环境再创造。从区域规划层面对钱塘江历史环境进行整体文化规划,规划钱塘江历史文化轴线,串联各个历史环境要素,形成连续的钱塘江文化景观。充分发掘和利用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源,从时代的角度进行重要节点的环境再创造,以保证文化轴线的连续。
2.3确立以旅游为发展的历史环境管治思路
杭州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是典型的山水型旅游城市,钱塘江及其沿岸丰富的历史环境资源也具有相应的旅游开发优势。钱塘江历史环境的保护与再利用,也为发展杭州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旅游的发展对历史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在钱塘江历史环境构成体系中,与钱塘江生态功能维护相关的自然环境要素,与钱塘江航运功能相关的水利工程遗产,与钱塘江发生发展“历史”相关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均是钱塘江历史环境整合保护的主体。根据不同的构成要素,挖掘与传承钱塘江地域文化,一方面便于保护钱塘江历史环境,另一方面利于形成连续的钱塘江文化景观,形成地域自身特色,从而形成发展旅游业的特有资源,在保护基础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结合三江两岸绿色廊道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创造理想的经济价值,带动钱塘江沿岸与城市走向复兴。
2.4建立完善的慢行游憩系统制定
钱塘江游憩专项规划,在“三江两岸”绿道建设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慢行游憩系统。游憩系统的规划包含四类主要游憩活动,分别是遗产旅游、水体休闲、慢行休闲和野外休闲。其中遗产旅游以参观历史遗迹、文化景观、历史环境为主要活动内容,结合遗产保护,强调游憩资源的文化意义;水体休闲包括游船、垂钓等活动内容,在船和码头设施完善的前提下可鼓励钓鱼活动;慢行休闲包括骑行、散步等活动内容,结合码头、船闸等历史环境节点设计文化景观广场;野外休闲包括野营、远足等活动内容,应与慢行道间隔一定距离,并结合乡村及历史文化村镇旅游。
2.5促进公众参与策略
钱塘江历史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需要激发公众的参与意识。公众参与是保证历史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获得广泛支持并有效实施的重要方面。公众参与可以将其与政府部门、各类组织的力量得到完美整合,促进公众对古海塘等历史遗产价值的理解。在历史环境保护规划阶段就可以引入公共参与,以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建立开放的规划系统,让公众尤其是与历史环境密切相关的当地居民能够真正参与其中,使得居民的意见能最终反映到决策体系中。在规划实施阶段,建立由居民自己组织的社区组织,通过广泛的社区参与,集中地方文化和特色资源,“循序渐进”地发掘历史环境潜力,回到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人本目标。公众参与过程可以从历史环境保护与管理的决策、保护和监测等具体工作、宣传及主题文化活动等方面进行。
2.6历史环境的保护管理
钱塘江历史环境的跨区域、多功能的属性决定了其管理工作需要经常协调不同行政区域和职能部门,因此,需要建立以核心部门为纽带、以合作伙伴关系为基础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方式。只有形成以具有执行力的核心管理部门为纽带,集合各类政府机构及民间非营利组织为一体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行统筹与协调,才能真正使钱塘江历史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确保保护与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3结语
总之,钱塘江历史环境的保护形式日益严峻,保护历史环境,需要重点关注历史环境的文化遗产价值,通过对其全面保护、文化规划、空间优化、产业引导、景观整治、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综合研究,提出历史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钱塘江文化遗产与沿江区域经济及城市发展的交集在于钱塘江文化,因此,钱塘江文化的传承与开拓具有非常现实的社会价值与意义。文化引导下的区域经济发展也将为钱塘江文化遗产价值注入新的内容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宏利.历史环境的管治———理论创新与模式实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奚雪松,陈琳.美国伊利运河国家遗产廊道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方法及其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3,28(4):100-107.
[3]张佳.大运河“申遗”成功之后的文化治理与规划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4]卓军,章珠裕.江流石不转———三江两岸历史遗存[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3.
[5]沈璧,金阿根,韩文根.杭州全书•钱塘江丛书:钱塘江航运[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3
作者:王玥 单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